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2)

1. 治赤白滯痢方

罌粟飲子

治赤白滯痢。

罌粟殼(半兩蜜炙),人參(去蘆一分),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一兩),白茯苓(半兩),乾薑(一分炮),烏梅(三個去仁連核用),御米殼(三個),阿膠(三片蛤粉炒焦去粉)

白話文:

  • 罌粟殼(半兩,用蜂蜜烤製)

  • 人參(去掉蘆頭,取一分量)

  • 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處理,取一兩量)

  • 白茯苓(半兩)

  • 乾薑(一分量,用火烤製)

  • 烏梅(三個,去掉果核,連果核一起使用)

  • 御米殼(三個)

  • 阿膠(三片,用蛤粉炒焦,去除粉末)

上同末。每服一錢。水酒各半盞。煎數沸。溫服。乳食前。嘔吐者不可服。

三奇湯

治白痢。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和酒各半杯混合,煎煮数沸后,温热时服用,在吃奶或食物之前。如果出现呕吐症状,则不宜服用。

[三奇湯]

用于治疗白痢。

御米殼(二兩塗蜜炙),酸石榴皮(一兩塗蜜炙焦),阿膠(半兩蛤粉炒去粉)

上細末。每服半錢。烏梅甘草湯調送下。乳食前。

白話文:

御米殼(二兩,塗蜂蜜然後烘烤),酸石榴皮(一兩,塗蜂蜜然後烤焦),阿膠(半兩,與蛤蜊粉一起炒,去除粉末)。

2. 治熱痢方

勝金丸

治熱痢下血。黃柏去粗皮半兩。赤芍藥四錢。共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乳食前。

當歸散

治如前。

白話文:

治療熱痢下血。黃柏去掉粗皮,半兩;赤芍藥四錢。一起研成細末。用米飯和藥末,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在吃乳製品前服用。

當歸(去蘆並土一分焙),芍藥(一分炒),黃連(去須一分炒),枳殼(一分去穰麩炒黃)

白話文:

當歸:將當歸的蘆頭和泥土去掉,用一分量的焙製。

芍藥:將芍藥用一分量的炒製。

黃連:將黃連的須根去掉,用一分量的炒製。

枳殼:將枳殼的穰麩去掉,用一分量的炒到黃色。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下血多者。入甘草一寸同煎。乳食前。

槐花散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加水五分。煎煮至三分之一。溫熱服用。出血較多者,加入一寸長的甘草一起煎煮。在吃奶前服用。

治血痢不瘥。槐花揀淨炒。地榆炒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一錢。米飲調下。乳食前。

聖效散

治血痢久不瘥。

白話文:

治療血痢久治不癒。槐花挑乾淨後炒。地榆炒。將兩味藥等分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用米湯送服。在吃乳食之前服用。

赤石脂(一兩燒赤),白龍骨(一兩煅),阿膠(一兩銼蛤粉炒去粉),訶黎勒(煨去核用半兩),木香(半兩),黃連(去須半兩),乾薑(半兩炮),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1. 赤石脂:一兩,燒到發紅。

  2. 白龍骨:一兩,煅燒。

  3. 阿膠:一兩,與蛤粉混合炒製,去除粉末。

  4. 訶黎勒:半兩,煨熟後去核。

  5. 木香:半兩。

  6. 黃連:半兩,去除須。

  7. 乾薑:半兩,炮製。

  8. 甘草:半兩,炙熱。

上細末。每服半錢。煎粟米飲調下。食前。

厚腸丸

治血痢腸虛。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粟米湯調服,在飯前服用。

[厚腸丸]

用於治療血痢和腸虛的症狀。

黃連(去須炒),川楝子(去核各一兩),木香,阿膠(銼蛤粉炒去粉),當歸(去蘆並土),吳茱萸(去枝梗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掉纖毛後炒過),川楝子(去掉核後各一兩),木香,阿膠(磨碎後,用蛤粉炒過並去掉粉末),當歸(去掉根莖和泥土),吳茱萸(去掉枝梗後輕微炒過,各半兩)

