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撮要》~ 卷下 (11)
卷下 (11)
1. 附方並注
加味逍遙散,治血虛有熱,遍身搔癢,或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少嗜臥,小便澀滯等症。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治療血虛有熱,全身搔癢,或口乾舌燥,發熱盜汗,食慾不振,嗜睡,小便不通暢等症狀。
甘草(炙),當歸(炒),芍藥(酒炒),茯苓,白朮(炒),柴胡(各一錢),牡丹皮,山梔(炒。各五分)
上水煎服。
逍遙散,即前方去丹皮、山梔。
白話文:
甘草(經過炙烤),當歸(經過炒制),芍藥(用酒炒過),茯苓,白朮(經過炒制),柴胡(各一錢),牡丹皮,山梔(經過炒制。各五分)
歸脾湯,治脾經失血,少寐發熱,盜汗,或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或心脾傷痛,怠惰嗜臥,飲食不思。
白話文:
歸脾湯,治療脾經失血,入睡困難,盜汗,或因思慮而傷害脾臟,不能收斂血液,導致亂流;或健忘、心神不寧,心悸失眠;或因心脾受傷而疼痛,懶惰嗜睡,不想吃東西。
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炒),當歸,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加味歸脾湯,即前方加柴胡、山梔。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炒)、當歸、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五分)。
補中益氣湯,治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發熱,或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元氣不足導致的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等症狀。也可治療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頭痛發熱、惡寒自汗、氣促等症狀。
黃耆(炙,一錢五分),甘草(炙),人參,當歸(酒拌),白朮(炒。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三分),陳皮(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黃耆(用火烤過的,一錢五分),甘草(用火烤過的),人參,當歸(用酒拌過的),白朮(用火炒過的,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三分),陳皮(一錢)。
六君子湯,即異功散加半夏。
白話文:
六君子湯,就是異功散加上半夏。
十全大補湯,治諸臟虧損,氣血俱虛,惡寒發熱;或自汗盜汗,便血吐血;或大便不實,飲食少思;或胸腹作痛,口舌生瘡;或耳目不明,牙齒不固。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臟腑虧損,氣血俱虛,表現為怕冷發熱;或自汗盜汗,排便或嘔吐出血;或大便不成形,不想吃東西;或胸腹疼痛,口腔潰瘍;或聽力或視力不好,牙齒鬆動。
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當歸,川芎,熟地(酒洗蒸焙),白芍藥(炒。各一錢),肉桂,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當歸、川芎、熟地黃(以酒清洗過,再蒸煮烘焙過)、白芍藥(炒過,各一錢)、肉桂、甘草(炙過,五分)
八珍湯,治脾胃虧損,氣血俱虛,乃內傷之症。蓋人之生,以脾胃為主,脾胃一虛,諸臟失所,百病生焉。即前方大補湯,去黃耆、肉桂。
白話文:
八珍湯,用於治療脾胃虧損,氣血俱虛,是屬於內傷引起的症狀。人們生存的根本在於脾胃,一旦脾胃虛弱,各臟腑就會失去定位,進而引發百病。將之前方的大補湯去除黃耆、肉桂即可。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治療肌肉發熱、煩躁發熱、眼睛發紅、臉色發紅、煩渴想喝水,晝夜不停,脈搏洪大而無力,用力按壓完全沒有,這種脈象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誤服白虎湯(一種治療熱性病的中藥湯劑),必定會死亡。
當歸(三錢),黃耆(炙,一兩)
上水煎服。
清胃散,治胃經濕熱,牙齒或牙根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
白話文:
當歸(9克),黃耆(炙,30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胃散用來治療胃部濕熱引起的症狀,如牙齒或牙根腫痛,或者疼痛牽引到頭腦,或者是臉上發熱。
當歸身(酒拌,一錢),黃連,生地黃(酒拌),升麻(各二錢),牡丹皮(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身(用酒拌過,一錢),黃連,生地黃(用酒拌過),升麻(各二錢),牡丹皮(一錢五分)
加味清胃散,治脾胃有熱,口內生瘡,或齒作痛,或齦腐爛。即前方加犀角、連翹、甘草。
白話文:
加味清胃散,治療脾胃有熱,口腔內生瘡,或牙齒疼痛,或牙齦腐爛。就是在原方中加入犀角、連翹、甘草。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症,寒熱往來,或晡熱潮熱,不欲飲食;或口苦耳聾,咳嗽發熱,或脅痛胠滿,轉側不便;或瀉痢咳嗽,嘔吐酸水。
白話文:
小柴胡湯:治療肝膽經的疾病,症狀包括寒熱交替,或傍晚出現熱潮,不想吃東西;或者口苦、耳聾、咳嗽和發熱,或者脅痛和腹部脹滿,翻身不方便;或者腹瀉、腹瀉、咳嗽和嘔吐酸水。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 柴胡(12克)
- 黃芩(8克)
- 半夏(6克)
- 人參(6克)
- 甘草(炙,3克)
加味小柴胡湯,治婦女經行,感冒發熱,熱入血室,寒熱如瘧,晝則安靜,夜則發熱妄語;或素血虛,大勞大怒火動,熱入血室亦能致。此即前方加生地黃。
當歸六黃湯,治氣血虛,而發熱盜汗等症。
白話文:
加味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婦女在月經期間,出現感冒發燒、熱入血室的症狀,並且有寒熱相間,像瘧疾一樣的症狀,白天安靜,晚上發燒胡言亂語。或者原本血虛的人,因為勞累過度或生氣而導致火氣上升,熱入血室也會導致類似的症狀。因此,在原來的方劑中加入生地黃。
當歸(二錢),黃耆(炒),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黃連(炒焦),黃芩(炒焦),黃柏(炒焦。各五分)
白話文:
當歸(6 公克),炒黃耆,生生地黃,熟地黃(各 3 公克),炒焦黃連,炒焦黃芩,炒焦黃柏(各 1.5 公克)
上水煎服。
黃芩清肺飲,治肺熱而小便不利。
黃芩,山梔(各一錢)
上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黃芩清肺飲,用來治療因肺熱引起的小便不暢。
材料包括黃芩和山梔各一錢。
將上述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小便仍然不通暢,可以加入二十粒鹽豉。
六味丸(一名地黃丸,加肉桂一兩名加減八味丸),治腎虛發熱,作渴唾痰,小便淋瀝,頭暈眼花,咽燥唇裂,齒不堅固,腰腿痠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喑,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
白話文:
