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二 (5)
卷十二 (5)
1. 治疳瀉方
赤石脂散
治疳瀉不止。赤石脂川芎各等分。為細末。量大小多寡。米飲調下。乳食前。
二聖丸
治瀉久不愈。羸瘦成疳。常宜服之。川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為細末。將藥入豬膽內。湯煮熟取出。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無時。
竹茹丸
治疳氣泄瀉煩渴。其效如神。
好黃連(去須土一兩銼塊子一一相似),吳茱萸(揀去枝梗一兩)
上二味。以蜜相和拌勻。炒赤黃色。去茱萸。只用黃連為末。薄糊和丸蘿蔔子大。每服十丸,煎竹茹米飲送下。無時。
六神丹
治疳氣羸瘦。臟腑怯弱。泄瀉虛滑。乳食減少。引飲無度。心腹脹滿。
丁香,木香,肉豆蔻(各半兩並麵裹煨用),訶子(半兩煨去核秤),使君子(去殼半兩),蘆薈(一兩細研)
上為細末。棗肉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米飲下。乳食前。服此藥於夏秋間。應小兒泄瀉色白。或瀉多服藥不瘥者。但與之便定。
如聖丸
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川黃連(去須土),白蕪荑(去扇取仁炒各二錢。),使君子(去殼一兩),麝香(半錢研),干贍(三個銼酒熬膏)
上為細末。入蟾膏和丸麻子大。二三歲以下兒五七丸。以上者十丸至十五丸。人參湯下。食前。
木香散
治疳瀉腹脹。
木香,青皮(去穰各一錢),陳粟米(一合),巴豆(三十粒去皮同米炒至巴豆黑色去巴豆留米用),草豆蔻(二個一個生用一個麵裹煨熟),蜣螂(二個去頭足翅糯米炒焦去米)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米飲調下。食前。
硫黃丸
治疳瀉色白如米泔。
巴豆(十四個去皮膜出油盡),硫黃末(一錢),青黛(一錢末),蕪荑(去皮一錢末)
上拌研勻細。水浸蒸餅和丸綠豆大。米泔水送下三丸。食前。
金粟丹
治疳瘦泄瀉腹大。好食泥土。
母丁香,龍膽草(去蘆),厚朴(去粗皮生薑制),硃砂(研飛),青黛(研各一兩),夜明砂(微炒),蟬殼(去土盡),訶子肉(微炒)
上為細末。和蜜一半面糊一半。相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無時。
橘香丸
治疳積黃瘦。盜汗腹脹泄瀉。宿滯不化。氣促發喘。
陳皮,木香(各一兩),薑黃(切片),草豆蔻仁,白朮(銼炒),牽牛子(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蔥白米飲下。食後。
木香芥粒丸
治如前。
陳粟米(二合),巴豆(半兩去皮膜同米炒至米焦去巴豆用米),陳皮(半兩),檳榔(一兩研細),人參(去蘆一分),木香(一分)
上為細末。飯和丸芥子大,每用三五丸。米湯下。看虛實大小加減。不拘時。
麝香丸
治脾熱生疳泄瀉。氣弱不食。
川苦楝(取肉一兩用童子小便浸一宿焙乾),巴豆(半兩去皮膜同苦楝慢火炒至微紫色去巴豆不用),蘆薈,檳榔,蕪荑(去扇各半兩),沒石子(一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治疳瀉方]
赤石脂散
治療因疳疾引起的持續腹瀉。將赤石脂和川芎各取等量,磨成細末。根據病患的大小調整用量,用米湯調和後服用,在吃奶或吃飯前服用。
二聖丸
治療腹瀉久治不癒,導致身體消瘦形成疳疾,適合長期服用。將黃連(去除鬚根)和黃柏(去除粗糙外皮)各取一兩,磨成細末。將藥粉放入豬膽內,用水煮熟後取出,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竹茹丸
治療因疳疾引起的腹瀉、煩躁口渴,效果顯著。將好的黃連(去除鬚根泥土,一兩,切成小塊,塊狀大小相似)和吳茱萸(挑選去除枝梗,一兩)這兩味藥材,用蜂蜜拌勻,炒至赤黃色。取出吳茱萸,只用黃連磨成細末,用稀薄的麵糊搓成蘿蔔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煎煮過的竹茹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六神丹
