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傷寒論

治傷寒吐血衄血咯血。大小便利血。槐花一分微炒。蛤粉半兩。同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煎柳枝湯放溫調下。如修合不及。但以柳枝為末。新水調下亦可。

香墨丸

治傷寒衄血。兒小不能服散藥者。以好細墨為末。雞子清和丸黍米大。每五七丸。飲下或灌之。

地黃汁

治傷寒吐血。心胸不利。煩渴不已。以生地黃杵絞取汁。量大小與之。亦治衄血。

麥門冬湯

治傷寒咳嗽喘急。

麥門冬(去心),款冬花(去枝梗),人參(去蘆),紫菀(洗焙,各一兩),桂心(半兩),甘草(一分)

上為末。後入杏仁二十枚。麩炒去皮尖。研細拌勻。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一捻金散

治傷寒風熱咳嗽。

白殭蠶(去絲嘴,一錢),甘草(半兩,炙),延胡索(去皮,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捻。齏汁調下。無時。

潤肺散

治傷寒鼻塞。涎壅咳嗽。肺氣不利。語聲不出。

麻黃(去根節),人參(去蘆,各一兩),杏仁(麩炒去皮尖),貝母(去心麩炒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陳皮(去白,一分半),桔梗(去蘆,一分),阿膠(蛤粉炒如珠子大用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赤芍藥散

治傷寒陽證咳逆。以赤芍藥沸湯浸七遍。每遍以瓦盆蓋少時。數足取出。炒燥為末。每服一錢。豆豉三粒。生薑一片。水七分。煎至五分。放溫服。無時。

蓽良湯

治傷寒寒多咳逆。蓽澄茄良薑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數沸。入醋少許攪勻。帶熱服。

苓砂膏

治傷寒脈數。熱入胃嘔吐。

澤瀉(二兩半),桂(去皮,一兩),豬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朮(去蘆,各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膏雞頭大。每服一丸。生薑自然汁化破與服,只末用便是五苓散。亦治發熱煩渴飲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瘀熱在裡發黃。濃煎茵陳蒿湯調下。余病飲調。

四味人參湯

治傷寒脈遲。胃冷嘔吐。

乾薑(炮),黃芩,黃連(去須),人參(去蘆,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

附子姜樸丸

治傷寒寒多。嘔吐。手足厥冷。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乾薑(一分,炮),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一分)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

半夏湯

治傷寒嘔逆。不下乳食。以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生薑一兩。同銼碎焙乾。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時時與服。無時。

蘆根飲子

治傷寒干啘。及反胃嘔吐。

生蘆根(切碎),青竹茹(各二合),糯米(半合),生薑(半兩)

上㕮咀。先以水一升。煮千里鞋底。取半升。澄清。下藥再煮。取二三合。隨意服。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傷寒論]

**治療傷寒導致的吐血、流鼻血、咳血:**不論是上呼吸道或腸胃道出血,將槐花略微炒過(一分),搭配蛤粉(半兩),一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煎好的柳枝湯溫服。如果來不及製作,直接將柳枝磨成末,用冷開水調服也可以。

香墨丸

**治療傷寒流鼻血:**對於年幼無法服用散劑的孩童,用上好的細墨磨成末,用雞蛋清調和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開水送服或是灌入。

地黃汁

**治療傷寒吐血、胸悶不適、煩躁口渴:**將生地黃搗爛,擠出汁液,根據患者年齡體型給予適當劑量。此法也可用於治療流鼻血。

麥門冬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氣喘:

麥門冬(去心)、款冬花(去除枝梗)、人參(去除蘆頭)、紫菀(洗淨烘乾,各一兩)、桂心(半兩)、甘草(一分)。將以上藥材磨成末,之後加入杏仁(二十枚,麩炒後去皮尖),研磨細碎拌勻。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加生薑兩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一捻金散

治療傷寒引起的風熱咳嗽:

白殭蠶(去除絲嘴,一錢)、甘草(半兩,炙烤過)、延胡索(去皮,一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小撮,用醋汁調服,不拘時間。

潤肺散

治療傷寒引起的鼻塞、痰多咳嗽、肺氣不暢、聲音沙啞:

麻黃(去除根節)、人參(去除蘆頭,各一兩)、杏仁(麩炒後去皮尖)、貝母(去心麩炒黃,各一兩)、甘草(炙烤過,半兩)、陳皮(去白,一分半)、桔梗(去除蘆頭,一分)、阿膠(蛤粉炒過如珠子大小,用一分)。將以上藥材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八分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赤芍藥散

**治療傷寒陽證咳嗽:**將赤芍藥用沸水浸泡七次,每次用瓦盆蓋住片刻,浸泡足夠次數後取出,炒乾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搭配豆豉三粒、生薑一片,用七分水煎至五分,放溫服用,不拘時間。

蓽良湯

**治療傷寒寒證咳嗽:**將蓽澄茄和良薑等份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六分水煎煮數沸,加入少量醋攪拌均勻,趁熱服用。

苓砂膏

治療傷寒脈搏急促、熱邪入胃引起的嘔吐:

澤瀉(二兩半)、桂枝(去皮,一兩)、豬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朮(去蘆,各一兩半)。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煉好的蜂蜜調和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生薑自然汁化開服用,如果只用藥末就是五苓散。此藥也可用於治療發燒煩渴、喝水後馬上吐出,或是小便不順暢、瘀熱在內導致發黃的症狀。濃煎茵陳蒿湯調服。其他病症用一般開水調服。

四味人參湯

治療傷寒脈搏遲緩、胃寒嘔吐:

乾薑(炮製過)、黃芩、黃連(去須)、人參(去蘆,各等份)。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六分水煎至四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附子姜樸丸

治療傷寒寒證、嘔吐、手腳冰冷:

附子(炮製後去皮臍,半兩)、乾薑(一分,炮製過)、厚朴(去粗皮,生薑制過,一分)。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米糊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

半夏湯

**治療傷寒嘔吐、無法進食:**將半夏(半兩)用湯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滑物質,搭配生薑(一兩)一同切碎烘乾。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煎至五分,去渣,隨時服用,不拘時間。

蘆根飲子

治療傷寒乾嘔、反胃嘔吐:

生蘆根(切碎)、青竹茹(各二合)、糯米(半合)、生薑(半兩)。將以上藥材稍作咀嚼。先用一升水煎煮千里鞋底,取半升澄清的藥液。再將藥材放入藥液中煎煮,取二三合,隨意服用,根據患者年齡體型酌情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