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3)

1. 腫病論

小兒腫病有二。一者氣腫。因脾胃虛而氣攻腹。腹脹誤行轉藥下之。致虛氣上附於肺。行入四肢面目而作腫也。疳氣亦然。二者水腫。因上焦煩渴。飲水無度。脾胃虛而不能約制其水。腎反乘脾。土隨水行。上附於肺。肺主皮膚。脾主四肢。故水流走於四肢皮膚而作腫也。甚則腎水浸浮於肺。則生大喘。為難治也。

款肺散

治小兒風痰。咳嗽喘氣逆嘔吐。面目浮腫。

白殭蠶(五兩湯洗去灰絲並頭足焙乾),玄胡索(去皮三兩生)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煎淡齏汁放溫調下。如嬰孩。乳汁調半字。不拘時候。

熊膽丸

治小兒疳氣。體瘦肚腫吃水。

熊膽,雄黃(研水飛),佛頭青(各半兩入麝香少許同研細),桂心,人參(去蘆各一錢為末)

上拌研勻。糯米粥和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食後。

檳榔丸

治小兒疳氣腹脹。四肢腫滿。氣急喘悶。小便不利。

檳榔,木香(各二錢),青皮,薑黃(各一兩),蘿蔔子(炒),牽牛子(各取末七錢半)

上為末。糊丸黍米大。生薑湯下。二三十丸。食後。

緋綬丸

治小兒疳氣。黃瘦肚大。手腳浮腫。飲水不休。

川楝子(去核),川芎(各二錢),橘皮(四兩去穰),龍膽(去蘆二兩),巴豆(十四個去皮膜將陳皮龍膽同巴豆炒焦黑時去巴豆不用)

上四味為末。糊丸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三十丸。米飲下。腹脹陳皮湯下。食後。

治小兒手足身體浮腫,以小便溫暖漬之。大良。

又方,治如前。以巴豆五十個,去皮心。水三升。煮取一升。綿蘸拭病上。隨手即消。

治小兒渾身頭面及陰囊虛腫,以使君子一兩。去殼。用蜜半兩。炙盡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食後。只三服效。

內消丸

治小兒頭面手腳虛腫。

青皮(五個湯泡去穰),巴豆(七個去殼),木香(一錢炮),防己(一錢半),丁香(十四個)

上先以青皮巴豆銚內同炒。至巴豆蒼黑。去巴豆不用。將青皮諸藥為細末。蒸餅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量大小加減。男孩兒煎陳米湯下。女孩兒煎艾葉湯下。七八歲者十丸。不拘時候。

紅粉散

治渾身虛腫。氣喘不食。

硃砂(一錢),檳榔(一錢),輕粉(半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薄荷煎湯調下。一服利。止後服。用家寶觀音散。或人參散調補。忌生冷堅硬之物。

通草散

治一身黃腫透明。

通草(蜜塗炙乾為末),木豬苓(去黑皮為末各等分)

上為細末。再入研細。去土地龍麝香少許。每服半錢或一錢。米飲調下。神效。亦治腎腫。

聖餅子

治氣腫。大戟子半兩。甘遂末一分。牽牛末一兩。共拌勻。每用半錢。以白麵半錢。水和作餅子。如錢大。煮令熟。放冷細嚼。薑湯下。小者一餅。大者二餅。食前。

金華散

治水氣腫滿。通身明亮。

大黃末(四錢),牽牛末(三錢),朴硝(研末八錢),巴豆肉(五個研)

上同拌勻。每服一字。生薑蜜水調下。(此方猛烈。斟酌所宜)

葶藶丸

治水氣腹腫。小便澀滯。以葶藶子半兩微炒。杵如泥、入棗肉再杵。和丸綠豆大。每服五丸。棗湯下。空心晚後。

郁李仁丹

治一切諸腫。

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檳榔(半兩),牽牛子(一錢炒)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每服十粒。煎蔥白湯下。空心服。

海蛤散

治身體腫滿。大小便不利。

海蛤,桑白皮(各一兩),漢防己(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白朮(半兩),甜葶藶(紙襯炒紫),川朴硝,木豬苓(去黑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後。

