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胎中病論

胎積丸

治小兒血癖。

白丁香(二十一個),輕粉(半錢),滑石(半錢),乳香(半錢),巴豆(三十個針串燈上燒焦微存性)

上為末。糊丸黍米大。每一二丸。看虛實大小與服。煎柳心七個。湯放溫送下。連一二服。糞下惡物是效。亦令乳母服和氣藥調養飼兒。若兒服藥後吐不止。大便不通。面黑氣喘者死。

胎赤眼

兒自生下。至開眼以後。眼兩眥及瞼眶赤爛。名曰胎赤眼。此因兒生時稍難。留滯時久。或不慎照顧。致惡血入於兒眼。又或生下時。揩拭兒眼邊惡血不盡。亦令入兒眼。漬浥以生是病。不急治之。則至長不瘥。

二金散

治小兒胎赤眼。

黃連(去須一錢),黃柏(一錢)

上先為粗末。用奶汁同浸一宿。焙乾收之。每用少許。以新綿裹荊芥湯浸之。放溫。時時頻洗。

胎驚

兒在母腹。未生之前。因有所驚。胎內感之。至生下百日以來。兒心神不寧。睡臥不醒。壯熱躁煩。啼哭無時。上視發搐。面青腰直。撮口縮腮。糞青黃水者。此名胎驚。方論著於驚疾門之中。

胎怯

兒自生下以來。面無精光。肌肉脆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黑睛少。羸尩多哭。此胎怯也。宜天麻浴湯治之。

胎肥

兒生下肌肉厚。遍身血色紅潤。至滿月以後。漸漸肌瘦。目白睛粉紅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生涎。此胎肥也。更看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治亦天麻浴湯。

胎熱

兒生下有血氣。時叫哭。身壯熱。如淡茶色。目赤。大便黃赤。糞稠。急食乳。此胎熱也。治亦宜天麻浴湯。

天麻浴湯

治小兒胎怯胎肥胎熱等諸疾。

天麻(二錢),蠍尾(去毒為末),硃砂末,白礬末(各半錢),麝香(一字),烏蛇肉(酒浸去皮焙乾為末)青黛末(各三錢)

上為末勻。每服三錢。水三碗。桃枝葉五七條。煎十數沸。帶熱浴之。勿得浴背。湯須適溫熱用。

治小兒胎熱。或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色如淡茶黃色。瘦瘠不為肌膚。四肢痿躄繚戾。服之充悅健壯。

芍藥(二兩半),柴胡(去苗二兩半),鰲甲,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人參(去蘆),大黃(各一兩)甘草,乾薑(各半兩如熱即用枳實)

上為末。煉蜜和丸大豆大。百日至一歲兒服一丸。乳服。日二。量兒大小增減。

白話文:

胎積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血癖(可能是指腹部腫塊或積滯)。

藥材包括:白丁香(21個)、輕粉(半錢)、滑石(半錢)、乳香(半錢)、巴豆(30個,用針串起來在燈上燒焦,保留一點藥性)。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根據小孩的體質虛實和年齡大小來調整劑量。用七個柳樹嫩枝煎湯,放溫後送服藥丸。連續服用一到兩次,如果排出糞便中有污穢物,就表示藥效發揮了。同時也要讓哺乳的母親服用調和氣血的藥物來調養身體,這樣才能好好餵養孩子。如果孩子服藥後不停嘔吐、大便不通、臉色發黑、呼吸急促,那就是危險的徵兆,可能會死亡。

胎赤眼

指嬰兒出生後,在睜開眼睛後,眼角的兩邊和眼眶周圍出現紅腫潰爛的情況,這就叫做胎赤眼。這是因為嬰兒出生時生產過程比較困難,在產道內停留時間過久,或者照顧不周,導致母親的惡血進入嬰兒的眼睛。也可能是因為嬰兒出生後,擦拭眼睛周圍的惡血沒有擦乾淨,導致進入眼睛而引起的。如果不趕快治療,這種疾病會持續到長大都不會好。

二金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胎赤眼的。

藥材包括:黃連(去除鬚根,一錢)、黃柏(一錢)。

首先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用奶汁浸泡一晚,然後烘乾收起來。每次取少量藥粉,用新棉花包好,放入荊芥湯中浸泡,放溫後用來頻繁擦洗眼睛。

胎驚

指的是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在出生之前,因為受到驚嚇,胎兒在子宮內就感受到了。等到出生後一百天內,孩子會出現心神不寧、睡不安穩、高燒煩躁、無緣無故啼哭、眼睛向上看、抽搐、臉色發青、腰部挺直、嘴巴緊縮、臉頰縮進去、大便排出青黃色水狀物等症狀,這就叫做胎驚。相關的藥方和理論在《驚疾門》中有詳細記載。

胎怯

指的是嬰兒自出生以來,臉色沒有光澤、肌肉鬆軟脆弱、大便像白色水狀、身體沒有血色、時常呼吸急促、打嗝、黑眼珠小、眼睛無神、身體瘦弱多病、經常啼哭,這就叫做胎怯。適合用天麻浴湯來治療。

胎肥

指的是嬰兒出生時肌肉豐厚,全身血色紅潤,但是滿月後,會漸漸消瘦,眼白呈現粉紅色,手心腳心發熱,大便困難,時常流口水。這就叫做胎肥。同時也要觀察父母的體型,父母如果是瘦的,不應該生出肥胖的嬰兒,父母如果是胖的,也不應該生出瘦弱的嬰兒。這種情況也適合用天麻浴湯來治療。

胎熱

指的是嬰兒出生時氣血充足,時常啼哭,身體發熱,臉色像淡茶色,眼睛發紅,大便黃色帶紅色,糞便濃稠,急著要吃奶,這就叫做胎熱。這種情況也適合用天麻浴湯來治療。

天麻浴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胎怯、胎肥、胎熱等各種疾病。

藥材包括:天麻(二錢)、蠍尾(去除毒性,磨成粉)、朱砂粉、白礬粉(各半錢)、麝香(一字)、烏蛇肉(用酒浸泡後去除皮,烘乾磨成粉)、青黛粉(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混合均勻。每次取三錢,用三碗水,加入五到七根桃枝葉,煎煮十幾次後,趁熱給孩子洗澡。洗澡的時候不要洗背部,水溫要適中。

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小兒胎熱,或是因為哺乳母親飲食粗糙、勞累辛苦,導致乳汁不足,孩子臉色像淡茶黃色,瘦弱沒有肌肉,四肢萎縮,活動困難,服用這個藥方後,可以變得氣血充足,身體健康強壯。

藥材包括:芍藥(二兩半)、柴胡(去除莖葉,二兩半)、鱉甲、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各一兩半)、人參(去除蘆頭)、大黃(各一兩)、甘草、乾薑(各半兩,如果發熱就改用枳實)。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黃豆大小的藥丸。一百天到一歲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送服,一天兩次。可以根據孩子的大小適當增減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