上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食前。

白梅飲子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粟米飯混合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用米湯送服,在飯前食用。

[白梅飲子]

治血痢不止。以白梅一枚去核。鹽水研爛。合臘茶醋湯沃服之。昔陳應之治曾相痢血百餘日。諸醫不能療。陳用此一啜而瘥。又梁相亦病痢血。應之曰。此挾水穀者。用三物散數服而愈。

三物散

白話文:

治療血痢不止。取一枚白色的梅子,去掉核。用水和鹽研磨成糊狀。將它與臘茶醋湯混合在一起服用。以前陳應之治療曾相的血痢,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天。其他醫生都不能治好。陳應之用這種方法治療,曾相喝了一次就痊癒了。此外,梁相也得了血痢。陳應之說:「這是一種由水穀引起的疾病。」於是,他使用三物散讓梁相服用幾次後也痊癒了。

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臘茶清調下。食前空腹溫服。

白話文:

胡黃連、烏梅肉和竈下土各等份。搗碎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臘茶清調和服用。在飯前空腹時溫服。

又方,治熱痢下血。頻並不瘥。以白梅五個取肉。臘茶二錢。同研勻細。每服一錢或半錢。白湯點服。或以醋湯沃服之。量大小加減。食前。

黃連丹

治如前。

白話文:

另一個治療熱痢下血的方法,反覆發作卻不痊癒。取五個白梅,去核取肉。臘茶(茶葉的另一種說法)二錢。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白開水調服。或者用醋湯送服。根據病情酌情增減用量。服藥要在飯前。

黃連(去須二兩),當歸(去蘆並土一兩洗焙),白頭翁(去蘆三分),蔓青根(三分洗焙乾),木香(半兩),川楝子(麵裹煨去核用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鬚,二兩),當歸(去蘆和泥土,一兩,洗淨並烘焙),白頭翁(去蘆,三分),蔓青根(三分,洗淨烘焙並曬乾),木香(半兩),川楝子(用麵粉包裏悶烤,去核後使用,半兩)。

上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或十五粒。

必效丸

主治如前。

川黃連(去須二兩),大棗(半升),乾薑(一兩),肉豆蔻(一分麵裹煨香去面)

上細末。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乳食前。兒大增之。

雄黃散

治腸胃虛冷。下痢頻並。腹痛不可忍。後重努躽肛脫。

白話文:

將材料磨成細末。用粳米飯混合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在吃奶或进食前服用。或者可以服用十五粒。

必效丸

主治症状同上。

川黃連(去掉须根,使用二兩),大棗(半升),乾薑(一兩),肉豆蔻(一分,用麵粉包裹後烤至香熟,再去掉麵粉)

將材料磨成細末。用糊狀物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在吃奶或进食前服用。如果孩子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剂量。

雄黃散

用于治疗肠胃虚冷、频繁腹泻、腹痛难以忍受、感觉腹部沉重,甚至肛门脱出等症状。

雄黃(一分研細水飛),乳香(一分研細),白礬(飛過一錢研細)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細粉並過濾)、乳香(研磨成細粉)、白礬(煅燒並研磨成細粉,重量為一錢)

上同研勻。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飲調下。日三服。乳食前。

艾葉湯

治虛冷下痢白膿。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嬰兒用量為一字(約0.3克),二到三歲的小孩用量為半錢(約1.5克)。用陳米煮的湯調和後服用,每日三次,在喝奶或吃飯前服用。

艾葉湯

治療虛寒引起的下痢伴有白色膿液的情況。

艾葉(一兩微炒),當歸(去蘆並土一兩),乾薑(一兩炮),木香(半兩),訶黎勒(煨去核用半兩)

白話文:

艾葉(一兩,微炒),當歸(去除蘆頭和泥土,一兩),乾薑(一兩,炒製),木香(半兩),訶黎勒果(烘烤去核,用半兩)

