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治啘哯方

羊乳,治啘哯。乾嘔煩熱。以羊乳一升。煎至減半。分五服。無羊乳。只牛乳亦得。小者減之。一方與生薑汁合煎。牛乳二合。薑汁一合。銀器中慢火煎五七沸。一歲兒服半合。

白話文:

羊奶,可以治療嘔吐、乾嘔、煩熱。取羊奶一升,煎煮至減半,分成五次服用。如果沒有羊奶,也可以用牛乳代替。小兒服用時,酌量減少劑量。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羊奶或牛乳與生薑汁混合煎煮。取牛乳二合,生薑汁一合,放入銀器中,用慢火煎煮五到七次。一歲大的兒童服用半合。

鹿角粉,治如前。以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相和。乳汁塗上。令兒吮服之。

白話文:

鹿角粉:治療方法與前面相同。以鹿角粉和大豆末等分混合,加入乳汁,塗抹在乳房上,讓嬰兒吮吸。

枇杷葉汁

治如前。以枇杷葉拭去毛淨。煮汁飲之。亦治咳嗽。

玉真散

白朮(半兩),半夏(七個湯洗七次為末生薑汁製),胡椒(半錢)

白話文:

  • 白朮:半兩

  • 半夏:七個,先用熱水煮過七次,烘乾後研成細末,再用生薑汁調製。

  • 胡椒:半錢

上為末。每用半字。以水一呷調下。大者一字。

消乳丸

治飲乳過多。哯吐奶瓣不消。好令常服。

丁香木香青皮(去穰炒黃),肉豆蔻(麵裹煨),牽牛子(炒黃各半兩)

白話文:

  • 丁香:半兩

  • 木香:半兩

  • 青皮(去除果核,炒至金黃色):半兩

  • 肉豆蔻(裹上面粉,燉煮至熟):半兩

  • 牽牛子(炒至金黃色):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針頭大。每服三五丸。乳上沾吮服。

蟮糞飲

治哯乳不止。取田中曲蟮糞一兩研末。空心米飲調下半錢匕。一二服立效。兒小減服。

蘆蟲湯

治飲乳哯吐不入腹。取蘆中蟲二枚。煮汁飲之。須破蘆取。蟲似小蠶。

2. 治瀉方

粟煎湯

治腸胃受風寒。下瀉不止。身體壯熱。

白朮當歸(去蘆燒焙),川芎人參(去蘆),肉桂(去粗皮),芍藥(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當歸(去蘆後燒烤)、川芎、人參(去蘆後)、肉桂(去粗皮)、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姜三片。粟米半匙。煎至米熟。去滓溫服。

惺腥散

治傷風挾驚。下瀉日久。脾困不食。及恐作脾風發癇。

天麻(半錢),全蠍(半錢炒),糯米(一錢微炒),甘草(一錢炙),木香(一錢炮),白扁豆(一錢炮),山藥(一錢焙),茯苓(一錢微炒),人參(一錢微炒)

白話文:

天麻(乾品五分),全蠍(乾品五分,炒過),糯米(一錢五分,炒至微微黃),甘草(乾品一錢五分,炙過),木香(乾品一錢五分,炮製過),白扁豆(乾品一錢五分,炮製過),山藥(乾品一錢五分,焙製過),茯苓(乾品一錢五分,炒至微微黃),人參(乾品一錢五分,炒至微微黃)。

上為末。嬰孩一字。二三歲上兒半錢。水半銀盞以下。棗半個。煎三五沸溫服。

白附子丸羌活膏,皆治傷風或驚。泄瀉不止。方已具於吐門之下。

白話文:

白附子丸和羌活膏,都用於治療傷風或驚風,如果出現洩瀉不止的情況,其治療方法已經在吐門之下詳述。

人參生犀散

治風寒驚悸痰嗽。服尋常藥即瀉。

前胡(去蘆八錢),桔梗(去蘆半兩),人參(去蘆三兩),甘草(炙黃二錢),杏仁(去皮尖五錢末)

白話文:

前胡(除去蘆頭,重八錢),桔梗(除去蘆頭,重半兩),人參(除去蘆頭,重三兩),甘草(炙黃,重二錢),杏仁(去掉皮和尖頭,重五錢,研磨成粉末)。

上前四味為末。後入杏仁拌勻。細羅羅過。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同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

訶子湯

治傷冷瀉不止。

訶黎勒皮,人參(去蘆),木香,白茯苓(各一兩),甘草(炙),陳皮(湯浸去白各半兩)

白話文:

訶黎勒皮、人參(去蘆頭)、木香、白茯苓(各一兩),甘草(炙過的)、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五分。溫服無時。

訶黎豆蔻丹

治如前。

訶黎勒皮,草豆蔻(各一兩),白朮,乾薑(炮),川黃連(去須),當歸(去蘆洗焙各半兩)

白話文:

訶黎勒皮,草豆蔻(各 30 公克),白朮,炮製過的乾薑,川黃連(去除根須),當歸(去除蘆頭並清洗烘焙過,各 15 公克)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湯飲下。無時。

