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三 (6)
卷十三 (6)
1. 食氣積癖論
姜橘丸
治乳哺失宜。脾胃不和。以好陳橘皮不拘多少。極陳者尤妙。洗淨去白。焙乾為細末。每五兩入生薑末三兩和勻。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無時。更量大小加減與服。
調中散
治乳哺冷熱失宜。脾胃不和。
木香(一兩銼),人參(去蘆一兩),青皮(去穰一兩),丁香(半兩),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大腹皮(半兩銼),甘草(半兩炙)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服。無時。
益胃丹
治如前。
當歸(去蘆洗焙),木香,白朮,沉香(各半兩銼),白芍藥(銼),人參(去蘆銼),蓬莪朮(炮銼),縮砂仁(各一分)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湯送下。無時。
楠木汁
治胃冷。正氣。以楠木皮煎汁服之。
益兒丸
治胃冷氣不和。食不消化。亦治疳氣。
神麯(炒黃),白蕪荑(去扇炒各一兩),宣連(去須二兩),陳皮,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豬膽汁和藥末成劑。再入膽內系口定。以漿水煮數沸。取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腹脹木瓜湯下。無時。(一方有沒石子蘆薈各一兩)
益脾散
治脾胃虛冷。腹痛不利。全不入食。
陳皮(一兩),青皮(去穰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半兩銼炒),丁香(二錢),乾山藥(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一個。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消食丸
治傷飽乳食不化。壯熱腹脹疼痛。
木香(半兩),枳殼(去穰麩炒黃),當歸(去須土),代赭石(火煅紅米醋淬不計遍數以手捻得碎為度),硃砂(研水飛各半兩),巴豆(一分取霜)
上為細末。糊丸黍米大。一歲兒一丸。溫水下。乳食前服。
大麥面
治乳食過飽。煩悶腹脹。但欲睡。以大麥生面水調服一錢。如無。麥櫱亦得。如無。只用白麵炒微香。調服一錢。小兒食不知飢飽。但燒鼠屎二枚。為末服之。
香橘丸
治宿食不消痰滯。
木香,陳橘皮(各半兩),牽牛子(炒黃取末一分),白朮(一分),草豆蔻仁(一分麵裹煨),薑黃(一分)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蔥白湯下。大小便秘澀不通。乳食前服之。
惺惺丸
治宿食不化。心腹脹滿。身熱不思乳食。
青皮(溫湯浸軟去穰焙乾一兩),胡黃連(一兩),蓬莪朮(一兩炮),巴豆(取霜半錢)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大者白湯下。量大小加減。乳食前。
小學麝煎丸
治宿滯不化。滿悶身熱。
烏梅(一個去核),巴豆(二個去殼並心膜),丁香(三個),胡椒(四個)
上為末。醋糊為丸芥子大。每服三四丸。米飲下。臨臥。
白話文:
姜橘丸
治療嬰兒因餵養不當導致脾胃不和。使用好的陳年橘子皮,不論多少,越陳舊的越好。將橘子皮洗淨去除白色部分,烘乾後磨成細末。每五兩橘皮末加入三兩生薑末攪拌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米湯送服,沒有固定時間。可以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服用。
調中散
治療嬰兒因餵養冷熱不當導致脾胃不和。
將木香(一兩,切碎)、人參(去蘆頭,一兩)、青皮(去瓤,一兩)、丁香(半兩)、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大腹皮(半兩,切碎)、甘草(半兩,炙烤過)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一半時,去除藥渣後服用,沒有固定時間。
益胃丹
治療與前面所述情況相似的病症。
將當歸(去蘆頭洗淨烘乾)、木香、白朮、沉香(各半兩,切碎)、白芍藥(切碎)、人參(去蘆頭切碎)、蓬莪朮(炮製後切碎)、縮砂仁(各一分)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將藥末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麝香湯送服,沒有固定時間。
楠木汁
治療胃部虛寒,可扶助正氣。用楠木樹皮煎煮取汁服用。
益兒丸
治療胃部虛寒導致氣機不和,消化不良。也治療疳積。
將神曲(炒黃)、白蕪荑(去除外殼後炒)、黃連(去除鬚根,各一兩),陳皮、木香(各半兩)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將藥末調製成藥團,再放入膽囊中綁緊開口。用米漿水煮數次,取出汁液製作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腹脹時,可用木瓜湯送服,沒有固定時間。(另有方子加入沒石子和蘆薈各一兩)
益脾散
治療脾胃虛寒,腹痛,大便不順,完全無法進食。
將陳皮(一兩)、青皮(去瓤,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半兩,切碎炒過)、丁香(二錢)、乾山藥(三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小杯,加入生薑兩片、紅棗一顆,一同煎煮至剩一半時,去除藥渣後溫服,沒有固定時間。
消食丸
治療因吃太飽或吃奶太多導致消化不良,出現高熱、腹脹、疼痛等症狀。
將木香(半兩)、枳殼(去瓤麩炒黃)、當歸(去鬚根)、代赭石(用火煅燒至紅,用米醋淬,反覆數次,直到能用手捏碎),硃砂(研磨成細粉)、巴豆(取霜,一分)研磨成細末。用米糊將藥末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一歲嬰兒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送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大麥面
治療因吃奶或食物過飽,導致煩躁、腹脹、只想睡覺的症狀。用生大麥麵粉用水調和後服用一錢。如果沒有大麥麵粉,可用麥芽代替。如果也沒有,就用白麵炒至微香,調水服用一錢。如果小兒不知道飢飽,就燒兩個鼠屎,研磨成粉末服用。
香橘丸
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痰液阻滯,消化不良。
將木香、陳橘皮(各半兩)、牽牛子(炒黃後取末,一分)、白朮(一分)、草豆蔻仁(用麵包裹煨過,一分)、薑黃(一分)研磨成細末。用水滴將藥末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蔥白湯送服。如大小便秘澀不通暢,需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惺惺丸
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消化不良,心腹脹滿,身體發熱,不思乳食。
將青皮(用溫水浸泡軟化,去除瓤後烘乾,一兩)、胡黃連(一兩)、蓬莪朮(炮製後,一兩)、巴豆(取霜,半錢)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將藥末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乳汁送服。大孩子可用白開水送服,可根據年齡大小增減藥量,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小學麝煎丸
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消化不良,胸悶、腹脹、身體發熱。
將烏梅(一個,去核)、巴豆(兩個,去殼及內膜)、丁香(三個)、胡椒(四個)研磨成細末。用醋調製成糊狀,製成如芥菜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四丸,用米湯送服,臨睡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