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痘疹方論》~ 附方 (3)
附方 (3)
1. 附方
大黃,朴硝,甘草(各二兩),連翹,梔子仁,薄荷葉(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竹葉蜜些少。煎服。
解毒防風湯,治痘瘡毒氣熾盛。
防風,地骨皮,黃耆,白芍藥,荊芥,牛蒡子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
人參理中湯,治中氣虛熱。
人參,白朮(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為末。薑汁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亦可。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不思乳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陳皮,半夏,甘草(炙各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困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症。
黃耆(炙),人參,白朮(炒),甘草(炙),當歸,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一分)
上薑棗水煎。
瀉黃散,治脾胃實熱。
藿香葉,甘草(各七錢五分),山梔仁(一兩),石膏(五錢),防風(二兩)
上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四君子湯,治脾虛。飲食不化。或泄瀉嘔吐。
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
四物湯,治肝脾血虛發熱。日晡益甚。或煩躁不寐。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炒二錢),川芎(五分)
上作二劑。水煎服。
桔梗湯,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栝蔞仁,枳殼(麩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甜葶藶(炒),地骨皮,知母(炒),甘草節,防己,黃耆(炒),杏仁(各五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四順清涼飲,治積熱。頰赤作渴。四肢驚掣。大便秘澀。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蟾蜍丸,治無辜疳症。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蟾蜍(一枚。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𤸔者。)
上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屎浸之。卻將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或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乾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飯丸麻子大。每米服二三十。丸飲下甚效。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時氣寒熱。咳嗽。
人參,茯苓,甘草(炒),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生薑薄荷水煎。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毒未成。內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若膿出而腫痛不止。元氣虛也。當用托裡散之類。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二錢)
白話文:
[附方]
[大黃朴硝湯] 大黃、芒硝、甘草(各80克),連翹、梔子仁、薄荷葉(各12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克,用少許竹葉和蜂蜜,加水煎煮後服用。
[解毒防風湯] 用於治療痘瘡毒氣旺盛。
防風、地骨皮、黃耆、白芍藥、荊芥、牛蒡子
以上每種藥材每次服用16克,用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將它們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
[人參理中湯] 用於治療中氣虛弱而發熱。
人參、炒白朮、炙甘草(各等量)
以上每種藥材每次服用4克,用生薑和紅棗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將它們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六君子湯]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不想吃奶或食物,或嘔吐腹瀉,消化不良,或時常因飲食停滯而感到不適。
人參、白朮、茯苓(各8克),陳皮、半夏、炙甘草(各4克)
以上每種藥材每次服用8到12克,用生薑和紅棗水煎煮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 用於治療中氣不足,感到困倦想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等各種症狀。
炙黃耆、人參、炒白朮、炙甘草、當歸、陳皮(各2克),升麻、柴胡(各0.4克)
以上藥材用生薑和紅棗水煎煮後服用。
[瀉黃散] 用於治療脾胃實熱。
藿香葉、甘草(各30克),山梔仁(40克),石膏(20克),防風(80克)
將以上藥材用蜂蜜和酒稍微炒過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到8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味異功散]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嘔吐腹瀉,不想進食。
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陳皮(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2克,用生薑和紅棗水煎煮後服用。
[四君子湯] 用於治療脾虛,消化不良,或腹瀉嘔吐。
人參、白茯苓、白朮、炙甘草(各2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 用於治療肝脾血虛而發熱,在下午時症狀加重,或感到煩躁失眠。
當歸、熟地黃(各8克),炒白芍藥(8克),川芎(2克)
將以上藥材分成兩份,用水煎煮後服用。
[桔梗湯] 用於治療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經形成肺癰(肺膿瘍)。
炒桔梗、貝母、酒浸當歸、栝蔞仁、麩炒枳殼、薏苡仁、炒桑白皮、蒸百合(各6克),炒五味子、炒甜葶藶、地骨皮、炒知母、甘草節、防己、炒黃耆、杏仁(各2克)
以上每種藥材每次服用4到8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順清涼飲] 用於治療積熱,臉頰發紅口渴,四肢抽搐,大便乾燥。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量)
以上每種藥材每次服用4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蟾蜍丸] 用於治療不明原因的疳症(小兒營養不良),服用一次虛熱會消退,服用兩次煩渴會停止,服用三次腹瀉會痊癒。
蟾蜍(一隻,在夏季從溝渠中抓取,選擇腹部肥大、不會跳躍鳴叫、身上有許多疙瘩的蟾蜍。)
取一勺蛆放在桶中,用糞便浸泡,然後將蟾蜍摔死,放入桶中讓蛆吃。過一天一夜後,用布袋將蛆取出,放在急流中浸泡一夜,取出後在瓦片上烘乾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粳米飯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溫水送服,效果很好。
[人參敗毒散] 用於治療感冒時氣引起的寒熱、咳嗽。
人參、茯苓、炒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到8克,用生薑和薄荷水煎煮後服用。
[仙方活命飲] 用於治療各種瘡毒,無論是未形成、已形成但未化膿,還是已化膿。此方是消毒排膿止痛的良藥。如果膿已排出但腫痛不止,則表示元氣虛弱,應當使用托裡散等藥方。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4克),金銀花、陳皮(各12克),皂角刺(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