肉豆蔻散

治胃寒下瀉。肉豆蔻麵裹煨。白枯礬各一兩。為末。溫米飲調下一錢。或半錢。空心服。

益脾散

治脾胃傷冷。泄瀉腹痛。全不入食。

陳皮(一兩去白),青皮(去穰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銼炒半兩),丁香(二錢),乾山藥(二兩)

白話文:

陳皮(一兩,去除白色的內皮)、青皮(去除中間的核,取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切碎並炒至微黃,取半兩)、丁香(二錢)、乾山藥(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與益兒丸間服甚妙。

白話文:

研磨(藥草)成細末。每次取一大錢重的藥末。加上一小杯水。放三片生薑。一個棗子。煎煮到藥液減少到十分之四。去渣後溫熱服用。將此方劑與「益兒丸」交替服用,效果極佳。

川椒丸

治夏月傷濕冷。泄瀉不止。

川椒(一兩去目並閉口者不用揀淨慢火炒香熟為度),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上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無時。

柏葉,治瀉泄洞下。以柏葉煮汁服之。或焙乾作末。煎服。

烏姜丸

治脾虛泄瀉。不入食。

生薑(二兩切棋子大),黃連(去須二兩銼豆大二味同炒紫黑色),肉豆蔻(二十五個每個入丁香二個共五十個在內訖別用生薑研爛取汁和麵裹煨。熟和麵,研之)

白話文:

  1. 生薑:兩百公克,切成像棋子一樣大小。

  2. 黃連:去除須根後的兩百公克,切成黃豆般大小。這兩種材料一起炒,炒到呈紫黑色。

  3. 肉豆蔻:二十五個,每一個都塞入兩個丁香,共計包入五十個丁香。用生薑磨碎成泥,取其汁和麵粉合在一起,把肉豆蔻和丁香包入麵粉中,蒸煮至熟。

  4. 炒熟後的生薑和黃連研磨成粉。

上同為細末。滴水和丸芥子大。每二三十丸。棗湯下。乳食前。

白話文:

它們很細小,像水滴或芥子種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棗湯送服。在乳食前服用。

龍香散

治腸胃虛弱。滑泄無度。腹痛腸鳴。或疳瀉不止。

當歸(去蘆淨洗),龍骨(煅),赤石脂烏魚骨,白朮,香白芷,人參(去蘆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去除蘆頭並洗淨),龍骨(煅燒過),赤石脂,烏魚骨,白朮,香白芷,人參(去蘆頭,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米飲調下。乳食前。

如聖散

治傷熱生風。聚瀉不定。或時驚悸。睡臥不寧。

板藍根(肥者二兩麩炒令黃色),丁香(半兩),甘草(一兩炮),乳石(兩半),井泉石(一兩半)

白話文:

板藍根:使用品質較佳者,分量為二兩,用麩炒至呈現黃色。

丁香:用量為半兩。

甘草:用量為一兩,先炮製後使用。

乳石:用量為兩半。

井泉石:用量為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並服三服。立效。如驚風。薄荷湯調下。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送服,連續服用三次,立刻見效。如果是驚風,則用薄荷湯送服。

治小兒水穀不調,以枳實麵炒黃杵末。米飲服半錢匕。二歲下兒一錢匕。量大小加減服。

白話文: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可以用炒黃的枳實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半錢。兩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錢。根據年齡大小加減劑量服用。

溫脾散

治瀉泄食不化。

蒼朮(半兩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炒),甘草(炙),厚朴(去粗皮生薑制),訶子(炮),木香,乾薑(炮),茯苓,人參(去蘆),桔梗(去蘆各一錢)

白話文:

蒼朮(半兩,用米泔水浸泡一宿,去除黑皮後炒製)、甘草(炙過的)、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製過的)、訶子(炮製過的)、木香、乾薑(炮製過的)、茯苓、人參(去除蘆頭)、桔梗(去除蘆頭,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米飲調下。食不化者紫蘇鹽湯調。瀉不止者木瓜湯調下。乳食前。

白話文:

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以米湯送服。食物不消化者,可用紫蘇鹽湯送服。腹瀉不止者,可用木瓜湯送服。服用前宜進食乳食。

二和丸

治瀉不止。黃連去須一兩。南木香一兩。二物各半生半炒。為末。醋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乳食前。

白話文:

治療腹瀉不止。黃連去鬚一兩。南木香一兩。二種藥材各一半生用,一半炒用。研成細末。用醋糊和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米湯送服。在吃乳食前服用。

還肌散

治洞瀉聚瀉疳瀉等。肌膚瘦弱。乳食不進。

肉豆蔻(一個),訶子(三個去核),沒石子(一個三味各用大麥麵裹慢火煨黃熟勿令煙出)

白話文:

肉豆蔻一個,訶子去核三枚,沒石子一個。將以上三味各用大麥麵裹好,然後用慢火烘焙,直到顏色變成黃色即可。注意烘焙時不要讓藥材冒煙。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如人行五里久。再一服。須用陳米飲下。神效。

和中散

治痰逆胃虛泄瀉。

白朮,陳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薑制),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六分溫服。一方更有藿香葉減半。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重。水一小杯。生薑三片。棗子一個。一起煎煮至六分熟即可溫服。另一種方子還加入了減半的藿香葉。

