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胎中病論

兒自生下。至一臘前後有病者。多是未生之前。在母胎妊之時。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後。毒氣發而為病。又有母於妊娠之時。失於固養。氣形勿充。疾疢因之。故聖濟經言。病生於中者。與生俱生也。今敘於後。

白話文:

孩子在出生後,直到一歲前後出現疾病。大多是在出生前,在母親懷孕期間,母親吃了一些有毒或不健康的食物,胎兒受到影響,在出生後,毒氣發作而發病。還有一些是母親在懷孕期間,沒有好好調養身體,氣血不足,導致胎兒先天體弱,容易生病。所以《聖濟經》說:疾病產生於體內,與人生來就有的。現在在後面詳細闡述。

梗舌,

兒才生出母腹。因與揩拭口中惡物。便仔細看兒口中。如有皮膜。似蘆葦管中之膜。裹定兒舌。或連舌根者。此名梗舌。乃胎毒所攻而生。或母於妊娠時。愛食飛禽之物。感而所致。便須急以指甲刺破剝去之。揩拭血淨。用燒白礬灰細末。敷半綠豆許。若不摘去。則梗其舌而不能語。令兒啞也。及日數多。亦不能去也。

白話文:

當嬰兒剛出生時,由於擦拭口中的污垢,便仔細的觀察嬰兒的口腔。如果發現嬰兒的舌頭上有像蘆葦管內皮膜一樣的東西,並且包裹著舌頭,或者連接著舌根,這就是所謂的「梗舌」。這是由於胎毒所引起的。或者在母親懷孕期間,喜歡吃飛禽類的動物,受到這些動物的影響而導致。必須立即用指甲刺破剝去皮膜,並擦拭乾淨血跡。再用燒過的白色明礬灰細末,敷上半粒綠豆大小的量。如果不及時摘除,就會導致舌頭僵硬而無法說話,使嬰兒變成啞巴。等到日子久了,也無法去除皮膜了。

氣閉

兒初生一二日間。有大小便不通。腹脹滿而欲絕者。此胎毒之氣鬱閉所致也。便急令一婦人。用溫水先漱口了。後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及手足心。共七處。各五七次。以赤紅色為度。須臾氣散。則自通矣。不即爾。無生意也。有此候。用此法。可謂再生。

白話文:

小孩剛出生頭一、二天,有大便不通、小便不通,肚子脹滿快斷氣的樣子。這是胎毒之氣鬱結閉塞所引起的。這時,要趕快請一位婦女,用溫水先漱口,然後用嘴吸吮小孩的心臟前面和後面,還有肚臍下方以及手腳心,一共七個地方,每個地方吸吮五、七次,吸到變赤紅色的程度就可以了。一下子悶氣散掉之後,就能通便、通小便了。如果不這樣做,孩子沒有生機。只要出現這種狀況,使用這個方法,可以說是讓孩子再生。

鵝口,兒自初生。至七日內外。因胎毒上攻。於舌上生白屑如米。連口兩角。生黃瘡。及舌下有膜。如石榴子大。令兒聲不發者。名曰鵝口。

白話文:

在嬰兒出生後,通常在出生後七天之內。由於胎毒而使舌頭上生成米粒般大小的白色屑狀物,連接至口角兩側。同時舌頭下也生成一粒一粒像石榴子般的結膜,導致嬰兒無法發聲。這種情況稱為「鵝口」。

保命散

治小兒鵝口

白礬(一分燒),馬牙硝(半兩研細),硃砂(一分研細水飛干)

白話文:

白礬(燒過後,一分重量),馬牙硝(半兩研成細末),硃砂(一分研成細末後,用水溶解,再加熱蒸餾至乾燥)

上同研勻細末。每用一字。取白鵝糞。以水攪取汁調之。先以手指纏亂髮。揩拭兒舌上口角頰中。去垢穢淨。然後用藥敷之令遍。纏發揩時。以井花水沾用。或以綿纏指頭。沾慄荴汁用。

白話文:

將上面所述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字的量,再取白鵝糞,加水攪拌取汁調和藥物。先用手指纏繞亂髮,將嬰兒舌頭、嘴角、臉頰等處的垢穢擦拭乾淨。然後將藥物敷上,讓其覆蓋均勻。在纏繞頭髮擦拭時,可以用井水沾濕。或者用棉花纏繞指頭,沾取慄荴汁使用。

