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女科撮要》~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經閉不行

若午前甚作火治,用小柴胡加炒連、炒梔,氣虛用補中益氣。午後甚作血虛,用四物加白朮、茯苓。若陰虛火動,或兼痰甚作渴,必用地黃丸以壯水之主。經云: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脾胃一虛,耳目九竅皆為之病。

一婦人胃氣素弱,為哭母吐血咳嗽,發熱盜汗,經水三月不行,余以為悲則傷肺,思則傷脾,遂朝服補中益氣加桔梗、貝母、知母,夕用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 一婦人因勞,耳鳴頭痛體倦,此元氣不足,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而痊。三年後得子,因飲食勞倦,前症益甚,月經不行,晡熱內熱,自汗盜汗,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頓愈。前症若因血虛有火,用四物加山梔、柴胡;不應,八珍加前藥。若氣虛弱,用四君子。若怒耳便聾或鳴者,實也,小柴胡加芎、歸、山梔;虛用補中益氣加山梔。

白話文:

一位婦人因為過度勞累,出現耳鳴、頭痛、身體疲倦的症狀,這是因為元氣不足,所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後痊癒。三年後她生了孩子,但因為飲食不注意又過度勞累,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月經沒有來,下午會發熱、身體內部感覺發熱,還有自汗和盜汗,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一起服用後就痊癒了。

如果之前的症狀是因為血虛有火,就用四物湯加上山梔子、柴胡;如果沒效,就用八珍湯加上前面的藥。如果是氣虛,就用四君子湯。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耳朵突然聽不見或耳鳴,這是屬於實證,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川芎、當歸、山梔子;如果是虛證,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子。

如果上午症狀加劇,是屬於火熱,用小柴胡湯加上炒黃連、炒山梔子治療,如果是氣虛,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下午症狀加劇,是屬於血虛,就用四物湯加上白朮、茯苓。如果是陰虛火旺,或者兼有痰多口渴,必須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水。醫書上說:「頭痛、耳鳴、九竅不通暢,都是腸胃功能失調造成的,脾胃一旦虛弱,耳朵、眼睛和九竅都會出現問題。」

一位婦人原本胃氣就虛弱,因為哭喪母親導致吐血、咳嗽、發熱、盜汗,月經三個月沒來,我認為這是因為悲傷會傷肺,思慮過度會傷脾,因此早上讓她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貝母、知母,晚上服用歸脾湯並送服六味地黃丸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