治胃寒泄瀉不止。以半兩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鹽半錢。煎至五分溫服。亦治洞泄。乳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胃寒導致的腹瀉不止。取半兩附子一枚,炮製後劈裂,去除皮和臍。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盞,鹽半錢。煎煮至五分之一,溫熱服用。此方也可治療洞泄,在吃乳食前服用。

赤石脂丸

治泄瀉虛滑無度。赤石脂乾薑炮等分。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空心服。

豆蔻丸

治泄瀉。米穀不化。

肉豆蔻(麵裹煨一兩),木香,青皮(去穰炒黃半兩),黑牽牛(一分微炒)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生薑米飲下。乳食前。

建胃散

治泄瀉身熱煩渴。

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一兩),川黃連(去須一兩),白朮,肉豆蔻(麵裹煨一兩),縮砂仁(半兩),乾薑(半兩炮),木香(半兩)

白話文:

  • 厚朴(去除粗糙外皮,加入生薑製成,一兩)

  • 川黃連(去除鬚根,一兩)

  • 白朮(二錢半)

  • 肉豆蔻(用麵粉包覆,再煨製,一兩)

  • 縮砂仁(半兩)

  • 乾薑(半兩,炮製過)

  • 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順胃丹

治泄瀉蟲煩腹痛。

白朮,良薑乾漆(炒煙盡),肉桂(各一兩),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白話文:

  • 白朮:1 兩

  • 良薑:1 兩

  • 乾漆(炒至煙霧消失):1 兩

  • 肉桂:1 兩

  • 肉豆蔻(裹上麵粉,煨至半兩):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

建中丹

治泄瀉腹痛多啼。

胡椒蓬莪朮(煨),全蠍(各一錢),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白話文:

胡椒、蓬莪朮(烤過)、全蠍(各一錢),肉豆蔻(裹麵烤過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

茱萸散

治脾胃弱。食不消。泄瀉無度。

吳茱萸(揀淨半兩用鹽二錢水一盞煮之如此換水煮十四次各至水盡遍數足曬乾,炒令紫黑色),甘草(一兩半炙),陳皮(去白二兩炒令香熟)

白話文:

  • 吳茱萸:挑去雜質後,取半兩,加入二錢鹽、一盞水,煮至水乾,如此換水煮十四次,每煮至水乾為止,然後曬乾,炒至紫黑色。

  • 甘草:一兩半,炙烤至微焦。

  • 陳皮:取二兩,去除白色部分,炒至香熟。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沸湯點服。無時。

香豆蔻

治泄瀉不已。腸中有惡氣故爾。用肉豆蔻一枚。研分兩半。中間剜開。安乳香一皂子大在內相合。以線扎定。和白麵裹如胡桃大。煨熟為末。陳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陳米飲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治療腹瀉不止。這是因為腸子裡有惡氣。使用肉豆蔻一粒。研磨分為兩半。中間挖空。放入一皁子大小的乳香,合在一起。用線紮緊。與白麵混合,裹成核桃大小。煨熟後研磨成粉。與陳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以陳米水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香礬丹

治泄瀉浸久不瘥。

白礬(一兩慢火燒枯研成粉),木香(一兩),訶黎勒皮(半兩微炒),酸石榴皮(半兩炒黑)

白話文:

白礬(一兩,以慢火燒至乾燥然後研磨成粉)、木香(一兩)、訶黎勒皮(半兩,稍微炒一下)、酸石榴皮(半兩,炒至發黑)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乳食前。

二白丸

治泄瀉滑數不止。白石脂白龍骨煅等分。為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紫蘇木瓜湯下。無時。

白話文:

治療腹瀉,大便稀溏無法停止。白石脂和白龍骨煅製過的比例相同。研成細末,滴入水和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紫蘇木瓜湯送服。沒有固定服用時間。

溫白丸

治久患泄瀉。脾虛不進飲食。或食訖仍前瀉下。米穀不化。

白朮(一分米泔浸一時切焙乾),半夏(一錢半湯浸洗七次),丁香(半錢炒)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歲兒三丸。三五歲兒五七丸。淡生薑湯下。早晚各一。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和麵糊做成丸子,像黍米那麼大。每半歲的嬰兒吃三顆藥丸,三到五歲的兒童吃五到七顆藥丸。用淡生薑湯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濁。及滑腸腹痛。亦治疳痢。

木香,黃連(去須各一分),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二個麵裹煨),訶子肉(三個)

上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米飲下。量大小加減與之。無時。

銀白散

治脾胃不和。泄瀉不止。不思飲食。身體煩熱。

人參(去蘆),白茯苓,白扁豆(炒熟),甘草(炙),白朮(炒各一分。),罌粟米(微炒二錢別研)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白扁豆(炒熟),甘草(炙烤),白朮(炒各一份)。罌粟米(微炒二錢另研磨)