治療因疳疾導致的身體消瘦、臟腑虛弱、腹瀉不止、虛滑無力、食慾不振、喝水過多、心腹脹滿等症狀。將丁香、木香、肉豆蔻(各半兩,用麵包裹後煨烤),訶子(半兩,煨烤後去核),使君子(去殼半兩),蘆薈(一兩,磨成細末)一起磨成細末,用棗肉調和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在吃奶或吃飯前服用。這種藥特別適合在夏秋季節服用,可以治療小兒腹瀉顏色發白,或者腹瀉不止、服藥無效的情況,服用後就能止瀉。
如聖丸
治療因寒熱引起的疳疾腹瀉。將胡黃連、川黃連(去除鬚根泥土)、白蕪荑(去除外殼,取仁炒過,各二錢),使君子(去殼,一兩),麝香(半錢,磨成細末),干贍(三個,切碎用酒熬成膏狀),一起磨成細末,加入蟾蜍膏調和成麻子大小的藥丸。二三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稍大的兒童服用十到十五丸,用人參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木香散
治療因疳疾引起的腹瀉、腹脹。將木香、青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各一錢),陳年小米(一合),巴豆(三十粒,去除外皮,和小米一起炒至巴豆變黑,去除巴豆只用小米),草豆蔻(兩個,一個生用,一個用麵包裹煨熟),蜣螂(兩個,去除頭足翅膀,用糯米炒焦,去除糯米),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在飯前服用。
硫黃丸
治療因疳疾引起的腹瀉,大便顏色像米湯一樣。將巴豆(十四個,去除外皮和薄膜,使其出油盡),硫黃末(一錢),青黛(一錢,磨成細末),蕪荑(去除外皮,一錢,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研磨細緻,用水浸泡過的蒸餅調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三丸,在飯前服用。
金粟丹
治療因疳疾導致的身體消瘦、腹瀉、腹部腫大、喜歡吃泥土等症狀。將母丁香、龍膽草(去除蘆頭)、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炮製)、硃砂(磨成細粉)、青黛(磨成細粉,各一兩),夜明砂(稍微炒過),蟬蛻(去除泥土),訶子肉(稍微炒過),一起磨成細末,用蜂蜜和一半麵糊調和,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
橘香丸
治療因疳疾引起的身體消瘦、黃疸、盜汗、腹脹腹瀉、積食不化、氣喘等症狀。將陳皮、木香(各一兩),薑黃(切片),草豆蔻仁、白朮(切碎炒過),牽牛子(炒過,各半兩)一起磨成細末,滴入水調和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蔥白米湯送服,在飯後服用。
木香芥粒丸
治療與上述症狀類似的疾病。將陳年小米(二合),巴豆(半兩,去除外皮和薄膜,和小米一起炒至小米焦黃,去除巴豆只用小米),陳皮(半兩),檳榔(一兩,磨成細末),人參(去除蘆頭,一分),木香(一分)一起磨成細末,用米飯調和成芥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根據病患的虛實情況和年齡大小調整用量,不限時間。
麝香丸
治療因脾胃有熱引起的疳疾腹瀉、氣虛食慾不振等症狀。將川苦楝(取果肉一兩,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宿後烘乾),巴豆(半兩,去除外皮和薄膜,和苦楝果肉一起用小火炒至微紫色,去除巴豆不用),蘆薈、檳榔、蕪荑(去除外殼,各半兩),沒石子(一分),麝香(少量),一起研磨成細末,製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