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撮要》~ 卷上 (22)
卷上 (22)
1. 附方並注
人參,白茯苓,桔梗炒,川芎,白朮,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若熱甚,大便秘,量加炒大黃。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眠不寧,或五心煩熱。
地黃(酒拌,蒸半日),生地黃(酒拌),川芎,人參(各五錢),當歸(酒拌),黃耆(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當歸飲,治血熱,癮疹癢痛,膿水淋漓,發熱等症。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白蒺藜(各一錢),防風,荊芥(各五分),黃耆(一錢),何首烏,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下部腫焮作痛,小便澀滯,陰挺如菌,或出物如蟲等症。
龍膽草(酒拌,炒黃),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炒),木通,生地黃(酒拌),當歸尾(酒拌),山梔(炒),黃芩,生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烏賊魚骨丸,治婦人血枯,胸膈四肢滿,妨於食飲,病至聞腥、臊、臭氣先唾血,出清液,或前後泄血,目眩轉,月事衰少不來。
烏賊魚骨(去甲,四兩),䕡茹(一兩)
上為末,以雀卵和成劑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以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
青州白丸子,治風痰咳嗽,或牙關緊急,不知人事,或痰滯作麻。
南星(三兩),半夏(七兩),白附子(二兩),川烏(半兩。各生用)
上為末,絹袋盛,井水擺浸,仍換水浸三五日,曬乾糯米粉丸,如急用,以薑汁糊丸亦可。
四七湯,治七情鬱結,咽間如有一核,吞吐不利,或中脘痞滿,痰涎壅喘,或噁心少食。
紫蘇葉(一錢),厚朴(一錢五分),茯苓(一錢),半夏(薑製,七分)
上薑棗水煎服,若白帶以此湯送前丸,其效如神。
當歸龍薈丸,治肝經症,脅下作痛,或有積塊,或下疳便癰,小便淋澀,或瘀血凝滯,小腹作痛。
當歸(酒拌),龍膽草(酒拌炒),梔子仁(炒),黃連,青皮,黃芩(各一兩),大黃(酒拌炒),蘆薈,青黛柴胡(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末,炒神麯糊丸。每服二三十丸,薑湯下。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川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紅花(四錢),槐柳桃枝(各三錢),木鱉子(三十枚,去殼),亂髮(如雞子大一塊)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柤,入發再煎化,仍去柤,徐下黃丹,煎軟硬得中,方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五錢,麝香三錢,調勻成膏矣。攤貼患處,內服蘆薈丸等。黃丹須真正者效。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消耗,再加熨之,熨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白話文:
人參茯苓湯
人參、白茯苓、炒過的桔梗、川芎、白朮、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大便秘結,可以酌量加入炒過的大黃。
聖愈湯
這個方子治療血虛引起的心煩、睡眠不安、或者手心腳心發熱的狀況。
熟地黃(用酒拌過,蒸半天),生地黃(用酒拌過),川芎,人參(各五錢),當歸(用酒拌過),黃耆(炒過,各一錢)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飲
這個方子治療血熱引起的皮膚疹子、搔癢疼痛、流膿水、發熱等症狀。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白蒺藜(各一錢),防風、荊芥(各五分),黃耆(一錢),何首烏、甘草(各五分)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龍膽瀉肝湯
這個方子治療肝經濕熱引起的下部腫脹疼痛,小便不順暢,陰莖腫大如菌狀,或是有蟲狀分泌物等症狀。
龍膽草(用酒拌過,炒黃),澤瀉(各一錢),炒過的車前子,木通,生地黃(用酒拌過),當歸尾(用酒拌過),炒過的梔子,黃芩,生甘草(各五分)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烏賊魚骨丸
這個方子治療婦女因血虛導致的身體枯竭、胸腹四肢脹滿、影響食慾,甚至聞到腥臭氣味就先吐血,吐出清液,或是有前後出血,頭暈眼花,月經量少甚至不來的狀況。
烏賊魚骨(去除外殼,四兩),䕡茹(一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麻雀蛋黃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小豆一般。每次服用五丸,可以增加到十丸,用鮑魚煮的湯送服,再用米飯壓住。
青州白丸子
這個方子治療因風痰引起的咳嗽,或是牙關緊閉、失去意識,或是有痰液阻塞導致身體麻木的狀況。
南星(三兩),半夏(七兩),白附子(二兩),川烏(半兩,以上皆為生用)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絹布袋裝好,放入井水中浸泡,期間更換水三到五天,曬乾後用糯米粉製成藥丸。如果急用,也可以用薑汁調成糊狀製成藥丸。
四七湯
這個方子治療因情緒鬱悶導致的咽喉像有東西卡住、吞嚥困難,或是胸腹脹滿、痰多氣喘、噁心食慾不振等狀況。
紫蘇葉(一錢),厚朴(一錢五分),茯苓(一錢),半夏(用薑製過,七分)
以上藥材加薑、棗煮水煎服。如果是白帶過多的情況,可以用這個湯送服之前的丸藥,效果會很好。
當歸龍薈丸
這個方子治療肝經疾病,像是脅肋疼痛、或是體內有腫塊、或是下疳、癰瘡、小便不順暢、或是瘀血凝滯、小腹疼痛等狀況。
當歸(用酒拌過),龍膽草(用酒拌過並炒過),炒過的梔子仁,黃連,青皮,黃芩(各一兩),大黃(用酒拌過並炒過),蘆薈,青黛,柴胡(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五分,另外研磨)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炒過的麥芽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阿魏膏
這個方子治療身體內各種痞塊。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川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紅花(四錢),槐樹枝、柳樹枝、桃樹枝(各三錢),木鱉子(三十個,去殼),亂髮(如雞蛋大小的一塊)
以上藥材用香油二斤四兩煎煮至焦黑,去除藥渣,再放入頭髮煎煮至融化,再次去除藥渣,慢慢加入黃丹,煎煮至軟硬適中,再加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製成藥膏。攤平後貼在患處,內服蘆薈丸等藥。黃丹必須使用純正的才能有效。凡是貼膏藥,要先用朴硝鋪在患處半指厚,用紙蓋住,再用熱熨斗熨燙一段時間,如果朴硝消耗了,就再加一些繼續熨燙,大約熨燙兩個小時後再貼上膏藥。如果是肝臟積塊,可以加入蘆薈末一起熨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