上為末同勻。每服半錢或一錢。紫蘇湯調下。無時。

乾薑散

治水瀉無度。以乾薑末。粥飲調下半錢或一字。量大小與。

椒紅丸

治如前。以椒二兩。去目。用醋二升。煮至醋盡。焙乾為末。

糊丸綠豆大。瓷盒收之。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一方治嬰小水瀉奶疳。以椒一分。去目為末,酥調少少敷腦上。日三。

白話文:

把丸藥糊成綠豆大小,用瓷盒收好。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米湯送服。

有一個偏方可以治療嬰兒的腹瀉奶癬。

用花椒一分,去掉花椒眼,研成細末,用酥油調和,少少敷在頭頂上。每天三次。

烏藥散

治乳母冷熱不調。變壞乳汁不好。兒因飲之。心腹時痛。下瀉如水。

香附子(研揀白者),良薑,赤芍藥,天台烏藥(各等分)

白話文:

香附子(研磨並挑選白色的)、良薑、赤芍藥、天台烏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心腹痛者。入酒少許同煎。只水瀉者。米飲調下。量大小與服。

石脂散

治水瀉形羸。不勝大湯藥。以白石脂半兩。研如粉。和白粥。空心與服。

柏皮丸

治熱瀉。以黃柏削去粗皮。焙杵為末。用薄米飲和丸粟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食前。

白話文:

治療因熱邪造成的腹瀉。將黃柏削去粗糙的外皮後,烘焙後再搗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成粟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最好在飯前服用。

清胃散

治挾熱下瀉頻數。

川楝子(去核),黃柏(炙),地榆(炙),當歸(去須洗焙),黃連(去須炒)

白話文:

川楝子(去除果核),黃柏(用火烤),地榆(用火烤),當歸(去除須毛並烘烤),黃連(去須毛炒過)。

上各半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香石散

治伏熱中暑。煩躁發渴泄瀉。小便不利。

丁香,滑石,舶上硫黃,白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亦治吐瀉無時。

分水車前散

治暑月傷熱暴瀉。小水不分。以車前子為末。米飲調下半錢或一錢。量大小加減。

白朮膏

治暑月中熱瀉泄。小便不利。腹滿氣痞。

白朮(半兩),白茯苓,人參(去蘆),滑石(各一分),澤瀉(半兩)

上為末。煉蜜和膏。每用一皂子大。米飲化下。無時。

香連散

治伏暑泄瀉。清濁不分。

木香,川黃連(去須各一兩),人參(去蘆),厚朴(去粗皮生薑制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米飲調下。乳食前。

草節湯

治冷熱不調下瀉。胡黃連半兩。綿姜一兩炮熟。為細末。每服半錢。草節湯調下。食前。

白話文:

治療冷熱不調而導致的下痢。胡黃連半兩。用綿薑一兩並烘炒到熟。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草節湯送服。於飯前服用。

樗根散

治水瀉裡急後重頻數。

樗根皮(一兩),枳殼(半兩炒),甘草(一分炙)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粥飲調下。立止。無時。

厚朴散

治洞瀉注下。

訶黎勒皮(一兩炒),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一兩),肉豆蔻(麵裹煨一兩),白朮(半兩),乾薑(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各少許。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香蟾散

治如前。於五月五日。取蟾一隻。燒末。飲調一錢服之。兒小量減。食前。

阿膠丹

治洞瀉暴注。

阿膠(一兩粉炒),乾薑(一兩炮),芍藥(半兩),當歸(去蘆半兩),川黃連(去須半兩),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白話文:

正宗的阿膠(一兩,炒成粉狀),乾薑(一兩,炮製),芍藥(半兩),當歸(去掉蘆頭的半兩),川黃連(去掉須子的半兩),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製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食前。

助胃丹

治洞注不止。手足冷。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硫黃(半兩),乾薑(半兩),肉豆蔻(麵裹煨半兩),肉桂(半兩),白朮(半兩)

白話文: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硫黃(半兩),乾薑(半兩),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熟,半兩),肉桂(半兩),白朮(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亦治瀉脫危困。

火輪散

治虛滑洞瀉注下。日夜無度。

附子(一枚半兩者炮裂去皮臍),肉豆蔻(半兩面裹煨),良薑(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陳米飲調下。乳食前。

木香散

亦治冷熱不調下瀉。

木香,黃柏(蜜炙各一兩),人參(去蘆),縮砂仁(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亦治痢。

豆蔻香連丸

治寒熱失宜。陰陽不調。泄瀉無度。腹痛腸鳴。

黃連(去須三分炒),肉豆蔻(麵裹煨),南木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粟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日夜四五服。量大小與之如聖。

小香連丸

治冷熱不調。水穀滑腸。泄瀉腹痛。脾胃不和。乳食不化。皆治之。

木香,訶子肉(各一分),黃連(去須半兩炒)

上為細末。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乳食前。一方。加肉豆蔻三個。甘草一分。同為末。每服半錢。飲調下。名香連散。

白話文:

打磨成細末。與米飯和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在早餐前服用。另一種方法,加入肉豆蔻三個,甘草一分,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飲料送服。名叫香連散。

