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女科撮要》~ 卷上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3)

1. 附方並注

蘆薈丸,治肝疳口舌生瘡,牙齦腐爛,或遍身生瘡等症。

大皂角,青黛,蘆薈研,硃砂(研),麝香(研。各一錢),干蝦蟆(用皂角各等分燒存性為末,一兩入前項藥)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

局方小續命湯,治歷節痛風,痰盛口噤,腰背反張等症。

防己,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炒黃),黃芩,白芍,甘草,川芎,麻黃(去節),人參(去蘆,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防風(一兩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服。

調中益氣湯,治體怠嗜臥,不思飲食,或痰嗽泄瀉等症。

黃耆(一錢),人參(去蘆頭),甘草,蒼朮(各五分),柴胡,橘皮,升麻,木香(各二分)

上薑棗水煎,空心服。

佛手散,治妊娠,傷胎下血。

當歸(三錢),川芎(二錢)

上水煎,食前服。

木香餅,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肭,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上木香為末,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患處,以熱熨斗熨之。

隔蒜灸法,治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用大蒜頭去皮,切三文錢厚,安瘡頭上,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起發,或陰瘡尤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極也。

神效蔥熨法,治虛怯人,肢體患腫塊,或作痛,或不痛,或風襲於經絡,肢體疼痛,或四肢筋攣骨痛。又治流注跌撲,傷損腫痛,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易之再熨,腫痛即止,其效如神。

豆豉餅,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並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厚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於餅上,灸之干則易之。如背瘡,用嗽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能消其毒,如有不效,氣血虛敗也。

益氣養榮湯,治抑鬱瘰癧,或四肢患腫,肉色不變,或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炒。各五分),白朮(炒,二錢)

上姜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治潰瘍發熱惡寒,四肢倦怠,體瘦少食,面黃短氣,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後,多服之,不變他病。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酒拌),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酒拌),五味子(炒),茯苓(各七分半),遠志(去心炒,五分)

白話文:

蘆薈丸,用來治療肝疳引起的口舌生瘡、牙齦腐爛,或是全身生瘡等症狀。

藥材包含:大皂角、青黛、蘆薈(都磨成粉),硃砂(磨成粉),麝香(磨成粉,以上各一錢),以及乾癩蛤蟆(將皂角與癩蛤蟆等分燒成灰,取一兩加入前述藥材)。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蒸熟的麵餅糊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五七十顆,用米湯送服。

局方小續命湯,用來治療關節疼痛的痛風,痰多口不能張開,以及腰背僵硬等症狀。

藥材包含:防己、肉桂(去掉粗皮)、杏仁(去皮尖,炒黃)、黃芩、白芍、甘草、川芎、麻黃(去掉節)、人參(去掉蘆頭,以上各一兩),附子(炮製過,去掉皮臍,半兩),防風(一兩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紅棗加水煎煮後服用。

調中益氣湯,用來治療身體疲憊嗜睡、不想吃東西,或是咳嗽痰多、腹瀉等症狀。

藥材包含:黃耆(一錢)、人參(去掉蘆頭)、甘草、蒼朮(以上各五分)、柴胡、橘皮、升麻、木香(以上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佛手散,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因傷到胎兒而導致的出血。

藥材包含:當歸(三錢)、川芎(二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飯前服用。

木香餅,用來治療各種因氣滯引起的腫塊,不論是疼痛、閃挫或紅腫,以及因風寒侵襲引起的疼痛都有效。

藥材包含: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將木香磨成粉,把生地黃搗成泥,混合均勻後,根據患處大小做成藥餅敷在患處,再用熱熨斗熨燙。

隔蒜灸法,用來治療各種瘡毒,無論是劇烈疼痛、不痛,或是麻木像痛的狀況,灸到不痛為止,不痛則灸到有痛感,這樣毒素就能隨著熱力散去。熱力能使氣血通暢,拔出淤積的毒素,這是利用反治的原理,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做法是將大蒜頭去皮,切成約三毫米厚的薄片,放在瘡頭上,再將艾草柱放在蒜片上燒灸三壯。換蒜片後重複燒灸,尚未成形的瘡會消散,已成形的瘡也能減緩其發展。如果瘡很大,就把蒜搗爛敷在患處,再將艾草鋪在上面燒灸,蒜爛了就更換。如果瘡不痛、不出膿、不起發,或是陰瘡,更應該多灸幾次。如果灸了還是不痛、不出膿、不起發,就表示氣血極度虛弱,無法治療。

神效蔥熨法,用來治療虛弱的人,四肢出現腫塊,無論疼痛與否,或是風邪侵襲經絡導致的四肢疼痛,或是四肢筋攣骨痛。也用來治療跌打損傷、腫痛。做法是將蔥頭切碎搗爛炒熱後敷在患處,冷了就更換再熨燙,腫痛就能停止,效果非常顯著。

豆豉餅,用來治療瘡瘍腫硬不潰爛,以及潰爛後不癒合,還有各種頑固惡瘡。將江西豆豉磨成粉,用口水調和做成像錢幣大小,約三毫米厚的藥餅,敷在患處,再將艾草柱放在藥餅上燒灸,乾燥了就更換。如果是背部的瘡,就用漱口水調和豆豉粉做成藥餅,敷在患處,再將艾草鋪在上面燒灸。尚未成形的瘡會消散,已成形的瘡能減輕其毒性。如果無效,就是氣血虛敗的緣故。

益氣養榮湯,用來治療因心情鬱悶引起的瘰癧,或是四肢腫脹,但皮膚顏色不變,或是午後發熱,或是潰爛後不癒合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用酒拌過)、川芎、黃耆(用鹽水拌炒)、熟地黃(用酒拌過)、芍藥(炒過,以上各一錢),甘草(炙過)、桔梗(炒過,以上各五分),白朮(炒過,二錢)。

將以上藥材加薑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榮湯,用來治療潰瘍發熱、怕冷、四肢疲憊、身體消瘦、食慾不振、臉色發黃、氣短、瘡口無法收斂等症狀。如果大瘡癒合後,多服用此方,可以預防其他疾病。

藥材包含: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用蜂蜜炙過)、桂心、當歸(用酒拌過)、白朮、甘草(炙過,以上各一錢),熟地黃(用酒拌過)、五味子(炒過)、茯苓(以上各七分半),遠志(去掉心炒過,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