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二 (2)
卷二 (2)
1. 五氣論
麝香(研),茄茸(酥塗炙黃),生乾地黃(去苗土焙),虎脛骨(酥塗炙黃),當歸(去蘆洗焙),黃耆(銼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羊髓二兩。煮爛。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磨沉香湯送下。乳前。日三服。
羚羊角丸
治同前。
羚羊角(用尖細節密者銼取末),虎脛骨(敲破塗酥炙黃),生乾地黃(去苗土焙),酸棗仁(去皮炒過秤)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桂(去粗皮不得見火),防風(去蘆切焙),當歸(去蘆切焙),黃耆(切焙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劑。每用一皂子大。食前溫水化下。日三。兒大者加之。
又方,以五加皮為末。飲服之。
灸法,小兒自小至五歲。不能行者。灸兩足踝各三壯。
又灸法,小兒鶴膝腳細。不能行者。灸膝眼三壯。
治小兒生下無眉毛。欲得生者。以七月中採烏麻花。不拘多少。陰乾為末。以生烏麻油浸。每夜敷之。
赤芝散
治小兒眉毛眼睫。因癬退不生。名乳頰癬。
野油花(旋覆花是),赤箭(天麻苗),防風(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洗癬淨搵干。以好油調塗之。後服烏犀丸。
烏犀丸
犀角末(一錢),豬牙皂角末(二錢),乾蟾末(三錢),龍腦(少許)
上為細末。熊膽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溫水下。量兒大小加減。
脾
脾氣盛者。肌肉厚而色紫。耐壯而乳多。脾氣怯。則肌虛而喜汗。汗多則肉瘠。脾主肌肉。怯則肌虛。虛則榮衛衰。故汗多而肉瘠也。
丁香散
治小兒脾怯多汗。
陳皮(一兩),青皮(去穰),訶子肉(去核),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溫服。兒小分之。
香瓜丸
治小兒喜汗。
大黃瓜(黃色出種子者),川大黃(濕紙裹煨至紙焦),胡黃連,柴胡(去蘆),青皮(去嚷),鱉甲(醋炙黃),黃柏(去粗皮),蘆薈
上藥各等分。瓜用一個。先將黃瓜割頂去瓤。以諸藥為細末。填瓜內至滿。卻將頂蓋口。杖子簽定。慢火內煨熟。取藥並瓜研之。如皮研不爛則去之。干後入麵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二丸。乳後冷漿水下。兒大加之。
粉身法
黃連(去須),牡蠣(火煅),貝母(各七錢)
上為細末。以米粉一升。同研勻。粉身。與丁香散同用。
肺
肺氣盛者。肌膚瑩白滑膩。發細黑淺。肺氣怯則肌膚粗敗。若無皮而血凝。故寶鑑亦名血凝。孫真人言。小兒出腹。肌肉猶是血也。漸漸堅化。肺主皮膚。肺氣不充則血沮敗。不成肌膚。故若無皮毛而血凝。面目繞鼻口悉黃,閉目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哭無聲。不吮乳。此皮毛不斂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龍膽湯。(方具於後)
治初生兒血凝。皮肉不斂。哭無聲。不吮乳。以胡粉研細。酒和塗之。干即再。
白話文:
麝香丸
將麝香磨成粉末,茄子切成薄片,塗上酥油烤至金黃色,生地黃去除根莖和泥土後烘乾,虎脛骨塗上酥油烤至金黃色,當歸去除蘆頭洗淨烘乾,黃耆切片烘乾,以上各取半兩,全部磨成細粉。用羊骨髓二兩煮爛,與藥粉混合搓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磨好的沉香水送服,在餵奶前服用,一天三次。