杏仁膏

治小兒卒然面目浮腫。杵杏仁膏敷之。

治小兒渾身虛腫。及頭面陰囊並腫。

木香(一錢),檳榔(一枚銼以茱萸炒去茱萸),青皮(一錢以巴豆七個去皮炒去巴豆)

上同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陳米飲調下。食前。

治小兒因瀉痢後。身體虛腫。硫黃一兩。焰硝三錢同研細。蒸餅和丸蘿蔔子大。蚌粉為衣。每服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食前。

白話文:

[腫病理論] 小朋友的腫病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氣腫,這是由脾胃虛弱導致氣攻向腹部,腹部膨脹後錯誤地使用了轉藥來排泄,結果使得虛弱的氣上行到肺部,然後流進四肢和麪部造成腫脹。疳氣也是同樣的道理。另一種是水腫,這是由上焦煩渴,喝水無節制導致的。脾胃虛弱無法控制水分,腎臟反而乘虛而入,使水分隨著脾胃運行,上行到肺部。由於肺主皮膚,脾主四肢,所以水分就在四肢和皮膚間流動,造成腫脹。嚴重的話,腎臟的水分會浸泡肺部,引發劇烈喘息,這是比較難治療的情況。

接著是一些治療方法和藥方:

  1. 款肺散:用於治療小朋友風痰、咳嗽、喘氣、嘔吐、面部浮腫。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到半錢,用淡齏汁溫調後服用。如果是嬰兒,可以用奶水調半錢,不限時間。

  2. 熊膽丸:用於治療小朋友疳氣、身體瘦弱、肚子腫脹、喜歡喝水。使用方法是將藥材混合均勻,做成綠豆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飲送下,飯後服用。

  3. 檳榔丸:用於治療小朋友疳氣、腹部膨脹、四肢腫脹、呼吸困難、小便不順。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黍米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薑湯送下,飯後服用。

  4. 緋綬丸:用於治療小朋友疳氣、黃瘦、肚子大、手腳浮腫、不停喝水。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麻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到三十丸,用米飲送下,飯後服用。

  5. 內消丸:用於治療小朋友頭面手腳虛腫。使用方法是將藥材先炒後磨成細粉,做成麻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根據年齡調整,男孩用陳米湯送下,女孩用艾葉湯送下,七八歲的孩子服用十丸,不限時間。

  6. 紅粉散:用於治療全身虛腫、氣喘、食慾不佳。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到半錢,用薄荷煎湯調下,服用一次後,如果有效應停止後續服用,可用家寶觀音散或人參散調補,避免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

  7. 通草散:用於治療全身黃腫透明。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少許研細的土龍麝香,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米飲調下,非常有效,也能治療腎腫。

  8. 聖餅子:用於治療氣腫。使用方法是將藥材拌勻,每次用半錢,加上半錢的白麵,用水和成餅子,如錢大小,煮熟後放涼細嚼,用薑湯送下,小孩吃一個餅子,大人吃兩個,飯前服用。

  9. 金華散:用於治療水氣腫滿,全身明亮。使用方法是將藥材拌勻,每次服用一字,用生薑蜜水調下,此方強烈,需酌情使用。

  10. 葦藶丸:用於治療水氣腹腫、小便不暢。使用方法是將藥材微炒後搗成泥,加入棗肉再搗,做成綠豆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棗湯送下,空腹或晚上後服用。

  11. 郁李仁丹:用於治療各種腫脹。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細粉,滴水和成丸,每次服用十粒,用蔥白湯送下,空腹服用。

  12. 海蛤散:用於治療身體腫脹,大小便不順。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至五分,去掉渣滓後溫服,飯後服用。

  13. 杏仁膏:用於治療小朋友突然面部浮腫,可以將杏仁磨成膏狀,敷在患處。

  14. 最後一種方法是用於治療小朋友全身虛腫,以及頭面部和陰囊的腫脹。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陳米飲調下,飯前服用。

以上治療方式是針對小朋友瀉痢後身體虛腫的情況,硫磺一兩和焰硝三錢混合研細,用蒸餅和成丸,大小如蘿蔔子,用蚌粉包衣,每次服用十丸,用米飲送下,根據孩子年齡調整,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