六味丸(也稱地黃丸,加入肉桂一兩則稱為加減八味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發熱、口渴、唾液發黏、小便淋漓不盡、頭暈眼花、咽喉乾燥、嘴脣乾裂、牙齒鬆動不牢、腰腿痠軟、自汗盜汗、便血、各種血癥、失聲和痰多等症狀的聖藥,對於血虛引起的發熱更是神藥。
熟地黃(半斤,杵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上各另為末,和地黃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滾湯下。地黃鬚自制。
白話文:
熟地黃(半斤,搗成膏狀),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八味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或臍腹疼痛,或多漩溺。即前方加桂附各一兩。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肉桂一兩。
白話文:
八味丸,治療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導致脾胃虛寒,食慾不振;或臍腹疼痛,或小便頻多。在此方加入肉桂和附子,各一兩。
加減濟生腎氣丸,治脾腎虛,腰重腳腫,濕飲留積,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氣喘痰甚;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白話文:
「加減濟生腎氣丸」,是治療脾腎虛弱導致的腰部沉重、腳部腫脹、體內濕氣積聚、小便不利;或腹部脹滿、四肢浮腫、氣喘、痰液增多;或已經發展成水腫的患者的良藥,其效果十分顯著。
白茯苓(三兩),附子(半兩),川牛膝,桂心,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掏碎,酒拌杵膏)
白話文:
白茯苓(120克),附子(20克),川牛膝,桂心,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40克),熟地黃(160克,搗碎,用酒拌和製成膏狀)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發熱,或口舌生瘡,或晝安夜熱。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胡黃連,宣黃連(各一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白虎湯,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與地黃膏混合,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四物二連湯,治療血虛導致的發熱,或者口腔、舌頭生瘡,或是白天正常夜晚發熱。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胡黃連、宣黃連(各一錢)
以上材料作為一份,用水煎煮後服用。
白虎湯,治療胃熱引起的口渴,對於暑熱症狀尤其有效。
知母(一錢五分),石膏(四錢),粳米(一合)
上作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知母(1.5錢),石膏(4錢),大米(一碗)
錢氏益黃散,治脾土虛寒,水反來侮土,而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
白話文:
錢氏益黃散,用於治療因脾土虛寒,導致水反過來侵犯脾胃,出現嘔吐不思飲食、或肚腹疼痛、或大便不成形、手足冰涼等症狀。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炙),丁香(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白話文: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炙),丁香(二錢)
二神丸,治脾腎虛弱,侵晨五更作瀉,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實,神效。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白話文:
二神丸,用於治療脾腎虛弱,早上五更時腹瀉,或完全不想吃東西,或吃不下東西,大便不實,療效顯著。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熟,去薑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首先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四十九顆大紅棗和四兩生薑,將生薑切碎後與紅棗一同用水煮熟,去掉生薑後取棗肉,將藥丸捏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以鹽湯送服。
人參理中湯,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飲食少思,肚腹膨脹。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理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和腹部脹滿。
所需材料:人參、白朮、炮製過的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附子理中湯,治脾胃虛寒,手足俱冷,飲食不入,或腸鳴切痛,嘔逆吐瀉。即前方加附子一錢。
白話文:
附子理中湯是治療脾胃虛寒,手腳冰冷,無法進食,或腸鳴疼痛,嘔吐腹瀉的方劑。它是「理中湯」加上附子一錢。
四君子湯,治脾胃虛損,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肢體消瘦,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停食而患瘧痢,或瘧痢因脾胃虛而不能愈。
白話文:
四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大便稀溏、身體消瘦,或胸膈悶脹、咳嗽、吞嚥時有酸味,或脾胃虛弱、吃不消化而患瘧疾或痢疾,或瘧疾或痢疾由於脾胃虛弱而不能治癒。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各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若因肝木克脾土而致,宜加柴胡、芍藥。若命門火衰而患,宜兼八味丸。
異功散,即前湯加陳皮,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症。
人參橘皮湯,治脾胃虛弱,氣滯惡阻,嘔吐痰水。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各用二錢,甘草用一錢。
將這些藥材加上薑和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因為肝木剋制脾土導致的病症,應該加入柴胡和芍藥。如果是因為命門之火衰弱而患病,則應該配合使用八味丸。
異功散就是在前面提到的湯劑中再加上陳皮,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飲食量少,或者長期咳嗽,或是腹部脹滿不吃東西,面部浮腫氣逆等症狀。
人參橘皮湯是用人參和橘皮等藥材製成的湯劑,用來治療脾胃虛弱、氣滯不暢、噁心嘔吐以及痰多等症狀。
甘草(三分),厚朴(制),白茯苓(去皮。各五分),人參,陳皮,白朮,麥門(去心。各一錢)
上用淡竹茹一塊薑水煎溫服。
白話文:
甘草(三錢),厚朴(炮製過),白茯苓(去皮。各五錢),人參,陳皮,白朮,麥門(去心。各一錢)