治小兒鵝口不能乳。以馬牙硝研細。遍摻舌上下兩頰口角內外患處。日三四次。

又方,以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

又方,以雞胵中黃皮燒灰研細。乳和敷之。

又方,以白鵝矢汁灌口中。

又方,以黍米汁敷之。

又方,以全蠍七枚。先用薄荷汁浸過。後用薄荷七葉裹之。文武火炮過。焙令乾。研末。更入黃丹。同研勻細。熟蜜和為膏。敷病處。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使用七隻全蠍。首先用薄荷汁浸泡。然後用七片薄荷葉包起來。用文火和武火一起炮製。烘烤至乾燥。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黃丹。一起研磨均勻細膩。用熟蜜調和成膏狀。塗抹在患處。

垂癰,兒自初生。至七日內外。因胎毒上攻。血氣不斂。兒口中上齶連喉舌。生物如蘆籜盛水之狀。或作疱。在懸雍之前。塞其氣路不通。令兒危殆。名曰垂癰。又兒生下即死者。多此病也。人少知之。當急視之。凡遇是病。便以指甲摘破。或以綿纏長針。留尖如粟米許刺之。令兒氣泄則活。其疱破。則出青黃血水。便用帛子搵拭。及用鹽湯蘸帛搌揩令淨。若入喉。即傷兒。慎之慎之。如一刺復作者。再刺。

如聖散

治垂癰。

鉛霜(一分研細),真牛黃(一分研細),太陰玄精石(一分研細),硃砂(一分研細水飛日乾)

白話文:

  • 鉛霜(研磨成細末,一份):用於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 真牛黃(研磨成細末,一份):用於清熱解毒,涼肝息風,消腫止痛。

  • 太陰玄精石(研磨成細末,一份):用於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止血。

  • 硃砂(研磨成細末,一份,用水飛過的,曬乾):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

上件再同研勻。入白龍腦細末半錢相和。每用抄一字至半錢。摻兒口中。

重齶(重齦童舌)兒初生。至七日內外。因胎毒上攻於兒口中。若發於齶上作腫。作兩重之狀。名曰重齶。若發於上下齒齦兩傍。腫如壘齦者。名曰重齦。若發於舌上腫起。初更生一小舌者。名曰重舌。腫悶作痛。令兒多啼。不能哺乳而妨礙。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到七天左右。因為胎毒上升到孩子的口中。如果腫脹發生在齶上,形成雙層的樣子。這就是重齶。如果腫脹發生在上、下牙齒的兩側,腫得像堆積的牙齦一樣。這就是重齦。如果腫脹發生在舌頭上,一開始長出一個小舌頭。這就是重舌。腫脹疼痛,使嬰兒啼哭不止。不能哺乳,妨礙了孩子的成長。

治重齶重齦,以蛇蛻皮燒灰。研細末敷之。

又方,治如前。以生蒲黃末敷之。烏鰂骨散

治重舌腫悶。妨礙吮乳。

烏鰂骨(一兩),干蜣螂(半兩燒灰),蒲黃(半兩研),枯白礬灰(一兩研)

上和研如粉。每用半錢。以雞子黃調塗腫上。咽津不妨。

又方,治如前。以蛇蛻皮為末。干捻敷舌下患處。不一時便消。不能飲乳者。用之得能飲。或以雞羽蘸淳醋。搌藥掠舌下。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治療方法同上面一樣。將蛇蛻的皮磨成粉末。乾燥後塗敷在舌頭下的患處。不一會兒就會消退。不能喝奶的人。用此方法就能喝奶。或者用雞毛蘸上純醋。在舌頭下面塗抹藥物。

又方,以木蘭皮長一尺。廣四寸。削去粗皮。以醋一升。瀆之取汁。注患處。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取一尺長、四寸寬的木蘭樹皮,削去粗糙的外皮,然後用一升醋浸泡,將醋汁瀝出,倒入患處。

又方,以伏龍肝研細末。牛蒡汁調敷。或以衣魚(即蠹魚)塗舌上。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將伏龍肝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牛蒡汁調服,敷在舌頭上。或者可以用衣魚(即蠹魚)塗在舌頭上。

又方,以馬牙硝末塗舌下。日三。

又方,以三家屠肉。切如指大。以摩舌上。

又方,以黃丹豆許。納管中。吹舌下。

又方,以蒲黃敷之。不過三次。瘥。一方。微炒。以紙鋪地上。出火毒。研羅細末。先用溫水蘸帛裹指。輕輕挼掠。後摻藥。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用蒲黃敷在患處。不超過三次,就能痊癒。還有一種方法,將蒲黃稍微炒一下,用紙鋪在地上,將蒲黃放在上面,以去除它的火毒。研磨成細末,先用溫水蘸著布包裹手指,輕輕地揉搓患處,然後敷上藥粉。

