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5)

1. 諸汗論

小兒有遍身喜汗出者。此榮衛虛也。榮衛相隨。通行經絡。營周於身。環流不息。榮陰衛陽。榮虛則津液泄越。衛虛則不能固密。故喜汗出遍身也。錢乙用香瓜丸。若睡中汗出。不自知覺者。此肌肉虛而盜汗也。如盜者竊物。使人不知覺也。又有但額上汗出者。此厚衣溫暖。

白話文:

小兒渾身冒汗的。這是榮衛虛弱的緣故。榮衛相隨,通行經絡,運行全身,循環不息。榮為陰,衛為陽。榮虛則津液泄漏越出。衛虛則不能固密。所以渾身冒汗。錢乙用香瓜丸。若是睡覺中冒汗,自己不知道的。這是肌肉虛弱而盜汗。就像盜賊偷東西,讓人不知道一樣。另外還有隻是前額冒汗的。這是厚衣服溫暖的緣故。

將養過宜也。上二項。錢乙並用止汗散。若上至頭下至項有汗。而不曾過胸者。此六陽虛汗也。六陽脈皆上至於頭故也。若上至項。下至臍有汗者。此胃虛汗也。當與補胃。昔錢乙治張氏三子。大者喜遍身汗出。次者汗上至項下至臍。小者但頭面有汗。至項下而無。他醫以麥煎散治之不效。

白話文:

重要的是適當的將養調護身體。上述兩種情況,錢乙都使用止汗散來治療。如果上自頭部下至頸項出汗,而沒有超過前胸,這是六陽虛汗,因為六條陽脈都運行到頭部。如果上自頸項,下至肚臍出汗,這是胃虛汗,應當給予補胃的治療。以前錢乙治療張氏的三個兒子,年長者喜歡全身出汗,的喜歡上汗出到頸項下到肚臍,最小的只頭面出汗,到頸部就沒有了。其他醫生用麥煎散來治療,但沒有效果。

遂請乙治之。大者與香瓜丸。次者與益黃散。小者與石膏湯。各五日而愈。錢乙治方。本集載之。外收諸方敘後。

白話文:

錢乙治好了三個病人。病重的給予香瓜丸。病情次重的給予益黃散。病情最輕的給予石膏湯各五天後都痊癒了。錢乙治病的方子,本集記載並且在附錄中收錄了各種方劑。

沉香黃耆散

治榮衛虛。遍身喜汗。

沉香(銼),綿黃耆(銼),人參(去蘆),當歸(去蘆洗淨焙),赤芍藥(以上各一兩),木香,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沉香(銼碎),綿黃耆(銼碎),人參(去除蘆頭),當歸(去蘆頭,洗淨並烘乾),赤芍藥(以上各一兩),木香,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一大錢。水一小淨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半盞。去滓放溫。食前時時與服。

白話文:

將中藥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大錢的量,加一小杯水和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同煎至剩下半杯,去渣後放溫。在飯前隨時服用。

蓯蓉丸

治血少喜汗。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外皮炙乾),鱉甲(一兩酥炙黃去裙襴),綿黃耆(半兩),何首烏(半兩)

白話文:

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夜,颳去外皮,烘烤至乾燥)、鱉甲(一兩,用酥油烘烤至黃色,去除裙襴)、綿黃耆(半兩)、何首烏(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木槿花,治盜汗。取木槿花開而復合者。焙乾為末。每用一錢。豬皮煎湯調下。食後臨臥。

白話文:

木槿花,可以治療盜汗。採集木槿花開後又閉合的。烘乾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豬皮煎成的湯劑送服。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牡蠣散

治盜汗。

牡蠣(一兩煅赤),麻黃根(二兩銼),甘草(半兩)

白話文:

牡蠣(一兩,煅燒成紅色),麻黃根(二兩,切碎),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用二錢。以野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服。無時。

升麻湯

治肌熱盜汗。

升麻,綿黃耆(去蘆),人參(去蘆各一兩),熟乾地黃,天竺黃(研),牡蠣粉(研各半兩)

白話文:

  • 升麻:具有發散風熱、透疹解毒、清肺止咳的功效。

  • 綿黃耆(去蘆):具有益氣補虛、生津止渴、益衛調營的功效。

  • 人參(去蘆):具有補氣益血、培元固本、益氣生津、補虛養神的功效。

  • 熟乾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烏髮、清熱涼血的功效。

  • 天竺黃(研):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 牡蠣粉(研):具有滋陰養血、益精益髓、鎮靜安神的功效。

