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撮要》~ 卷上 (3)
卷上 (3)
1. 附方並注
人參橘皮湯,治脾胃虛弱,氣滯惡阻,嘔吐痰水。
甘草(三分),厚朴(制),白茯苓(去皮。各五分),人參,陳皮,白朮,麥門(去心。各一錢)
上用淡竹茹一塊姜水煎溫服。
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陳、枳殼。若因飲食停滯,宜用六君子加枳殼。若因脾胃虛,宜用異功散。
竹葉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
白茯苓,麥門,黃芩(各三兩)
上每服四錢,竹葉五片,水煎服。
若因血虛煩熱,宜兼用四物。若因中氣虛弱,宜兼四君。
紫蘇飲,治妊娠失調,胎氣不安,上㽲作痛,名子懸。
大腹皮,川芎,白芍,陳皮,蘇葉,當歸(各一兩),人參,甘草(各半兩)
上薑蔥水煎服。
若肝脾氣血虛而有火不安,宜兼逍遙散。若脾氣虛弱而不安,宜用四君、芎、歸。
膠艾湯,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或去血腹痛。
膠(一兩,炙),艾葉(數莖)
上二味,以水服一錢,取二升,分三服。
阿膠散,或頓僕,或因毒藥,胎動不安,或脅痛腹痛,上搶短氣。
熟地黃,艾葉,白芍,川芎,黃耆,阿膠,當歸,甘草(炙。各一兩)
上每服四錢,薑棗水煎。
枳殼湯,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
枳殼(炒),黃芩(炙,半兩),白朮(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
二黃散,治胎漏下血,或內熱晡熱,或頭痛頭暈,或煩躁作渴,或脅肋脹痛等症。
生地黃,熟地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白朮、枳殼湯下。
前四症若因脾胃虛弱,宜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若因脾胃虛陷,宜用前湯倍用升麻、柴胡。若因晡熱內熱,宜用逍遙散。
知母丸,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或欲墮產。用知母一味,炒為末,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或嚼咽之。
地黃當歸湯,治血虛胎動。
當歸(一兩),熟地黃(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
若因脾胃弱而血虛者,宜用四君、芎、歸。氣血俱虛者,宜用八珍湯。
金生白朮散,治妊娠,面目虛浮,四肢腫如水氣,名曰胎腫。
白朮(一兩),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半兩)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若未應,佐以四君子湯。
天仙藤散,治妊娠自三月之後,足指發腫,漸至腿膝,飲食不甘,狀似水氣,或腳指間出黃水,名曰子氣。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錢,生薑,木瓜各三片,紫蘇三葉,水煎食前日進三服。
若因脾胃虛弱,宜兼六君子。中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
安榮散,治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瀝,名曰子淋。
麥門冬(去心),通草,滑石(各二錢),當歸,燈心,甘草(各五錢),人參,細辛(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橘皮湯,治療脾胃虛弱,氣滯導致噁心嘔吐,吐出痰水。
藥材:甘草(少許)、厚朴(炮製過的)、白茯苓(去皮)各少許,人參、陳皮、白朮、麥門冬(去心)各一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用淡竹茹和生薑水煎煮後,溫服。
如果因為中焦有痰阻滯,適合使用二陳湯加上枳殼。如果因為飲食停滯,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枳殼。如果因為脾胃虛弱,適合使用異功散。
竹葉湯,治療懷孕時心驚膽怯,煩躁不安,這種情況稱為「子煩」。
藥材:白茯苓、麥門冬、黃芩各一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每次服用少量,加入竹葉數片,用水煎服。
如果因為血虛引起煩熱,適合同時使用四物湯。如果因為中氣虛弱,適合同時使用四君子湯。
紫蘇飲,治療懷孕失調,胎氣不安,上腹部疼痛,這種情況稱為「子懸」。
藥材:大腹皮、川芎、白芍、陳皮、蘇葉、當歸各一份,人參、甘草各半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用生薑和蔥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肝脾氣血虛弱且有火氣不安,適合同時使用逍遙散。如果脾氣虛弱而不穩定,適合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川芎和當歸。
膠艾湯,治療懷孕時跌倒受傷,導致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是胎兒向上衝頂,或是出血腹痛。
藥材:阿膠(炙烤過的)一份,艾葉數根。
服用方法:以上兩味藥材加水煎煮,每次服用少量,分三次服用。
阿膠散,治療因跌倒受傷,或因中毒,導致胎動不安,或脅肋疼痛、腹痛、胎兒向上衝頂、呼吸短促。
藥材:熟地黃、艾葉、白芍、川芎、黃耆、阿膠、當歸、甘草(炙烤過的)各一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每次服用少量,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服。
枳殼湯,治療妊娠漏胎下血,或是因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
藥材:枳殼(炒過的)、黃芩(炙烤過的)各半份,白朮一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白開水沖服。
二黃散,治療妊娠漏胎下血,或是身體內熱,午後發熱,或是頭痛頭暈,或是煩躁口渴,或是胸脅脹痛等症狀。
藥材:生地黃、熟地黃。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煎煮過的白朮和枳殼湯沖服。
如果以上四種症狀是因脾胃虛弱引起,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如果因脾胃虛陷,適合使用前述藥方,並加倍使用升麻和柴胡。如果因午後發熱或體內有熱,適合使用逍遙散。
知母丸,治療懷孕時跌倒受傷,導致胎動不安,或是可能流產。
藥材:知母一味,炒過後磨成粉末,製成小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十顆,用白開水送服,或直接嚼碎吞服。
地黃當歸湯,治療血虛導致的胎動不安。
藥材:當歸一份,熟地黃兩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每次服用少量,用水煎服。
如果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血虛,適合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川芎和當歸。如果氣血都虛,適合使用八珍湯。
金生白朮散,治療懷孕時,面部和眼瞼虛腫,四肢腫脹如水腫,這種情況稱為「胎腫」。
藥材:白朮一份,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半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米湯送服。
如果效果不佳,可搭配四君子湯。
天仙藤散,治療懷孕三個月後,腳趾開始腫脹,逐漸蔓延到腿部和膝蓋,食慾不振,症狀像水腫,或是腳趾間流出黃色液體,這種情況稱為「子氣」。
藥材:天仙藤(洗淨略炒)、香附(炒過)、陳皮、甘草、烏藥各等份。
服用方法:以上藥材每次服用少量,加入生薑、木瓜各數片,紫蘇葉數片,用水煎服,在飯前服用,每日服用三次。
如果因為脾胃虛弱,適合同時使用六君子湯。如果中氣下陷,必須使用補中益氣湯。
安榮散,治療懷孕時,小便不暢,導致小便淋漓不盡,這種情況稱為「子淋」。
藥材:麥門冬(去心)、通草、滑石各少量,當歸、燈心、甘草各略多,人參、細辛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