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慎護論

凡小兒乳哺。既有常劑。若忽爾卻乳哺少者。此是腹中少有不和也。便當與微微下之。若都不肯食。但飲少乳者。此傷重。要下之。不可不下也。若不與下。則生寒熱。或為吐痢。及為癖積。脈大者發癇。皆不早治之由也。孫真人亦曰。小兒寒熱。亦當下之。乃瘥。又小兒乳哺。

不能無痰癖也。常當節適之。若稍不進乳食。便以微藥克化。紫圓最妙。(方在後)不得行駃藥轉痢。又不得為無事而遷延。致病大即難治爾。小兒微患。便與微下。則損不甚而易愈矣。若於春夏之時有疾。(千金云。立夏後)切不可妄行吐下。及微疾亦不可亂行針灸。蓋針灸傷經絡。

吐下損腑臟故也。若誤行轉瀉。則使下焦虛而上焦熱。變成大病也。故巢氏有言。小兒春夏。自非甚病。決定不可吐下者是也。

白話文:

凡是小嬰兒喝奶,都有一定的量。如果忽然間喝奶變少,這就是肚子裡有點不舒服。應該給他稍微吃點幫助排泄的藥。如果完全不肯吃東西,只喝一點點奶,那就是情況嚴重了,一定要讓他排泄,不能不這麼做。如果不及時排泄,就會發燒怕冷,或是嘔吐拉肚子,甚至形成腫塊。脈搏變大的話,可能會引發癲癇,這些都是沒有及早治療造成的。孫真人也說過,小兒發燒怕冷,也應該讓他排泄,病才會好。還有,小兒喝奶,不可能沒有痰或積食。平時應該注意節制。如果稍微不吃奶或食物,就要用一點點藥來幫助消化,紫圓最好。(藥方在後面)不能用猛藥造成腹瀉,也不能因為覺得沒什麼事就拖延,等到病變嚴重就難以治療了。小兒有輕微的病,就給他稍微排泄一下,這樣傷害不大而且容易好。如果在春夏之時生病(《千金方》說,立夏之後),千萬不可以亂用催吐或排泄的藥,即使是輕微的病,也不可以亂用針灸。因為針灸會傷害經絡,催吐或排泄會損傷內臟。如果錯誤地用藥造成腹瀉,會使下焦虛弱而上焦發熱,變成大病。所以巢氏說過,小兒在春夏之時,除非是重病,否則絕對不能催吐或排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