上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粟米少許。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治如前。以蠟茶一錢。入熱醋少許調服。乳食前。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治如前。以沙牛角鰓燒存性為末。粥飲調下一錢或半錢。乳食前。

阿膠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量粟米,一同煎煮至水量剩下一半。去渣后温服,在饭前服用。根据病情轻重适当增减剂量。

另一个方子,治疗方式同上。取一钱蜡茶,加入少许热醋调和后服用,在奶食或饭前服用。根据病情轻重适当增减剂量。

还有一个方子,治疗方式同上。将沙牛角鳃烧制成炭后研磨成细末,用粥饮调和,每次服用一钱或半钱,在奶食或饭前服用。

[阿胶丸]

治如前。赤茯苓赤芍藥各一兩。為細末。以米醋煮阿膠一兩。和丸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乳食前。

酒煎湯

白話文:

治療方法和之前一樣。赤茯苓和赤芍藥,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米醋煮一兩阿膠,將其和藥粉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用米湯送服二三十丸,在食用乳食前服用。

治腸胃虛冷。泄瀉不止。變成白痢。甘草半兩炙。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半盞。去渣放溫。量大小加減服。赤多者加黑豆十粒同煎。

三神丹

白話文:

治療腸胃虛寒、腹瀉不止、轉變成白痢。取甘草半兩,炙烤後研成粗末。每次服用兩錢,加水一茶杯、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剩半茶杯的量,去除渣滓,放溫後服用。根據病情輕重調整服用量。若赤痢,可添加黑豆十粒,與甘草共同煎煮。

治如前。以肥大無尖草烏頭三個。各去皮。一個生。一個炮熟。一個燒作黑灰。同為細末。麵糊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三粒,水瀉井花水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赤白滯痢乾薑甘草湯下。食前。

木香炒連丸

治脾胃虛弱。寒濕冷熱相搏。滑泄下痢赤白。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一、取三個肥大無尖草烏頭,去皮。其中一個生用,一個炮熟,一個燒成黑灰。

二、將三種烏頭都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調成像蘿蔔籽般大小的丸劑。

三、每次服用三粒丸劑,以下藥湯送服:

(1)白痢:用井花水送服。

(2)乾薑湯:用乾薑湯送服。

(3)赤痢:用甘草湯送服。

(4)赤白滯痢:用乾薑甘草湯送服。以上藥湯均於飯前服用。

黃連(二兩粗好折開如金色者銼勻如豆大又用生薑四兩淨洗亦勻切如豆大同入石銀器中炒不住手攪貴得勻也炒至生薑焦脆去薑不用只用黃連),訶子(煨去核用半兩),木香(半兩)

白話文:

黃連:二兩粗品,要挑選質地好、裂開後像金色的黃連,切碎成豆粒大小。生薑:四兩,洗淨切成豆粒大小。一起放入銀器或石器中炒,不停地攪拌,直到生薑炒得焦脆。把生薑挑出來不用,只留黃連。

訶子:半兩,去核後使用。

木香:半兩。

上同細末。以濕紙包粟米飯。慢火煨。水脈溜取出。和藥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米飲下。神效。

金鎖散

治赤白滯痢。日久不瘥。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用濕紙包裹著粟米飯,以慢火慢慢煨熱,待水分蒸乾後取出。然後將藥末與之混合,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粒,在飯前用米湯送服。效果非常顯著。

這藥方稱為金鎖散,用來治療長期不癒的紅白痢疾。

黃連(去須一分用茱萸一分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黃連),厚朴(去粗皮半兩生薑制)

白話文:

黃連(用茱萸炒過後去除茱萸,只用黃連,比例為黃連一錢、茱萸一錢。)

厚朴(去粗糙的外皮,用半兩生薑煎煮過的藥材)

