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發搐陰陽(附天吊,慢脾風)

小兒發搐。為急慢驚者。古書無有。惟曰陰癇陽癇。所謂急慢驚者。乃後世名之也。以陽動而速。故陽搐曰急驚。陰靜而緩。故陰搐曰慢驚。此陰陽驚癇發搐之別也。陽搐者。身大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赤黃。眼上視連札。手足搐急。牙關緊噤。項背強直。涎潮響。

此因心熱極則生風。風屬肝。心肝子母。風火搏熾。動而發搐也。及其發定。則瞭然如故。此陽盛陰虛。治當利驚以除風熱。不可與巴豆駃藥大下之。恐蓄虛熱不消。小兒痰壅積熱於心。因聞大聲。或誤驚觸。則動而發搐。若熱極者。雖不因聞聲驚觸。亦自發搐。小兒本實者。

多此候也。

天吊(陽搐),小兒心膈壅滯。涎盛熱積。不得宣通。或因母飲酒食肉無度。致煩毒之氣。流入於乳。因以乳兒。令兒宿滯不消。熱毒乘心。發為驚搐。眼目翻騰。壯熱不休。甚者爪甲皆青。狀若神祟。俗謂之天吊。此非天能吊人。以其眼吊上視。故取意名之。況小兒發搐。未有不眼上者。實亦陽搐之候也。治宜去涎熱。昔錢乙治廣親宅七太尉弟八使者發陽搐。自寅至午。於未發前。錢乙見其目直視而腮赤。此心肝俱熱。更坐石杌子就冷。此熱甚也。又肌體素肥而本實。其脈急促。發搐自寅至午。皆心肝用事之時。治乃瀉其心肝。而補其腎。病遂得愈。此亦瀉強補弱也,陰搐者。身溫面㿠白。手足似搐不搐。但時時瘛瘲。昏昏似睡。而無精神。眼露睛微微上視。或胃痛而啼作鴉聲。或不能啼哭。唇口白色。脈沉弱。此因大病之後。或吐瀉過甚。致脾胃虛損而生風。荏苒乃成。此陰盛陽虛。治當補其脾胃。瀉去肝風。小兒虛弱。雖不因吐瀉取轉。直髮陰搐者亦有之。本怯者多此候也。

慢脾風(陰搐),小兒因傷風冷。或病吐瀉。醫以溫藥補之不已。復用涼藥治之又不已。本謂傷於風冷。醫亂治之。致脾虛而內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餘日。其證昏睡露睛。大便不聚而瀉。此脾虛風入。風在脾胃之間。故大便不聚而瀉。時瘛瘲。身體四肢口鼻中氣皆冷。小兒亦有因驚所傳。或諸病久變。見此證者。皆因脾胃虛怯。而生風所為也。故俗謂慢脾風矣。實乃陰搐之危候。治當去脾間風。風退痢止。以補脾胃。昔錢乙治王氏子病吐瀉。他醫以藥下之。至虛變陰搐。其候睡露睛。手足瘛瘲而身冷。乙見曰。此慢驚也。與藥以實脾胃。即開目身溫。王疑其子不大小便。又令他醫以藥利之。而復身冷。尚欲令乙利小便。乙曰。不當利。利之必身冷。王曰。已身冷矣。乙曰。不能食而胃中虛。若利大小便。使脾腎俱虛。當閉目身冷即死。今此兒幸胎氣實而難衰。乙復補脾胃。則微能飲食。所以然者。謂利大小便。脾胃虛寒。當補脾而不可別攻也。後不語。他醫作失音治。乙曰。既失音。何開目而能飲食。又牙不噤而口不緊。他醫不能曉。乙曰。此因用清藥利小便。致脾腎俱虛。今脾已實。腎尚虛故也,遂以藥補腎。及依法為治。半月能言。一月而痊。

白話文:

小兒抽搐,有急驚風和慢驚風的區別,古代醫書沒有這樣的說法,只說是陰癇和陽癇。所謂的急驚風和慢驚風,是後世的叫法。因為陽的性質是動且快,所以陽抽搐叫做急驚風;陰的性質是靜且慢,所以陰抽搐叫做慢驚風。這就是陰陽驚癇抽搐的區別。

陽抽搐的症狀是:全身發熱、臉色發紅、喜歡喝水、口中呼出的氣是熱的、大小便顏色赤黃、眼睛向上翻且頻繁眨動、手腳抽搐急促、牙關緊閉、脖子和背部僵硬、口水很多且有聲響。這是因為心臟熱到極點而生風,風屬於肝,心和肝是母子關係,風和火互相搏鬥,就會引起抽搐。發作停止後,就和正常人一樣。這是陽氣過盛、陰氣虛弱的表現,治療應該用藥來平息驚風、去除風熱,不能用巴豆等瀉藥來強烈瀉下,以免虛熱積聚不消散。小兒如果體內痰液壅塞、積熱在心,因為聽到大聲響、或者受到驚嚇,就會引起抽搐。如果熱到極點,即使沒有聽到聲響、受到驚嚇,也會自己發作抽搐。小兒如果體質本來就很強壯,大多是這種情況。

