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 (1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2)

1. 治瀉方

治吐瀉虛冷病。先與數服正氣。能溫中和氣進食。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同煎至七分。通口服。無時。

參苓散

治傷風冷。脾胃不調。一切吐瀉。

人參(去蘆),茯苓,白附子,羌活(去蘆),白朮(各一分),肉桂,犀角(鎊屑),藿香(去土),川芎,芍藥,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圃參散

治脾胃虛弱。氣不調順。傷於風冷。一切吐瀉。手足厥冷。

人參(去蘆二兩),白朮(一兩),白扁豆(炒一兩),罌粟米(四兩別研),山藥(三兩),陳粟米(三兩用生薑自然汁浸三宿取出曝乾),白茯苓(一兩去皮),木香(三分),川芎(一兩半),烏藥(一兩半銼碎),甘草(三兩炙),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二兩),白芷(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去核同煎至半盞。溫服。空心食前。

和中散

治三焦不調。停寒膈上。吐瀉不定。

藿香(去土),白豆蔻,人參(去蘆各一兩),木香,丁香,乾薑(炮),厚朴(去皮生薑制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益中湯

治脾胃不和。傷冷吐瀉。

丁香(半兩),草豆蔻(去皮三個炒),人參(去蘆半兩),青皮(去穰半兩),桂心(一分),訶黎勒(去核一分)

上為細末。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六歲一錢。煎木瓜紫蘇湯調下。日夜溫服。無時。

沉香散

治脾胃不和。吐瀉不進乳食。

沉香(一分),丁香(一錢炒),木香(五分炮),桂心(五分不見火),甘草(一錢炙),茯苓(一分),藿香(去土一錢)

法如前方用。

觀音散

治如前。

人參(去蘆),甘草(炙),白扁豆(炒),石蓮肉(去心各一分),茯苓(一錢半),白芷,黃耆(捶碎塗蜜炒),木香(炮各一錢),神麯(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棗半個。煎三兩沸溫服。無時。

人參散

治如前。

人參,茯苓,石蓮肉(去心各一分),甘草(二錢炙),黃耆(半兩蜜炙)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棗半個。煎三兩沸溫服。無時。

白朮散

治胃氣虛弱。吐瀉發渴。

白朮,人參(去蘆),木香,白茯苓,藿香葉(去土),甘草(炙各一錢),乾葛(二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半夏湯

治脾胃虛寒吐瀉。及有冷痰等疾。

半夏(好者一兩湯浸洗七次切焙乾),陳粟米(三分無即用陳粳米亦得)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七片。煎至四分。溫服無時。

白話文:

[治瀉方]

**治療因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病症:**先服用幾帖正氣藥方,以溫補脾胃、調和氣機,幫助恢復食慾。

  • **藥方組成:**人參(去除蘆頭)、茯苓(去除外皮)、白朮、甘草(炙烤過)、陳皮(各等量)。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水一杯,加入生薑五片、紅棗兩枚,一同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參苓散

治療因感受風寒、脾胃不和引起的一切嘔吐腹瀉:

  • **藥方組成:**人參(去除蘆頭)、茯苓、白附子、羌活(去除蘆頭)、白朮(各一份)、肉桂、犀角(磨成粉屑)、藿香(去除泥土)、川芎、芍藥、甘草(各一錢,約3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約1.5克)。用金銀花薄荷湯調服,不拘時間。

圃參散

治療因脾胃虛弱、氣機不順、感受風寒引起的一切嘔吐腹瀉,以及手腳冰冷:

  • **藥方組成:**人參(去除蘆頭,二兩,約60克)、白朮(一兩,約30克)、白扁豆(炒過,一兩,約30克)、罌粟米(另外研磨,四兩,約120克)、山藥(三兩,約90克)、陳粟米(三兩,約90克,用生薑汁浸泡三晚後取出曬乾)、白茯苓(去除外皮,一兩,約30克)、木香(三分,約1克)、川芎(一兩半,約45克)、烏藥(一兩半,約45克,切碎)、甘草(炙烤過,三兩,約90克)、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炮製,二兩,約60克)、白芷(一兩,約30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一小杯,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去核),一同煎煮至剩半杯,溫服,在空腹或飯前服用。

和中散

治療三焦功能失調,寒氣停留在胸膈,導致嘔吐腹瀉不定:

  • **藥方組成:**藿香(去除泥土)、白豆蔻、人參(去除蘆頭,各一兩,約30克)、木香、丁香、乾薑(炮製過)、厚朴(去除外皮,用生薑炮製,各半兩,約15克)、甘草(一分,約0.3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一小杯,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六分,溫服,不拘時間。

益中湯

治療脾胃不和,因受寒引起的嘔吐腹瀉:

  • **藥方組成:**丁香(半兩,約15克)、草豆蔻(去除外皮,炒過,三個)、人參(去除蘆頭,半兩,約15克)、青皮(去除內瓤,半兩,約15克)、桂心(一分,約0.3克)、訶子(去除核,一分,約0.3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嬰兒每次服用少量(約0.3克),二三歲兒童服用半錢(約1.5克),五六歲兒童服用一錢(約3克)。用木瓜紫蘇湯調服,早晚溫服,不拘時間。

沉香散

治療脾胃不和,嘔吐腹瀉,不思飲食(特別是嬰兒不吃奶):

  • **藥方組成:**沉香(一分,約0.3克)、丁香(炒過,一錢,約3克)、木香(炮製過,五分,約1.5克)、桂心(不經火,五分,約1.5克)、甘草(炙烤過,一錢,約3克)、茯苓(一分,約0.3克)、藿香(去除泥土,一錢,約3克)。
  • **用法:**用法同上個藥方。

觀音散

治療與前面相同的病症:

  • **藥方組成:**人參(去除蘆頭)、甘草(炙烤過)、白扁豆(炒過)、石蓮肉(去除心,各一分,約0.3克)、茯苓(一錢半,約4.5克)、白芷、黃耆(捶碎後塗上蜂蜜炒過)、木香(炮製過,各一錢,約3克)、神曲(二錢,約6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半杯,加入半個紅棗,煎煮至沸騰兩三次,溫服,不拘時間。

人參散

治療與前面相同的病症:

  •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石蓮肉(去除心,各一分,約0.3克)、甘草(炙烤過,二錢,約6克)、黃耆(蜂蜜炙烤過,半兩,約15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半杯,加入半個紅棗,煎煮至沸騰兩三次,溫服,不拘時間。

白朮散

治療胃氣虛弱,引起嘔吐腹瀉和口渴:

  • **藥方組成:**白朮、人參(去除蘆頭)、木香、白茯苓、藿香葉(去除泥土)、甘草(炙烤過,各一錢,約3克)、乾葛(二分,約0.6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一小杯,煎煮至剩六分,溫服,不拘時間。

半夏湯

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以及有寒痰等病症:

  • **藥方組成:**半夏(優質的,用湯浸泡清洗七次,切開焙乾,一兩,約30克)、陳粟米(三分,約10克,如果沒有,可用陳粳米代替)。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約9克),用水一大杯,加入生薑七片,煎煮至剩四分,溫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