上同細末。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木瓜湯調下。日三服。食前。

赤脂丹

治如前。

赤石脂,乾薑(炮),肉豆蔻(各一兩面裹煨香去面用)

上細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

治小兒下痢膿血。

白話文:

将上述古代中医文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

对于婴儿,使用一字量;对于二三岁的孩子,则用半钱。用紫苏木瓜汤调和后服用,每天三次,在饭前服用。

[赤脂丹]

治疗方式如前所述。

赤石脂、炮制过的干姜、肉豆蔻(每样一两,用面粉包裹后烘烤至香,去掉面粉后使用)。

将上述材料研磨成细末,用水调和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汤送服,饭前服用。

用于治疗小儿脓血痢疾。

蓽澄茄(一兩),破故紙(半兩炒黃),黃連(去須半兩),木香(一分)

上細末。每服半錢。陳米飲下。食前。日二服。小兒加減。

白話文:

  • 蓽澄茄:一兩

  • 破故紙:半兩,炒至金黃色

  • 黃連:半兩,去除須根

  • 木香:一分(重量單位,約3克)

治小兒風邪所幹。下痢頻並。裡急後重。天南星一兩。生為末。每服半錢。水二盞。生薑十片。米十粒。煎至半盞。溫服。食前。

白話文:

治療小兒由於風寒所導致的腹瀉頻繁、便急且排泄不暢。

天南星一兩,研成細末。

每次服用半錢,加水兩杯,生薑十片,米十粒,煎至半杯。

溫服,於飯前服用。

治小兒久痢臟毒。下膿血不止。以好大棗一個去核。入黃丹半錢。硇砂一皂子許。膩粉十文。並研細置棗肉內。用大麥麵裹。慢火灰中炮香熟。去面並棗皮了。研極細。入少軟飯。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煎槐花湯下。甚者二服定。食前。

白話文:

治療小兒久痢臟毒,下痢膿血不止。

方法:

  1. 取一顆好的大棗,去核。

  2. 加入黃丹半錢、硇砂一皁子許、膩粉十文。

  3. 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細粉,放入棗肉內。

  4. 用大麥麵裹住棗肉,在慢火中烤至香味撲鼻,且熟透。

  5. 去掉麵粉和棗皮,將棗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6. 加入少許軟飯,搓成麻子大小的丸劑。

  7. 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重調整丸劑數量。

  8. 用槐花湯送服。

  9. 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服用兩次即可見效。

  10. 服用丸劑應在飯前。

小桃花丸

治小兒赤白痢。

赤石脂,龍骨(煅),密陀僧,澱粉,黃丹(炒紫黑色用)

上等分。醋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乳食前

白話文:

小桃花丸用于治疗儿童红白痢疾。

成分包括赤石脂、煅龙骨、密陀僧、淀粉和炒至紫黑色的黄丹。

将上述药材等量混合,用醋调成糊状,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10到15丸,用米汤送服,在喂奶或进食前服用。

治赤白諸痢,以蜂房燒末飲服,量大小與。又以雞腸草取汁一合。和蜜溫服良。以雲母粉半兩。更研極細。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各種痢疾,可以將蜂房燒成灰末,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服用。還可以取雞腸草汁一合,加入蜂蜜溫服,效果很好。另外,可以用雲母粉半兩,研磨得極細,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用量。

煮白粥拌勻。空腹食之。又以胡粉熟蒸。熬令色變。飲服之。亦治無辜痢良。大小以意加減。

治久痢不瘥,以沒石子二個。銼熬令黃。研細。作餛飩食之。

薑連丸

治小兒諸痢。

黃連(去須),龍骨(煅),白石脂,川薑(炮),枯礬(各一兩)

白話文:

煮白粥拌匀后,在空腹时食用。另外,将胡粉蒸熟,炒至颜色变化,然后饮用,对于治疗无辜痢疾也很有效。用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治疗长期腹泻不止,可以取两个没石子,锉碎后炒至黄色,研磨成细粉,做成馄饨食用。

