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初生論

兒才生出母腹中,急當舉之,便以綿絮包裹,抱大人懷溫暖。雖暑月,亦不可遽去綿絮,須漸漸減去之。蓋乍出母腹中,不可令冒寒也。又急以綿裹手指,揩拭兒口、眼中及周圍穢血,皆令盡淨,不可令入口眼也。若舉遲,失於包裹,則令兒中寒;若穢血得入口眼,則令兒生病(其證候方論並在後)。

白話文:

嬰兒剛從母親肚子裡生出來,要趕快把他抱起來,立刻用棉絮包裹好,抱在大人懷裡保暖。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不可以馬上脫去棉絮,必須慢慢減少。這是因為嬰兒剛離開母體,不可以讓他受寒。還要趕快用棉花包住手指,擦拭嬰兒的口、眼以及周圍的污血,都要擦拭乾淨,不可以讓污血進入口、眼。如果抱起嬰兒太慢,沒有及時包裹好,就會讓嬰兒受寒;如果污血進入口、眼,就會讓嬰兒生病。(相關的病症和治療方法會在後面說明)

2. 回氣論

兒才生出母腹中,哭聲遲者,急以蔥白細鞭其背,呼父小名,即啼。

又兒才生下,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其兒,頓放大人懷中溫暖;若已包裹,須更添之,令極溫暖。且未得斷臍,將胞衣置灰火上燒之,仍捻大紙,卻盛蘸油點著,於臍帶上往來遍燎之。

以臍帶連臍,得火氣由臍入腹故也。更以熱醋湯捋洗臍帶,須臾則氣回啼哭,然後如常洗浴斷臍。此法甚良,救者甚多。

白話文:

小孩剛從母親肚子裡生出來,如果哭聲遲緩,要趕緊用蔥白輕輕拍打他的背部,同時呼喚父親的小名,他就會啼哭。另外,如果小孩剛生下來,氣息微弱,快要斷絕而無法啼哭,這必定是難產或是受寒造成的。要趕緊用棉絮把小孩包裹起來,放到大人溫暖的懷中,如果已經包裹了,還要再多加幾層,讓他極度溫暖。而且在還沒剪斷臍帶的時候,把胎盤放在灰燼火上燒烤,然後拿大張的紙,沾上油點燃,在臍帶上來回的燎烤。

這是因為臍帶連接肚臍,可以讓火氣從肚臍進入腹部。接著用熱醋湯來回搓洗臍帶,過一會兒小孩就會氣息恢復並啼哭。然後就可以像平常一樣洗澡並剪斷臍帶。這個方法非常好,救活了很多嬰兒。

3. 洗浴論

兒才生下,須先洗浴,以滌盪汙穢,然後乃可斷臍也。若先斷臍,則浴水入臍而為臍瘡等病。及浴水須入藥預先煎下,以瓶貯頓,臨時炊暖用之,不犯生水即佳。並以後浴之,亦用藥煎湯。今具煎湯用藥下項。

用豬膽汁湯浴兒,則不患瘡癬,皮膚滑澤。用金銀虎骨丹砂煎湯,則辟邪惡,去驚。(單用虎骨亦得)用李葉切半升煎湯,則解肌熱,去溫壯。用白芷二兩,苦參三兩,銼碎煎湯,則去諸風。用蒴藋蔥白鬍麻葉白芷藁本蛇床子煎湯,退熱。

用苦參黃連豬膽白芨杉葉柏葉楓葉煎湯,去風。

用大麻仁零陵香丁香桑葚藁本煎湯,治諸瘡。

用金銀桃奴雄黃丹砂煎湯,則辟邪除驚。

用益母草煎湯,治疥癬諸瘡。

凡煎湯,每用水一斗,入藥煎至七升,去滓,適寒溫用之。冬不可太熱,夏不可令冷,須調停得宜,乃可用之。兒自生之後,須依時洗浴,以去垢汙,又不可數數。若都不洗浴,則皮皴毛落,多生瘡疥。凡洗浴時,於背上則微微少用水,餘處任意。即不可極淋其背,亦不可久坐水中,則引驚作病,切須慎之。如常能依法用之,令兒體滑舒暢,血脈通流,及長少病,無不驗也。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必須先洗澡,洗淨身上的污垢,然後才可以剪斷臍帶。如果先剪斷臍帶,洗澡水可能會進入臍部,導致臍瘡等疾病。洗澡水必須加入事先煎好的藥湯,用瓶子裝好,洗澡時再加熱使用,避免使用生水是最好的。之後洗澡也應該使用藥湯。以下列出煎煮藥湯的藥方:

用豬膽汁煮水給嬰兒洗澡,可以預防瘡癬,使皮膚光滑潤澤。用金銀花、虎骨、丹砂煎煮的藥湯,可以避邪、去除驚嚇。(單獨使用虎骨也可以)用李子葉半升煎煮的藥湯,可以解除肌肉發熱,退去溫熱症狀。用白芷二兩、苦參三兩,切碎煎煮的藥湯,可以去除各種風邪。用蒴藋、蔥白、胡麻葉、白芷、藁本、蛇床子煎煮的藥湯,可以退熱。

用苦參、黃連、豬膽、白芨、杉葉、柏葉、楓葉煎煮的藥湯,可以去除風邪。

用大麻仁、零陵香、丁香、桑葚、藁本煎煮的藥湯,可以治療各種瘡瘍。

用金銀花、桃奴、雄黃、丹砂煎煮的藥湯,可以避邪、去除驚嚇。

用益母草煎煮的藥湯,可以治療疥癬等各種瘡瘍。

凡是煎煮藥湯,每次用水一斗,放入藥材煎至七升,去除藥渣,調整水溫至合適即可使用。冬天水溫不可太熱,夏天不可太冷,必須調整得宜才可以使用。嬰兒出生後,必須按照時間洗澡,以去除污垢,但也不可過於頻繁。如果都不洗澡,皮膚會乾燥粗糙、毛髮脫落,容易長瘡疥。洗澡時,背部稍微少用水沖洗,其他部位可以隨意沖洗,但不可過度淋洗背部,也不可長時間坐在水中,否則容易引起驚嚇、生病,務必小心。如果能經常按照這些方法使用,可以使嬰兒身體光滑舒適、血脈暢通,長大後也比較少生病,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