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陳、枳殼。若因飲食停滯,宜用六君子加枳殼。若因脾胃虛,宜用異功散。
白話文:
- 如果是因中脘停痰,應服用二陳湯、枳殼。
- 如果是因飲食停滯,應服用六君子湯加枳殼。
- 如果是因脾胃虛,應服用異功散。
竹葉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
白茯苓,麥門,黃芩(各三兩)
上每服四錢,竹葉五片,水煎服。
若因血虛煩熱,宜兼用四物。若因中氣虛弱,宜兼四君。
紫蘇飲,治妊娠失調,胎氣不安,上㽲作痛,名子懸。
大腹皮,川芎,白芍,陳皮,蘇葉,當歸(各一兩),人參,甘草(各半兩)
上薑蔥水煎服。
若肝脾氣血虛而有火不安,宜兼逍遙散。若脾氣虛弱而不安,宜用四君、芎、歸。
白話文:
竹葉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心慌膽小、煩躁不安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煩。
配方包括:白茯苓、麥門冬、黃芩(各三兩)。
每次服用時取四錢藥材,加入五片竹葉,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是因為血虛導致的煩躁發熱,建議同時使用四物湯。如果是因為中氣虛弱引起的問題,應該配合四君子湯一起使用。
紫蘇飲,用來治療懷孕期間身體失調、胎兒不穩定、上腹部疼痛的情況,這種症狀稱為子懸。
配方包括:大腹皮、川芎、白芍、陳皮、紫蘇葉、當歸(各一兩),人參、甘草(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用生薑和蔥白加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肝脾氣血虛弱並且伴有火旺不安的症狀,建議同時使用逍遙散。如果是脾氣虛弱引起的不適,可以考慮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和當歸。
膠艾湯,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或去血腹痛。
白話文:
《膠艾湯》的功效:治療懷孕婦女突然昏倒、胎兒躁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兒上竄、或流產後腹痛。
膠(一兩,炙),艾葉(數莖)
上二味,以水服一錢,取二升,分三服。
阿膠散,或頓僕,或因毒藥,胎動不安,或脅痛腹痛,上搶短氣。
熟地黃,艾葉,白芍,川芎,黃耆,阿膠,當歸,甘草(炙。各一兩)
上每服四錢,薑棗水煎。
枳殼湯,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
枳殼(炒),黃芩(炙,半兩),白朮(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
白話文:
膠(一兩,烤過),艾葉(數根)
上面兩種藥材用水煎煮,取兩升藥汁,分成三次服用。
阿膠散適用於突然跌倒、中毒、胎動不安或脅痛腹痛、氣短等症狀。
熟地黃、艾葉、白芍、川芎、黃芪、阿膠、當歸、甘草(烤過。每種各一兩)
每次用四錢藥材,加姜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枳殼湯用於治療孕期出血或是由於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
枳殼(炒過)、黃芩(烤過,半兩)、白術(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白開水調服。
二黃散,治胎漏下血,或內熱晡熱,或頭痛頭暈,或煩躁作渴,或脅肋脹痛等症。
生地黃,熟地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白朮、枳殼湯下。
白話文:
二黃散,用於治療胎漏下血,或是內熱、午後發燒、或頭痛頭暈、或心煩煩躁口渴,或脅肋脹痛等症狀。
前四症若因脾胃虛弱,宜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若因脾胃虛陷,宜用前湯倍用升麻、柴胡。若因晡熱內熱,宜用逍遙散。
白話文:
前面四種證型如果因脾胃虛弱,宜選用補中益氣湯合五味子來治療。如果因脾胃中氣下陷,應使用前一個處方,將升麻、柴胡兩味藥加倍用量。如果因午後發熱內熱,宜選用逍遙散來治療。
知母丸,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或欲墮產。用知母一味,炒為末,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或嚼咽之。
白話文:
知母丸,用於治療妊娠期間胎動不安,或有流產徵兆。使用知母一種藥材,炒成粉末,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或直接嚼服。
地黃當歸湯,治血虛胎動。
當歸(一兩),熟地黃(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
若因脾胃弱而血虛者,宜用四君、芎、歸。氣血俱虛者,宜用八珍湯。
金生白朮散,治妊娠,面目虛浮,四肢腫如水氣,名曰胎腫。
白朮(一兩),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半兩)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若未應,佐以四君子湯。
白話文:
地黃當歸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胎動不安。
當歸(30克),熟地黃(60克)
每次服用15克,用水煎煮。
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的血虛,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和當歸。氣血兩虛的人,則應該使用八珍湯。
金生白術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臉部浮腫、四肢像水腫一樣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胎腫。
白術(30克),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15克)
將上述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6克,用米湯送服。
如果沒有效果,可以輔助使用四君子湯。
天仙藤散,治妊娠自三月之後,足指發腫,漸至腿膝,飲食不甘,狀似水氣,或腳指間出黃水,名曰子氣。
白話文:
天仙藤散,治療妊娠三月之後,腳趾開始腫脹,逐漸蔓延到小腿和膝蓋,不想吃東西,看起來像水腫,或者腳趾縫裡流出黃水,這種情況叫做「子氣」。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各等分)
白話文:
天仙藤(洗淨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各等份)。
上每服三五錢,生薑,木瓜各三片,紫蘇三葉,水煎食前日進三服。
若因脾胃虛弱,宜兼六君子。中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
安榮散,治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瀝,名曰子淋。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入生薑和木瓜各三片,紫蘇三葉,用水煎煮,在餐前每日服用三次。
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應該同時使用六君子湯。如果是中氣下陷的情況,則需要使用補中益氣湯。