又方,以桑白皮煮濃汁。塗乳上吮兒。

治重舌妨悶欲死,以亂髮燒灰。研細末。以敷舌下。頻頻用。或燒簸箕皮敷上。

又方,治如前。以鹿角炙。適溫熱熨之。或如米粒大。安舌下。

又方,以小豆煮汁。和鹿角灰敷之。日三。或以赤小豆末。醋和敷舌上。

又方,以露蜂房燒灰。研細末。醋和膏敷之。蓐瘡

兒自初生。至七日內外。因胎毒攻發。身生瘡者。名曰蓐瘡。謂在產草上生瘡也。

治蓐瘡,以黃連為細末。先用生麻油塗盞子內。將黃連末遍摻油上。倒合在銚三腳子上。下用艾葉火熏令極干。刮聚。再入生油膩粉各少許。和膏敷之。

白話文:

治療乳瘡,將黃連研成細末。先用生麻油塗抹在碗內。將黃連末遍佈於油上。倒放在銚的三腳架上。底下用艾葉火燻烤使其極為乾燥。刮下來收集起來。再加入少量的生油和膩粉。和成膏狀敷在患處。

又方,以澤蘭心細嚼敷之。

又方,以葵根燒灰敷之。

治小兒初生三日。頭面生瘡緣起。身體壯熱。多啼。

升麻柴胡(去苗),石膏(各一分),甘草當歸(去須各半兩)

白話文:

升麻、柴胡(去除幼苗)、石膏(各一錢),甘草、當歸(去除鬚根,各半錢)

上為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二分。去滓。時時與。量兒大小加之。

治小兒初生。蓐中生熱瘡。以雞子五枚敲破。去白。只取黃。又以亂髮如雞子黃許。二味相和。銚子中煎熬。取汁塗之。更用苦參末敷之。甚奇。劉禹錫云。頃在武陵生子。蓐內便有熱瘡。發於臂腿。蔓延半身。初用他藥無益。狀候至重。晝夜啼號不乳。因閱本草有云。亂髮合雞子黃煎消為水。

白話文:

治療小兒出生時,在產褥中產生的熱瘡。

方法是:取五個雞蛋敲破,取出蛋黃,不要蛋白。再取等量的亂髮,二者混合,在銚子中煎熬,取出汁液塗抹患處。再用苦參末敷於患處。效果非常好。

劉禹錫說,我曾經在武陵生了一個孩子,孩子出生後在產褥中就出現了熱瘡,從手臂、腿部蔓延到身體的一半。一開始用其他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果。病情非常嚴重,孩子晝夜啼哭,吃不下奶。後來我查閱本草,看到上面說,亂髮與雞蛋黃一起煎熬,可以消腫化膿,形成藥水。

療小兒驚熱下痢。注云。去痰熱百病。又雞子。本草云。療熱瘡。因用之。立效如神。煎法。雞子黃亂髮初入銚煎時甚干。少頃發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盡為度。

白話文:

治療小兒驚熱下痢。注釋說:能夠去除痰熱,治百病。還有雞蛋,本草說:治療熱瘡。因此用它。立竿見影,效果如神。煎制方法:雞蛋黃和亂髮一起放入銚中煎,剛開始時很乾。不久便煎焦了。於是便有液體滲出。馬上取出,放在一個瓷碗中。等到液體完全滲出為止。

口噤

兒自初生。至七日內外。忽口噤。不能乳。腹急多啼。下青黑糞。或口生瘡如米。名曰口噤。此證牙關急而口噤。與撮口相似。然撮口證面色青。啼聲不出。口吐白沫。此口噤證。面色赤而多啼。口不吐白沫。所以異也。此緣兒在母腹中時。為風熱傷胎所致。故聖濟經曰。風熱傷胎。生而口噤也。千金云。赤者為心噤。白者為肺噤。

白話文:

嬰兒在出生後至七天內,突然閉口不能吃奶,腹部緊張,經常啼哭,大便呈青黑色,或口腔內生出米粒大小的瘡,這種情況稱為「口噤」。

口噤的症狀是牙關緊閉,不能開口,與「撮口」證相似。但是,撮口證的面色發青,啼哭不出聲,口吐白沫。而口噤證的面色發紅,經常啼哭,不吐白沫。因此兩者有所不同。

口噤的病因是嬰兒在母親腹中時,受到風熱之邪的侵襲,導致胎兒受傷。聖濟經中說:「風熱傷胎,生而口噤。」千金方中也說:「赤色口噤者為心噤,白色口噤者為肺噤。」

立聖散

治初生兒口噤不開。不收乳。

蜘蛛(一個,去足,口取新竹瀝蜆殼中浸一宿,炙焦為末),乾蠍梢(七個為末),膩粉(一錢)

