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女科撮要》~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附方並注

硃砂(飛過,五錢),生地黃(一錢半),黃連(酒洗,六錢),甘草(炙,五分),當歸(一錢五分)

上為末,飯糊為丸,每服十五丸。

若因中氣虛,宜用四君、芎、歸。兼思慮傷脾,須用歸脾湯。

奪命丹,治瘀血入衣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

附子(半兩,炮),牡丹皮(一兩),乾漆(一兩碎之,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好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花蕊石散,治胎衣不下,其效如神,及打撲傷損,腹中瘀血,脹痛欲死,服之血化為水,其功不能盡述。

硫黃(上色明淨者,四兩,搗細末),花蕊石(一兩,搗為細末)

上二味相拌和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候泥干入藥,再用泥封口候乾,安在四方磚上,虛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三十斤,周疊煅之,候冷取出為細末。每服一錢,童便調下。

平胃散,治腸胃寒受濕下血等症。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炙)

上薑棗水煎服。

益母草丸,五月採陰乾石器為末,煉蜜丸,彈子大。臨產以童便和溫酒化下。

加味芎歸湯,治分娩交骨不開,或五七日不下,垂死者。

生男女婦人(發一握,燒灰存性),川芎,當歸(各一兩),自死龜殼(一個,如無佔過者亦可酥炙)

上為末,每一兩,水煎服,良久不問,生死胎自下。

芎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暈煩不省,用川芎、當歸二味等份,每劑半兩、水煎服。

若腹疼加桂。腹痛自汗,頭眩少氣,加羊肉,若不應,用八珍湯。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虛口乾,或吐瀉等症。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一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選奇湯,治風熱上壅,眉稜骨痛,或頭目眩暈等症。

羌活,防風(各二錢),甘草(二錢,夏生冬炒),酒芩(冬去之,熱甚用)

上每服三錢,水煎,時時飲之。

葛花解酲湯,治酒積,上下分消其濕。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木香(五分),青皮(三錢),陳皮,白茯苓,豬苓,人參(各一錢半),白朮,神麯炒,澤瀉,生乾薑(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白湯調下。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

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曲,陳皮白朮,厚朴(制。各一錢),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上作一劑,薑棗水煎熱服。

清燥湯,治元氣虛,濕熱乘之,遍身痠軟,絕寒水生化之源,小便赤少,大便不調等症。

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粒,杵炒),黃連,神麯(炒),豬苓,柴胡,甘草(炙。各二分),蒼朮,麥門冬,陳皮,白朮,生地黃,澤瀉(各五分),白茯苓,人參,當歸,升麻(各三分),酒柏(一分)

白話文:

附方並注

  • 硃砂丸:用飛過的硃砂五錢、生地黃一錢半、酒洗過的黃連六錢、炙甘草五分、當歸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如果因為中氣虛弱,應該用四君子湯、芎歸湯加減。如果因為思慮過多導致脾臟受損,需要用歸脾湯。

  • 奪命丹:治療瘀血進入子宮(衣胞),導致腹部脹滿難以排出,緊急服用此藥,瘀血就會消散,子宮也會自然排出。藥方為:炮製過的附子半兩、牡丹皮一兩、搗碎並炒至冒煙的乾漆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一升好醋,加上大黃粉末一兩,一起熬煮成膏狀,再和藥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吞服五到七丸。

  • 花蕊石散:治療胎衣不下,效果非常顯著,對於跌打損傷、腹部瘀血、脹痛欲死等情況,服用此藥後,瘀血會化為水排出,其功效無法完全描述。藥方為:選擇顏色明亮乾淨的硫磺四兩,搗成細粉,加上花蕊石一兩,也搗成細粉,將這兩種藥粉混合均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定一個瓦罐,等泥乾燥後放入藥粉,再用泥封口,待泥乾燥後,將瓦罐放在四方磚上,上面虛寫八卦五行文字,用三十斤木炭周圍堆疊燒製,待冷卻後取出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童便調和服用。

  • 平胃散:治療腸胃受寒受濕導致下血等症狀。藥方為:蒼朮、厚朴、陳皮、炙甘草,以上藥材用水加生薑、紅棗煎煮後服用。

  • 益母草丸:五月採摘益母草,在陰涼處風乾,用石器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臨產時用童便和溫酒化開服用。

  • 加味芎歸湯:治療分娩時骨盆打不開,或者五七天胎兒無法產下,情況危急的產婦。藥方為:男女產婦頭髮各一撮(燒成灰燼),川芎、當歸各一兩,自然死亡的龜殼一個(如果沒有用過的可稍微用酥油炙烤)。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一兩,加水煎煮後服用,過一段時間,不管胎兒死活,都會自然產下。

  • 芎歸湯:治療產後失血過多,導致暈眩昏迷不醒的情況,用川芎、當歸兩味藥材等分,每劑半兩,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腹痛,可加入肉桂。如果腹痛且自汗、頭暈、氣短,可加入羊肉,如果還是沒效果,改用八珍湯。

  • 七味白朮散:治療中氣虛弱導致口乾,或嘔吐、腹瀉等症狀。藥方為: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一錢,將以上藥材做為一劑,加水煎煮後服用。

  • 選奇湯:治療風熱上湧導致眉骨疼痛,或頭暈目眩等症狀。藥方為:羌活、防風各二錢,甘草二錢(夏天用生的,冬天用炒過的),酒芩(冬天不用,如果熱度很高才用)。每次服用三錢,加水煎煮,隨時飲用。

  • 葛花解酲湯:治療酒積,使其濕氣上下分流。藥方為: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木香五分,青皮三錢,陳皮、白茯苓、豬苓、人參各一錢半,白朮、炒神麯、澤瀉、生乾薑各二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白開水調和服用。

  • 藿香正氣散:治療外感風寒,內有飲食停滯,導致頭痛發熱,或霍亂腹瀉,或瘧疾等症狀。藥方為: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曲、陳皮、白朮、厚朴(製過)各一錢,炙甘草五分,藿香一錢五分。將以上藥材做為一劑,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 清燥湯:治療元氣虛弱,濕熱入侵,導致全身痠軟無力,無法產生寒水,小便赤少,大便不暢等症狀。藥方為: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粒(搗碎炒過),黃連、炒神麯、豬苓、柴胡、炙甘草各二分,蒼朮、麥門冬、陳皮、白朮、生地黃、澤瀉各五分,白茯苓、人參、當歸、升麻各三分,酒黃柏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