安榮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暢、量少,逐漸形成淋灕不盡的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子淋。
麥門冬(去心),通草,滑石(各二錢),當歸,燈心,甘草(各五錢),人參,細辛(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麥門湯調下。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種子),通草,滑石(各 10 公克),當歸,燈心,甘草(各 25 公克),人參,細辛(各 50 公克)。
若因肺經蘊熱,宜用黃芩清肺飲。若因膏粱厚味,宜用清胃散。若因肝經濕熱,宜用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如果因為肺經蘊藏熱氣,應該服用黃芩清肺飲治療。如果因為吃太多肥甘厚味而導致熱氣,應該服用清胃散。如果因為肝經濕熱,應該服用加味逍遙散。
羚羊角散,治妊娠,虛風頸項,強直,筋脈攣急,語言蹇塞,痰涎不利,或時發搐,或不省人事,名曰子癇。
白話文:
羚羊角散,用於治療妊娠期間發作的虛風頸項強直,筋脈攣急,語言蹇塞,痰涎不利,時常發搐,或不省人事,這種疾病叫做子癇。
羚羊角(鎊),川獨活,酸棗仁(炒),五加皮(各五錢),薏苡仁,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各四分),木香,甘草(各二分半)
白話文:
羚羊角(研末)、川獨活、酸棗仁(炒熟)、五加皮(各五錢)、薏苡仁、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各四錢)、木香、甘草(各二錢五分)。
上每服五薑水煎。
若因肝經風熱,或怒火所致,須用加味逍遙散。
安胎飲,治妊娠五七個月,用數服可保全產。
白朮,人參,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陳皮,甘草,紫蘇,炙黃芩(各一錢)
上用薑水煎服。
若因中氣虛弱,須用四君子加陳皮、紫蘇。若陰虛內熱,宜用四物、黃芩、白朮。
二陳湯,治妊娠失調,脾胃不和,嘔吐痰涎,或飲食不思。
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五分)
上薑水煎服。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氣滯用紫蘇飲。
麥門冬湯,治妊娠失於調養,內熱口乾,或胎動不安。
麥門冬(去心),防風,白茯苓(各二錢),人參(一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若血虛有熱,用逍遙散。氣虛有熱,用四君加黃芩、紫蘇。
鯉魚湯,治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各三兩)
白話文:
每次服用時用五片生薑煮水。
如果是由於肝經風熱或怒火引起的,需要用加味逍遙散。
安胎飲可以用於懷孕五到七個月的時期,服用數次可以幫助順利生產。配方包括:白朮、人參、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陳皮、甘草、紫蘇、炙黃芩(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用生薑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是因為中氣虛弱,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陳皮和紫蘇;如果是陰虛內熱的情況,建議使用四物湯加上黃芩和白朮。
二陳湯適用於懷孕期間調理失當、脾胃不協調導致的嘔吐痰涎或者沒有食慾。配方為: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五分)。
同樣也是將這些材料用生薑水煎煮後服用。若脾胃虛弱,可使用六君子湯;若有氣滯現象,則可選擇紫蘇飲。
麥門冬湯適用於懷孕期間由於調養不當造成的內熱口乾或胎動不安。配方包括:麥門冬(去心)、防風、白茯苓(各二錢)、人參(一錢)。
將以上成分作為一份劑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存在血虛伴有熱症,可以考慮使用逍遙散;對於氣虛且有熱症的情況,推薦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芩和紫蘇。
鯉魚湯適用於胸部脹滿、腹部膨脹、小便不通以及全身浮腫的情況。其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當歸、芍藥(各三兩)。
上細銼,用鯉魚一頭,煮取汁,每藥四錢,入汁一盞半,薑七片,橘皮少許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準備一條鯉魚頭,將魚頭煮成湯汁,將四錢的藥材加入一盞半的魚湯中,再加入七片生薑和少許橘子皮,一起煎煮後服用。
若脾胃虛,佐以四君子湯。
達生散,治妊娠,八九月服數劑,甚效。
白話文:
如果脾胃虛弱,可以輔以四君子湯。
達生散對於治療懷孕八九個月的孕婦很有幫助,服用幾劑效果很好。
大腹皮(用黑豆汁洗曬,三錢),人參,甘草炙,紫蘇梗葉,陳皮(各五分)
白話文:
大腹皮(用黑豆汁洗曬,三錢),人參、甘草炙、紫蘇梗葉、陳皮(各五分)。
上水煎,入黃楊葉七莖,蔥五葉,煎服。
春加川芎,夏加黃芩,冬依正方,或有別症,以意消息加減。
白話文:
用水煎煮,加入七莖黃楊葉和五片蔥葉,煎好後服用。
春天可以加川芎,夏天可以加黃芩,冬天則按照原方。如果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減藥材。
保生無憂散,臨產服之,補其血,順其氣使易產。又治小產瘀血腹痛。
白話文:
- 保生無憂散: 在分娩時服用,可以補血、順氣,使生產順利。
- 小產瘀血腹痛: 治療小產後引起的瘀血腹痛。
南木香,當歸,川芎,白芍藥,枳殼,乳香,血餘(即亂髮,煅)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作用,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ікування нерегулярних менструацій, післяпологового відновлення та інших захворювань.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ікування головного болю, зубного болю та інших захворювань.
白芍藥:具有滋陰養血、緩解疼痛的作用,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ікування нерегулярних менструацій, передменструального синдрому та інших захворювань.
枳殼:具有理氣、消食的作用,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ікування розладів травлення, запорів та інших захворювань.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ікування травм, ударів та інших захворювань.
血餘(即亂髮,煅):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常 применяется для лікування нерегулярних менструацій, післяпологового відновлення та інших захворювань.
