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痘疹方論》~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 (3)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 (3)
1.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
愚按前方。若痘瘡初出。發熱焮痛。根盤赤盛。或咽喉口舌疼痛。作渴飲引者宜用。若因胃氣虛弱發熱而致前症者。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桔梗甘草防風湯,治風熱咽喉不利。
桔梗(炒),甘草(炙),防風(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溫服。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方。若上焦風熱。或痰涎上攻咽喉。下利。或口舌生瘡。作渴引飲者。須用此藥。發散解毒。痘雖出。亦在輕淺。
人參清膈散,治涕唾稠黏。身熱鼻乾。大便如常。小便黃赤。宜用此方治之。
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炒),桑白皮,白朮(炒),黃耆(炒),紫菀,地骨皮,茯苓,甘草,桔梗(炒各一兩),黃芩(半兩),石膏,滑石(各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溫服。量大小加減。
愚按前症。即癰疽因熱毒蘊結於臟腑經絡之間者。當用此藥疏導托裡。調和榮衛。使邪氣退則元氣不傷。而痘瘡易愈也。
前胡枳殼散,治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
前胡(一兩),枳殼,赤茯苓,大黃,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量大小加減。如身溫脈微並瀉者。不可服。
愚按前症。若屬肺胃實熱。氣鬱痰滯。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渴飲冷。身熱脈數者宜用之。以表散外邪。疏通內臟。使邪氣不壅滯。且痘瘡輕而易愈也。
人參白朮散,治痘瘡已靨。身熱不退。此藥清神生津。除煩止渴。
人參,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白茯苓(六味各一兩),乾葛(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服。
愚按前症。若痘瘡已靨身熱。或津液少而口乾引飲者。胃氣虛弱也。宜用人參白朮散。若腹脹泄瀉。口乾足指寒冷者。脾氣虛寒也。宜用十一味木香散。若形寒惡寒。嘔吐不食。腹脹瀉渴等症。乃脾氣虛寒下陷也。用六君子加升麻、薑桂。如不應。急加丁香。若發熱煩燥。身熱惡衣。
屬血脫髮躁。用當歸補血湯。大凡痘瘡。若脾氣虛弱出不快者。誤以為熱毒壅盛。用涼藥宣利解散。致脾胃受傷。元氣愈虛。使瘡不起發。不充滿。不結靨。不成痂。而癢塌煩躁喘渴。死者多矣。凡痘瘡首尾不宜與水。則瘡靨之後。其痂落遲。或生癰腫。治失其法。必成疳蝕瘡。
血水不絕。甚則面黃唇白。多致難愈。蓋脾胃屬土。而主肌肉故也。
韶粉散,治小兒痘瘡才愈。而毒氣尚未全散。瘡痂雖落。其瘢猶黯。或凹凸肉起。當用此藥塗之。
白話文:
這是一些關於痘疹的有效方劑,以下是現代白話文的翻譯:
粗散劑
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慢慢溫服。
這個方子適合痘瘡剛發出來時,出現發熱、紅腫疼痛、根部發紅腫大,或是咽喉、口舌疼痛、口渴想喝水的情況。如果是因為胃氣虛弱而發熱引起的這些症狀,應該用人參麥門冬散。
桔梗甘草防風湯,治療風熱引起的咽喉不適。
藥材組成:桔梗(炒過)、甘草(烤過)、防風,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慢慢溫服。劑量大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
這個方子適合上焦有風熱,或是痰涎上湧到咽喉,導致下痢,或口舌生瘡、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需要用這個藥來發散解毒,痘疹即使發出來也會比較輕微。
人參清膈散,治療涕唾黏稠、身體發熱、鼻子乾燥、大便正常、小便黃赤的情況。
藥材組成: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炒過)、桑白皮、白朮(炒過)、黃耆(炒過)、紫菀、地骨皮、茯苓、甘草、桔梗(炒過),各一兩;黃芩,半兩;石膏、滑石,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慢慢溫服。劑量大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
這種情況是癰疽熱毒積聚在臟腑經絡之間,應該用這個藥來疏導、托毒、調和營衛,讓邪氣消退,元氣不受損,痘疹就能容易痊癒。
前胡枳殼散,治療痰多而實的壯熱、胸中煩悶、大便乾硬、躺下就喘的情況。
藥材組成:前胡,一兩;枳殼、赤茯苓、大黃、甘草(炙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劑量大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如果身體發溫、脈搏微弱且腹瀉,就不可以服用。
這種情況屬於肺胃實熱,氣鬱痰滯,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渴想喝冷飲、身體發熱、脈搏快速,應該用這個藥來發散外邪、疏通內臟,讓邪氣不阻塞,痘疹也會比較輕微容易痊癒。
人參白朮散,治療痘瘡已經結痂但身體仍然發熱的情況。這個藥能清神、生津、除煩止渴。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兩;葛根,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慢慢服用。
這種情況是痘瘡結痂後身體仍然發熱,或是津液不足而口乾想喝水,屬於胃氣虛弱。應該用人參白朮散。如果腹脹泄瀉、口乾、腳趾發冷,屬於脾氣虛寒,應該用十一味木香散。如果怕冷、惡寒、嘔吐不食、腹脹泄瀉等症狀,是脾氣虛寒下陷,應該用六君子湯加升麻、薑桂,如果沒有改善,要趕快加丁香。如果發熱煩躁、身體發熱怕穿衣服,屬於血脫發躁,要用當歸補血湯。
一般來說,痘瘡如果因為脾氣虛弱而發不出來,如果誤以為是熱毒壅盛,用寒涼的藥物來宣洩,會傷害脾胃,使元氣更加虛弱,導致痘疹無法順利發出來、不飽滿、不結痂、不結痂皮,反而會引起癢、塌陷、煩躁、喘氣、口渴等嚴重情況。許多人因此而死亡。
凡是得了痘瘡,從頭到尾都不應該碰水,否則痘瘡結痂後,痂皮會脫落得比較慢,或是會生出癰腫,如果治療失當,就容易變成疳蝕瘡,血水流不停,嚴重的話會面色發黃、嘴唇發白,難以痊癒。因為脾胃屬土,而主肌肉。
韶粉散,治療小兒痘瘡剛痊癒,但毒氣還沒完全散去,瘡痂雖然脫落,但疤痕仍然黯淡,或是凹凸不平的,應該用這個藥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