石榴汁

治瀉下五色。以酸石榴五個。同穰殼搗爛。絞取汁。每服半合。量大小與之。

四色丸

治瀉青色。硫黃厚朴去粗皮。生薑制。各等分為細末。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無時。

木香白朮散

治下瀉色青如涎。或如白沫。

木香,白朮,陳皮(去白),丁香(各一分),麥糵(炒黃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溫服。如吐瀉。與前丁香散兼服。(在吐門)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加半杯水煎煮,至三分之二時溫服。若有嘔吐或腹瀉,可與前述的丁香散一起服用。

六神散

治瀉多日。糞色與唇口皆白。因成虛困。亦治洞瀉吐痢泄瀉。

人參(去蘆),白茯苓,乾山藥,白朮,白扁豆,甘草(炙)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二片。棗一個。煎至六分。通口服。此藥用處甚多。調氣和脾胃大良。如治冷瀉。用末二錢匕。附子末一錢匕煎之。分三四服。量大小與之。又治風證加天麻。治痢加罌粟殼。吐瀉者服之。以助胃氣。防變癇病。

白話文:

將上述各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 3 公克)。加入一小杯水、兩片生薑和一個紅棗。煎煮至剩六分之三。口服,此藥用途廣泛,能夠調理氣息,和中益氣,特別適合治療冷瀉。若要治療冷瀉,可加入二錢匕的藥末和一錢匕的附子末一起煎煮,分成三四次服用。根據患者年齡大小調整用量。若要治療風症,可加入天麻。若要治療痢疾,可加入罌粟殼。若要治療嘔吐、腹瀉,可服用此藥,以幫助胃氣、防止癇病。

豆蔻丸

治傷乳食,脾胃不和。泄瀉無度。

木香(一分),肉豆蔻(麵裹煨一個),草豆蔻,檳榔,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各一分),京三稜(一兩炮銼)

白話文:

  • 木香(1 錢)

  • 肉豆蔻(用麵粉包裹,烤熟 1 個)

  • 草豆蔻(1 錢)

  • 檳榔(1 錢)

  • 青皮(去除核 1 錢)

  • 陳皮(去除白色海綿層 1 錢)

  • 京三稜(1 兩,用火烤後磨碎)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薑湯下。無時。

黃連茱萸散

治傷乳食下瀉。

黃連(去須一兩),吳茱萸(揀去枝梗半兩),乾薑(二錢),巴豆(肥大者一個去皮)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一兩),吳茱萸(揀去枝梗半兩),乾薑(二錢),巴豆(肥大者一個去皮)

上銼細。同炒至焦黃。去巴豆不用。外為細末。每服一錢。煎陳米飲調下。日三。乳食前。

緩中丸

治有傷泄瀉。

神麯(炒黃),訶子皮(炮各半兩),吳茱萸(揀淨炒黑色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二十九。棗湯下。無時。

回陽散

治下瀉虛極。或因服轉藥瀉脫。四肢逆冷。目瞪項強。大便不禁。心胸煩悶。不能乳食。

附子(大者一個炮去皮臍),天南星(大者一個炮過為末生薑汁和作餅焙乾),木香(一分),人參(去蘆一分),硫黃(一分),硃砂(一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附子(挑選較大的,炮製、去皮、去臍),天南星(挑選較大的,炮製、研末,加生薑汁拌成餅狀,烤乾),木香(一份),人參(去蘆,一份),硫磺(一份),硃砂(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艾湯調半錢。乳食前服。

艾黃熨法,治瀉脫困乏危篤。

篦麻(七個去殼研如泥),熟艾(半兩),硫黃(研末二錢)

上拌勻。於臍上先鋪紙。敷藥在上。又用紙鋪襯稍厚。用熨斗適溫涼熨之。不可令熨斗大熱。以臍內響為度。

白話文:

將藥材全部拌勻在一起。先在肚臍上鋪上一層紙,然後將藥物敷在上面,再用稍厚的紙鋪蓋在上面。用熨斗在適中的溫熱情況下熨燙,不可讓熨斗太熱,要以肚臍內有溫熱感為度。

吐瀉方

閻孝忠曰。凡小兒吐瀉。多因寒冷。當溫補之。余每用理中丸以溫其中。五苓散以導逆。(五苓治小兒尤妙。逆者吐也)連與數服。兼與異功散正氣。溫藥調理之。往往便愈。若已虛損。當速生其胃氣。與理中丸。並研金液丹末。煎生薑米飲調灌之。惟多服乃效。服至二三兩無害。

白話文:

閻孝忠說:所有的小兒腹瀉,大多是因為受了寒,所以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我經常使用理中丸來溫暖他們的中焦,使用五苓散來通利小便,治療反胃。(五苓散治療小兒腹瀉尤為有效。反胃就表示會吐。)連續服用幾次,外加異功散來幫助養正氣,用溫和的藥物來調養,通常很快就能痊癒。如果已經虛弱受損,就應該趕快生出他們的胃氣。給他們服用理中丸,同時研磨金液丹末,用煎過的生薑米飲來調和,灌給他們喝。一定要多喝幾次纔有效果。喝到二三兩都沒有害處。

