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 (7)

1. 治啘哯方

羊乳,治啘哯。乾嘔煩熱。以羊乳一升。煎至減半。分五服。無羊乳。只牛乳亦得。小者減之。一方與生薑汁合煎。牛乳二合。薑汁一合。銀器中慢火煎五七沸。一歲兒服半合。

鹿角粉,治如前。以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相和。乳汁塗上。令兒吮服之。

枇杷葉汁

治如前。以枇杷葉拭去毛淨。煮汁飲之。亦治咳嗽。

玉真散

白朮(半兩),半夏(七個湯洗七次為末生薑汁製),胡椒(半錢)

上為末。每用半字。以水一呷調下。大者一字。

消乳丸

治飲乳過多。哯吐奶瓣不消。好令常服。

丁香,木香,青皮(去穰炒黃),肉豆蔻(麵裹煨),牽牛子(炒黃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針頭大。每服三五丸。乳上沾吮服。

蟮糞飲

治哯乳不止。取田中曲蟮糞一兩研末。空心米飲調下半錢匕。一二服立效。兒小減服。

蘆蟲湯

治飲乳哯吐不入腹。取蘆中蟲二枚。煮汁飲之。須破蘆取。蟲似小蠶。

白話文:

羊乳

羊奶可以治療啘哯(嬰兒吐奶)。如果出現乾嘔、煩躁發熱的情況,用一升羊奶,煎煮到剩下一半,分五次服用。如果沒有羊奶,用牛奶也可以。年紀小的嬰兒要減少用量。另外有一種方法是將羊奶和生薑汁一起煎煮。用兩合牛奶,加上一合薑汁,在銀製器皿中用小火煎煮五到七次沸騰,一歲嬰兒服用半合。

鹿角粉

用鹿角粉治療啘哯的方法與前面羊奶的用法相似。將鹿角粉和大豆粉等量混合,用乳汁塗在上面,讓嬰兒吸吮服用。

枇杷葉汁

用枇杷葉汁治療啘哯的方法也與前面相似。將枇杷葉擦拭乾淨,去掉絨毛,煮汁飲用。也可以治療咳嗽。

玉真散

白朮(半兩)、半夏(七個,用熱水洗七次後磨成粉,再用生薑汁製過)、胡椒(半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個字(古代計量單位),用少許水調和後服用。年紀大的嬰兒可服用一個字。

消乳丸

治療因為喝奶過多,導致吐奶、奶瓣不消化,適合長期服用。 丁香、木香、青皮(去掉內層,炒黃)、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牽牛子(炒黃),各半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滴水做成針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沾在乳頭上讓嬰兒吸吮服用。

蟮糞飲

治療持續吐奶不止。取一兩田地裡蚯蚓的糞便磨成粉末,空腹時用米湯調和服用半錢匕。服用一到兩次就能見效。年紀小的嬰兒要減少用量。

蘆蟲湯

治療喝奶後吐出,無法進入腹中的情況。取兩隻蘆葦中的蟲子,煮汁飲用。必須破開蘆葦才能取出這種蟲子,外形像小蠶。

2. 治瀉方

粟煎湯

治腸胃受風寒。下瀉不止。身體壯熱。

白朮,當歸(去蘆燒焙),川芎,人參(去蘆),肉桂(去粗皮),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姜三片。粟米半匙。煎至米熟。去滓溫服。

惺腥散

治傷風挾驚。下瀉日久。脾困不食。及恐作脾風發癇。

天麻(半錢),全蠍(半錢炒),糯米(一錢微炒),甘草(一錢炙),木香(一錢炮),白扁豆(一錢炮),山藥(一錢焙),茯苓(一錢微炒),人參(一錢微炒)

上為末。嬰孩一字。二三歲上兒半錢。水半銀盞以下。棗半個。煎三五沸溫服。

白附子丸,羌活膏,皆治傷風或驚。泄瀉不止。方已具於吐門之下。

人參生犀散

治風寒驚悸痰嗽。服尋常藥即瀉。

前胡(去蘆八錢),桔梗(去蘆半兩),人參(去蘆三兩),甘草(炙黃二錢),杏仁(去皮尖五錢末)

上前四味為末。後入杏仁拌勻。細羅羅過。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同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

訶子湯

治傷冷瀉不止。

訶黎勒皮,人參(去蘆),木香,白茯苓(各一兩),甘草(炙),陳皮(湯浸去白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五分。溫服無時。

訶黎豆蔻丹

治如前。

訶黎勒皮,草豆蔻(各一兩),白朮,乾薑(炮),川黃連(去須),當歸(去蘆洗焙各半兩)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湯飲下。無時。

肉豆蔻散

治胃寒下瀉。肉豆蔻麵裹煨。白枯礬各一兩。為末。溫米飲調下一錢。或半錢。空心服。

益脾散

治脾胃傷冷。泄瀉腹痛。全不入食。

陳皮(一兩去白),青皮(去穰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銼炒半兩),丁香(二錢),乾山藥(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與益兒丸間服甚妙。

