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三 (2)
卷三 (2)
1. 變蒸賦
看病嬰兒。先明四時。既有變蒸之狀。還如溫壯之推。寒熱初來,慎一七而方退。周期未滿。當四八以重期。原夫魂魄將成。筋骸始榮。開舒腠理。通徹奇經。運用而陰陽以正。往來而血氣初平。頓覺精神嬰嬰。全然有異。未知蒸變一一。子細須明。肝者干也。東方所屬。為木象之三數。
發形證於兩目。渾身壯熱。令瞳子以無輝。遍體昏沉。為神魂而未足。四數於金。二由在火。咳嗽頻頻。汗珠顆顆。兩日間嚏噴仍加。數夜裡虛驚又可。暗增骨髓。學反復以番身。漸長性情。畏傍人而戀我。脾土五呼。腎水一稱。穀氣暗引。精志時增。乳哺甘甜。䯌骨成而獨坐戲。
經絡流利。掌骨具而匍匐能。次後筋脈之稍更。膝踝之漸變。氣血先榮於四肢。光彩遂滋於滿面。亭亭立猶未穩。嘍嘍語尚聲顫。手足受血。移步行而堪憐。耳目通神。意智生而可羨。斯由呼吸以定。肌體乃厚。兩氣而外陽內陰。一息而入鼻出口。期來應節。自然腑臟充盈。
將養乖宜。致得風邪甚有。於是發豎無潤。乳哯吐口。珠起丹唇。冷浸䯌耳。或腸鳴而微利。或驚啼而勿喜。經云。蒸即蒸血肉之堅。變即變形神之正矣。
白話文:
觀察嬰兒的病情,首先要了解四季的變化。如果出現變蒸的狀況,看起來就像是溫熱體質的增強。剛開始出現發冷發熱時,要小心觀察七天左右,病情才會消退。如果週期還沒滿,則需要等到二十八天左右才會重新出現。
這時嬰兒的魂魄將要形成,筋骨開始發育,皮膚毛孔會張開舒展,經絡也開始暢通。身體的陰陽會達到平衡,氣血運行也會趨於平穩。此時會感覺到嬰兒的精神煥發,和以前完全不同。想要了解變蒸的種種狀況,必須仔細觀察。
肝臟代表生長,屬於東方,五行屬木,在身體中代表數字三。肝臟的狀況會反應在眼睛,會出現全身發熱,瞳孔失去光彩,全身昏沉,這是因為神魂還不夠穩定的緣故。四數代表金,二數代表火。這時嬰兒可能會頻繁咳嗽,汗珠不斷冒出。一兩天內會不斷打噴嚏,晚上容易驚醒。這時骨髓會默默增長,嬰兒會學習翻身。性情也逐漸長成,會害怕陌生人,喜歡依賴父母。脾屬土,在五行中代表五;腎屬水,在五行中代表一。身體會默默吸收食物精華,精力也會逐漸增長。喝奶會覺得香甜,脊椎骨發育成熟,能夠獨自坐著玩耍。
經絡暢通,手掌的骨骼發育成熟,開始能夠爬行。接著,筋脈會逐漸變得更有彈性,膝蓋和腳踝也會逐漸變化。氣血會先滋養四肢,然後臉色也會變得紅潤有光澤。此時,嬰兒雖然能夠站立,但還不穩當;會發出聲音,但說話還很顫抖。手腳能夠接受氣血的滋養,慢慢地可以移動腳步走路,看起來令人憐愛。耳朵和眼睛也變得更加靈敏,開始產生一些簡單的意念和智慧,令人感到欣慰。這是因為呼吸變得平穩,肌肉變得厚實。身體內外陰陽調和,呼吸一進一出之間,身體的腑臟也會更加充實。
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反而讓嬰兒受了風寒,就會出現頭髮豎起沒有光澤,喝奶會吐出來,嘴唇發紅,耳朵冰涼等症狀。可能會有腸鳴和輕微腹瀉,或者哭鬧不安。正如古書上說的:所謂「蒸」,就是指血肉變得更加堅實;所謂「變」,就是指形體和精神都變得端正。
2. 變蒸方治
紫丸
治小兒身熱。變蒸不解。及溫壯傷寒。乳哺失節。宿滯痰癖。腹滿吐哯。便利不調等疾。亦治食癇。先寒後熱。
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赤石脂(各一兩),巴豆(三十個,去皮心油),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上前二味為細末。下二味搗成膏。相和更杵二千下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作劑。密器中收之。三十日兒。服麻子許分丸。乳汁送下。候食頃之後。方與少乳。勿得多與。至日中當小利。即熱除。若未除。明旦更一服。百日兒。小豆許。以此准量加減。夏月多熱。喜令發疹。每二三十日。輒一服甚佳。
黑散子
治嬰小身熱。變蒸不解。及挾時行溫病。
麻黃(去根節,二分),大黃(一分),杏仁(一分去皮,二分和皮用)
