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回本書目錄

1. 卷二

2. 五氣論

兒自胎孕以至生成。皆稟五行而分五臟。故自五氣以生五態。而各不同。聖濟經言。五行孕秀有異宜。五態委保有殊氣。沖和均賦。體性潛異者。蓋母氣胎育。有盛衰之虛實。故其子生也。有剛柔之勇怯。又經云。心氣虛而語晚。肝氣微而行遲。脾氣弱而肉瘠。腎氣怯而解顱。

如此之類。悉皆是矣。然五臟之氣。稟受殊異。其於怯弱者。聖人亦有方藥以補養之矣。

心氣盛者。則伶俐。早言笑。形神清而多發。心氣怯者。則性癡而遲語。發久不生。生則不黑。心主血。發為血之餘。怯則久不生也。心系舌之本。怯則語遲也。

治小兒生下無發。以鯽魚燒灰末。和醬敷之。即生。

巨勝丹

治小兒發久不生。

當歸(去蘆一兩),生乾地黃(去苗土一兩),芍藥(一兩以上併為末),巨勝(一合別研),胡粉(半兩別研)

上同研勻細。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湯下。兼化塗頭上。量大小用。

又方,以楸葉中心子杵爛。絞汁塗之。

又方,以羊屎燒灰。淋汁。同豉汁洗之。三日一次。不過十次。即生。

又方,治血熱。發薄不生。以桃柳煎湯。入豬膽汁和。沐頭。發自生。菖蒲丸

治小兒心氣不足。從小至數歲不能言。

石菖蒲(二錢),人參(去蘆焙半兩),丹參(去蘆一錢),天門冬(去心焙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赤石脂(三錢)

上同為細末。煉蜜丸綠豆大。溫水下五七丸。至十餘丸。量大小增損。日三。久服取效為度。無時。

又方,治同前。

菖蒲(一兩一寸九節者良),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一兩),桂心(一兩),黃耆(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酸棗仁(湯浸去皮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二粒。煎生薑湯化下。無時。

灸法,灸心俞三壯。灸兩足踝三壯。

又方,治五六歲不語。此心氣不足。舌本無力。不能發轉故也。一云。風冷傷於少陰。以赤小豆為末。酒和塗舌上。神效。以社壇余胙酒。與少許飲。

肝氣盛者。則蹺健而早行立。肝氣怯者。則長不能行而腳細,名曰鶴膝。肝主筋。怯則筋弱。故長不能行也。又或眉久不生。眉屬肝。肝氣不榮。故眉久不生也。何以知眉屬肝。且五臟皆有毛。其發屬心。心為火。火性炎上。故發生上槍也。須屬腎。腎為水。水性潤下。故須生下順也。

是以女人皆無外腎。故無須也。毛屬肺。肺在五臟之上而主外。故毛生皮膚之外也。眼睫屬脾。眼輪亦屬脾。脾在右偏。故睫斜生眼輪之上也。眉屬肝。肝在左偏。故眉斜生眼睫之上也。左為上。右為下。所以眉在上而睫在下也。

麝茸丹

治小兒從小至數歲不能行。大驗。

麝香(研),茄茸(酥塗炙黃),生乾地黃(去苗土焙),虎脛骨(酥塗炙黃),當歸(去蘆洗焙),黃耆(銼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羊髓二兩。煮爛。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磨沉香湯送下。乳前。日三服。

羚羊角丸

治同前。

羚羊角(用尖細節密者銼取末),虎脛骨(敲破塗酥炙黃),生乾地黃(去苗土焙),酸棗仁(去皮炒過秤)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桂(去粗皮不得見火),防風(去蘆切焙),當歸(去蘆切焙),黃耆(切焙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劑。每用一皂子大。食前溫水化下。日三。兒大者加之。

又方,以五加皮為末。飲服之。

灸法,小兒自小至五歲。不能行者。灸兩足踝各三壯。

又灸法,小兒鶴膝腳細。不能行者。灸膝眼三壯。

治小兒生下無眉毛。欲得生者。以七月中採烏麻花。不拘多少。陰乾為末。以生烏麻油浸。每夜敷之。

赤芝散

治小兒眉毛眼睫。因癬退不生。名乳頰癬。

野油花(旋覆花是),赤箭(天麻苗),防風(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洗癬淨搵干。以好油調塗之。後服烏犀丸。

烏犀丸

犀角末(一錢),豬牙皂角末(二錢),乾蟾末(三錢),龍腦(少許)