薑連丸

用于治疗小儿的各种腹泻。

黄连(去须),煅龙骨,白石脂,炮制的川姜,枯矾(各一两)

上末。以粟米粥和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乳食前。量大小與服。

白話文:

做成丸劑,以粟米粥的濃稠度揉和成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粒丸藥。用米湯送服。在乳食之前服藥。根據病人的體型大小服用適量的藥丸。

木香黃連丸

治冷熱相雜。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絞撮,及腸胃氣虛。暴傷乳哺。

木香,黃連(去須各一分),白附子尖(二個炮)

上細末。粟米飯和丸綠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量大小與之。食前米飲下。日夜三四服。

四神散

治諸般赤白痢。

當歸(去蘆並土焙),乾薑(炮),黃柏(炒),黃連(去須炒各等分)

白話文:

木香黄连丸

用于治疗冷热混杂引起的症状,如下痢伴有红色和白色物质,腹部紧迫感,排便后仍有不适,腹痛如绞,以及肠胃气虚导致的突然损伤乳汁喂养的情况。

成分包括:木香、黄连(去须,各一份)、白附子尖(两枚,炮制)。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用粟米饭调和制成绿豆大小或黍米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十到二三十丸,根据患者年龄大小调整剂量,在饭前以米汤送服,每日可服三到四次。

四神散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红白痢疾。

成分包括:当归(去芦头并土,焙干)、干姜(炮制)、黄柏(炒制)、黄连(去须,炒制),以上各等分。

上四味。各自為末。如水穀痢。各用半錢和勻。量兒大小。一錢至半錢。濃煎烏梅湯調下。赤痢者。加黃柏倍之。白痢者。加乾薑倍之。後重裡急腸痛者。加黃連倍之。腹中絞痛者。加當歸倍之。並空心食前服。沈存中言。予家常作此藥。最獲大效。

槲皮湯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如果患有水穀痢,將四種藥材各取半錢,混合均勻,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質,取一錢到半錢的藥量,濃煎烏梅湯調服。如果是赤痢,添加黃柏,分量加倍。如果是白痢,添加乾薑,分量加倍。如果是腹中絞痛,添加當歸,分量加倍。這些藥方都應在空腹時,飯前服用。沈存中說,我家經常製作這種藥方,效果顯著。

治如前。以新槲皮不拘多少。去外黑皮。細切曬乾。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更煎如膏。量大小溫服。立瘥。食前。

白話文:

按照前面的方法治療。用新槲皮,不需要多少。去除外層的黑皮,切碎曬乾。每次服用 2 錢,加水一杯煎煮到剩下一半,撇除渣滓繼續煎熬,濃縮成糊狀。根據病情輕重溫服,當下痊癒。要在飯前服用。

又方,治如前。以雞子一個取清。攤連紙一張令遍。曬乾。疊作四重。包撮烏梅十個。有肉好者。安熨斗內。炭火燒煙欲盡。存性取出。頓一碗中。上用盞子合之。候冷研細。更入水銀粉少許和勻。量兒大小。分三五服。空心井花水調下。如一服微痢。止後服。

白話文:

另一個處方,治療方法和前面一樣。取一個雞蛋清,塗在攤平的一張紙上,讓它遍佈紙上,曬乾後疊成四層。將十個烏梅包在裡面,如果有肉更好。放入熨斗內,用炭火燒到煙快要散盡,將其取出,放入碗中,用茶杯蓋住,等它冷卻後研磨成細粉。再加入少量的水銀粉,攪拌均勻。根據兒童的大小,分成三到五次服用,空腹時用井花水送服。如果服用一次後腹瀉有所減輕,可以停止服用。

二色丸

治如前。

吳茱萸(揀去枝梗二兩),黃連(去須二兩),巴豆(四十九粒去皮)

白話文:

二色丸

用來治療前述病症。

吳茱萸(去掉枝梗,使用二兩),黃連(去掉須根,使用二兩),巴豆(四十九粒,去皮)