上為細末拌勻。每服半錢或一錢。煎竹葉湯調下。無時。

柴胡人參散

治如前。

柴胡(去蘆),人參(去蘆),白朮,白茯苓青皮(去穰),桔梗(去蘆),麥門冬(去心),川芎白芍藥,甘草(炙),桑白皮,升麻

白話文:

柴胡(去掉須毛),人參(去掉毛鬚),白朮,白茯苓,青皮(去掉果肉),桔梗(去掉莖葉),麥門冬(去心),川芎,白芍藥,甘草(先火炒),桑白皮,升麻。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後。

紫蘇飲

治肌熱煩躁。多渴盜汗。揉鼻腹滿。

柴胡(去苗),藿香(去土),甘草,烏梅肉,柴蘇葉(去土),乾葛,人參(去蘆),茯苓,麥門冬(去心),秦艽(去蘆),地骨皮(去骨),防風(去蘆並叉枝)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莖),藿香(去掉泥土),甘草,烏梅肉,紫蘇葉(去掉泥土),乾葛,人參(去掉老根),茯苓,麥門冬(去掉根),秦艽(去掉老根),地骨皮(去掉骨頭),防風(去掉老根和叉枝)。

上等分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時時呷。

沉香鱉甲丸

治潮熱盜汗。

沉香(銼),草龍膽(去蘆),鱉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塗酥炙焦去裙襴各一兩),綿黃耆(一兩),川黃連(去須半兩),川大黃(半兩微炮)

白話文:

  1. 沉香(切碎)

  2. 草龍膽(去除莖部)

  3. 鱉甲(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夜,塗上酥油烤焦,去除裙邊和腹端,各一兩)

  4. 綿黃耆(一兩)

  5. 川黃連(去除鬚根,半兩)

  6. 川大黃(半兩,微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送下。無時。

柴胡黃連膏

治盜汗。潮熱往來。柴胡去苗。胡黃連等分為末。煉蜜和膏丸雞頭子大。每一二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放溫服。無時。

白話文:

治療盜汗、潮熱症狀。用柴胡去除草苗,與胡黃連等分量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調和製成膏丸,每粒約雞頭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一兩粒。將藥丸放入銀器中,加入少量酒溶解,加入五分水,隔水煮沸二三十次,放溫後服用,不限時間。

黃耆散

治虛熱盜汗。

牡蠣粉,黃耆,生乾地黃(焙乾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虎杖散

治實熱盜汗。以虎杖銼細。水煎服之。量大小多少與服。

黃連粉,治盜汗。

黃連(去須),牡蠣粉,貝母(去心各等分為細末)

上三味各一兩。即入米汾一兩。研勻細。以粉身。

龍膽粉,治如前。千金治頭汗。牡蠣粉茯苓各二兩。同為細末。於生絹袋子盛之。有汗即撲身。

牡蠣粉,治諸汗。

牡蠣粉(二兩),麻黃根赤石脂糯米粉(各一兩)

白話文:

  • 牡蠣粉(二兩):牡蠣磨成粉末,具有養陰潤燥、化痰軟堅的作用。

  • 麻黃根(一兩):麻黃根,具有發汗散寒、平喘止咳的作用。

  • 赤石脂(一兩):赤石脂,具有止血消腫、斂瘡止痛的作用。

  • 糯米粉(一兩):糯米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的作用。

上勻為細末。入龍腦末一錢拌之。每用一匙頭。新綿包撲有汗之處。止盜汗最佳。

又方,名同治同。

牡蠣粉(二兩),麻黃根(一兩),蛇床子乾薑(各半兩)

白話文:

  • 牡蠣粉:2 兩

  • 麻黃根:1 兩

  • 蛇牀子:0.5 兩

  • 乾薑:0.5 兩

上同為細末。用如上法。

犀角飲子

治小兒臟熱多汗。

犀角屑(三分),茯神(去心內木),龍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一兩半),甘草(半兩),白朮(一分)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三分),茯神(去除核),龍齒(各一兩),麥門冬(去除核,一兩半),甘草(半兩),白朮(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