得胃氣生。手足漸暖。仍頻與粥。雖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有八九。金液丹治小兒吐瀉虛極最妙。沈存中論金液丹。親見小兒吐痢劇。氣已絕。服之得活者數人。真不妄也。須多服方驗。若因吐瀉生風。身冷瘛瘲。變慢驚者。論在於驚門具之。(其理中丸五苓散金液丹方。

白話文:

得到胃氣而生機漸生。手腳漸暖,仍然常常給予粥。即使是病情危重的,常常在死亡邊緣時而能起死回生。十個中有八九個能存活。金液丹治療小兒吐瀉虛弱的方法最好。沈存中論述金液丹,親眼見過小兒吐痢嚴重,氣息已絕。服後活過來的有數人。確實不假。必須多服用才能見效。如果因為吐瀉生風,身體冰冷抽搐,變為慢驚的,論述在驚門中有記載。(其理中丸、五苓散、金液丹的藥方。

並在和劑集載之)。

異功散

治吐瀉虛冷病。先與數服正氣。能溫中和氣進食。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同煎至七分。通口服。無時。

參苓散

治傷風冷。脾胃不調。一切吐瀉。

人參(去蘆),茯苓,白附子羌活(去蘆),白朮(各一分),肉桂,犀角(鎊屑),藿香(去土),川芎,芍藥,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去掉鬚根),茯苓,白附子,羌活(去掉鬚根),白朮(各一份),肉桂,犀牛角(研磨成屑),藿香(去掉泥土),川芎,芍藥,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圃參散

治脾胃虛弱。氣不調順。傷於風冷。一切吐瀉。手足厥冷。

人參(去蘆二兩),白朮(一兩),白扁豆(炒一兩),罌粟米(四兩別研),山藥(三兩),陳粟米(三兩用生薑自然汁浸三宿取出曝乾),白茯苓(一兩去皮),木香(三分),川芎(一兩半),烏藥(一兩半銼碎),甘草(三兩炙),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二兩),白芷(一兩)

白話文:

  • 人參(去除蘆頭,二兩)

  • 白朮(一兩)

  • 白扁豆(炒過,一兩)

  • 罌粟米(四兩,另外研磨)

  • 山藥(三兩)

  • 陳年粟米(三兩,用新鮮生薑汁浸泡三天,取出後曬乾)

  • 白茯苓(一兩,去皮)

  • 木香(三分)

  • 川芎(一兩半)

  • 烏藥(一兩半,切碎)

  • 甘草(三兩,炙過)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炮製,二兩)

  • 白芷(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去核同煎至半盞。溫服。空心食前。

和中散

治三焦不調。停寒膈上。吐瀉不定。

藿香(去土),白豆蔻,人參(去蘆各一兩),木香,丁香,乾薑(炮),厚朴(去皮生薑制各半兩),甘草(一分)

白話文:

藿香(去除泥土)、白豆蔻、人參(去除蘆頭,各一兩),木香、丁香、乾薑(用火烤過)、厚朴(去除樹皮,用生薑煎製,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益中湯

治脾胃不和。傷冷吐瀉。

丁香(半兩),草豆蔻(去皮三個炒),人參(去蘆半兩),青皮(去穰半兩),桂心(一分),訶黎勒(去核一分)

白話文:

  • 丁香(半兩):丁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熱性質,可治療胃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 草豆蔻(去皮三個炒):草豆蔻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消食、除濕化痰等功效。

  • 人參(去蘆半兩):人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固脫、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等功效。

  • 青皮(去穰半兩):青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化痰止咳等功效。

  • 桂心(一分):桂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脈、溫中止痛等功效。

  • 訶黎勒(去核一分):訶黎勒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肝明目、瀉火通便、涼血止血等功效。

上為細末。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六歲一錢。煎木瓜紫蘇湯調下。日夜溫服。無時。

白話文:

上為細末,嬰孩一字分量,二三歲半錢分量,五六歲一錢分量。以木瓜紫蘇湯煎服。晝夜溫服,沒有時間限制。

沉香散

治脾胃不和。吐瀉不進乳食。

沉香(一分),丁香(一錢炒),木香(五分炮),桂心(五分不見火),甘草(一錢炙),茯苓(一分),藿香(去土一錢)

白話文:

沉香(一錢),丁香(一錢炒),木香(五分炮),桂心(五分不經火炒),甘草(一錢炙),茯苓(一錢),藿香(去土一錢)。

法如前方用。

觀音散

治如前。

人參(去蘆),甘草(炙),白扁豆(炒),石蓮肉(去心各一分),茯苓(一錢半),白芷,黃耆(捶碎塗蜜炒),木香(炮各一錢),神麯(二錢)

白話文:

  • 人參(去除側根):補氣益元,強壯身體。

  • 甘草(炙烤):益氣補脾,緩急止痛。

  • 白扁豆(炒制):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石蓮肉(去除中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茯苓(一錢半):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白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 黃耆(搗碎並塗上一層蜂蜜,再炒制):補氣益脾,益衛固表。

  • 木香(炮製):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 神麯(二錢):健脾消食,化痰止瀉。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棗半個。煎三兩沸溫服。無時。

