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5)

1. 治休息痢方

鮓湯丸

治休息痢。下五色膿血。如爛魚腸。無糞。腸中攪痛。

粉霜(一錢),輕粉(一錢),硃砂(一錢研末),硇砂(一錢研。),白丁香(末四錢),乳香(半錢研),巴豆(七個去皮心不出油)

上為末和勻。蒸去皮。棗肉為丸粟米大。嬰孩二三丸。二三歲兒四五丸。旋丸。兒大者丸如麻子大。鮓湯送下。日三服。及與調胃氣藥間服大良。亦治積痢蠱痢臟毒痢。

神安丸

治如前。

砒霜(一字),龍骨(二字煅),烏魚骨(三字),赤石脂(二字),茯苓(三字),黃連(去須三字),澱粉(三字),乾薑(三字炮),黃丹(三字火飛)

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拌勻。飯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輕粉湯下。亦治諸痢。赤者甘草湯下。白者乾薑湯下。赤白雜者乾薑甘草湯下。

樗根散

治積年毒痢。無休息。

樗根白皮(大眼樹是也取北陰下根一截擘破用之無北陰下者亦可),訶子(七個取皮去核)

上用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時時呷服。一方。二味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渣溫服。時時呷服。痢住。吃淡粥。飲乳將息。

白話文:

治休息痢方

這個方子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會排出五顏六色的膿血,像腐爛的魚腸一樣,沒有糞便,腸子裡面會攪動疼痛。

藥材有:粉霜(一錢),輕粉(一錢),硃砂(一錢磨成粉),硇砂(一錢磨成粉),白丁香(磨成粉四錢),乳香(半錢磨成粉),巴豆(七個,去除皮和裡面的心,注意不要讓油流出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蒸熟去皮的棗肉捏成小米大小的丸子。嬰兒吃二三丸,二三歲的小孩吃四五丸。現捏現吃。大一點的孩子,丸子可以捏成麻子大小。用醃製魚的湯送服,一天吃三次。同時可以搭配調理脾胃的藥物一起服用,效果會更好。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久積不癒的痢疾、蠱痢和腸道中毒的痢疾。

神安丸

這個方子治療的症狀跟上面那個方子一樣。

藥材有:砒霜(少許,像一字大小),龍骨(兩個字大小,煅燒過),烏魚骨(三個字大小),赤石脂(兩個字大小),茯苓(三個字大小),黃連(去除鬚根,三個字大小),澱粉(三個字大小),乾薑(三個字大小,炮製過),黃丹(三個字大小,用火煉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拌勻,用米飯捏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吃五丸,用輕粉水送服。這個方子也治療各種痢疾。排泄物呈紅色的,用甘草湯送服;排泄物呈白色的,用乾薑湯送服;排泄物紅白都有的,用乾薑甘草湯送服。

樗根散

這個方子治療經年累月、沒有停歇的慢性痢疾。

藥材有:樗樹根的白皮(最好是用朝北陰面的樹根,取一截剝開使用。如果沒有朝北陰面的樹根也可以用),訶子(七個,取皮去掉核)。

將以上藥材放入三升河水中煮,煮到剩下一升,去掉藥渣,隨時少量喝。另一個方法是,將兩種藥材等分磨成粗末,每次用兩錢,加一大碗水煎到剩半碗,去掉藥渣溫服。隨時少量喝。痢疾止住後,要吃清淡的粥,喝牛奶休養。

2. 治諸痢雜證

龍骨散

治下痢體熱煩渴。

白龍骨(一兩煅),茯神(三分),人參(去蘆三分),胡黃連(半兩),茅根(三分銼),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服。乳食前。

青黛散

治下痢發渴不止。(時舉方)

青黛(一分),干藕節(一兩),密陀僧(半兩),漢羅(乃旱螺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冬瓜汁,治如前。杵冬瓜汁飲之。

烏梅飲

治如前。

烏梅(十個去核),麥門冬(一分去心),蜜(二兩半)

上分為五七服。用水一小盞。煎半盞。入蜜攪勻服之。無時。

楮葉湯

治下痢發渴。得水飲便嘔逆不止。以楮葉炙令黃香。用漿水半升浸之。候水綠色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碎。納汁中。煮五七沸。去木瓜。放溫細細服。無時。

治嬰小下痢。腹大且堅。以衣中白魚摩腹上。

治小兒熱。下黃赤汁沫。及魚腦雜血。肛中瘡爛。坐䘌生蟲。

黃連(去須土),櫱皮(炒),苦參,鬼臼,獨活(去蘆),橘皮,芍藥,阿膠(蛤粉炒去蛤粉各半兩)

