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痘疹方論》~ 附方 (2)
附方 (2)
1. 附方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茯苓,當歸,芍藥,川芎(各五分),紫草(如無紅花代之),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上水一盞。煎半盞。徐徐服。
人參透肌飲,治痘瘡虛而有熱。雖能出快。長不齊整。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紫草(如無紅花代之),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半。徐徐服。
大連翹飲,治積熱。大小便不利。及痘後餘毒不解。肢體患瘡或丹瘤。遊走不止。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蛻,甘草(各一錢),山梔(炒),黃芩(炒各五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一歲。每服一二匙。三五歲者。每服數匙。
愚按前方。苦寒辛散。發散肌表。疏通內臟之劑。若表裡實熱。煩躁飲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結者。最宜用之。慎不可過劑。恐復傷胃氣而變他症也。若妄發之則成斑爛。妄下之則成虛脫。
胡荽酒,治穢氣使痘瘡出快。
上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盞。煎一兩沸。令乳母每含一兩口。噴兒遍身。勻噴頭面。房中須燒胡荽香。能闢除穢氣。使痘疹出快。煎過胡荽。懸掛房門上最妙。
愚按前方。最宜用之。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炙之。兒聞棗香。尤能開胃氣。進飲食。解毒氣。若因飲食停滯未及消導。遂用此方。恐反助其邪。以生濕熱。則成痘毒也。
甘露飲子,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斷宣腫。
生地黃(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黃芩(炒),石斛,枳殼(麩炒),枇杷葉(去毛),茵陳,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三錢。水煎。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愚按前方。涼血解毒。除濕清熱。寒中之劑。治者。審之。
托裡散,治痘毒。元氣虛弱。或行克伐。不能潰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潰。
人參,黃耆(炒各二錢),當歸(酒洗),白朮,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三五錢。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能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人參,黃耆(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炒),陳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八正散,治下焦積熱。大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脈症俱實者。
大黃(酒炒),車前子(炒),瞿麥,萹蓄,山梔(炒),木通(各一錢),滑石(煅二錢),甘草(一錢)
上每二錢。水煎服。
涼膈散,治上焦實熱煩渴。面目赤熱。頭昏咽燥。咽痛口瘡。便溺赤澀。狂言譫語。睡臥不安。
白話文:
附方
人參透肌飲:
用人參、炒過的黃耆、炒過的白朮、茯苓、當歸、芍藥、川芎(各取五分),紫草(如果沒有紫草可用紅花代替)、木通、防風(各取三分),糯米(二百粒)。
加水一盞煎煮成半盞,慢慢服用。
此方能治療痘瘡是因為虛弱而有熱的情況,雖然痘瘡能很快長出來,但是長得不整齊,隱藏在皮膚之間。
另一種人參透肌飲:
用人參、紫草(如果沒有紫草可用紅花代替)、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糯米(各取等分)。
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煎煮成半盞,慢慢服用。
大連翹飲:
治療體內積熱,導致大小便不順暢,以及痘瘡痊癒後殘留的毒素未解,引起肢體長瘡或丹瘤,並且遊走不定。
用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蛻、甘草(各取一錢),炒過的梔子、炒過的黃芩(各取五分)。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一歲的嬰兒每次服用一到兩湯匙,三到五歲的兒童每次服用數湯匙。
我認為這個方劑的藥性苦寒辛散,可以發散肌膚表面的邪氣,疏通內臟。如果體內表裡都有實熱,出現煩躁想喝冷飲、大便不通、小便不暢等情況,最適合使用此方。但是要謹慎用藥,不可過量,以免傷害胃氣而引發其他疾病。如果隨意發散會導致變成斑爛,隨意攻下則會造成虛脫。
胡荽酒:
用來清除污穢之氣,使痘瘡快速長出來。
用一把胡荽,加入兩盞好酒,煎煮至沸騰一兩次。讓哺乳的母親每次含一口,然後噴灑在嬰兒全身,均勻地噴在頭面部。房間裡也要焚燒胡荽香,這樣可以驅除穢氣,使痘疹快速發出來。煎煮過的胡荽,懸掛在門上效果最佳。
我認為這個方子最適合使用。如果痘疹已經長出,但是食慾不佳,可以用炙烤過的棗子來引導。嬰兒聞到棗子的香味,特別能開胃氣,促進食慾,解除毒素。如果因為飲食停滯而未消化,就使用此方,恐怕反而會助長邪氣,產生濕熱,形成痘毒。
甘露飲子:
治療體內積熱,以及痘瘡之後出現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用炒過的生地黃、去心焙過的麥門冬、熟地黃、去心天門冬、炒過的黃芩、石斛、麩炒過的枳殼、去毛的枇杷葉、茵陳、炙甘草(各取等分)。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每次服用三到五湯匙,不可多服。
我認為這個方子藥性寒涼,可以涼血解毒、去除濕熱,屬於寒性藥劑,使用時應審慎。
托裡散:
治療痘毒,適用於元氣虛弱,或經過攻伐後,痘毒不能潰散的情況。此方可以使痘瘡未形成時自然消退,已形成時則能順利潰破。
用人參、炒過的黃耆(各取二錢),用酒洗過的當歸、白朮、陳皮、熟地黃、茯苓、炒過的芍藥(各取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
治療痘毒,適用於氣血虛弱,痘瘡不能順利發出、潰破、收斂,或是出現發冷發熱、肌肉不生的情況。
用人參、炒過的黃耆、用酒洗過的當歸、川芎、炒過的芍藥、炒過的白朮、陳皮、茯苓(各取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取七分),甘草(五分)。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服。
八正散:
治療下焦積熱,引起的大小便不通暢,或是小便淋漓不盡,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證的情況。
用酒炒過的大黃、炒過的車前子、瞿麥、萹蓄、炒過的梔子、木通(各取一錢),煅過的滑石(二錢),甘草(一錢)。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涼膈散:
治療上焦實熱引起的煩渴,面部潮紅發熱,頭暈咽喉乾燥,咽痛口瘡,大小便發紅澀痛,胡言亂語,睡臥不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