人參散

治如前。

人參,茯苓,石蓮肉(去心各一分),甘草(二錢炙),黃耆(半兩蜜炙)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棗半個。煎三兩沸溫服。無時。

白朮散

治胃氣虛弱。吐瀉發渴。

白朮,人參(去蘆),木香,白茯苓,藿香葉(去土),甘草(炙各一錢),乾葛(二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半夏湯

治脾胃虛寒吐瀉。及有冷痰等疾。

半夏(好者一兩湯浸洗七次切焙乾),陳粟米(三分無即用陳粳米亦得)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七片。煎至四分。溫服無時。

張渙七香丸

治吐瀉不進乳。心腹脹滿。小便不利。

青皮(浸去穰秤一半生一半炒用一兩),肉豆蔻(半兩面裹煨令香熟),牽牛(一兩炒)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米飲下。無時。

治嬰小吐瀉。亂髮半兩燒。鹿角一分末。同研細。米飲服一錢。日三。

治嬰小吐瀉。以特豬屎燒為末。水調汁。少與服。

丁香安胃丸

治小兒胃虛。氣逆嘔吐。泄瀉煩渴欲飲。精神昏困。

肉桂(半兩),丁皮,藿香(去土),滑石,茯苓(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雞頭大。每服一丸。溫湯化下。無時。

溫中丸

治胃寒瀉白。腹痛腸鳴。吐酸綠水。不思乳食。

人參(去蘆),甘草(炙),白朮(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

糯米湯

治吐瀉不止。

糯米(一百粒),木香,黃連(去須三味銼碎如米)

上同炒至米焦黃。去木香黃連不用。只以米為末。後用枇杷葉去毛淨。焙乾等分為末和勻。白湯調半錢。無時。

白話文:

上同炒,直到米變成焦黃。木香和黃連不用。只把米磨成粉末。然後用枇杷葉去除絨毛後洗淨。焙乾後,等分磨成粉末攪拌均勻。用白開水調服半錢。不拘時間。

進食丸

治傷飽乳食不消。壯熱腹痛脹滿。吐哯無度。

木香,枳殼(麩炒去穰),當歸(去須洗焙),代赭石(火煅醋淬不計遍數以易碎為度別研),硃砂(研飛各半兩),巴豆霜(一分)

白話文:

木香:10克

枳殼(用麩炒過,去除穰):10克

當歸(去除鬚根,洗淨後烘焙):10克

代赭石(用火煅燒,然後用醋淬火,重複多次,直到很容易破碎,再研磨成粉):10克

硃砂(研磨成粉,取一半的量):5克

巴豆霜:1分(巴豆霜是用巴豆製成的,有毒,因此用量很小)

上為末。糊丸黍米大。一歲兒一丸。溫水下。無時。

不二丸

治傷食吐瀉不止。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研別用好黃連半兩水浸濃汁染紙二張裹巴豆壓去油),硃砂(研末一錢水飛),寒食餅(一錢炒)

白話文:

  • 巴豆(30 顆,去除外皮和種子,研磨備用;另取半兩黃連,浸泡水後濃縮成汁液,浸潤兩張紙,再將巴豆包覆其中,以去除油脂)

  • 硃砂(研磨成細粉,取一錢,用水飛製)

  • 寒食餅(一錢,炒至焦黃)

上同研細。滴水和丸綠豆大。新水磨化一丸。服無時。

感應丸

治脾胃虛怯。乳食過度。吐瀉身熱腹滿。

肉豆蔻仁(四個麵裹煨),丁香末(三錢),川薑末(二錢),木香(三錢),百草霜(四分),杏仁(二十八個去皮尖別研取霜),巴豆(十四個去皮膜出油盡取霜),黃蠟(二兩熔濾滓卻入好酒同煮半時放冷凝)

白話文:

肉豆蔻仁(四個用麵糊包裹煨熟),丁香末(三錢),生薑末(二錢),木香(三錢),冰片(四分),杏仁(二十八個去皮尖,分別研磨取霜),巴豆(十四個去皮膜,榨出油,取盡霜),黃蠟(二兩,熔化後濾掉渣滓,然後加入好酒一起煮半小時,放涼後凝固)

上同為細末研勻。先熔鍊蠟和藥成膏。恐硬時更入油少許。每用旋丸如黍米大。溫水下三四粒。乳食前。

白話文:

將以上所有藥物研磨細小勻稱。先將蠟燭融化並與藥材混合成膏狀。擔心太硬的話,可以再加入少量油。每次使用時旋轉成像黍米大小的丸劑。用溫水送服三四粒。在乳食前服用。

豆蔻散

治伏暑傷熱。吐瀉煩渴。腹脹小便少。

硫黃(一分),白滑石(三分),丁香,白豆蔻(麵裹煨各半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藿香散

治伏暑冷熱不調。吐瀉不止。

藿香(去土),白芷,丁香,縮砂仁(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沸湯點服。無時。

香石散

治伏暑煩躁。吐瀉發渴。

丁香,滑石,硫黃,白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三和散

治伏暑吐瀉。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兩),烏梅肉(半兩),乾木瓜(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烏燼散

治中暑發渴。煩躁悶亂吐瀉。以穀精草不限多少。燒存性。用器覆之。放冷研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冷米飲下。無時。