上為末。以藍汁及蜜和丸小豆大。日服五丸至十丸。冬時無藍汁。用子一合為末。入藥內。

治小兒久痢膿汁。濕䘌生瘡。以艾葉一味。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更量大小加減。乳食前。

治小兒下痢。腹脹堅硬。以故衣帶多垢者切碎。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

治小兒卒暴下痢,以小鯉魚一頭。燒灰末之。米飲調下。以雞子和黃蠟,作煎餅與服。又以林檎楮子同杵。取汁服。以意服之。

黃柿餅

治秋痢。以黃柿搗和米粉作餅。或作粥與食之。

治小兒洞下滑痢,以羊角中骨燒存性為末。飲調服方寸匕。

治小兒脾胃虛怯。泄痢腹痛。揀肉豆蔻絕大好者一個。開一深竅。填乳香一塊。用酵麵裹了。慢火煨面熟。將藥為細末。麵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飲下。

養胃丹

治小兒臟寒。下痢白膿頻數。

附子(一枚重半兩者炮裂去皮臍),赤石脂(一兩),川薑(一兩炮),訶黎勒皮(一兩)

上為細末。粟米飯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

白話文:

龍骨散

治療腹瀉,身體發熱、口渴煩躁。

使用煅燒過的白龍骨一兩、茯神三分、去蘆的人參三分、胡黃連半兩、切碎的茅根三分、去心的麥門冬(烘焙過)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煎煮至剩五分,去藥渣後服用。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青黛散

治療腹瀉且口渴不止。(臨時採用的方子)

使用青黛一分、乾藕節一兩、密陀僧半兩、漢羅(即旱螺)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沒有固定的服用時間。

用冬瓜汁,也有與前方相同的療效。將冬瓜搗爛取汁飲用。

烏梅飲

治療與前方相同的病症。

使用去除果核的烏梅十個、去心的麥門冬一分、蜂蜜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分成五到七份,每次取一份用水一小盞煎煮至剩半盞,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後服用。沒有固定的服用時間。

楮葉湯

治療腹瀉且口渴,喝水後就嘔吐不止。將楮樹葉烤至黃色,使其散發香味,用半升漿水浸泡。等水變成綠色後去掉樹葉。將一個木瓜切碎,放入汁中煮五到七次沸騰。去掉木瓜,等溫度適宜後慢慢服用。沒有固定的服用時間。

治療嬰幼兒腹瀉,腹部腫大且堅硬。用衣服中的白魚(可能是指衣服上的裝飾物)摩擦腹部。

治療小兒發熱,拉出黃色或紅色的水狀糞便,以及帶有魚腦狀黏液和雜血的糞便,肛門潰爛,有寄生蟲。

使用黃連(去除鬚根和泥土)、炒過的櫱皮、苦參、鬼臼、去蘆的獨活、橘皮、芍藥、阿膠(用蛤粉炒過後去除蛤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藍汁或蜂蜜調和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五到十丸。冬天沒有藍汁時,用子一合磨成粉末加入藥中。

治療小兒長期腹瀉,排出膿液,肛門濕爛生瘡。單獨使用艾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煎煮至剩半盞,去除藥渣後溫服。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用量。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治療小兒腹瀉,腹部脹大且堅硬。將舊衣服帶子上污垢多的部分切碎,用水三升煮至剩一升,分次服用。

治療小兒突然暴發的腹瀉,用一條小鯉魚燒成灰,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另外,用雞蛋和黃蠟做成煎餅給予服用。還可以用林檎和楮實一起搗爛,取汁服用。用量根據情況自行調整。

黃柿餅

治療秋季腹瀉。將黃柿子搗爛,和米粉做成餅,或者煮成粥食用。

治療小兒腹瀉,大便如水一般流出,將羊角中的骨頭燒成灰,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一勺(約一寸)。

治療小兒脾胃虛弱,腹瀉腹痛。選取一個品質最好的肉豆蔻,開一個深孔,填入一塊乳香,用發酵的面團包裹起來,用小火慢慢煨烤至面熟。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餵奶或吃飯前用米湯送服。

養胃丹

治療小兒體內寒冷,腹瀉,排出白色膿液,次數頻繁。

使用炮裂去皮臍的附子(一枚重半兩)、赤石脂一兩、炮過的川薑一兩、訶黎勒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小米飯揉搓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在餵奶或吃飯前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