白話文:

  • 幹蜘蛛(一隻,去掉腳,用嘴將新鮮竹汁滴入蜆殼中浸泡一晚,然後烤焦研成細末)

  • 乾蠍尾(七條,研成細末)

  • 膩粉(一錢)

上同研勻細末。每服一字。乳汁調,滴兒口中,時時用。

又方,以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研細。乳和。塗乳上。令兒吮服。

又方,以生甘草一分細銼。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分數次。灌兒口中。令吐出痰涎穢物。後取豬乳汁點兒口中。瘥。亦治撮口。

白話文:

還有個方子,用生甘草一錢,切細,加水一茶杯,煎到六分之一,去渣等溫,分多次灌入小孩口中,讓吐出痰液和髒東西。然後取豬乳汁滴入小孩口中,即可治癒。也治口瘡。

又方,以真牛黃少許研細。淡竹瀝調一字灌之。次以豬乳滴口中。

又方,以赤足蜈蚣去足。炙黃為末。以豬乳調半錢。分三四次溫灌之。一方用雀甕不開口者五枚。燒灰研細末。飲調服一字。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準備赤足蜈蚣,去除它的腳。炒到金黃色的狀態,研磨成末末加入豬奶攪拌均勻,分成三到四次,溫熱後灌服。另一種方法,準備五隻沒有裂縫的雀蛋殼,燒成灰後研磨成細末,加入飲用水拌勻,服用一個字的量。

又方,以白殭蠶二枚為末。蜜和。敷兒口內。如無。以原蠶蛾二枚。炙黃代之。亦治撮口。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將兩條白色的僵蠶研末,用蜂蜜調和,敷在小孩的口中。如果沒有白色的僵蠶,可以用兩條被火烤黃的原蠶蛾代替。這個方法也可用來治療撮口。

又方,以雀矢白。水和丸麻子大。乳服二丸。雞矢白亦佳。

又方,雞矢白棗大。綿裹。水五合。煮二沸。分服。

治小兒口噤體熱,以青竹茹三兩。醋一升。煎取三分之一。溫分數服。

治小兒口噤。牙關不開。以天南星一個煨熟。急用紙封角。莫令透氣。卻以紙裹。近上尖處。翦一竅子雞頭大。令熱氣出。於鼻孔中熏之。牙關立開。亦治撮口。

白話文:

治療小孩子的口齒緊閉,牙齒咬合無法打開症狀。取一個天南星烤熟,立即用紙封住尖端,不要使氣體洩漏。再以紙包住,接近尖端的地方剪一個雞頭大小的洞孔,讓熱氣可以從洞孔中散發出來。將洞孔對準小孩子的鼻孔,用熱氣薰之。牙齒很快就可以張開。同樣的方法也可用來治療撮口症。

躽啼

兒自初生以來。身色青白。無血色。好啼哭。晝夜不止。身體仰而躽。夜則甚。腹滿不乳。大便青白。晝夜啼。諸藥不效者。此名躽啼。乃兒未生以前。在胎胞中時為風冷傷所致。故聖濟經曰。風冷傷胎。生而躽啼。千金有云。小兒有胎寒。則腹痛躽啼。時時吐哯。或腹中如雞子黃。按之如水聲便沒。沒而復出。不急治。多變為癇。

白話文:

孩子從出生以來,皮膚顏色青白,沒有血色,愛哭鬧,晝夜不停,身體仰著彎曲,晚上更嚴重。肚子脹滿不吃奶,大便青白,晝夜哭鬧不止。各種藥都不見效,這種病叫做躽啼。這是因為嬰兒在出生前,在子宮裡受到風寒的傷害所致。所以《聖濟經》說,風寒傷害了胎兒,出生後就會躽啼。《千金要方》中說,小兒有胎寒,就會肚子疼,躽啼,時常嘔吐,或腹中像雞蛋黃,按壓後像水聲一樣消失,消失後又出現。如果不緊急治療,大多會變成癲癇。

養臟湯

治小兒胎寒躽啼。

當歸(去蘆一兩),沉香丁香白朮,桂心,川芎(各半兩)

