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 (9)
卷十 (9)
1. 治瀉方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沸湯點服。無時。
乳香豆蔻丸
治泄瀉不已。腸中有惡氣故爾。用肉豆蔻一枚。研分兩半。中間剜開。安乳香一皂子大在內相合。以線扎定。和白麵裹如胡桃大。煨熟為末。陳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陳米飲下。空心食前。
香礬丹
治泄瀉浸久不瘥。
白礬(一兩慢火燒枯研成粉),木香(一兩),訶黎勒皮(半兩微炒),酸石榴皮(半兩炒黑)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乳食前。
二白丸
治泄瀉滑數不止。白石脂白龍骨煅等分。為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紫蘇木瓜湯下。無時。
溫白丸
治久患泄瀉。脾虛不進飲食。或食訖仍前瀉下。米穀不化。
白朮(一分米泔浸一時切焙乾),半夏(一錢半湯浸洗七次),丁香(半錢炒)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歲兒三丸。三五歲兒五七丸。淡生薑湯下。早晚各一。
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濁。及滑腸腹痛。亦治疳痢。
木香,黃連(去須各一分),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二個麵裹煨),訶子肉(三個)
上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米飲下。量大小加減與之。無時。
銀白散
治脾胃不和。泄瀉不止。不思飲食。身體煩熱。
人參(去蘆),白茯苓,白扁豆(炒熟),甘草(炙),白朮(炒各一分。),罌粟米(微炒二錢別研)
上為末同勻。每服半錢或一錢。紫蘇湯調下。無時。
乾薑散
治水瀉無度。以乾薑末。粥飲調下半錢或一字。量大小與。
椒紅丸
治如前。以椒二兩。去目。用醋二升。煮至醋盡。焙乾為末。
糊丸綠豆大。瓷盒收之。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一方治嬰小水瀉奶疳。以椒一分。去目為末,酥調少少敷腦上。日三。
烏藥散
治乳母冷熱不調。變壞乳汁不好。兒因飲之。心腹時痛。下瀉如水。
香附子(研揀白者),良薑,赤芍藥,天台烏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心腹痛者。入酒少許同煎。只水瀉者。米飲調下。量大小與服。
白石脂散
治水瀉形羸。不勝大湯藥。以白石脂半兩。研如粉。和白粥。空心與服。
柏皮丸
治熱瀉。以黃柏削去粗皮。焙杵為末。用薄米飲和丸粟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食前。
清胃散
治挾熱下瀉頻數。
川楝子(去核),黃柏(炙),地榆(炙),當歸(去須洗焙),黃連(去須炒)
上各半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香石散
治伏熱中暑。煩躁發渴泄瀉。小便不利。
丁香,滑石,舶上硫黃,白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亦治吐瀉無時。
分水車前散
治暑月傷熱暴瀉。小水不分。以車前子為末。米飲調下半錢或一錢。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治瀉方]
-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滾燙的開水沖泡後服用,不限時間。
-
乳香豆蔻丸
治療持續腹瀉,是因為腸道內有穢濁之氣所導致。取肉豆蔻一枚,研磨成兩半,中間挖空,放入如皂子大的乳香,再將兩半合起來,用線紮緊,用白麵包裹成胡桃大小,煨熟後磨成末,用陳米飯捏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陳米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 香礬丹
治療腹瀉久治不癒。取白礬(一兩,用慢火燒乾後研磨成粉)、木香(一兩)、訶黎勒皮(半兩,稍微炒過)、酸石榴皮(半兩,炒黑)。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粥送服,在吃乳食前服用。
- 二白丸
治療腹瀉次數多且滑利不止。取白石脂和煅燒過的白龍骨等分,磨成末,滴入少許水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紫蘇木瓜湯送服,不限時間。
- 溫白丸
治療久病腹瀉,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或吃完飯後仍然腹瀉,且米飯等食物無法消化。取白朮(一分,用米泔水浸泡一時後切片焙乾)、半夏(一錢半,用湯浸洗七次)、丁香(半錢,炒過)。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自然汁調和成糊狀,做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半歲的嬰兒每次服用三丸,三五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淡生薑湯送服,早晚各一次。
- 沒石子丸
治療腹瀉,並有白色分泌物,以及腸道滑利腹痛,也可治療小兒疳痢。取木香、黃連(去除鬚根,各一分),沒石子(一個),肉豆蔻(兩個,用麵包裹後煨熟),訶子肉(三個)。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米飯捏成麻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根據病患大小適量增減用量,不限時間。
- 銀白散
治療脾胃不和,腹瀉不止,食慾不佳,身體煩熱。取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白扁豆(炒熟)、甘草(炙過)、白朮(炒過,各一分)、罌粟米(稍微炒過,二錢,另外研磨)。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紫蘇湯調服,不限時間。
- 乾薑散
治療水瀉不止。用乾薑末,用粥送服半錢或少許,根據病患大小適量給予。
- 椒紅丸
治療與上述情況相似的腹瀉。取花椒二兩,去除花椒籽,用醋二升煮至醋汁耗盡,焙乾後磨成末。用麵糊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放入瓷盒中保存。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米湯送服。另一個方法治療嬰幼兒水瀉奶疳,取花椒一分,去除花椒籽後磨成末,用酥油少量調和,敷在頭頂,每日三次。
- 烏藥散
治療哺乳期的母親因冷熱不調,導致乳汁變質不好,嬰兒飲用後,引起心腹時痛,腹瀉如水。取香附子(研磨,選擇白色的)、良薑、赤芍藥、天台烏藥(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溫服。若有心腹疼痛,可加入少量酒一同煎煮。若只是水瀉,用米湯調服。根據病患大小適量給予。
- 白石脂散
治療水瀉導致身體虛弱,不能服用湯藥的情況。取白石脂半兩,研磨成粉,用白粥調服,空腹服用。
- 柏皮丸
治療熱性腹瀉。取黃柏,削去粗糙的外皮,焙乾後搗成末,用稀薄的米湯調和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 清胃散
治療兼有熱邪的頻繁腹瀉。取川楝子(去除核)、黃柏(炙過)、地榆(炙過)、當歸(去除鬚根,洗淨後焙乾)、黃連(去除鬚根,炒過)。以上藥材各半兩,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六分溫服,不限時間。
- 香石散
治療潛伏的熱邪導致中暑,出現煩躁、口渴、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取丁香、滑石、舶上硫磺、白芍藥、甘草(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也可治療嘔吐和腹瀉,不限時間。
- 分水車前散
治療暑熱導致的突然腹瀉,且小便不暢。用車前子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半錢或一錢,根據病患大小適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