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欲發搐

小兒驚癇者。世俗之總名。須分輕重也,輕者但身熱面赤。睡眠不安。悸惕上竄。不發搖者。此名驚也。重者上視身強。手足拳。發搐者。此名癇也。其發搐之病,最為重大。必有因漸。亦有將發之候。以明之也。養小兒之家。若能辨之。求治於未發之前。不惟易愈。又不至於危殆。今集欲發搐候下項。

白話文:

小兒驚癇,是人們對小兒驚嚇和抽搐的總稱。應當分輕重,輕的只是身體發熱,臉變紅。睡眠不安。驚恐不安,往上竄。但是沒有抽搐的,叫做驚。嚴重的病症眼睛向上看,身體僵硬,手足痙攣,抽搐的,叫做癇。這發作抽搐的病症,最為嚴重。這其中一定有逐漸形成的過程。也有發病前的徵兆,用來證明。養育小兒的家庭如果能夠辨別,在沒有發作之前進行治療,不僅容易治癒,而且不會危及生命。現在我列出小兒發搐前的徵兆:

目上視喜惕者。欲發搐也。身熱項強。常汗出者。欲發搐也。手足喜振掉者。欲發搐也。搖頭弄舌者。欲發搐也。喜欠目直面青者。欲發搐也。潮熱或壯熱不歇者。欲發搐也。睡中時笑。或狂語言。手足搖動者。欲發搐也。鼻中燥。大便小便不利者。欲發搐也。發上逆。啼。

白話文:

  1. 眼睛往上看並伴有喜悅和警惕的表情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2. 身體發熱,脖子僵硬,經常出汗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3. 手腳喜歡抖動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4. 搖頭晃腦,伸舌頭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5. 喜歡打哈欠,眼睛直視,臉色發青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6. 潮熱或壯熱不退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7. 睡覺時經常發笑,或大聲說話,手腳抖動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8. 鼻子乾燥,大便小便不暢順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9. 頭髮向上豎起,哭泣的人,容易發生抽搐。

面暗色不變者。欲發搐也。身熱吐哯喘粗者。欲發搐也。噫氣下而妄怒者。欲發搐也。鼻口青。喜忪悸者。欲發搐也。咬牙甚者。欲發搐也。目直色赤或青者。欲發搐也。瞳子卒大異常者。欲發搐也。面色青黃。上竄氣急者。欲發搐也。眼斜視者。欲發搐也。咽乳不和或噎乳。

白話文:

  1. 面色晦暗,但顏色不變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2. 身體發熱,經常嘔吐、呼吸急促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3. 長籲短嘆,並且容易發怒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4. 鼻孔和嘴脣發青,並且喜歡做夢,容易受到驚嚇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5. 牙齒咬得很緊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6. 眼睛直視,眼色發紅或發青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7. 瞳孔突然變大,與正常情況下不同,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8. 面色青黃,呼吸急促,並且往上竄動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9. 眼睛斜視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10. 吞嚥乳汁時不順暢,或者喉嚨被乳汁噎住的,預兆著可能會發生痙攣。

唇舌緊者。欲發搐也。涎盛膈壅。呀呷有聲者。欲發搐也。臥而不安。身熱不乳。數惕跳者。欲發搐也。體熱口中氣亦熱。面目青。呵欠頓悶者。欲發搐也。掌中赤。印內青筋見。怕物生涎者。欲發搐也。吐痢不止。厥痛時起者。欲發搐也。唇口頰腮青。手足心皆熱喜冷者。

白話文:

  • 脣舌緊繃:可能要痙攣了。

  • 口水多、隔膜堵塞,發出「啊、呷」的聲音:可能要痙攣了。

  • 睡覺不安穩,身體發熱不愛吃奶,經常驚跳:可能要痙攣了。

  • 身體發熱,口中的氣息也熱,臉色青,打呵欠時頓時感到悶:可能要痙攣了。

  • 手掌發紅,掌心內側青筋可見,害怕東西而流口水:可能要痙攣了。

  • 嘔吐腹瀉不止,劇烈疼痛時常發作:可能要痙攣了。

  • 嘴脣、嘴巴、臉頰、腮部青紫,手腳心都熱卻喜歡涼快:可能要痙攣了。

欲發搐也。目癡昏悶。撮口吐舌者。欲發搐也。身熱小便難。或目直視。或視不精。皆欲發搐也。

孫真人曰。小兒眠睡不穩。或身熱之時。見有諸小驚之證。輒紫丸微下之。減其盛氣。令終不病癇發搐也。月用一次甚佳。(方已在前變蒸門中)