上等分,每服二三錢,水煎,日二服。
若胞衣既破,其血已涸,或元氣困憊,急用八珍湯斤許,水數碗,煎熟時飲救之,飲盡再製,亦有得生。
芎歸補中湯,治氣血虛半產。
白話文:
南木香、當歸、川芎、白芍藥、枳殼、乳香、血餘(即燒過的亂髮)
當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補充血液,常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產後恢復等病症。
川芎:能夠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常被用來治療頭痛、牙痛等病症。
白芍藥:具有滋養陰液、補血和緩解疼痛的作用,常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經前症候群等病症。
枳殼:可以理順氣機、幫助消化,常被用來治療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
乳香: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創傷、撞擊等病症。
血餘(即燒過的亂髮):能夠活血化瘀、止痛,常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產後恢復等病症。
將上述草藥按等份配比,每次服用二至三錢,用水煎煮,每日服用兩次。
如果胎膜已經破裂,血液流失嚴重,或者體內元氣耗盡,應立即使用八珍湯約一斤,加數碗水煎煮至熟,飲用以救助,喝完再重新煎煮,這樣也有可能輓回生命。
[芎歸補中湯] 用於治療因氣血虛弱導致的半產。
艾葉(代薑),阿膠(炒),川芎,五味子(杵炒),黃耆(炙),當歸,白朮(炒),芍藥(炒),人參,杜仲(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 艾葉(替代生薑)
- 阿膠(炒過)
- 川芎
- 五味子(搗碎並炒過)
- 黃耆(炙過)
- 當歸
- 白朮(炒過)
- 芍藥(炒過)
- 人參
- 杜仲(炒過。各一錢)
- 甘草(炙過,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若脾氣虛弱,須用補中益氣湯。若氣虛而有火,宜用安胎飲。
人參黃耆湯,治小產氣虛,血下不止。
人參,黃耆,當歸(炒),白朮(炒),白芍(炒),艾葉(各一錢),阿膠(炒,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蕓薹散,治孕婦九竅出血,或作暈欲死。
蕓薹子,當歸(焙。各一錢),芍藥,官桂(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酒並童便各半盞,調灌下立瘥。或一味童便溫飲尤效。
前二症,若脾胃氣虛不能統血,宜用四君、芎、歸。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若血脫,須補氣為主。
當歸川芎湯,治小產後瘀血,心腹疼痛,或發熱惡寒。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脾氣虛弱,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氣虛且伴有火熱症狀,則宜用安胎飲。
人參黃耆湯治療小產後因氣虛導致的出血不止。
所需材料:人參、黃耆、當歸(炒)、白朮(炒)、白芍(炒)、艾葉(各一錢),阿膠(炒,二錢)。
將上述藥材做成一劑,用水煎服。
蕓薹散用於治療懷孕婦女九竅出血或昏厥欲死的情況。
所需材料:蕓薹子、當歸(焙,各一錢),芍藥、官桂(各半錢)。
將這些材料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酒和童便各半杯調勻灌服,可以立即見效。或者單獨用溫熱的童便飲用也非常有效。
對於前面提到的兩種情況,如果是脾胃氣虛無法控制血液,建議使用四君子湯加上芎芎、當歸;如果是中氣下陷,則應使用補中益氣湯;若出現血脫,則需要以補氣為主要治療方向。
當歸川芎湯適用於小產後瘀血引起的心腹疼痛,以及發熱惡寒的症狀。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炒),玄胡索(炒),桃仁,紅花,香附,青皮(炒),澤蘭,牡丹皮
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盞服。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熟地黃:補血滋陰,養肝明目。
白芍藥(炒):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玄胡索(炒):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香附:理氣活血,疏肝解鬱。
青皮(炒):理氣化痰,疏肝解鬱。
澤蘭: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若以手按腹愈痛,此是瘀血為患,宜用此藥或失笑散消之。若按之反不痛,此是血虛,宜用四物,參、苓、白朮。若痛而作嘔,此是胃虛,宜用六君子。若痛而作瀉,此是脾虛,宜用六君子送二神丸。
白話文:
如果用手按壓腹部,疼痛加劇,表明瘀血是罪魁禍首,應服用這種藥物或失笑散來消散瘀血。如果按壓後反而疼痛減輕,表明血虛,應服用四物湯,加上人參、茯苓和白朮。如果疼痛並伴有嘔吐,表明胃虛,應服用六君子湯。如果疼痛並伴有腹瀉,表明脾虛,應服用六君子湯送服二神丸。
四物湯,治產後及諸症血虛發熱,或口舌生瘡,或齒齦腫潰,或日晡發熱。
白話文:
四物湯,用於治療產後及各種因血虛引起的症狀,如發熱,口舌生瘡,牙齦腫潰,或每天下午發熱。
當歸,熟地黃(各三兩),芍藥(炒三錢),川芎(一錢五分)
上作一劑水煎服。
若因氣虛不能生血,而患前症,宜補脾胃。
加味四物湯,即前方加白朮、茯苓、柴胡、丹皮。
四神散,治產後血虛,或瘀血腹痛。
當歸(二錢),川芎,芍藥(炒。各一錢),炮薑(五分)
上水煎服。
當歸散,治產後氣血虛,惡露內停,增寒發熱,宜服此去之。
當歸,白芍(炒),川芎,黃芩(各一兩),白朮(五錢)
上為細末,溫童便調下二錢。
失笑散,治產後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知人事,及尋常腹內瘀血,積血作痛。
五靈脂,蒲黃(俱炒,等分)
上每服三錢,酒煎熱服。
若瘀血去多,而元氣虛損所致,宜用四君、芎、歸、炮薑。
解語湯,治風客心脾,舌強不言。
附子(炮),防風,天麻,酸棗仁(各一兩,炒)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若因脾胃風熱,用秦艽升麻湯。