川椒丸

治夏月傷濕冷。泄瀉不止。

川椒(一兩去目並閉口者不用揀淨慢火炒香熟為度),肉豆蔻(麵裹煨半兩)

上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無時。

柏葉,治瀉泄洞下。以柏葉煮汁服之。或焙乾作末。煎服。

烏姜丸

治脾虛泄瀉。不入食。

生薑(二兩切棋子大),黃連(去須二兩銼豆大二味同炒紫黑色),肉豆蔻(二十五個每個入丁香二個共五十個在內訖別用生薑研爛取汁和麵裹煨。熟和麵,研之)

上同為細末。滴水和丸芥子大。每二三十丸。棗湯下。乳食前。

龍香散

治腸胃虛弱。滑泄無度。腹痛腸鳴。或疳瀉不止。

當歸(去蘆淨洗),龍骨(煅),赤石脂,烏魚骨,白朮,香白芷,人參(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米飲調下。乳食前。

如聖散

白話文:

[治瀉方]

粟煎湯

治療腸胃受風寒,導致腹瀉不止、身體發熱的狀況。

藥材:白朮、當歸(去除蘆頭後燒烤)、川芎、人參(去除蘆頭)、肉桂(去除粗皮)、芍藥,各一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入生薑三片、小米半湯匙,一起煎煮至小米熟透。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

惺腥散

治療因傷風感冒而引起驚嚇,導致長期腹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以及擔心發展成脾風發作癲癇的情況。

藥材:天麻(半錢)、全蠍(炒過,半錢)、糯米(稍微炒過,一錢)、甘草(炙烤過,一錢)、木香(炮製過,一錢)、白扁豆(炮製過,一錢)、山藥(焙烤過,一錢)、茯苓(稍微炒過,一錢)、人參(稍微炒過,一錢)。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嬰兒服用少許,二三歲以上的兒童服用半錢。用不超過半小碗的水,加入半個棗子,煎煮三五次沸騰後,溫熱服用。

白附子丸、羌活膏,都是治療傷風或驚嚇引起的腹瀉不止,藥方已在吐門中說明。

人參生犀散

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驚悸、痰多咳嗽,服用一般藥物反而會腹瀉的狀況。

藥材:前胡(去除蘆頭,八錢)、桔梗(去除蘆頭,半兩)、人參(去除蘆頭,三兩)、甘草(炙烤至黃色,二錢)、杏仁(去除皮尖,五錢,研磨成末)。

做法:將前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最後加入杏仁末混合均勻。用細篩子過濾後,每次服用兩大錢,用一小碗水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訶子湯

治療因受寒而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材:訶黎勒皮、人參(去除蘆頭)、木香、白茯苓,各一兩;甘草(炙烤過)、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各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小碗水,加入生薑兩片,煎煮至剩下一半,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訶黎豆蔻丹

治療與上述情況類似的腹瀉。

藥材:訶黎勒皮、草豆蔻,各一兩;白朮、乾薑(炮製過)、川黃連(去除鬚根)、當歸(去除蘆頭洗淨後焙烤),各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小米飯揉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湯水送服,不拘時間。

肉豆蔻散

治療胃寒引起的腹瀉。

藥材:肉豆蔻(用麵包裹煨熟)、白枯礬,各一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熱的米湯調服一錢或半錢,空腹服用。

益脾散

治療因脾胃受寒而引起的腹瀉、腹痛、食慾不振。

藥材: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一兩)、青皮(去除果肉,半兩)、訶子肉(半兩)、甘草(切碎炒過,半兩)、丁香(二錢)、乾山藥(二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小碗水,加入生薑三片、棗子一個,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與益兒丸交替服用效果更佳。

川椒丸

治療夏季因受濕寒而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材:川椒(一兩,去除籽和閉合不開的,挑選乾淨後用慢火炒香熟透)、肉豆蔻(用麵包裹煨熟,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粳米飯揉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

柏葉可以治療腹瀉不止,可以用柏葉煮水服用,也可以焙乾磨成粉末煎服。

烏薑丸

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食慾不振。

藥材:生薑(切成小方塊,二兩)、黃連(去除鬚根,切成豆粒大小,二兩,與生薑一同炒至紫黑色)、肉豆蔻(二十五個,每個塞入丁香兩個,共五十個,另外用生薑搗爛取汁,與麵粉一起包裹煨熟,再與藥材一同研磨)。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滴水揉搓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粒,用棗湯送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龍香散

治療腸胃虛弱、腹瀉不止、腹痛腸鳴,或小兒疳積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材:當歸(去除蘆頭洗淨)、龍骨(煅燒過)、赤石脂、烏魚骨、白朮、香白芷、人參(去除蘆頭),各等分。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用溫熱的米湯調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如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