上同於銚子內炒令黃赤色。去巴豆不用,只將上面二味。各自為末。麵糊和丸。如蘿蔔子大。看大小緊慢。加減丸數。如白痢只服茱萸丸。赤痢只服黃連丸。白多赤少者。多服茱萸丸。赤多白少者。多服黃連丸。少服茱萸丸。赤白相等者。中半服之。

白話文:

將巴豆放在銚子內炒到變成黃赤色。將巴豆去掉不用,只取前面兩種藥粉。將其製成丸劑,每一丸約為蘿蔔子大小。根據患者症狀的輕重緩急來調整丸劑的數量。如果患者患的是白痢,只服用茱萸丸;如果患者患的是赤痢,只服用黃連丸;如果患者白痢和赤痢症狀兼有,並且白痢症狀較重,應多服用茱萸丸;如果患者白痢和赤痢症狀兼有,並且赤痢症狀較重,應多服用黃連丸,並減少茱萸丸的服用量;如果患者白痢和赤痢症狀程度相同,則將兩種藥丸各服一半。

御米湯

治如前。

御米(十粒和殼用),甘草(二錢炙),當歸(去蘆洗焙一分),黃連(去須一分)

上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乳食前。

罌粟丸

治如前。

白話文:

御米汤

治疗方法同前。

材料:御米(十粒带壳使用),甘草(二钱炒过),当归(去掉芦头洗净后烘焙,一分),黄连(去须,一分)。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米汤调和后服用,在喂奶或进食之前。

罌粟丸

治疗方法同前。

罌粟殼(一兩蜜炒),酸石榴皮(燒存性四錢),甘草(半兩炙),阿膠(一錢銼蛤粉炒去粉)

白話文:

罌粟殼(一兩,用蜂蜜炒過),酸石榴皮(燒存性,四錢),甘草(半兩,炙過),阿膠(一錢,用蛤粉炒去粉)

上末。煉蜜和丸小雞頭子大。每服一丸。水六分盞化開。煎至四分溫服。乳食前。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和入蜂蜜做成小雞頭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六分滿的一茶杯水化開服用,加熱到四分滿時溫服。服用時間在吃奶或食物之前。

三烏丸

治如前。

川烏(一個),草烏(一個),巴豆(七個)

白話文:

三烏丸

用來治療之前的病症。

需要的材料有:川烏一顆、草烏一顆、巴豆七顆。

上各燒及九分。同研細。酒煮黃蠟熔化。入少好油拌和。攪勻成膏,每用旋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看大小加減。血痢黃連湯下。白痢乾薑湯下。水穀痢倒流水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

固腸丸

治赤白滯痢。多日不瘥。漸成羸瘦。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各煎煮到剩十分之九。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黃蠟至融化。加入少量的好油拌和。攪拌均勻成膏狀,每次使用旋轉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根據病情的大小加減用量。血痢患者用黃連湯送服。白痢患者用乾薑湯送服。水穀痢患者用倒流水送服。赤白痢患者用乾薑甘草湯送服。

黃連(去須二兩),木香(二兩),半夏(二兩湯洗七次),乾薑(二兩炮),赤石脂(二兩火煅五次),厚朴(去粗皮二兩生薑制),白朮(二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根鬚,二兩),木香(二兩),半夏(二兩,用沸水洗七次),乾薑(二兩,用火炮製),赤石脂(二兩,用火煅燒五次),厚朴(去除粗皮,二兩,用生薑製),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乳食前。

健胃丹

治赤白等痢疾。日久尩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以米湯送服,在吃奶或進食之前服用。

健胃丹

用於治療赤白痢疾等症狀,長期患病導致體質虛弱。

黃連(去須銼微炒一兩),白龍骨(半兩),白石脂(半兩),神麯(半兩炒),烏梅肉(半兩炒乾),乾薑(半兩炒),白礬(枯一分)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雜質,切碎並稍微炒一下,一兩)

