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身熱方治

勝金散

治小兒潮熱溫壯。

雄黃(一錢,水飛),白附子(半錢),甘草(半兩,炙),芍藥(半兩,水煮十沸,焙乾),南星(半兩,炮),荊芥穗(一分)

白話文:

雄黃(一錢,用水中研磨)

白附子(半錢)

甘草(半兩,炙烤過)

芍藥(半兩,用水中煮沸十次,然後烘乾)

南星(半兩,炮製過)

荊芥穗(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煎至五分盞。去滓溫服。無時。

金花散

治小兒潮熱發燥。

大黃(一兩),秦艽(去蘆,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水一小盞。入青蒿三兩葉。蔥白二寸同煎。至五分盞。去滓溫服。若變骨蒸勞氣。用童子小便浸青蒿蔥白煎藥。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用一小碗水,放入三兩葉青蒿,兩寸蔥白一起煎煮。煎至五分一碗,去除渣滓,趁溫熱服用。如果是變骨蒸勞氣,則用童子小便浸泡青蒿、蔥白後煎藥服用。

秦艽散

治小兒潮熱。減食蒸瘦。

秦艽(去蘆,切,焙),甘草(炙,各一兩),干貓兒薄荷葉(半兩,切。焙。蕭注云。或云此薄荷。貓喜食之。故名)

白話文:

秦艽(去除草葉,切碎,烘烤),甘草(炒至焦黃,各一兩),乾燥的貓薄荷葉(半兩,切碎,烘烤。蕭氏注釋說:有人說這是薄荷,貓喜歡吃它,所以得名)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盞。去滓。食後溫服。

地骨皮散

治小兒虛熱潮作。亦治溫壯。及解傷寒。

知母柴胡(去蘆),甘草(炙),半夏(湯洗七次,切焙),人參(去蘆頭),地骨皮(去骨),赤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白話文:

知母、柴胡(除去蘆頭)、甘草(烤過)、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切成薄片後焙乾)、人參(去蘆頭)、地骨皮(去骨)、赤茯苓(去除黑皮,各取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量大小加減。

涼肌丸

治小兒溫壯身熱。臉赤煩渴燥悶。

龍膽草(去蘆,二兩),玄參(去蘆,一兩),當歸(去蘆,洗淨,一兩)

白話文:

龍膽草(除去蘆頭,二兩),玄參(除去蘆頭,一兩),當歸(除去蘆頭,洗淨,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竹葉湯下。兒大增之。無時。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混合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顆,用竹葉湯送服。隨著孩子長大,可以適當增加劑量,服用次數不限。

牛黃膏

治小兒溫壯風熱。

寒水石(四兩,煅出火毒),雄黃(一兩,水飛),山梔子仁(一錢半),甘草(一分炙),牙硝(一兩),鉛白霜(半兩)

白話文:

寒水石(4兩,煅燒去除火毒),雄黃(1兩,水飛法提純),山梔子仁(1錢半),甘草(1分,炙黃),牙硝(1兩),鉛白霜(半兩)

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煉蜜和旋。取皂子許。薄荷水化下。乳食後。

克效散

治小兒溫壯風熱。睡臥不穩。咳嗽喘急。

龍腦薄荷葉(二兩,薄荷之一種),白殭蠶(去絲嘴,半兩,微炒),玄胡索(去皮,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蜜湯調下。無時。

鎮心丹

治小兒風熱驚熱。眠睡不安。此胡御帶秘方。許宣贊傳。

鐵粉(一分),蛇黃(一兩煅,醋淬七次),代赭石(半兩煅,醋淬十次),馬屁勃(半兩),麝香(一分,另研)

白話文:

  • 鐵粉:1 分

  • 蛇黃:1 兩,煅燒後用醋淬七次

  • 代赭石:半兩,煅燒後用醋淬十次

  • 馬屁勃:半兩

  • 麝香:1 分,另研

上為細末。入煉蜜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一粒。磨剪刀鐶水化下。食後。亦治驚癇發搐。

梨汁粥

治小兒風熱昏塞。燥悶不食。以鵝梨三枚切碎。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龍齒散

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以龍齒為末。調服。或以爛龍角研濃汁。服一二合。

白話文:

治療小兒驚熱症狀像火燒一般,也能治療溫病的壯熱症狀。把龍齒研磨成粉末,用藥汁調和服用。或者把龍角磨成濃汁,服用一到兩杯的量。

人參牛黃散

治如前。以人參牛黃等分為末。以薄荷水調下最佳。

又方

治如前。以竹瀝二合。溫之。分三四服。無即刮竹茹。以醋煎溫服。

白話文:

治療方法同前。用竹瀝二合。溫熱後,分三次或四次服用。不要立即刮竹茹。用醋煎服,但應溫熱服用。

青金丹

治小兒積熱啼叫。三焦壅滯。

青黛(四兩),甘草(二兩生末),蟬殼(去足,一兩末),麝香(一錢,研),辰砂(一分,研,水飛),牛黃(別研),腦子(各三銖),龍齒末(半兩),天竺黃(半兩)

白話文:

青黛(四兩),甘草(二兩生末),蟬殼(去除腳,一兩末),麝香(一錢,研磨),辰砂(一分,研磨,水飛),牛黃(另研磨),腦子(各三銖),龍齒末(半兩),天竺黃(半兩)

上為細末。以飴糖和丸雞頭大。每一粒分四服。溫水化下。無時。

白話文:

將上方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飴糖搓成雞頭般大小的丸劑。每粒分為四次服用,用溫水送服,不拘時間。

犀角丸

治小兒積熱痰實。三焦蘊毒。及風熱面赤。大小便秘澀。

生犀末(一分),人參(去蘆,半兩),黃連(去須,一兩),枳實(去穰,半兩,炒),檳榔(半兩),大黃(二兩酒浸。切片以巴豆一百個,去皮,貼在大黃上紙裹飯上蒸三次,切碎,炒黃焦,去巴豆,只用大黃)

白話文:

生犀牛角粉末(一分),人參(去掉蘆頭,半兩),黃連(去掉鬚根,一兩),枳實(去掉裡面像瓜子仁一樣的瓤,半兩,炒熟),檳榔(半兩),大黃(用二兩酒浸泡後,切片。把一百個巴豆去皮後,貼在大黃上,用紙包起來放入飯上蒸三次,切碎,炒成焦黃色,去除巴豆,只用大黃)。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臨臥時熟水下。未利加丸數。疏導極穩。

四順飲子

治小兒諸熱。

地骨皮(去骨),防風(去蘆,並叉枝),山梔子(去殼取仁),連翹(各等分)

白話文:

地骨皮(去掉骨頭),防風(去掉蘆葦,並去除分叉的枝條),山梔子(去掉外殼,只取果仁),連翹(每種藥材重量相等)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或二錢。水一小盞。入燈心竹葉少許。煎至五分盞。放冷服。無時。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用一錢或二錢。加水一小杯。在燈心竹葉上煎煮,直到剩五分之一。冷卻後服用。沒有規定服用時間。

甘露散

治小兒諸熱。

牙硝(一分),龍腦薄荷葉(一兩),大黃(半兩),甘草(半兩,炙),芎藭(一分),雄黃(一分,水飛)

上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無時。

牛黃散

治小兒諸熱煩躁。取鬱金大者。濕紙裹。慢火煨熟為末。入牛黃少許。冷水調下。大者一錢。小者半錢。無時。治小兒身熱不痊。以熟湯研郁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

白話文:

治療小孩發熱、煩躁不安。取大一些的鬱金,用濕紙包起來,用小火慢慢烘烤至成熟後研成粉末。加入少許牛黃,用冷水調和服用。大孩子一次一錢,小孩子一次半錢,不限時間。治療小孩發燒不癒的,用煮熟的湯汁將李子仁研磨成像杏仁酪一樣的糊狀液體,每天服用兩次。

又方

以雞卵一枚。和白蜜服之。

小兒於立夏之後。有病身熱者。慎勿妄為吐下。但以除熱湯浴之。除熱粉粉之。赤膏摩塗之。出千金。

白話文:

在立夏之後,如果小孩子生病發燒,不要隨便讓他們嘔吐或腹瀉。只要用除熱湯幫他們洗澡,用除熱粉塗抹身體,用赤膏塗抹患處就可以了。出自《千金方》。

除熱湯

白芷根苗苦參等分為粗散。用清漿水煎。更入鹽少許。以浴兒。浴畢用粉粉之。

白話文:

將白芷根苗和苦參等分,剁成粗末。用清水煎煮,再加入少許鹽巴。將煮好的藥水用來洗澡。洗完澡後,在身上塗抹痱子粉。

又方

白芷苦參秦皮煎湯。或無眾藥。但得一味煮湯皆可。

又方

李葉一升。水七升。煎至五升。適溫暖用之澡浴。或只用楮葉亦可。

白話文:

切下李樹的葉子一升。加入七升的水,煎煮直到剩下五升,溫度適中時以水洗澡。或者只用楮樹的葉子也可以。

以白芷、楓葉、藁本、苦參、黃連等分為細末。每用三錢。以蛤粉二大塊。同研勻細。入生絹袋子。每浴了。以撲身遍。令勻。亦治夏月伏暍。遍身生赤痱子。用之極妙。

白話文:

將白芷、楓葉、藁本、苦參、黃連等分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三錢。再將蛤粉兩大塊磨成細粉,與藥末一起研磨均勻。將藥粉裝入生絹袋子中。每次沐浴後,將藥粉撲灑在身上,使之均勻分佈。此方亦可治療夏季伏暑,全身生出紅痱子的情況,效果極佳。

赤膏

丹參雷丸芒硝,戎鹽,大黃(各三兩)

白話文:

  • 丹參:三兩

  • 雷丸:三兩

  • 芒硝:三兩

  • 戎鹽:三兩

  • 大黃:三兩

上切碎。用苦酒半升。浸四物一宿。以煉成豬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入芒硝成膏。每用以摩心下。及塗臍中。

白話文:

將上藥材切碎。用半升的苦酒浸泡四種藥材一晚上。用精製的豬脂一斤煎炒。先煎再炒,反復三次。去除雜質。加入芒硝製成藥膏。每次用藥膏按摩心臟以下的部位,並塗抹在肚臍中。

豬膽丸

治小兒血熱。早食後發熱。至晚則涼。

胡黃連,宣黃連(去須,各半兩),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胡黃連、宣黃連(去除鬚根,各半兩),赤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以豬豬膽汁和成劑。卻入在膽皮中。懸銚上。用漿水煮。勿令漿水入。煮熟取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湯下。食後臨臥日三。有生瘰癘一證。亦早食後身熱。頗相似。但以鼻衄泄瀉。宜審辨之。

白話文:

使其研磨成細末,再加入豬豬膽汁和成劑當乳膏。然後將其放入膽囊皮中,再將其懸掛在銚子上,並用漿水煮沸,煮的時候不能讓漿水流入。煮熟後將其取出,並將其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 30 丸。以米湯送服,每天在飯後睡覺前服用三次。有一種叫做生瘰癘的病症,也是在早上吃飯後全身發熱。症狀與本病頗為相似,但患者還會出現流鼻血和腹瀉的症狀。需要慎重辨別。

黃膏

治小兒疳熱引飲。亦治傷風溫壯。

雄黃(研,水飛),甘草末,川甜硝(各一分),鬱金末(一錢),腦子(一錢,研),寒水石(生一兩,飛研),綠豆粉(半兩)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再以水飛煉製),甘草末,川甜硝(均為一份),鬱金末(一錢),腦子(一錢,研磨成粉),寒水石(生一兩,研磨成粉),綠豆粉(半兩)

上同為細末。煉蜜和成膏。每用半皂子大。薄荷湯化下。食後。

四順清涼飲子

治小兒裡熱。頭昏頰赤。口內熱。小便赤。大便少。要微挨動臟腑即安。又治睡臥不寧。五心煩熱。四肢抽掣。及乳哺不節。並寒溫失度。熱久連綿。欲發驚癇。目赤口瘡。瘡疹餘毒。

白話文:

治療小兒裡熱:

頭昏耳赤,口內發熱,小便發紅,大便量少。要輕微地按摩腹部,臟腑就能安寧。

另外治療睡臥不安,五心煩熱,四肢抽搐,乳哺不節制,寒溫失調,長期連續發熱,就要發驚癇。眼睛發紅、嘴裡長瘡,瘡疹的餘毒。

大黃(濕紙裹煨熟,一方生用),當歸(去須,洗),赤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三歲上兒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盞。分二服。更量大小加減。食後溫服。