白話文:

孫真人說:小兒睡眠不穩,或發熱時,常發生的抽動、驚厥病症。服用紫色藥丸能治療驚厥病,減輕盛氣,以防抽搐和驚厥的發作。每月服用一次效果很好。(藥方已在前面的《變蒸門》中)

2. 已發搐

發搐之候。世俗所說者多矣。有言一證屬一臟。一證屬一腑。喬嶽歌曰。小兒驚候有多般。不顯根源見病難。睡里咬牙驚入腎。非時吊眼病歸肝。夜啼到曉元因肺。唇白麵青一般看。前後心煩四肢熱。面紅如火向心間。乾嘔吃水脾驚患。脈微氣喘一同言。漢東王氏言。非時吊眼驚入肝。

白話文:

關於小兒抽搐的病因,民間說法很多。有人說,一種症狀屬於一個臟器,另一種症狀又屬於另一個臟器。喬嶽的歌訣中說:「小兒驚風有多種表現,如果不弄清根源,就難以診治。睡夢中咬牙切齒,驚嚇入腎臟;不時吊眼珠,是肝臟的問題。夜啼到天亮,多因肺臟有病。嘴脣發白,面色發青,一般認為是寒症。前後胸煩躁,四肢發熱,面紅如火,直衝心間,是熱症。乾嘔吃水,脾臟驚悸,脈搏微弱,氣息短促,是虛症。東漢的王氏說:「不時吊眼珠,驚嚇入肝臟。」

睡後咬牙驚入腎。夜啼到曉驚入小腸。面青乍白驚入膽。氣喘吃水驚入肺。面紅臉赤驚入心。五心煩熱驚入脾。喉中鋸響驚入大腸。乾嘔無時驚入胃。睡中啼哭驚入三焦。如此之類。言至百種。叢脞無據。何以為治。又有言驚發三次為癇者。第一次發,兩太陽左右青脈朝眼。

白話文:

睡醒後咬牙切齒,驚嚇進入腎臟;整夜啼哭到天亮,驚嚇進入小腸;面色青白,驚嚇進入膽臟;氣喘吁吁,喝水不停,驚嚇進入肺臟;面紅耳赤,驚嚇進入心臟;五心煩熱,驚嚇進入脾臟;喉嚨中發出像鋸子鋸木頭的聲音,驚嚇進入大腸;乾嘔不止,驚嚇進入胃臟;睡夢中啼哭,驚嚇進入三焦。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所說的有上百種。這些說法都很雜亂無章,沒有根據。那麼應該如何治療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驚嚇發作三次就變成癇病了。第一次發作時,雙太陽穴左右的青筋向上衝到眼睛。

第二次發。山根青脈見。第三次發。眼下瞼連金匱青脈見。又言發搐面赤。指內青紋見者為癇。又云耳後完骨上青脈如線者為癇。此等之論。亦為臆說。大抵不發搐者為驚。發搐者為癇也。千金論癇證。大體只分三種。一曰風癇。因解脫衣袂。觸冒風邪而作。其證先屈指如數乃發。

白話文:

第二次發作。山根處出現青筋。第三次發作。眼皮下方和臉頰連接的部位出現青筋。還有的人說,如果抽搐時臉是紅色的,手指甲的內部可以看到青色條紋,這是癲癇。還有人說,如果耳後完骨上出現像絲線一樣的青筋,這是癲癇。這些說法也都是臆測。總的來說,不抽搐的是驚風,抽搐的是癲癇。千金方關於癲癇的論述,總體只分為三種。一種是風癲。由於脫掉衣服,接觸到風寒而誘發。症狀是先屈指數次,然後發作。

口中氣熱。呵欠頓悶。手足搖動。治當發散。二曰驚癇。猛聞大聲。或撲僕驚怖而作。其證先叫啼乃發。心神不寧。不可下之。下之內虛。則病益盛。治當安神去熱。三曰食癇。因乳哺失節。或有積而作癖。其證先不乳而吐。先寒後熱乃發。其證身體或溫或熱。多睡喜唾。吐逆腹脹。

白話文:

  1. 口中氣熱。呵欠頻頻。手足顫動。治療應以發散為法。

  2. 驚風。突然聽到巨響。或因意外驚嚇而引起。症狀先是大聲哭叫,然後發作。心神不寧。不可攻下。攻下則內虛。病情會更加嚴重。治療應以安神去熱為法。

  3. 食風。因哺乳不節。或有宿食而引起癖疾。症狀先不喝奶,然後嘔吐。先怕冷,後發熱。症狀有身體有時熱、有時冷。多睡覺,喜流口水。嘔吐呃逆,腹脹。

故小兒有癖積。脈大者必發癇。治當下之。此三種內。風驚二癇。時時有之。食癇者十中無一。下之便愈。詳此三種。雖諸病皆能變溫。莫不緣於風驚食之所作也。又內經有云。五臟主五畜。其間發重者。各見其象。肝為犬癇。目直視。身反折。手拳犬鳴。心為馬癇。張口搖頭。

白話文:

所以小孩有癖積。脈搏大的人,必然發作瘈疾。治療宜立即瀉下。這三種裡,風癇和驚癇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食癇在十個人當中,很難有一個。瀉下後就會痊癒。詳述這三種瘈疾,雖然其他疾病都能轉變成瘈疾,沒有不是源於風驚和飲食的原因。內經又說,五臟主宰五畜。其間發病嚴重的,各自可見到其相應的形象。肝發作瘈疾,象狗的發作,眼睛直視著,身子反覆曲折,手握拳,口中發出狗吠聲。心發作瘈疾,象馬的發作,張著嘴搖頭。

背強硬馬叫。(一云。心為羊癇。目瞪吐舌羊叫)脾為牛癇。目癡腹滿牛叫。肺為雞癇。搖頭反折。手縱搐搦雞叫。腎為豬癇。目橫身直如屍。吐沫豬叫。以上論癇發者。乃諸書精要也。然不若錢乙所論發搐者。乃心肝二臟為病也。其理有據而妙。肝主風。心主火。風火相加。

白話文:

背部強硬,像馬的嘶鳴。(另一種說法是,心臟出現羊癲癇,眼睛瞪大,吐出舌頭,並發出羊叫聲。)脾臟出現牛癲癇,眼睛呆滯,腹部脹滿,並發出牛叫聲。肺臟出現雞癲癇,搖頭晃腦,抽搐痙攣,並發出雞叫聲。腎臟出現豬癲癇,眼睛橫向移動,身體直挺如屍體,吐出泡沫,並發出豬叫聲。以上是針對癲癇發作的論述,乃是諸多醫書的精華。然而,錢乙對癲癇發作的論述更加精妙,他認為這是心臟和肝臟兩臟出現問題所致。這種說法有理有據,令人讚嘆。肝臟主風,心臟主火,風火相加,便會導致癲癇發作。

發而為搐。前論小兒諸病。新久皆能變癇發搐者。以人有病。則飲食退減。脾胃不旺。肝必凌之。引動肝風。肝又主掣。若不得心火。則不能發搐。又人有病。則氣血錯亂。心神不寧。引動心火。心又主驚。若不得肝風。亦不得發搐也。須肝心二臟相為子母。俱有實熱。風火相搏。

白話文:

發作抽搐。前面討論小兒的各種疾病。無論新病還是舊病,都有可能演變成驚厥抽搐。因為人有病了,飲食就會減少,脾胃功能就不會旺盛,肝臟必定會侵凌脾胃,引動肝風。肝又主管抽搐,如果得不到心火的幫助,就不能發作抽搐。還有,人有病了,氣血就會錯亂,心神不安,引動心火。心又主管驚嚇,如果得不到肝風的幫助,也不能發作抽搐。必須肝心兩個臟器互相作用,像母子一樣,都有實熱,風火互相激蕩,才能發作抽搐。

驚掣相持。乃能發搐。其狀亦如風之蕩火。焰熾然也。故肝心二臟為病之源。余藏雖不正主。亦有相乘兼見之證。及所發亦有其時。假如錢論潮熱變發搐。在早晨寅卯辰時有。此肝用事之時也。身體壯熱。目上視。手足搖動。口生熱涎。項頸強急。此肝旺也。錢治補腎瀉肝。

白話文:

驚嚇和驚厥同時發作,才能引起抽搐。其症狀也像風吹火那樣,火焰熾盛。因此,肝和心是發病的根源。其他臟器雖然不是主因,但也可能有相互影響、兼見的症狀。發病時間也有其規律。比方說,錢某因潮熱引起了抽搐,多發生在早晨寅、卯、辰三個時辰。這是肝臟發揮作用的時候。身體發熱,眼睛向上看,手足抖動,嘴角流出熱涎,頸部僵硬,這是肝臟旺盛的表現。錢某的治療方法是滋補腎臟,瀉去肝火。

