《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七 (3)
卷十七 (3)
1. 腋氣論
小兒腋氣者。血氣不榮。腋下有孔。一如毛孔而稍大。臭穢之氣。從其中出。若狐氣之臭。故俗呼曰狐臭也,亦有父母遺體相傳者。又有乳養之人而有染著者。今敘方於後。
綠銀散
治腋氣。
白話文:
小兒腋下有異味的症狀。血氣運行不暢旺。腋下有孔穴。類似毛孔但稍大。臭穢的氣味從孔穴中散發出來。這種氣味類似狐狸的氣味,因此民間俗稱為狐臭。有的是父母遺傳體質所造成。也有的是被哺乳的人傳染而得。以下記載治療狐臭的藥方。
銅綠,密陀僧(各三錢),白芨(一個燒存性九錢)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津唾調塗腋下。三五日一次。以效為度。
白話文:
銅綠、密陀僧(各 18 公克),白芨(一個以 9 公克焚燒製備)
又方,以輕粉一錢匕。分兩處。麝香酒調一半服之。好酒調一半塗腋下。以不臭為度。
白話文:
還有另一個偏方,用輕粉一錢匙。分為兩份,一份用麝香酒調和後,服用一半的量。另一半用好酒調和後,塗抹在腋下,以不再有異味為宜。
又方,以左桃開通錢五文。火燒通赤。納醋中焠之。凡七次。杵羅為末。用老生薑一塊。刀背斫斷。將生薑以斫斷處擦腋下。有毛擦不倒者。乃是病也。拔去其毛。以生薑自然汁調藥塗之。屢驗。若些小腋氣汗氣。只以生薑擦塗腋下亦可。
白話文:
另外一個方法是,取五文錢用左側桃木打通孔洞,然後將其燒至通紅,接著放入醋中淬火,這樣重複七次。之後把這五文錢搗碎成粉末。再準備一塊生薑,用刀背拍打使其斷裂,使用生薑斷裂的那面來摩擦腋下。如果腋下的毛髮不能順著摩擦方向倒下,那就表示有問題。此時需要拔除那些毛髮,然後用生薑的自然汁液調和之前製備的藥粉塗抹在腋下,這種方法已經多次證明有效。如果是輕微的腋下異味或汗味,單單用生薑摩擦腋下也可以。
2. 囟門腫陷論
小兒初生。皆有囟門者。藏氣未充。骨髓未完。滋養未備故也。臟腑皆以脾胃為養。兒自生以後。得五殼所滋。則藏氣充而骨髓完。所以兒至能食。則囟門合也。囟門者繫於脾胃,聖濟經言。衛囟之天五。五者土也。脾胃屬焉。小兒有囟腫者。由脾胃不和。冷熱不調。或怒啼飲乳。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頭上都有囟門。這是因為他們的氣血尚未充盈,骨髓尚未發育完全,營養還不充足。臟腑的營養都依靠脾胃來提供。嬰兒出生後,吃到了五穀雜糧,氣血就會充盈,骨髓就會發育完全。因此,嬰兒能夠吃東西後,囟門就會閉合。囟門與脾胃相連,《聖濟經》中說:「衛囟之天五」,「五」是指土,脾胃就屬於土。嬰兒囟門腫大,是脾胃不和、冷熱不調引起的。或者是因為嬰兒哭鬧、吃奶過多造成的。
或喘急咳嗽,致陰陽氣逆。上衝而囟腫也。熱則腫而軟。冷則腫而硬。又有囟陷者。或因瀉痢。或小便頻數。或曾服清藥以利小便。或本怯氣弱。或別病纏綿。皆使臟虛而不能上榮於囟。故令囟陷也。此皆小兒惡證。得愈者鮮矣。
白話文:
小孩出現喘急咳嗽的症狀,會導致陰陽之氣逆亂,上衝而囟門腫脹。如果發熱,腫脹而柔軟;如果是受寒,腫脹而堅硬。還有一種是囟門凹陷的。可能是因為腹瀉,或者小便頻數,或者曾經服用清熱藥物導致小便通暢,或者原本就氣血虛弱,或者其他疾病纏身。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臟腑虛弱,不能向上榮養囟門,所以導致囟門凹陷。這些都是小兒的惡性疾病,能治癒的很少。
治小兒囟腫軟,以青黛冷水調敷之。及兼服化毒丹。方已具前。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囟門腫大、柔軟,可以用青黛研末,以冷水調敷於囟門部位。同時,還需要服用化毒丹。化毒丹的配方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治小兒囟腫硬及陷。