  • 白龍骨(半兩)

  • 白石脂(半兩)

  • 神曲(半兩,炒熟)

  • 烏梅肉(半兩,炒乾)

  • 乾薑(半兩,炒熟)

  • 白礬(一錢)

上細末。醋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十五粒。米飲下。乳食前。

妙應膏

治久痢赤白。諸藥不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用米湯送服,在吃奶或進食前服用。

妙應膏

治療長期的紅白痢疾,當其他藥物無效時使用。

密陀僧(半兩末),黃丹(半兩研),澱粉(半兩研以上三味同於銚子內以醋拌勻用火熬如茶褐色),訶黎勒皮,木香(各一兩並末),巴豆(十粒去皮膜壓油盡),砒霜(半錢研),麝香(一錢研)

白話文:

密陀僧(半兩研成粉末),黃丹(半兩研成粉末),澱粉(半兩研成粉末以上三種藥物同放在瓷器容器內以醋攪拌均勻,用火熬煮成茶褐色),訶黎勒皮,木香(各一兩研成粉末),巴豆(十粒去皮膜壓榨出油脂),砒霜(半錢研成粉末),麝香(一錢研成粉末)

上同研勻細。先以黃蠟四兩。慢火熔化。入藥拌勻熬成膏。每用旋丸黍米大。未晬兒一粒。二三歲兒二粒。四五歲三粒。六七歲五粒。血多冷甘草湯下。膿多溫艾葉湯下。臨臥服。忌熱物。亦治積痢。

金華散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首先取黃蠟四兩,用文火融化,加入藥材攪拌均勻,熬成膏狀。每次取一點藥膏,搓成像小麥粒般大小的藥丸。一週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粒,二至三歲的兒童服用二粒,四至五歲的兒童服用三粒,六至七歲的兒童服用五粒。如果患者的血較多且發冷,就用甘草湯送服藥丸;如果患者的膿較多,就用溫艾葉湯送服藥丸。在睡覺前服用藥丸,服用期間應忌食熱物。此藥方也能治療積痢。

治滯痢多時。羸瘦體弱不堪。疾勢困重。好黃連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盞半。入蜜少許。和勻。放溫服之。日五六服。食前。

白話文:

治療長期痢疾,瘦弱體虛,病情危重。用良質黃連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水一小杯,煎至半杯,加入少許蜂蜜,攪拌均勻。溫服。每天服用五六次,餐前服用。

又方,治如前。以麻子一合。炒香熟為末。每服一錢。溫蜜漿水和服。立效。

木香三使湯

治赤白久痢。拖延時月。至天寒不斷。以木香方寸許。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治療方法同前。用熟麻子一合,炒香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熱的蜂蜜水送服,立即可見成效。

黃連半兩。水半升同煮至水乾。去黃連不用。只將木香薄切。焙乾為末。分三服。第一服橘皮湯調下。第二服陳米飲下。第三服甘草湯調下。乳食前。

烏金散

白話文:

將黃連二錢半,與水半碗同煮,直到水煎乾。

把黃連取出不用,將木香切成薄片,焙乾後磨成粉末。

把藥粉分成三份,第一份用橘皮湯送服,第二份用陳米粥送服,第三份用甘草湯送服。

藥務必在早餐前服用。

治赤白滯痢。及有所傷下痢。以青州棗不拘個數。去核入白礬末滿。以紙裹煅。存性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未愈宜增之。如赤者。更入好茶半錢同調服。白者不用。

白話文:

治療便中帶血或便帶白黏液,以及腸胃受傷引起的腹瀉。

做法:用青州棗(數量不限),去核後填入白礬粉末,用紙包起來,煅燒後,放涼保存。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送服。如果症狀還沒緩解,宜增加劑量。如果是便中帶血,再加入半錢的好茶,一同調服。如果是便帶白黏液,則不用加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