上為細末。熊膽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溫水下。量兒大小加減。

脾氣盛者。肌肉厚而色紫。耐壯而乳多。脾氣怯。則肌虛而喜汗。汗多則肉瘠。脾主肌肉。怯則肌虛。虛則榮衛衰。故汗多而肉瘠也。

丁香散

治小兒脾怯多汗。

陳皮(一兩),青皮(去穰),訶子肉(去核),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溫服。兒小分之。

香瓜丸

治小兒喜汗。

大黃瓜(黃色出種子者),川大黃(濕紙裹煨至紙焦),胡黃連,柴胡(去蘆),青皮(去嚷),鱉甲(醋炙黃),黃柏(去粗皮),蘆薈

上藥各等分。瓜用一個。先將黃瓜割頂去瓤。以諸藥為細末。填瓜內至滿。卻將頂蓋口。杖子簽定。慢火內煨熟。取藥並瓜研之。如皮研不爛則去之。干後入麵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二丸。乳後冷漿水下。兒大加之。

粉身法

黃連(去須),牡蠣(火煅),貝母(各七錢)

上為細末。以米粉一升。同研勻。粉身。與丁香散同用。

肺氣盛者。肌膚瑩白滑膩。發細黑淺。肺氣怯則肌膚粗敗。若無皮而血凝。故寶鑑亦名血凝。孫真人言。小兒出腹。肌肉猶是血也。漸漸堅化。肺主皮膚。肺氣不充則血沮敗。不成肌膚。故若無皮毛而血凝。面目繞鼻口悉黃,閉目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哭無聲。不吮乳。此皮毛不斂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龍膽湯。(方具於後)

治初生兒血凝。皮肉不斂。哭無聲。不吮乳。以胡粉研細。酒和塗之。干即再。

又方,以白殭蠶為末。煎湯。適寒溫浴之。

灸法,初生兒血凝。以臍四邊各去臍半寸。並鳩尾下。五處各灸三壯。

腎氣盛者。囟小而合早。牙齒早生。腎氣怯者。解顱而囟不合。牙久不生。生則不固。面慘。目睛多白。腎主骨髓。腦為髓海。怯則腦髓不成。故囟解而不能結也。解顱不瘥。而百病交攻。極難將護。此最為大病矣。又腎主骨。牙乃骨之餘。怯則牙久不生也。

玉乳丹

治小兒解顱。

鍾乳粉(依法煉者半兩),熟乾地黃(依法蒸者半兩),柏子仁(半兩),當歸(去蘆半兩),防風(去蘆分銼),補骨脂(一分揀淨微炒),或加黃耆茯苓亦得。

上為細末。入鍾乳粉柏子仁拌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茴香湯送下。乳後。

又方,治同前。

細辛(去苗),桂心(各半兩),乾薑(七錢半)

上為細末。以乳汁和敷縫上。干即復敷。兒面赤即愈。

又方,以蛇蛻皮炒焦為末。用豬頰車骨中髓。調敷縫上。日三。一方只用豬頰髓。

又方,以驢蹄燒灰。研細末。生油和敷縫上。以瘥為度。

治小兒囟不合,生蟹足骨半兩。白蘞半兩。為細末。以乳汁和貼縫上。

又方,以龜甲煮湯。適寒溫漬之。不得用黑者。治小兒囟不合。鼻塞不通。以大天南星微炮去皮。為細末。淡醋調。攤緋帛子上貼之。仍炙手熱。頻熨立效。治小兒囟不合。囟腫囟陷並主之。

蛇蛻皮(半兩燒灰細研),防風(去蘆),白芨,大黃(濕紙裹煨紙焦各一分)

上為細末。入青黛一分。同研極勻。每用半錢。用豶豬膽汁調勻。將紙一片。依大小長短。翦一紙花子。攤藥在上。仍於四邊各留少白紙。用淡醋糊塗遍。以貼病上。不住以溫水潤動。一伏時換。一方以防風一兩半。柏子仁白芨各一兩。為末。乳汁和敷囟上。十日知。二十日愈。日一易之。

又法,治小兒解顱。囟不合。作頭巾與裹。遮護之。久而自合。千金云。良法也。

治小兒齒久不生,以雄鼠屎三十枚。日一枚拭齒斷。即生。其屎兩角尖者。乃雄鼠屎也。一云。用雌鼠屎。兩頭圓者。

又方,以黑豆三十粒。於牛糞火內燒令煙盡。細研。入麝香少許。再研勻細。用針挑不生齒處。令血出。以藥末揩上。不得見風。忌醋。多年不生者。用之極效。

又方,以尿坑中竹木。正旦刮屑塗之。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