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 (8)
卷十 (8)
1. 治瀉方
治傷熱生風。聚瀉不定。或時驚悸。睡臥不寧。
板藍根(肥者二兩麩炒令黃色),丁香(半兩),甘草(一兩炮),乳石(兩半),井泉石(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並服三服。立效。如驚風。薄荷湯調下。
治小兒水穀不調,以枳實麵炒黃杵末。米飲服半錢匕。二歲下兒一錢匕。量大小加減服。
溫脾散
治瀉泄食不化。
蒼朮(半兩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炒),甘草(炙),厚朴(去粗皮生薑制),訶子(炮),木香,乾薑(炮),茯苓,人參(去蘆),桔梗(去蘆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米飲調下。食不化者紫蘇鹽湯調。瀉不止者木瓜湯調下。乳食前。
二和丸
治瀉不止。黃連去須一兩。南木香一兩。二物各半生半炒。為末。醋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乳食前。
還肌散
治洞瀉聚瀉疳瀉等。肌膚瘦弱。乳食不進。
肉豆蔻(一個),訶子(三個去核),沒石子(一個三味各用大麥麵裹慢火煨黃熟勿令煙出)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如人行五里久。再一服。須用陳米飲下。神效。
和中散
治痰逆胃虛泄瀉。
白朮,陳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薑制),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六分溫服。一方更有藿香葉減半。
附子散
治胃寒泄瀉不止。以半兩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鹽半錢。煎至五分溫服。亦治洞泄。乳食前服。
赤石脂丸
治泄瀉虛滑無度。赤石脂乾薑炮等分。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空心服。
豆蔻丸
治泄瀉。米穀不化。
肉豆蔻(麵裹煨一兩),木香,青皮(去穰炒黃半兩),黑牽牛(一分微炒)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生薑米飲下。乳食前。
建胃散
治泄瀉身熱煩渴。
厚朴(去粗皮生薑制一兩),川黃連(去須一兩),白朮,肉豆蔻(麵裹煨一兩),縮砂仁(半兩),乾薑(半兩炮),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順胃丹
治泄瀉蟲煩腹痛。
白朮,良薑,乾漆(炒煙盡),肉桂(各一兩),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
建中丹
治泄瀉腹痛多啼。
胡椒,蓬莪朮(煨),全蠍(各一錢),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
茱萸散
治脾胃弱。食不消。泄瀉無度。
吳茱萸(揀淨半兩用鹽二錢水一盞煮之如此換水煮十四次各至水盡遍數足曬乾,炒令紫黑色),甘草(一兩半炙),陳皮(去白二兩炒令香熟)
白話文:
[治瀉方]
治療因熱氣導致生風引起的腹瀉,這種腹瀉不固定時間,有時會伴隨驚嚇、心悸、睡眠不安穩等症狀。
藥方組成:板藍根(挑選肥厚的兩兩,用麩皮炒至黃色)、丁香(半兩)、甘草(一兩,炮製過)、乳石(兩半)、井泉石(一兩半)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連續服用三次,效果顯著。如果同時有驚風症狀,則用薄荷湯調服。
治療小兒因水穀不調引起的腹瀉,用枳實磨成粉炒黃,再搗成末,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半錢。兩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錢,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溫脾散
治療因飲食不消化引起的腹瀉
藥方組成:蒼朮(半兩,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去黑皮後炒製)、甘草(炙)、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炮製)、訶子(炮製)、木香、乾薑(炮製)、茯苓、人參(去除蘆頭)、桔梗(去除蘆頭,以上各一錢)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用米湯調服。若因食物不消化引起的,用紫蘇鹽湯調服。若腹瀉不止,用木瓜湯調服。宜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二和丸
治療腹瀉不止
藥方組成:黃連(去除鬚根,一兩)、南木香(一兩)。這兩種藥材各取一半生用,一半炒過,然後研磨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製作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用法與用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米湯送服。宜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還肌散
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如久瀉、持續性腹瀉、疳積腹瀉等,導致肌肉消瘦,不願意吃奶或吃飯。
藥方組成:肉豆蔻(一個)、訶子(三個,去除果核)、沒石子(一個)。這三種藥材都用大麥麵包裹,用慢火煨至黃熟,但不要有煙冒出。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送服。如果行走五里路後,再服用一次。必須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效果顯著。
和中散
治療因痰逆、胃虛引起的腹瀉
藥方組成:白朮、陳皮(去除白色內層)、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炮製)、甘草(炙,以上藥材等量)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至剩六分,溫服。另一個方子可以加入藿香葉,劑量減半。
附子散
治療因胃寒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方組成:附子(半兩,炮裂後去皮臍),研磨成細末。
用法與用量: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盞水,加入半錢鹽,煎煮至剩五分,溫服。也可用於治療持續性腹瀉,宜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赤石脂丸
治療因虛弱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方組成:赤石脂和乾薑(炮製過),等量研磨成細末,用米糊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與用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服用。
豆蔻丸
治療因米穀不消化引起的腹瀉
藥方組成: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一兩)、木香、青皮(去除內瓤,炒至黃色,半兩)、黑牽牛(少許,微微炒過,一分)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滴水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米湯送服。宜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建胃散
治療因腹瀉引起的身熱煩渴
藥方組成: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炮製,一兩)、川黃連(去除鬚根,一兩)、白朮、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一兩)、縮砂仁(半兩)、乾薑(炮製,半兩)、木香(半兩)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加入少許生薑和小米一起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順胃丹
治療因腹瀉引起的蟲積、腹痛
藥方組成:白朮、良薑、乾漆(炒至沒有煙)、肉桂(各一兩)、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半兩)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宜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建中丹
治療因腹瀉引起的腹痛和哭鬧
藥方組成:胡椒、蓬莪朮(煨過)、全蠍(各一錢)、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半兩)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宜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茱萸散
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方組成:吳茱萸(挑選乾淨的半兩,用鹽二錢、水一盞一起煮,如此更換水煮十四次,每次煮至水乾,然後曬乾,炒至紫黑色)、甘草(一兩半,炙)、陳皮(去除白色內層,二兩,炒至香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