惺惺散

治小兒外熱。要微發汗即愈。良方名桔梗散。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

白話文:

治療小兒外感熱症。只要微發出汗症狀就會痊癒。這個良方叫做桔梗散。適用於治療小兒因風熱、傷寒、時氣引起的發熱和皮膚瘡疹。

桔梗(去蘆),細辛(去苗),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栝蔞根,白朮(各等分)

白話文:

桔梗(去除外皮),細辛(去除莖葉),人參(去除外皮),甘草(經過炙烤),白茯苓(去除黑皮),栝蔞根,白朮(皆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凡傷寒溫壯。變蒸瘡疹未辨。皆可服。

紅綿散

治小兒風濕體熱。頭目不清。

白殭蠶(去絲嘴,二兩,炒),天麻(一兩),天南星(二兩,薄切片子,油焙黃),蘇木節(二兩半,別研)

白話文:

白殭蠶:去掉頭和尾,共二兩,炒過。

天麻:一兩。

天南星:二兩,切成薄片,用油炸至微黃。

蘇木節:二兩半,研成細粉。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綿少許。同煎至五分盞。去滓溫服。若傷風有表證發熱者。於本方中入去節麻黃半錢同煎。若有裡熱。心躁煩渴者。入滑石末半錢同煎。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盞水,再加入少許棉花。一起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三的水量。去除渣滓後溫熱服用。

如果患者有風寒表證,發熱的情況,可以在本方中加入半錢去節麻黃一起煎煮。如果患者有裡熱,心煩躁渴的情況,可以在本方中加入半錢滑石末一起煎煮。

六神散

治小兒發熱。已經汗下仍熱者。

人參(去須),白茯苓(去黑皮),乾山藥,白朮,甘草(炙),白扁豆

白話文:

人蔘(去掉鬚根),白茯苓(去掉黑皮),乾山藥,白朮,炙甘草,白扁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棗一枚擘破。生薑三片同煎。至五分盞。通口服。此藥用處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風證加天麻。治諸痢加罌粟殼。若服之熱猶未退。更與銀白散治之。

白話文:

將細末藥材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用一錢。加一小盞水,放入一枚棗子,掰開。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煎煮至剩餘五分之一的湯汁,趁熱服用。此藥有許多用途,治療胃寒可添加附子。治療風證可添加天麻。治療各種痢疾可添加罌粟殼。如果服用後熱度仍然未退,可以再服用銀白散治療。

白散

乾山藥,白朮,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知母,人參(去蘆),白扁豆,甘草(炙),升麻(各一分)

白話文:

  • 乾山藥

  • 白朮

  •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 知母

  • 人參(去蘆)

  • 白扁豆

  • 甘草(炙)

  • 升麻(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棗一枚同煎。至五分盞。溫服。無時。

升麻葛根湯

治小兒溫壯驚風。及傷寒身體發熱。或作瘡疹。於初身熱未辨之間。並宜服此。

乾葛(細銼),升麻,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盞。去滓。溫服。無時。

小柴胡湯

治如前。

柴胡(去苗,二兩),黃芩,人參(去蘆,各三分),半夏(六錢一字湯浸七次),甘草(三分炙)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芽,二兩),黃芩,人參(去掉根須,各三分),半夏(六錢,用一字湯浸泡七次),甘草(三分,經過炙烤)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三片。棗一枚。水一小盞同煎。至五分盞。去滓溫服。無時。

龍膽湯

治小兒自出腹來。血氣實盛。發熱不歇。及食不消。變蒸不解。客忤鬼氣。溫壯寒熱。並諸驚癇。悉皆主之。

龍膽(去蘆),鉤藤,柴胡(去苗),黃芩,桔梗(去蘆),芍藥,茯神(去木),甘草(炙,各一分),蜣蜋(二個,去翅足,炙焦),大黃(一分,銼碎微炒。),千金(一兩。疑太多)

白話文:

  • 龍膽(去除蘆頭):清熱燥濕,清肝明目。

  • 鉤藤:平肝息風,祛風解痙。

  • 柴胡(去除苗):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桔梗(去除蘆頭):宣肺排膿,利咽止咳。

