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 (11)
卷十 (11)
1. 治瀉方
木香白朮散
治下瀉色青如涎。或如白沫。
木香,白朮,陳皮(去白),丁香(各一分),麥糵(炒黃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溫服。如吐瀉。與前丁香散兼服。(在吐門)
六神散
治瀉多日。糞色與唇口皆白。因成虛困。亦治洞瀉吐痢泄瀉。
人參(去蘆),白茯苓,乾山藥,白朮,白扁豆,甘草(炙)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二片。棗一個。煎至六分。通口服。此藥用處甚多。調氣和脾胃大良。如治冷瀉。用末二錢匕。附子末一錢匕煎之。分三四服。量大小與之。又治風證加天麻。治痢加罌粟殼。吐瀉者服之。以助胃氣。防變癇病。
豆蔻丸
治傷乳食,脾胃不和。泄瀉無度。
木香(一分),肉豆蔻(麵裹煨一個),草豆蔻,檳榔,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各一分),京三稜(一兩炮銼)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薑湯下。無時。
黃連茱萸散
治傷乳食下瀉。
黃連(去須一兩),吳茱萸(揀去枝梗半兩),乾薑(二錢),巴豆(肥大者一個去皮)
上銼細。同炒至焦黃。去巴豆不用。外為細末。每服一錢。煎陳米飲調下。日三。乳食前。
緩中丸
治有傷泄瀉。
神麯(炒黃),訶子皮(炮各半兩),吳茱萸(揀淨炒黑色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二十九。棗湯下。無時。
回陽散
治下瀉虛極。或因服轉藥瀉脫。四肢逆冷。目瞪項強。大便不禁。心胸煩悶。不能乳食。
附子(大者一個炮去皮臍),天南星(大者一個炮過為末生薑汁和作餅焙乾),木香(一分),人參(去蘆一分),硫黃(一分),硃砂(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艾湯調半錢。乳食前服。
艾黃熨法,治瀉脫困乏危篤。
篦麻(七個去殼研如泥),熟艾(半兩),硫黃(研末二錢)
上拌勻。於臍上先鋪紙。敷藥在上。又用紙鋪襯稍厚。用熨斗適溫涼熨之。不可令熨斗大熱。以臍內響為度。
吐瀉方
閻孝忠曰。凡小兒吐瀉。多因寒冷。當溫補之。余每用理中丸以溫其中。五苓散以導逆。(五苓治小兒尤妙。逆者吐也)連與數服。兼與異功散正氣。溫藥調理之。往往便愈。若已虛損。當速生其胃氣。與理中丸。並研金液丹末。煎生薑米飲調灌之。惟多服乃效。服至二三兩無害。
得胃氣生。手足漸暖。仍頻與粥。雖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有八九。金液丹治小兒吐瀉虛極最妙。沈存中論金液丹。親見小兒吐痢劇。氣已絕。服之得活者數人。真不妄也。須多服方驗。若因吐瀉生風。身冷瘛瘲。變慢驚者。論在於驚門具之。(其理中丸五苓散金液丹方。
並在和劑集載之)。
異功散
白話文:
瀉下治療方
木香白朮散
治療腹瀉,大便顏色像鼻涕一樣青綠,或是像白色泡沫。
藥材:木香、白朮、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丁香(各一份)、炒黃的麥芽(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半杯水煎煮至剩三分,溫熱服用。如果同時有嘔吐和腹瀉,可以與之前的丁香散一起服用。(詳見「吐門」篇)
六神散
治療腹瀉多日,大便顏色和嘴唇都呈現白色,導致身體虛弱。也可用於治療嚴重腹瀉、嘔吐和痢疾。
藥材: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乾山藥、白朮、白扁豆、炙甘草。
製法: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兩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六分,一次性服用。這個藥用途很廣,可以調和氣血、健脾胃,效果很好。如果治療寒性腹瀉,可以將藥末增加到二錢,再加入一錢附子末一同煎煮,分三到四次服用,用量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如果要治療風證,可以加入天麻;治療痢疾,可以加入罌粟殼。如果同時有嘔吐和腹瀉,服用此藥可以幫助胃氣,防止病情轉變成癲癇。
豆蔻丸
治療因飲食不當,導致脾胃不和、腹瀉不止的情況。
藥材:木香(一份)、肉豆蔻(用麵包裹煨烤一個)、草豆蔻、檳榔、青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一份)、炮製過的京三稜(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黃連茱萸散
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藥材:黃連(去除鬚根,一兩)、吳茱萸(挑選乾淨,去除枝梗,半兩)、乾薑(二錢)、巴豆(挑選肥大的,去皮一個)。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一同炒至焦黃,去除巴豆不用。再將其他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煎過的陳米湯調服,一天三次,在吃飯前服用。
緩中丸
治療因受傷引起的腹瀉。
藥材:炒黃的神麯、炮製過的訶子皮(各半兩)、挑選乾淨後炒至黑色的吳茱萸(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九顆,用棗湯送服,不限時間。
回陽散
治療腹瀉導致身體極度虛弱,或是因為服用轉藥後腹瀉脫水的情況,出現四肢冰冷、眼神呆滯、脖子僵硬、大便失禁、心胸煩悶、無法進食等症狀。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挑選大的,去皮臍,一個)、炮製後磨成粉的天南星(挑選大的,一個,用生薑汁和成餅狀烘乾)、木香(一份)、人參(去除蘆頭,一份)、硫黃(一份)、硃砂(一錢)、麝香(少許)。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艾草湯調服半錢,在吃飯前服用。
艾黃熨法
治療腹瀉脫水,身體困乏,情況危急。
藥材:篦麻(去殼,搗成泥狀,七個)、熟艾(半兩)、研磨成粉的硫黃(二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先在肚臍上鋪一層紙,再將藥物敷在紙上,再鋪一層稍厚的紙,用溫度適宜的熨斗熨燙,注意不要過熱。以肚臍內部有響動為度。
吐瀉方
閻孝忠說:小兒嘔吐和腹瀉,多因受寒引起,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我常用理中丸來溫暖身體內部,用五苓散來疏導逆氣。(五苓散治療小兒嘔吐效果特別好,逆氣指的是嘔吐)。連續服用幾次,再配合異功散來扶正氣,用溫性藥物調理,往往就能痊癒。如果已經出現虛弱的情況,要趕快恢復胃氣,服用理中丸,並將金液丹磨成粉,用生薑米湯調服。要多服用才有效,服用二三兩都沒問題。
只要胃氣恢復,手腳就會逐漸溫暖。仍要經常喝粥,即使是情況危急的人,往往也能死裡逃生,十之八九都能痊癒。金液丹治療小兒嘔吐腹瀉虛脫的效果極佳。沈存中說,他親眼見過小兒吐痢嚴重,氣息奄奄,服用金液丹後活過來的好幾個人,確實不虛假。一定要多服用才能見效。如果因為嘔吐腹瀉產生風邪,出現身體發冷、抽搐、轉變成慢驚風的情況,治療方法在「驚門」篇中有詳細記載。(理中丸、五苓散、金液丹的藥方,都記載在《和劑集》中)
異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