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1)

1. 治天吊方

治孩童天吊癇搐。以東行桑根取汁與服。亦能敷鵝口瘡。

保生丸

治天吊搐搦壯熱。臟腑壅滯。

蠍(五枚,生),天南星(一枚,炮裂),巴豆(七枚,去皮心)

上於清明時初夜。將藥露北極下一宿。明旦杵羅為末。以豉四十九粒。口含不語。津潤至脫去皮。研爛和丸黍米大。隨年丸數。溫水下。乳食前。

備急塗頂法

治天吊。

川烏末(一錢生),蕓薹子末(三錢生)

上用新汲水調塗。貼頂上。立驗。一方。用稀糊調塗囟上。

一字散

治天吊眼上。能退風爽神。

大天南星(半兩,微炮裂),蟬殼(去土一分,微炒),乾蠍(一分),殭蠶(去絲嘴,一分)

上為細末。次入蕎麥麵一分。用酸石榴一個。去穰子留殼。將諸藥入在內。鹽泥封裹。於灶內慢火燒至泥乾燥為度。取出。再研極細。每服一字。溫酒調下。無時。

蠹魚膏

治天吊目睛上視。手足唇口搐掣。以壁魚兒乾者十個。濕者五個。用乳汁相和研爛。再入乳汁少許灌之。

琥珀散

治天吊驚風發搐。

琥珀(末一分),真珠(末一分),硃砂(末半分),鉛霜(半分),赤芍藥(末一分半)

上拌勻。每服一字。煎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殭蠶散

治天吊目上視發搐。

白殭蠶(去絲嘴炒,半兩),馬牙硝(半兩),鬱金(半兩),乾蠍(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字。乳汁調下。急者服半錢。無時。

白話文:

[治天吊方]

**用來治療孩童天吊(類似癲癇)抽搐。**用向東生長的桑樹根取汁給孩童服用,也可以塗抹鵝口瘡。

保生丸

治療天吊抽搐,伴隨高燒、臟腑氣機不暢等症狀。

準備:活全蠍五枚,炮製過的天南星一枚,去除外皮及內心的巴豆七枚。

在清明時節的夜晚,將藥放在北極星下露宿一晚。隔天早上將藥搗碎磨成粉末。準備豆豉四十九粒,含在口中不要說話,用唾液潤濕到豆豉皮脫落,再將豆豉研磨成泥,與藥粉混合製成如小米大小的藥丸。依據年齡大小服用,每歲服用一丸。用溫水送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備急塗頂法

治療天吊。

準備:生川烏粉末一錢,生蕓薹子粉末三錢。

將上述藥末用新打的水調和成糊狀塗抹在頭頂上,立即見效。另外一個做法,是用稀粥糊調和後塗抹在囟門上。

一字散

治療天吊導致的眼睛上翻,可以退風、使精神清爽。

準備:稍微炮製過的大天南星半兩,稍微炒過的蟬殼一分(去除泥土),乾蠍一分,僵蠶一分(去除絲線和嘴)。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蕎麥麵一分。準備一個酸石榴,去掉果肉留下外殼。將藥末放入石榴殼內,用鹽泥封好,在爐灶中用慢火燒至泥土乾燥即可。取出後再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約為0.3克),用溫酒送服,不限時間。

蠹魚膏

**治療天吊導致的眼睛上翻、手腳和嘴唇抽搐。**用乾燥的壁虎十隻,或濕的壁虎五隻,用乳汁混合研磨成泥狀。再加入少量乳汁灌入體內。

琥珀散

治療天吊引起的驚嚇、抽搐。

準備:琥珀粉末一分,珍珠粉末一分,朱砂粉末半分,鉛霜半分,赤芍藥粉末一分半。

將以上藥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用金銀花薄荷煎湯送服,不限時間。

殭蠶散

治療天吊引起的眼睛上翻、抽搐。

準備:炒過的白僵蠶半兩(去除絲線和嘴),馬牙硝半兩,鬱金半兩,乾蠍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用乳汁送服。情況緊急時可服用半錢(約1.5克),不限時間。

2. 治陰搐慢驚方(附慢脾風)

犀角散

治吐瀉變慢驚。發瘛瘲。

犀角屑(一錢),白朮(二兩,水煮),甘草(半兩,炙),橘皮(半兩,去白)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一盞。入金銀薄荷煎至七分。溫服。連進三服。無時。

銀白散

治吐瀉生風。發慢驚瘛瘲。此藥滌涎醒脾去風。用大天南星一個。重一兩者。換酒浸七伏時取出。置新瓦上。周圍以炭火炙令乾裂。頓於地上。去火毒。用瓷器合之。候冷取出。杵羅為末。次入硃砂細末一分拌勻。每服半錢。荊芥湯調下。早晨午前各一。

青金膏

治因吐瀉變慢驚瘛瘲。

烏蛇肉(一分,酒浸一宿,焙乾),蠍梢(一分),天麻(一分),白附子(一分),大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青黛(一分,研),麝香(一錢,研),天竺黃(一錢)

上為細末。入研藥拌勻。煉蜜和膏。丸皂子大。煎人參薄荷湯化下。量大小與服。無時。

睡驚丸

治慢驚身熱。瘛瘲昏憒。

硃砂(末,一錢,水飛),香墨(末,一錢),青黛(一錢末),蘆薈(末一錢),膩粉(一錢),龍腦(半錢,別研),使君子(二個,去殼為末)

上拌勻細。寒食麵作糊。和丸桐子大。薄荷湯化下一丸。無時。

附子散

治慢驚身冷。瘛瘲昏困。(保生名辰砂散)

大附子(一枚,重九錢,上者生用,去皮臍),天南星(二錢,生用),半夏(沸湯洗七次用,二錢),白附子(一錢半),硃砂(二錢,研,水飛),麝香(一錢,研)