  • 芍藥: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茯苓(去除木質部分):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甘草(炙用,各以一分為比例):補益中氣,調和諸藥。

  • 蜣蜋(二個,去除翅膀和足部,炙焦):息風止痙,通絡止痛。

  • 大黃(以一分為比例,切碎後小火微炒):瀉下通便,清熱涼血。

  • 千金(疑為一兩,此劑量或過多):攻堅散結,消積化痰。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粉方

治嬰小壯熱。未能服藥者。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黃,甘草,黃芩,防風(去蘆叉枝),芎藭,麻黃根(各等分)

白話文: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黃、甘草、黃芩、防風(去掉枝節)、芎藭、麻黃根(各按等量配伍)。

上為末。每用藥末三合。入牡蠣粉一升。細蛤粉亦可。相和再羅細。用以粉兒。日二次。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三合藥粉。加入一升牡蠣粉。也可以使用細蛤粉。混合後再過篩一次。用來擦拭傷口。每天兩次。

桔梗散

治小兒風熱溫壯。或傷寒時氣。瘡疹未發。並宜服之。仍兼小黑膏服尤善。

白話文:

治療小兒風熱溫壯的疾病。或傷寒時氣引起的疾病。瘡疹還沒發作的。都適合服用這個藥方。另外再加服小黑膏,效果會更好。

桔梗(去蘆),細辛(去苗),人參(去蘆),栝蔞根,白朮,甘草,川芎,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白話文:

桔梗(去除根須),細辛(去除幼苗),人參(去除根鬚),栝蔞根,白朮,甘草,川芎,白茯苓(去除黑皮,每種等份)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薄荷三葉同煎。至七分盞。三歲以下兒作四服。無時。

黑膏

川烏,南星(各一枚,大者)

上入一小瓶子內。用濕紙密搭封口。慢火燒之。候火滅取出。削取中心所存白處。如皂子大用之。須燒數枚。擇中度者方用為末。次入薄荷葉玄參末各五錢。研勻。煉蜜和成劑。每用旋䱂豆許丸之。蔥白湯下。頻頻服。若筋脈或緩或急。加乳香同蔥白湯下之。

白話文:

取一小瓶子,將藥材放入瓶中。用濕紙緊緊塞住瓶口。用慢火燒製,等火熄滅後取出。削取瓶子中心所存的白色的部分,像皁子那麼大就可以使用了。需要燒製幾枚,選擇適中的來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研磨好的薄荷葉、玄參粉末各五錢。研磨均勻,用煉製的蜂蜜和成藥丸。每次使用旋轉切取豆子大小的丸藥,用蔥白湯送服。可以頻繁服用。如果筋脈有時候緊繃,有時候又鬆弛,可以加入乳香,用蔥白湯送服。

治小兒發熱極甚。因伏留心經。昏冒不省。或誤服熱藥。蓄熱所致。用之神效。以生梅花腦子半字或一字。取新殺豬心中血一兩滴。同研作一丸。新汲水少許化下。大良。未省。即再服一粒。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高燒不退,因心經中伏留熱邪,導致昏迷不醒,或因誤服熱性藥物,導致蓄熱過多。採用梅花腦子半字或一字,取剛宰殺的豬心中血一兩滴,一起研磨成一粒藥丸,以少許新汲的冷水送服,效果顯著。若症狀未消退,可再服用一粒。

治小兒驚熱。以水磨犀角汁服之。

薄荷散

治小兒風熱溫壯。及傷寒傷風。瘡疹未辨之間。皆可服之。

薄荷葉,藿香葉(去土),荊芥穗,甘松(去土),白芷,防風(去蘆並叉枝),川芎,桔梗(去蘆),白殭蠶(去絲嘴),甘草(炙),藁本(去土,各一兩),細辛(去苗,半兩)

白話文:

薄荷葉、藿香葉(去土)、荊芥穗、甘松(去土)、白芷、防風(去蘆和分叉的枝條)、川芎、桔梗(去蘆)、白殭蠶(去絲和嘴)、甘草(炙)、藁本(去土,各一兩)、細辛(去苗,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茶調溫服。亦治大人風氣不順。頭面風等疾。大能清利頭目。止昏眩。聰明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