是謂補其母而瀉其子也。發搐在日中巳午未時者。此心用事之時也。心惕目上。白睛赤色。牙關緊急。口內涎生。手足搖動。此心旺也。錢治瀉心。心熱退則肝母亦不能旺。是謂子能令母虛也。發搐在日晚申酉戌時者。此肺用事之時也。目微斜視。不甚搐而喘。身熱睡露睛。

白話文:

這樣做就是滋補他的母臟而瀉泄其子臟。發搐症在白天上午11時到下午1時發病的,這是心臟主事的時間,心神得意,眼睛上翻,眼白發紅,牙關緊閉,口中生涎,手腳搖動,這是心臟旺盛的體症。應以瀉心清熱的藥來治療,把心臟的熱邪消退,肝臟這個母臟的邪熱也就不能旺盛了,這是說子臟能使母臟虛弱。發搐症在黃昏下午5時到晚上9時發作的,這是肺臟主事的時間,眼睛微斜視,搐動不劇烈而有喘息,身體發熱,閤眼露睛。

手足冷。大便黃水。錢治瀉其肝心。而補其脾。發搐者心肝實為病之源。故瀉之。手足冷。大便黃水者。脾虛候也。故補之。發搐在夜間亥子丑時者。此腎用事之時也。不甚搐。眠臥不穩,身體溫壯。目睛緊斜。喉中有涎。大便銀褐色。乳食不消。多昏不納津液。錢治但瀉其心而補其脾。

白話文:

手腳冰涼、大便黃色稀軟。錢氏治療的方法是瀉肝補心調氣,同時補脾。抽搐的病人,心肝是病症的源頭。所以瀉心肝氣。手腳冰涼、大便黃色稀軟的人。這是脾虛的表現。所以要補脾。在亥時、子時、醜時之間發作抽搐。這是腎臟主事的時候。抽搐不劇烈,睡眠不穩,身體和壯,眼睛斜視,喉中有痰,大便銀褐色,乳食不消化,經常昏迷,不接受津液。錢氏治療的方法是瀉心補脾。

且心肝二臟為病之源。今獨瀉其心。而不瀉其肝者。此本因潮熱所作。發在腎用事之時。是腎虛心熱極也。故但瀉其心。熱退則肝亦平矣。若更瀉肝。則腎轉虛矣。其大便銀褐色。乳食不消。不納津液,皆脾衰之證。故補其脾也。以上四臟。分主十二時。脾臟為兼見之證。此潮熱發搐。

白話文:

心臟和肝臟是疾病的起源。現在只瀉心,不瀉肝,是因為這病是起因於暑熱,發作於腎起作用的時候。這是因為腎虛心熱極了。因此只要瀉心,暑熱退了,肝臟也就平靜了。如果再瀉肝,那麼腎就會更虛了。大便銀褐色,乳食不消化,不吸收津液,都是脾衰的表現。因此要補脾。以上這四個臟器,分別掌管十二個時辰。脾臟是共同出現的表現。這病是暑熱引起抽搐。

治則惟瀉心肝者。蓋二臟俱實。為病之源故也。其肺臟有虛實之證。見虛則補。見實則瀉。況發搐是心火旺所作。而肺金實證亦罕。惟偏搐者有之外。腎臟但主虛而無實。見其虛則補之。內經有云。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先補其母。後瀉其子。子能令母虛。母能令子實。

白話文:

治療的原則只有瀉下心臟和肝臟的實熱。這是由於這兩個臟腑都有實邪。是疾病的根源。而肺臟有虛實之證。見到虛症就補。見到實證就瀉。況且發生抽搐是心火旺盛所致。而肺金實證也很少見。只有偏側抽搐的人才有。腎臟只主虛而無實。見到虛症就補。內經說:「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先補其母,然後瀉其子。子能使母虛,母能使子實。

錢乙論此發搐原由。為治次第。乃謂得聖人之經旨深意也。可謂出群拔萃矣。今更以錢論三事參之。一者發搐逆順。二者發搐陰陽。三者發搐真假。及各於逐項之下。以錢治法為證。後學之士。將此三事。參推五臟。審別形候。察其虛實。觀以時刻。依法為治。則小兒發搐之病。

白話文:

錢乙論述小兒發搐的根源和治療方法,這正體現了對聖人經典的深刻理解和精髓,堪稱出類拔萃。現在再將錢乙的論述與三件事進行比照,一是發搐的逆順,二是發搐的陰陽,三是發搐的真假。以及在每種情況下,根據錢乙的治療方法進行驗證。後學士子要將這三件事與五臟聯繫起來,審別形體徵候,觀察虛實,觀望時辰,依法治療。這樣,小兒發搐之病就可以痊癒。

無以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