上為末同勻。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無時。

羌活膏

治脾胃虛而生風。或因吐痢。或取轉過度。發為慢驚。

羌活(去蘆),川芎,人參(去蘆),白附子(炮),赤茯苓(去皮,各半兩),天麻(一兩),殭蠶(去絲嘴,酒浸炒黃,一分),乾蠍(去毒炒,一分),附子(炒去皮臍,二錢),白花蛇(酒浸肉,焙乾,秤一分),防風(去蘆,並叉枝,二錢),牛黃(研,一錢半),麻黃(去根節),肉豆蔻(麵裹煨),藿香葉(去土),沉香,雞舌香(母丁香也),木香(各二錢),真珠(末研),麝香(各一錢半),輕粉(一字研),腦子(半字研),雄黃(研水飛),辰砂(研,水飛,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同勻。煉蜜和劑。旋丸如大豆許。每服一丸。薄荷湯或去心麥門冬湯下一二丸。量大小加減。服之無時。若急驚者。勿服此藥。性溫故也。

溫白丸

治脾困瘦弱。或因吐瀉。或久病成慢驚。身冷瘛瘲。

天麻(半兩),殭蠶(去絲嘴炒,一分),白附子(生一分),乾蠍(一分,去毒),天南星(湯洗七次,銼碎,一分)

上為細末。以湯調食麵作糊。丸綠豆大。圓了。頓寒食麵中養七日畢。取而用之。若急用。末足日數亦可用。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量大小加減。生薑米飲下。空心服。看病勢漸加丸數。多與服妙。

白話文:

犀角散

治療因嘔吐腹瀉導致的慢驚風,出現抽搐痙攣的症狀。

藥材:犀牛角屑(3.75克),白朮(60克,用水煮),甘草(15克,炙烤過),橘皮(15克,去掉白色部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1.875克,用水一杯,加入金銀花和薄荷煎至七分,溫熱服用,可連續服用三次,不限時間。

銀白散

治療因嘔吐腹瀉引起的風邪,導致慢驚風和抽搐痙攣。此藥具有清除痰涎、清醒脾胃、祛風的作用。

藥材:選擇一個重約37.5克的大天南星,用酒浸泡七天取出,放在新瓦片上,用炭火在周圍烘烤至乾裂,再摔在地上,去除火毒,用瓷器蓋住,待冷卻後取出,搗碎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少許硃砂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1.875克,用荊芥湯送服,早晨和上午各服用一次。

青金膏

治療因嘔吐腹瀉引起的慢驚風和抽搐痙攣。

藥材:烏蛇肉(3.75克,用酒浸泡一晚,烘乾),蠍子尾(3.75克),天麻(3.75克),白附子(3.75克),大附子(3.75克,炮製後裂開,去掉皮和臍),青黛(3.75克,研磨),麝香(3.75克,研磨),天竺黃(3.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粉中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製成膏狀,製成皂角大小的藥丸,用人參薄荷湯化開服用,用量根據小孩大小調整,不限時間。

睡驚丸

治療慢驚風引起的身熱、抽搐痙攣、神志昏迷。

藥材:硃砂(粉末,3.75克,用水飛法處理),香墨(粉末,3.75克),青黛(粉末,3.75克),蘆薈(粉末,3.75克),膩粉(3.75克),龍腦(1.875克,另研磨),使君子(兩個,去殼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磨成細末,用寒食麵做成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湯化開服用一丸,不限時間。

附子散

治療慢驚風引起的身冷、抽搐痙攣、昏迷不醒。(又名保生辰砂散)

藥材:大附子(一個,約28.125克,選擇質量好的生附子,去掉皮和臍),天南星(7.5克,生用),半夏(用沸水洗七次,7.5克),白附子(5.625克),硃砂(7.5克,研磨,用水飛法處理),麝香(3.75克,研磨)。

將以上藥材研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少量,用薄荷湯送服,不限時間。

羌活膏

治療因脾胃虛弱產生風邪,或因嘔吐腹瀉,或因過度疲勞導致的慢驚風。

藥材:羌活(去掉蘆頭),川芎,人參(去掉蘆頭),白附子(炮製過),赤茯苓(去掉皮,各15克),天麻(30克),殭蠶(去掉絲嘴,用酒浸泡後炒黃,3.75克),乾蠍(去掉毒素炒過,3.75克),附子(炒過,去掉皮和臍,7.5克),白花蛇(用酒浸泡蛇肉,烘乾,約3.75克),防風(去掉蘆頭和叉枝,7.5克),牛黃(研磨,5.625克),麻黃(去掉根節),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過),藿香葉(去掉泥土),沉香,雞舌香(即母丁香),木香(各7.5克),珍珠(磨成粉末),麝香(各5.625克),輕粉(少量,研磨),腦子(少量,研磨),雄黃(研磨,用水飛法處理),辰砂(研磨,用水飛法處理,各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製成膏狀,製成大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或去掉心麥門冬湯送服一到兩丸,用量根據小孩大小增減,不限時間。如果患的是急驚風,不要服用此藥,因為此藥藥性溫熱。

溫白丸

治療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消瘦,或因嘔吐腹瀉,或久病成慢驚風,出現身冷、抽搐痙攣等症狀。

藥材:天麻(15克),殭蠶(去掉絲嘴炒過,3.75克),白附子(生用,3.75克),乾蠍(3.75克,去掉毒素),天南星(用湯洗七次,切碎,3.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調和寒食麵做成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放在寒食麵中養七日,然後取出使用。如果急用,未滿七日也可使用。每次服用五到二十丸,用量根據小孩大小增減,用生薑米湯送服,空腹服用,根據病情逐漸增加藥丸數量,多服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