白話文:

  • 當歸(去掉蘆頭,一兩)

  • 沉香(半兩)

  • 丁香(半兩)

  • 白朮(半兩)

  • 桂心(半兩)

  • 川芎(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姜二片。煎半盞。去滓。滴兒口中。

治小兒忽患腹痛。夭矯汗出者。亦胎寒也。以梨葉煮濃汁七合。分三四次服。出千金。

白話文:

治療兒童突然腹痛,病態夭折,汗出異常。也是胎裡受寒引起的。用梨葉熬製濃汁七杯,分三次或四次服用。出自《千金方》。

又方,以當歸為末。每用一小豆許。乳汁調下。日二夜一。病兒大。添之。

又方,以柏子仁為末。每服一錢半。溫水調下。礬石丸

白話文:

又有一種方法,將柏子仁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溫水調和服用。礬石丸。

治小兒胎寒躽啼。發癇。以馬牙礬。火煅半日為末。棗肉和丸黍米大。每服一丸。乳汁送下。量兒大小增損。以瘥為度。有痰亦去。神良。兼治腹脹不嗜食。大便青黃色。

白話文:

治療小兒胎寒哭鬧不止,發作抽搐。使用馬牙礬,經過火煅燒半日,研磨成末。加入棗肉一起丸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以治癒為標準。這種藥丸也可以去除痰液,療效顯著。另外,它還可以治療腹脹不思飲食,大便青黃色的症狀。

血癖(又名胎積)

兒未生之前。在母腹中。藉母經血以滋養焉。至生下時。須拭去口中惡血。及用藥下盡兒腹中穢血之糞。方才飼乳。若於生時。揩拭兒口中惡血不淨。吞嚥入腹。或腹中舊有穢糞。不曾下之。或下之不盡。因而成癖。故名曰血癖。又名曰胎積。至生下百日內外。兒生頭瘡。眼目赤澀。小便如血。口中氣急。身體紫色。腹脹躁煩。多啼不乳。

白話文:

嬰兒在出生之前,在母親的子宮中,依靠母親的經血來滋養。等到出生時,必須擦去口中的惡血,並用藥物讓嬰兒腹中的污穢糞便全部排出,才能餵養乳汁。如果在出生時,擦拭嬰兒口中的惡血不乾淨,吞嚥入腹。或者腹中原本就有污穢的糞便,沒有排出,或者沒有完全排出,因而形成習慣。因此稱之為「血癖」,又稱「胎積」。從出生到一百天左右,嬰兒會出現頭瘡、眼睛發紅發澀、小便像血一樣、口中有氣急促、身體發紫、腹部脹氣煩躁、經常哭鬧不願意吃奶等症狀。

胎積丸

治小兒血癖。

白丁香(二十一個),輕粉(半錢),滑石(半錢),乳香(半錢),巴豆(三十個針串燈上燒焦微存性)

白話文:

  • 丁香花二十一個

  • 滑石、乳香各半錢

  • 輕粉半錢

  • 巴豆串成燈芯三十個,燃燒至呈焦炭,並保留其藥性

上為末。糊丸黍米大。每一二丸。看虛實大小與服。煎柳心七個。湯放溫送下。連一二服。糞下惡物是效。亦令乳母服和氣藥調養飼兒。若兒服藥後吐不止。大便不通。面黑氣喘者死。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黃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至兩丸,依患者的體質和病情決定劑量。將七個柳枝的心材煎成湯,放溫後服用。連續服用一至兩劑,直到排便排出惡臭的物質,表示藥物有效。此外,也可以讓哺乳的母親服用和氣藥調理身體,以便餵養嬰兒。若嬰兒服藥後嘔吐不止,大便不通,臉色發黑,呼吸急促,則預後不佳。

胎赤眼

兒自生下。至開眼以後。眼兩眥及瞼眶赤爛。名曰胎天麻。此因兒生時稍難。留滯時久。或不慎照顧。致惡血入於兒眼。又或生下時。揩拭兒眼邊惡血不盡。亦令入兒眼。漬浥以生是病。不急治之。則至長不瘥。

白話文:

孩子出生後,直到眼睛睜開後,眼角和眼皮都發紅發爛,這種病叫做胎天麻。這是因為孩子出生時稍微困難一些,停留在產道裡面的時間比較久,或者照顧不周,導致惡血進入孩子的眼睛。又或者在出生後,沒有將孩子眼睛邊的惡血擦拭乾淨,也讓惡血進入孩子的眼睛。惡血積存在眼睛裡,滋生了這種疾病。如果不趕快治療,就可能長大後都無法痊癒。