天吊(陽抽搐),小兒心胸膈膜被阻塞,口水很多且積熱,無法宣洩疏通。或者因為母親喝酒吃肉過多,導致毒氣進入乳汁,再用這樣的乳汁餵養嬰兒,使得嬰兒積食不消化、熱毒侵入心臟,引發抽搐。眼睛翻動、高熱不退,嚴重的會出現指甲發青的現象,看起來像鬼神作祟。俗稱這種為天吊,但這並不是上天在吊人,只是因為眼睛向上吊著看,所以取這個名字。況且小兒抽搐,沒有不眼睛向上翻的,這其實也是陽抽搐的症狀。治療應該去除口水和熱。以前錢乙治療廣親宅七太尉的弟弟、八使者的陽抽搐,從寅時到午時發作。在發作之前,錢乙看到他眼睛直視、臉頰發紅,這是心肝都熱的表現,讓他坐在冰冷的石頭上降溫,可見熱的很嚴重。又觀察到他體格肥胖且體質強壯,脈象急促,抽搐從寅時到午時發作,都是心肝經當令的時間。所以錢乙治療就瀉心肝的火、補腎陰,病就好了,這也是瀉強補弱的方法。

陰抽搐的症狀是:身體發溫、臉色蒼白、手腳好像要抽搐又沒有抽搐,只是時不時的抽動,昏昏欲睡沒有精神,眼睛睜開且微微向上翻,或者胃痛而哭叫的聲音像烏鴉叫,或者不能哭叫、嘴唇發白,脈象沉細無力。這是因為大病之後、或者過度嘔吐腹瀉,導致脾胃虛弱而生風,慢慢形成的。這是陰氣過盛、陽氣虛弱的表現,治療應該補益脾胃、瀉去肝風。小兒體質虛弱,即使沒有嘔吐腹瀉,也會直接發生陰抽搐,體質虛弱的人大多是這種情況。

慢脾風(陰抽搐),小兒因為受風寒、或者嘔吐腹瀉,醫生用溫補藥治療沒有效果,又用寒涼藥治療也沒有效果。本來是受風寒引起的病,卻被醫生亂治,導致脾虛而內部不能疏散、外部不能解除。過了十多天,出現昏睡、眼睛睜開、大便不成形而腹瀉。這是因為脾虛導致風進入,風停留在脾胃之間,所以大便不成形而腹瀉,有時會抽動,身體、四肢、口鼻中的氣息都是冷的。小兒也有因為受到驚嚇導致的、或者各種疾病久治不愈而轉變為這種病證的。都是因為脾胃虛弱而生風所造成的,所以俗稱慢脾風,其實是陰抽搐的危險症狀。治療應該去除脾胃之間的風,風退了腹瀉就會停止,再用藥來補益脾胃。以前錢乙治療王氏的兒子,因為嘔吐腹瀉,其他醫生用瀉藥治療,結果導致體虛變成陰抽搐,出現昏睡、眼睛睜開、手腳抽動、身體發冷的症狀。錢乙診斷後說,這是慢驚風,用藥來健脾養胃,孩子的眼睛就睜開了,身體也暖和起來。王氏懷疑自己的兒子不大小便,又找其他醫生用藥來通利大小便,結果身體又變得冰冷。王氏還想讓錢乙用藥來通利小便,錢乙說不應該利小便,利小便身體一定會變冷。王氏說,身體已經變冷了。錢乙說,不能吃東西說明胃氣虛弱,如果通利大小便,會導致脾腎都虛弱,就會閉眼身體冰冷而死。這個孩子幸好胎氣足而難以衰敗。錢乙再次用藥來補益脾胃,孩子就能稍微吃點東西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通利大小便,脾胃會更加虛寒,應該補脾胃,不能用其他瀉的藥。後來孩子不能說話,其他醫生認為是失音來治療。錢乙說,既然是失音,為什麼眼睛能睜開、能吃東西,而且牙關不緊閉、嘴巴不緊縮?其他醫生不能理解。錢乙說,這是因為用清熱藥來利小便,導致脾腎都虛弱,現在脾氣已經恢復了,腎氣還虛弱,所以就用藥來補腎,並按照這個思路治療,半個月就能說話,一個月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