抱膽丸,治心驚不語,或癲癇等症。
白話文:
當歸、熟地黃(各3兩),芍藥(炒3錢),川芎(1錢5分)
以上材料煎成一劑水服用。
如果因為氣虛不能生血而導致病症,應該補充脾胃。
加味四物湯就是在上述方子中加上白朮、茯苓、柴胡、丹皮。
四神散用於治療產後血虛或因瘀血引起的腹痛。
當歸(2錢)、川芎、芍藥(炒。各1錢)、炮薑(5分)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服用。
當歸散適用於治療產後氣血不足、惡露停留體內導致的寒冷發熱,服用此方可幫助排出惡露。
當歸、白芍(炒)、川芎、黃芩(各1兩)、白朮(5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用溫熱的小便調和後服用2錢。
失笑散適用於治療產後心腹絞痛欲死的情況,或者因血液迷住心竅而不省人事,以及平時腹部內有瘀血積聚引起疼痛。
五靈脂、蒲黃(均需炒過,份量相等)
每次服用3錢,以酒煎熱後服用。
如果因去除太多瘀血導致元氣損傷,建議使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炮薑來補益。
解語湯適用於風邪影響心脾所造成的舌強不言。
附子(炮製)、防風、天麻、酸棗仁(各1兩,炒)
每次服用2到3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是由於脾胃風熱引起的問題,可以使用秦艽升麻湯。
抱膽丸適用於心驚不敢說話或癲癇等症狀。
水銀(二兩),黑鉛(五錢),硃砂(細研),乳香(另研。各一兩)
白話文:
- 水銀(二兩):一種液態金屬,常溫下呈銀白色。
- 黑鉛(五錢):一種柔軟、黑色的礦物質,常被用作鉛筆芯。
- 硃砂(細研):一種深紅色的礦物,常被用作顏料或藥物。
- 乳香(另研。各一兩):一種從乳香樹上採集的樹脂,常被用作香料或藥物。
上將鉛入銚下,水銀成砂,次下硃砂、乳香,乘熱用木棰研勻丸,雞頭大。每服一丸。
白話文:
將鉛放入銚子裡,水銀會變成硃砂,然後再放入硃砂、乳香,趁熱用木槌研磨均勻,做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
若因心氣虛,用妙香散。
二母散,治產後惡露上攻,留於肺經,咳嗽喘促。
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桃仁,杏仁(並去皮尖。各一兩)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
若瘀血既去,而嗽仍作,宜補中氣。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上作一劑,水煎服。
若既愈,而當用六君子以補脾胃。若口鼻黑氣起,急用此藥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
清魂散,治產後元氣虛,瘀血逆行作暈。
白話文:
如果因為心氣虛弱,可以使用妙香散。
二母散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上行影響到肺部,導致咳嗽和呼吸急促。
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桃仁、杏仁(都去掉皮和尖端,每種一兩)
每次服用五錢,用薑水煎煮。
如果瘀血已經清除,但仍然有咳嗽,應該補充中氣。
二味參蘇飲適用於產後瘀血進入肺部,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難的情況。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將上述藥材作為一次劑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症狀好轉之後,應使用六君子湯來補脾胃。如果出現口鼻周圍黑色的氣色,應立即在這藥方中加入五錢附子,也有恢復的例子。
清魂散適用於產後元氣虛弱,因瘀血逆行而引起的暈厥。
澤蘭葉,人參(各一兩),荊芥穗(四兩),川芎(二兩),甘草(炙,八錢)
白話文:
澤蘭葉、人參(各100克),荊芥穗(200克),川芎(100克),甘草(炒,40克)
上為末,熱湯溫酒各半,調下二錢。
若因瘀血去多,宜四物加參、苓、白朮,不應,血脫也,急補其氣。
硃砂安神丸,治產後血暈、心神驚悸等症。
硃砂(飛過,五錢),生地黃(一錢半),黃連(酒洗,六錢),甘草(炙,五分),當歸(一錢五分)
上為末,飯糊為丸,每服十五丸。
若因中氣虛,宜用四君、芎、歸。兼思慮傷脾,須用歸脾湯。
奪命丹,治瘀血入衣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
附子(半兩,炮),牡丹皮(一兩),乾漆(一兩碎之,炒令煙盡)
白話文:
「上為末,熱湯與溫酒各一半,調和後服用二錢。
如果因為過度失血,則應使用四物湯加參、苓、白朮。如果不見效,可能是因爲血氣流失嚴重,此時需要緊急補充氣血。
硃砂安神丸,用於治療產後血暈、心神驚悸等症狀。
硃砂(經過飛制處理,份量為五錢),生地黃(份量為一錢半),黃連(用酒洗過,份量為六錢),甘草(炙烤後,份量為五分),當歸(份量為一錢五分)。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用飯糰做丸,每次服用十五丸。
如果因為中氣不足,應使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此外,如果因思慮過度傷害脾臟,則需要使用歸脾湯。
奪命丹,用於治療瘀血進入子宮,導致腹脹難解的症狀。立即服用此藥,血氣會消除,子宮自然會恢復正常。」
附子(份量為半兩,經過炮製處理),牡丹皮(份量為一兩),乾漆(份量為一兩,打碎後炒至煙盡)。
上為細末,好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白話文:
把乳香研成細末,再加入一升的醋,和一兩大黃粉,一起煮熬成膏狀,並和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和桐子差不多,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酒送服。
花蕊石散,治胎衣不下,其效如神,及打撲傷損,腹中瘀血,脹痛欲死,服之血化為水,其功不能盡述。
硫黃(上色明淨者,四兩,搗細末),花蕊石(一兩,搗為細末)
白話文:
花蕊石散,治療胎盤無法順利排出,效果非常顯著,也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腹中瘀血,疼痛欲絕,服用後瘀血可化為水,功效無法一一贅述。