二金散

治小兒胎赤眼。

黃連(去須一錢),黃柏(一錢)

上先為粗末。用奶汁同浸一宿。焙乾收之。每用少許。以新綿裹荊芥湯浸之。放溫。時時頻洗。

白話文:

過去首先用粗糙的布料浸泡一夜,然後焙乾。每次應用少量,用新的棉布包起來浸泡在荊芥湯中,讓它溫和,並經常清洗。

胎驚

兒在母腹。未生之前。因有所驚。胎內感之。至生下百日以來。兒心神不寧。睡臥不醒。壯熱躁煩。啼哭無時。上視發搐。面青腰直。撮口縮腮。糞青黃水者。此名胎驚。方論著於驚疾門之中。

白話文:

嬰兒在母親的子宮中,在出生之前,由於受到某種驚嚇,在胎內受到驚嚇。從出生到出生後一百天,嬰兒心神不寧,睡覺時不能醒來,發高燒,煩躁,哭鬧不止。向上看,抽搐,臉色發青,腰背挺直,嘴巴緊閉,腮部凹陷,大便青黃水樣。這叫做胎驚。相關的治療方法記載在驚疾門一章中。

胎怯

兒自生下以來。面無精光。肌肉脆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黑睛少。羸尩多哭。此胎怯也。宜天麻浴湯治之。

白話文:

小孩出生以來,皮膚沒有光澤,肌肉瘦弱,大便像白水一樣,身體沒有血色,常常覺得哽噎、打嗝多,黑眼珠很小,瘦弱愛哭,這是胎兒不足的表現,應該用天麻浴湯來治療。

胎肥

兒生下肌肉厚。遍身血色紅潤。至滿月以後。漸漸肌瘦。目白睛粉紅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生涎。此胎肥也。更看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治亦天麻浴湯。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如果肌肉厚實,皮膚呈現健康紅潤的氣色,但在滿月以後,筋肉漸漸消瘦,眼睛部分眼白變成了粉紅色。此外,手心、腳心都感覺到灼熱,大便也比較困難,時常還會流口水。這些症狀都是胎肥的徵兆。在治療方面,除了使用天麻浴湯,也要觀察父母雙方的體重,父母如果都很胖,就不能生下體重較輕的嬰兒;反之,父母若是體重較輕,也不能生下體重較重的嬰兒。

胎熱

兒生下有血氣。時叫哭。身壯熱。如淡茶色。目赤。大便黃赤。糞稠。急食乳。此胎熱也。治亦宜天麻浴湯。

天麻浴湯

治小兒胎怯胎肥胎熱等諸疾。

天麻(二錢),蠍尾(去毒為末),硃砂末,白礬末(各半錢),麝香(一字),烏蛇肉(酒浸去皮焙乾為末)青黛末(各三錢)

白話文:

天麻(10克),蠍尾(去毒研成粉末),硃砂粉末,白礬粉末(各2.5克),麝香(0.5克),烏蛇肉(用酒浸泡,去皮烘乾磨成粉末),青黛粉末(各15克)。

上為末勻。每服三錢。水三碗。桃枝葉五七條。煎十數沸。帶熱浴之。勿得浴背。湯須適溫熱用。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碗水,再加入五到七條的桃枝葉,煎煮至沸騰十多次。等湯溫適宜時,用藥湯來浸泡患處,但不要浸泡背部。藥湯必須是溫熱的才能使用。

治小兒胎熱。或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色如淡茶黃色。瘦瘠不為肌膚。四肢痿躄繚戾。服之充悅健壯。

白話文:

治療小兒胎熱。或是乳母飲食粗劣辛勞,乳汁不足。嬰兒面色如淡茶色,肌膚乾瘦、不長肌肉,四肢軟弱無力,肢體僵硬扭曲。服用此藥後,能使嬰兒變得豐滿健壯。

芍藥(二兩半),柴胡(去苗二兩半),鰲甲,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人參(去蘆),大黃(各一兩)甘草,乾薑(各半兩如熱即用枳實

白話文:

芍藥二兩半、柴胡二兩半(去掉根鬚)、鰲甲、茯苓各一兩半(去掉黑色外皮)、人參(去掉根鬚)、大黃各一兩、甘草、乾薑各半兩、如果熱證,立即用枳實。

上為末。煉蜜和丸大豆大。百日至一歲兒服一丸。乳服。日二。量兒大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