羚羊角丸
這個藥方與前面的麝香丸用途相同。
取羚羊角尖細且紋路細密的部位磨成粉末,虎脛骨敲碎後塗上酥油烤至金黃色,生地黃去除根莖和泥土後烘乾,酸棗仁去除外皮後炒過秤重,白茯苓去除黑皮,以上各取半兩,桂皮去除粗皮不可見火,防風去除蘆頭切片烘乾,當歸去除蘆頭切片烘乾,黃耆切片烘乾,以上各取一分。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製成藥劑。每次取如一顆皂子大小的藥劑,用溫水化開後在飯前服用,一天三次。年紀較大的兒童可以增加劑量。
又方
另外一個方子,將五加皮磨成粉末,用開水沖服。
灸法
對於五歲以下、還不能走路的小孩,在兩個腳踝各灸三壯。
又灸法
對於有鶴膝風、腳細而不能走路的小孩,在膝眼灸三壯。
治小兒無眉
治療小孩天生沒有眉毛,想要讓它長出來,在農曆七月採集黑芝麻花,不論多少,陰乾後磨成粉末,用生的黑芝麻油浸泡,每天晚上塗抹在眉毛處。
赤芝散
治療小孩因為皮膚癬退去後,眉毛和眼睫毛長不出來,這種情況稱為乳頰癬。
取野油花(也就是旋覆花),赤箭(天麻的苗),防風去除蘆頭,以上各取等份,磨成細粉。先將皮膚癬洗淨擦乾,用好的油調和藥粉塗抹在患處。之後再服用烏犀丸。
烏犀丸
犀角粉末一錢,豬牙皂角粉末二錢,乾蟾蜍粉末三錢,龍腦少許。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熊膽汁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送服,依照小孩的年齡大小增減劑量。
脾
脾氣旺盛的小孩,肌肉厚實且顏色紫紅,比較耐受外力的刺激且奶水喝得多。脾氣虛弱的小孩,肌肉虛軟且容易出汗,汗出多則身體消瘦。因為脾主肌肉,脾氣虛弱則肌肉虛弱。肌肉虛弱則營養供應不足,所以容易出汗且身體消瘦。
丁香散
治療小孩脾氣虛弱、容易出汗的病症。
陳皮一兩,青皮去除瓤,訶子肉去除核,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在飯前溫服。年紀較小的兒童可以分多次服用。
香瓜丸
治療小孩容易出汗的病症。
取大黃瓜(選擇黃色且長出種子的),川大黃用濕紙包裹後煨至紙焦,胡黃連,柴胡去除蘆頭,青皮去除瓤,鱉甲用醋炙烤至黃色,黃柏去除粗皮,蘆薈,以上藥材各取等份。將黃瓜切開頂部,挖空內部,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填入黃瓜中直到填滿,再將頂部蓋回,用竹籤固定。用慢火煨熟,取出藥材和黃瓜一起磨碎。如果瓜皮磨不爛就去除。乾燥後加入麵糊,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丸,在餵奶後用冷開水送服。年紀較大的兒童可以增加劑量。
粉身法
黃連去除鬚根,牡蠣煅燒過,貝母,以上各取七錢,磨成細粉。與一升米粉混合均勻,用來塗抹全身。與丁香散同時使用。
肺
肺氣旺盛的小孩,皮膚白皙光滑,頭髮細軟且顏色較淺。肺氣虛弱的小孩,皮膚粗糙,如果沒有皮膚而是血塊凝結,又稱為「血凝」。孫真人說,嬰兒剛出生時,肌肉如同血一般,慢慢才會變得堅實。肺主皮膚,肺氣不足則血液無法滋養皮膚,導致皮膚無法正常生長,出現沒有皮膚而血塊凝結的情況。患者臉色發黃,眼閉嘴撮,口中乾燥,四肢無法伸展,哭不出聲音,不吸吮乳汁。這是皮膚毛髮無法收斂的表現,通常難以養活。可以用龍膽湯治療。
治初生兒血凝
治療剛出生的嬰兒,皮膚血塊凝結,皮膚無法收斂,哭不出聲,不吸吮乳汁的情況,將胡粉磨成細粉,用酒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乾燥後再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