上二味相拌和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候泥干入藥,再用泥封口候乾,安在四方磚上,虛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三十斤,周疊煅之,候冷取出為細末。每服一錢,童便調下。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物均勻攪拌和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將罐子固定好,待泥乾後再用泥封口,待乾後,將罐子放在四方磚上,上面虛寫八卦五行字,用木炭三十斤,將罐子包住煅燒,待冷卻後取出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童便調服。
平胃散,治腸胃寒受濕下血等症。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炙)
上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平胃散,用於治療腸胃受寒濕導致的下血等症狀。
組成:蒼術、厚朴、陳皮、炙甘草
用法:上述藥材加生薑和大棗用水煎服。
益母草丸,五月採陰乾石器為末,煉蜜丸,彈子大。臨產以童便和溫酒化下。
白話文:
益母草丸:
- 在五月採收益母草,陰乾後,用石器研磨成末。
- 將益母草粉末和煉過的蜂蜜混合,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
- 在分娩時,將益母草丸與童便和溫酒混合,服用。
加味芎歸湯,治分娩交骨不開,或五七日不下,垂死者。
生男女婦人(發一握,燒灰存性),川芎,當歸(各一兩),自死龜殼(一個,如無佔過者亦可酥炙)
上為末,每一兩,水煎服,良久不問,生死胎自下。
白話文:
加味芎歸湯用於治療分娩時骨盆不開,或者五到七天胎兒仍未產出,情況危急的情形。
配方包括:生男或生女的婦女(取一把頭髮,燒成灰),川芎和當歸各一兩,自然死亡的龜殼一個(如果沒有用過的也可以,需用酥油炙烤)。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服用一兩的藥粉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段時間後,無論生死,胎兒都會自然產出。
芎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暈煩不省,用川芎、當歸二味等份,每劑半兩、水煎服。
白話文:
芎歸湯: 治療產後失血過多,導致昏迷不省人事,使用川芎和當歸等份,每劑半兩,以水煎煮服用。
若腹疼加桂。腹痛自汗,頭眩少氣,加羊肉,若不應,用八珍湯。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虛口乾,或吐瀉等症。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一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選奇湯,治風熱上壅,眉稜骨痛,或頭目眩暈等症。
羌活,防風(各二錢),甘草(二錢,夏生冬炒),酒芩(冬去之,熱甚用)
上每服三錢,水煎,時時飲之。
葛花解酲湯,治酒積,上下分消其濕。
白話文:
如果腹疼,可以加桂枝。如果腹痛伴有自汗、頭暈和氣短,可以加入羊肉,如果沒有效果,使用八珍湯。
七味白術散用於治療中氣虛引起的口乾或嘔吐腹瀉等症狀。
用人參、白術、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乾葛(各一錢)作為一份藥劑,用水煎服。
選奇湯用於治療風熱上湧導致的眉稜骨疼痛或頭暈目眩等症狀。
用羌活、防風(各二錢),甘草(二錢,夏天用生甘草冬天用炒過的甘草),酒芩(冬天不用,若熱症嚴重時使用)作為一份藥劑,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隨時飲用。
葛花解酲湯用於治療飲酒過量導致的濕氣積聚,幫助身體上下分消濕氣。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木香(五分),青皮(三錢),陳皮,白茯苓,豬苓,人參(各一錢半),白朮,神麯炒,澤瀉,生乾薑(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白湯調下。
白話文:
- 白荳蔻、砂仁、葛花(各 15 公克)
- 木香(1.5 公克)
- 青皮(9 公克)
- 陳皮、白茯苓、豬苓、人參(各 4.5 公克)
- 白朮,經神曲炒過、澤瀉、生乾薑(各 6 公克)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
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曲,陳皮白朮,厚朴(制。各一錢),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上作一劑,薑棗水煎熱服。
白話文:
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曲、陳皮白朮、厚朴(炮製,各一錢),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清燥湯,治元氣虛,濕熱乘之,遍身痠軟,絕寒水生化之源,小便赤少,大便不調等症。
白話文:
清燥湯,用於治療元氣虛弱,濕熱乘虛而入,導致全身痠軟乏力,絕寒水生化之源,小便赤少,大便不調等症狀。
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粒,杵炒),黃連,神麯(炒),豬苓,柴胡,甘草(炙。各二分),蒼朮,麥門冬,陳皮,白朮,生地黃,澤瀉(各五分),白茯苓,人參,當歸,升麻(各三分),酒柏(一分)
白話文:
- 黃耆:一錢五分
- 五味子:九粒,搗碎並炒熟
- 黃連:二分
- 神曲:二分,炒熟
- 豬苓:二分
- 柴胡:二分
- 甘草:二分,炙烤過
- 蒼朮:五分
- 麥門冬:五分
- 陳皮:五分
- 白朮:五分
- 生地黃:五分
- 澤瀉:五分
- 白茯苓:三分
- 人參:三分
- 當歸:三分
- 升麻:三分
- 酒柏:一分
上作一劑,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疼,或作瘧疾。
白話文:
將人參養胃湯製成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這藥方用來治療因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所引起的寒熱頭痛,或者出現的瘧疾病狀。