上都燒存性。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量大小加減。以水半銀盞。煎少許。須抱兒於暖溫避風處。連進二三服。取微汗。候身涼。以粉香散撲之。一方只炒黑用。
粉香散
蚌粉(不以多少研極細,水飛過),麝香(少許,研)
上勻末。用綿裹撲粉兒身。如已涼。胃氣未和。不快美乳。服觀音散。方在後。
熨法
治小兒變蒸。內有寒加之。發寒熱交爭。臍腹夭矯而痛。啼不止。灶中灰食鹽二味。量其相等和勻。炒令熱。以重帛裹。適溫熱熨兒。仍不可太熱。恐驚烙兒也。
以上凡兒於變蒸之內。若遇身熱脈亂。汗不出。不欲乳食。乳食後輒吐者。必審其日數。度是變蒸之時者。雖有是證。無所苦也。
陳知軍云。小兒變蒸。但以四君子湯加茯神與服。其方白朮人參茯苓茯神各半兩。甘草炙三錢。同末。薄荷湯下。調一錢。慎不可余治。及服驚藥。恐冷傷胃氣也。
白話文:
紫丸
這藥丸是治療小孩子發燒,變蒸(指嬰兒發育過程中的生理性發熱)不退,以及溫熱病或外感風寒造成的發熱。也可用於小孩子因為餵養不當、飲食積滯、痰多、腹脹、嘔吐、大小便不順等疾病。另外,也可用於治療小兒癲癇,症狀是先發冷後發熱。
藥方組成:
- 代赭石(用火燒過,再用醋淬煉十次):一兩
- 赤石脂:一兩
- 巴豆(去皮、去心、去油):三十個
- 杏仁(去皮尖):五十粒
製作方法:
將前兩味藥磨成細末。將後兩味藥搗成膏狀。將所有藥混合後再一起搗二千下,使它們充分融合。如果太硬,就加入少量蜂蜜,一起搗成藥劑。將藥劑密封保存。
服用方法:
滿月的小孩,每次服用像麻子大小的藥丸,用母乳送服。吃完藥後,過一會兒再給孩子餵少量母乳,不要餵太多。到中午時,如果孩子小便通暢,發熱就會退去。如果沒退,第二天早上再服一次。一百天大的小孩,每次服用像小豆大小的藥丸。可以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劑量。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疹子,每隔二三十天給孩子服一次藥丸,效果很好。
黑散子
這藥散是用於治療嬰幼兒發燒,變蒸不退,以及同時感染流行性溫病。
藥方組成: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二分
- 大黃:一分
- 杏仁(去皮):一分;杏仁連皮用:二分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物燒成炭,保留藥性,然後磨成細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字(古代計量單位)或半錢,可以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劑量。用半個銀杯的水煎少量藥粉,讓孩子在溫暖避風的地方服用,連服二到三次,讓孩子微微出汗,等身體涼快後,用粉香散擦拭身體。也有人只將藥材炒黑使用。
粉香散
藥方組成:
- 蚌粉(不計量,磨到極細,用水飛過)
- 麝香(少量,磨成粉)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磨成粉末。
使用方法:
用棉布包裹藥粉,塗抹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身體已經涼快,但脾胃功能尚未恢復,不願意吃奶,可以服用觀音散,藥方在後面。
熨法
這個方法是治療小孩變蒸,體內有寒氣,導致寒熱交替,腹部疼痛,哭鬧不止的情況。
方法:
將灶灰和食用鹽,按等量混合均勻,炒熱後用厚布包裹,趁溫熱熨燙孩子腹部,注意不要太熱,以免燙傷孩子。
總結
以上所說,在孩子變蒸期間,如果出現發熱、脈搏混亂、不出汗、不吃奶、吃奶後就吐等情況,一定要仔細判斷發病天數,如果確實是變蒸引起的,即使有這些症狀,也不用太過擔心。
陳知軍說:治療小兒變蒸,用四君子湯加上茯神服用即可。藥方是:白朮、人參、茯苓、茯神各半兩,炙甘草三錢,一起磨成粉。用薄荷湯調和,每次服用一錢。切記不要使用其他治療方法,也不要服用驚風的藥物,以免損傷脾胃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