干熟地黃(八錢焙秤),山茱萸(去肉),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錢)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囟門腫脹硬化以及凹陷的方劑:
熟地黃(八錢,烘焙後秤量),山茱萸(去掉果肉),乾燥的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去掉中心部分),白色的茯苓(去掉外皮,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和丸綠豆大。三歲下者三五丸。溫水化下。空心兼服錢氏益黃散。
治小兒囟陷,以狗頭骨炙黃杵末。雞子清調敷。
白話文:
以上藥物磨成細末。用蜂蜜和丸,每一粒大小如綠豆。三歲以下服用三到五丸。用溫水送服。空腹時服用錢氏益黃散。
3. 滯頤論
小兒滯頤者。脾冷所致也。脾之液為涎。脾冷則不能約制。故涎常從口角流出。滯漬於頤頦。浸久生瘡。名曰滯頤。
白話文:
幼童滯頤病,是由於脾臟寒冷所引起的。脾臟所分泌的液體稱為涎液。脾臟寒冷,則不能夠控制涎液,因此涎液經常從嘴角流出,停滯在下巴和頸部,浸潤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瘡,這種病稱為滯頤。
治小兒滯頤,涎從口出。浸漬頤頦。口角下生瘡。以桑白皮汁塗口中。
又方,治如前。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兒口及頤上。
白話文:
治療小孩流口水,口水從口中流出,浸濕下巴。口角下方生瘡。可以用桑白皮汁塗抹在口中。
另一個方法,治療方式同上。使用朝東方向的牛口中的泡沫,塗抹在小孩的口和下巴上。
治小兒口角下黃肌瘡,以羖羊須燒灰。和臘月豬脂敷上。以羊角燒灰。和臘豬脂敷上。
溫脾丸
治脾冷多涎。流漬頤下生瘡。
白話文:
治療小兒嘴角下方的黃色肌膚潰瘍,可以用燒成灰的羊鬍鬚混合臘月豬油塗抹。或者用燒成灰的羊角和臘月豬油混合後塗上。
溫脾丸
用來治療因脾臟寒冷導致多涎,流到下巴下面生出潰瘍。
丁香,木香,半夏(用生薑六兩同杵碎炒黃色各一兩),青皮(去穰),白朮,乾薑(銼碎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
丁香:一兩
-
木香:一兩
-
半夏:一兩(與六兩生薑同搗碎,炒至黃色)
-
青皮:一兩(去皮)
-
白朮:半兩
-
乾薑:半兩(切碎,微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十丸。米飲下。無時服。
溫脾散
治如前。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溫脾散]
治療方法如前所述。
丁香(一兩),肉豆蔻(麵煨裹),半夏(白礬水浸去滑炒黃),白朮,乾薑(炮),人參(去蘆),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一兩),肉豆蔻(用麵粉裹著烤),半夏(用白礬水浸泡去除滑溜感,然後炒至金黃),白朮,乾薑(炒製),人參(去除蘆頭),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生薑二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食前。
又方,治口中涎出。流漬頦下不幹。以白羊屎納口中。服前藥,仍更洗瘡淨。以燒餳末敷之。
白話文:
将药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水八分,加入两片生姜一起煎煮至五分,滤去药渣后温热服用,在饭前服用。
另一个方子,治疗口水过多,流到下巴下面不干的情况。可以将白羊粪放入口中,并服用前面提到的药物。同时还要清洁疮口,然后用烧焦的麦芽糖粉末敷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