半夏,厚朴(制),橘紅(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五分),甘草(炙,三分),蒼朮(一錢)
上作一劑,薑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白話文:
- 半夏: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脹除滿、降逆止嘔
- 厚朴(制):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行氣止痛,適用於胃脘冷痛、嘔吐惡,症見胃脘冷痛,嘔吐惡,大便溏瀉。
- 橘紅(八分):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健脾和胃,適用於咳嗽痰多、胸悶氣短、食少納呆。
- 藿香葉:健胃消暑、化濕醒脾,適用於暑濕感冒、胸悶腹痛、吐瀉泄瀉。
- 草果: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消脹除滿、行氣止嘔,適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脘腹脹滿、噫氣呃逆。
- 茯苓:健脾補氣、利水滲濕,適用於脾虛濕盛、小便不利、水腫尿少。
- 人參(五分):補氣益血、扶正祛邪,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四肢倦怠、氣短乏力。
- 甘草(炙,三分):補中益氣、調和藥性,適用於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倦怠嗜睡。
- 蒼朮(一錢):燥濕健脾、化痰消積、止瀉止痢,適用於脾虛濕盛、食積腹脹、泄瀉腹痛。
大防風湯,治足三陰虛,患鶴膝風、歷節痛風等症,不問或腫而不痛,或潰未斂。
白話文:
大防風湯,用於治療足三陰虛,患有鶴膝風、歷節痛風等症狀,不論是腫脹但不疼痛,或是潰瘍未癒合。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白朮(炒),羌活,人參(各二錢),川芎(一錢五分),防風(二錢),甘草(炙),牛膝(各一錢,酒浸),黃耆(炙,二錢),當歸(酒拌,二錢),白芍藥(炒二錢),杜仲(薑製二錢),熟地(生者自制)
上作二劑,水煎服。
獨活濟生湯,治鶴膝及歷節痛風等症。
白話文:
附子(剝皮去臍,一錢),白朮(炒),羌活,人參(各二錢),川芎(一錢五分),防風(二錢),甘草(炙),牛膝(各一錢,用酒浸泡),黃耆(炙,二錢),當歸(用酒拌,二錢),白芍藥(炒二錢),杜仲(用薑汁炮製二錢),熟地(生熟地一起自己製作)
白茯苓,杜仲,當歸(酒洗),防風,白芍藥,人參,細辛,桂心,熟地黃,牛膝,秦艽,芎藭桑寄生,甘草(各二兩),獨活(三兩)
白話文:
- 白茯苓:補氣健脾,寧心安神。
- 杜仲:補肝腎,強筋壯骨。
- 當歸(酒洗):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防風:祛風解表,止痛。
- 白芍藥:養血調經,緩解疼痛。
- 人參:補氣益血,強壯身體。
- 細辛:溫暖身體,治療感冒。
- 桂心:溫陽散寒,活血通脈。
- 熟地黃:補血滋陰,強壯身體。
- 牛膝:強筋健骨,利尿通淋。
- 秦艽:舒筋活絡,治療風濕痹痛。
- 芎藭桑寄生:活血祛瘀,治療風濕痹痛。
- 甘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的副作用。
- 獨活(三兩):祛風濕,活血通絡。
上每服一兩,薑水煎。
羌活勝濕湯,治痛風,血虛腫痛,身重脈緩等症。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兩,用薑水煎煮。
羌活勝濕湯,治療痛風、血虛引起的腫痛、身體沈重以及脈象緩慢等症狀。
羌活,獨活(去蘆,一錢),藁本,防風,川芎,甘草(炙),蔓荊子(各五分)
白話文:
羌活、獨活(去掉蘆頭,一錢)、藁本、防風、川芎、甘草(烤過的)、蔓荊子(各五分)
上作一劑,薑水煎服。
附子八物湯,治歷節作痛,發熱作渴,飲食少思等症。
附子(炮),乾薑(炮),芍藥(炒),茯苓,人參,甘草(炙。各一錢半),肉桂(一錢),白朮(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食前服。
四生散,治臁腿生瘡,或癬疥等症。
白附子,黃耆,羌活,沙苑,蒺藜
白話文:
【八物湯上劑】,用來治療關節疼痛、發燒口渴、飲食減少等症狀。
附子(炮製過),乾薑(炮製過),芍藥(炒過),茯苓,人參,甘草(炙過。各份量皆為一錢半),肉桂(一份量為一錢),白朮(二錢)。
以上材料一起煮成一劑,服用時應在飯前。
【四生散】,用來治療腳踝長出瘡疹或皮膚病如癬疥等症狀。
白附子,黃耆,羌活,沙苑,蒺藜。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擗開入藥,濕紙包裹,煨熟細嚼,鹽湯下,風癬酒下。
妙香散,治心脾虧損,大便下血,又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少睡盜汗。
白話文:
把上述各味藥材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豬腰子剖開,把藥末放入,用濕紙包好,煨熟後細嚼,用鹽湯送服,或用風癬酒送服。
人參,桔梗,甘草(各五錢),遠志(去心),山藥(薑汁炙),茯苓(去皮),黃耆(各一兩),辰砂(三錢,另研),麝香(一錢,另研),木香(煨,二錢半),茯神(一兩)
白話文:
人參、桔梗、甘草(各20公克),遠志(去中心),山藥(以薑汁烘烤炒過),茯苓(去皮),黃耆(各40公克),辰砂(12公克,另研磨),麝香(4公克,另研磨),木香(烘烤過,10公克),茯神(40公克)。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漏蘆散,治血風走注,作痛無定處。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後服用。
漏蘆散用來治療血風流竄所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會在身體各處不定位地出現。
漏蘆,當歸,牛膝(各三分),桂心,地龍(去土),防風,羌活,白芷,沒藥(研),甜瓜子(各半兩),虎脛骨(酥炙),敗龜(各一兩,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白話文:
漏蘆、當歸、牛膝(各三錢),桂心、地龍(去除泥土)、防風、羌活、白芷、沒藥(研細)、甜瓜子(各半兩),虎脛骨(酥油烘烤)、敗龜(各一兩,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