白話文:

治療中暑發渴、煩躁悶亂、嘔吐洩瀉。用穀精草不限多少,燒成灰,用容器蓋住,等冷卻後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冷米湯送服,無次數限制。

七寶散

治霍亂吐瀉。

木香(炮),丁香(炒),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人參,訶子(去核),麻黃(去根節),當歸(去須土),甘草(炙),大腹皮,川楝子(去核),秦艽(去蘆炒以上各一錢),地榆(二錢炒),藿香(去土一錢半炒),肉豆蔻(一個麵裹煨)

白話文:

木香(炒製),丁香(炒製),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不要經過火烤),茯苓,人參,訶子(去除果核),麻黃(去除根和節),當歸(去除根鬚和泥土),甘草(炙製),大腹皮,川楝子(去除果核),秦艽(去除蘆頭並炒製以上各一錢),地榆(二錢炒製),藿香(去除泥土一錢半炒製),肉豆蔻(一個用麵粉包裹並悶烤)

上為末。每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水半盞。入棗半個。煎數沸溫服。無時。

建脾膏

治霍亂吐瀉。

丁香,藿香(去土),人參(去蘆各一兩),沉香,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膏。每用雞頭子大。粟米飲化服。無時。

人參湯

治如前。

人參(去蘆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半兩),甘草(半兩炙),白朮,生薑(三分)

上㕮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兒服一小合。百日兒分四服。周晬兒分二服。乳空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膩。

白話文:

上等茴香的果實,用水一升二合,煮至還剩半升,六十天的嬰兒服用一小合,一百天的嬰兒分四次服用,滿周歲的嬰兒分兩次服用,在兩次哺乳之間服用。哺乳的母親要忌口生冷油膩的食物。

蒼朮湯

治小兒霍亂吐瀉。

人參(去蘆),蘆蘀(各半兩),扁豆藤(二兩),蒼朮(一撮)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七分。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立驗。無時。

又方,名同治同。

人參(一兩),木瓜(一個),蒼朮(一撮)

上㕮咀。量兒大小。煎用如前服。立效。

治小兒霍亂吐瀉,以牛涎一合。灌兒口中。量大小加減。

人參調胃膏

治霍亂吐逆。服藥不下。煩渴者宜先服此藥。

人參(去蘆),白朮,丁香(各一兩),乾薑(炮),甘草,赤茯苓(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皂子大。每服一丸。熱湯化破。以新水沉極冷即服。無時。

快膈散

治霍亂吐逆。服藥多即吐。先服此藥。

甘草(半兩炙),良薑(微炮),肉豆蔻(麵裹煨),丁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汲冷水調下。

朮膏

治傷暑伏熱。頭目昏痛。霍亂吐瀉。煩躁作渴。小便不利。心胸滿悶。

白朮,澤瀉(各半兩),茯苓,人參(去蘆),滑石(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膏。每用一皂子大。煎麥門冬湯。放溫化下。無時。

治霍亂不止,以訶黎勒一枚。去核為末。沸湯研。頓服。如未瘥再作。

丁香丸

治霍亂吐瀉。面青。四肢冷。虛汗出。

丁香,藿香(去土各一分),人參(去蘆半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丸。粥飲下。無時。

丁香散

治霍亂不食。丁香一分。人參半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服。

斗門散

治霍亂吐瀉轉筋。附子一枚生。胡椒一百粒。為末。每服半錢。漿水一小盞。煎至四分。溫服。

白話文:

治療霍亂嘔吐腹瀉和抽筋疼痛。生附子一枚,胡椒一百粒,研磨成細末。每次服半錢,加入一小杯漿水,煎煮至剩下四分之一,溫熱服用。

七寶散

治霍亂吐瀉。腹內撮痛。

白朮(四兩),人參(去蘆),白茯苓(各一兩),甘草(一兩炮),草果子(大者二個炮過用),訶子(四個炮去核),乾薑(一錢炮)

白話文:

白朮(四兩),人參(去蘆),白茯苓(各一兩),甘草(一兩炮製),草果子(大者兩個,砲製後使用),訶子(四個炮製並去核),乾薑(一錢炮製)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入棗一枚。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帶熱服。三歲下者藥半錢。水半合煎之。瀉不止。與香連丸間服。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重。加入半盞水,一顆棗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趁熱服下。三歲以下的兒童減半用量,用半杯水煎煮。如果腹瀉未止,可與香連丸交替服用。

香連丸

治冷熱不調。霍亂吐瀉。腹內㽲痛。

黃連(去須擇淨一兩杵碎微炒),木香(一分),訶子(七個炮去核),肉豆蔻(二個麵裹煨)

上為細末。薑汁糊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無時。日四五服。

治霍亂方,取蠮螉(音噎雍。乃蜾蟲)窠微炙為末。乳汁調下一字。

又方,取芹葉細切。煮熟汁飲之。任意多少。得止為度。

香豆散

治霍亂煩渴吐瀉。

藿香(去土),甘草(一分),肉豆蔻(麵裹煨各一兩),白扁豆,人參(去蘆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