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撮要》~ 卷上 (14)
卷上 (14)
1. 附方並注
保和丸,治飲食停滯,胸膈痞滿,或作吞酸等症。
白話文:
保和丸可以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胸膈部位悶脹不適,或是胃酸過多等症狀。
山楂(取肉,二兩,蒸),神麯(炒),半夏,茯苓(各一兩),蘿蔔子(炒),陳皮,連翹(各五錢)
白話文:
山楂:取山楂肉,二兩,蒸熟。 神麯:炒熟。 半夏:一兩。 茯苓:一兩。 蘿蔔子:炒熟,五錢。 陳皮:五錢。 連翹:五錢。
上為末粥丸,加白朮二兩,名大安丸。
越鞠丸,治六郁,胸膈痞滿,嘔吐吞酸,或濕熱腹脹,腿腳痠疼等症。
白話文:
將上面的末粥丸加上二兩白朮,就叫做大安丸。
越鞠丸用來治療六種鬱症,包括胸部和膈肌部位感到悶滿、嘔吐伴有酸味、或者因為濕熱引起的腹部脹滿、腿腳酸疼等症狀。
蒼朮(炒),神麯(炒),香附,山楂,山梔(炒),撫芎,麥芽(炒。各等分)
上各另為末,水調炒曲面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滾湯下。
白話文:
蒼朮(炒熟),神曲(炒熟),香附,山楂,梔子(炒熟),川芎,麥芽(炒熟。各等份)
左金丸(一名四今丸),治肝火胸脅刺痛,或發寒熱,或頭目作痛,小便淋秘,或小腹疼痛,一切肝火之症。
白話文:
左金丸(別名四今丸),用於治療肝火引起的胸脅刺痛,或發寒發熱,或頭部和眼睛疼痛,小便淋澀或小腹疼痛,一切肝火引起的症狀。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湯煮片時用)
上為末,粥丸,白朮陳皮湯下。
椒仁丸,治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不通,血化為水。
白話文: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用湯稍微煮一下)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做成粥丸,用白朮陳皮湯送服。
椒仁丸,治療先因經血停止,後導致四肢浮腫,小便不通,血液轉化為水液的情況。
椒仁,續隨子(去皮研),甘遂,附子(炮),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研碎),當歸,吳茱萸,延胡索(各五錢),芫花(醋浸,一錢),石膏,蚖青(十枚,去頭翅足同糯米炒黃,去米不用),斑蝥(十個,糯米炒黃,去米不用),膽礬,人言(各一錢)
白話文:
- 花椒核仁、續隨子(去皮研磨)、甘遂、附子(炮製)、烏梅核仁、黑牽牛、五靈脂(研磨)、當歸、吳茱萸、延胡索(各五錢)
- 芫花(醋浸,一錢)
- 石膏、蚖青(十隻,去除頭、翅、足,與糯米炒黃,去除米粒,不用)
- 斑蝥(十個,與糯米炒黃,去除米粒,不用)
- 膽礬、人言(各一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此方藥雖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養病害身之患,常治虛弱之人,亦未見其有誤也。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和豌豆差不多。每次服用一丸,用橘皮湯送服。這種方子藥性雖然強烈,但用量很少。如果害怕不敢服用,就會養病致病、拖累身體。經常治療虛弱的人,也沒見過這個方子出現過失誤。
血分葶藶丸,治先因小便不利,後至身面浮腫,經水不通,水化為血。
葶藶(研、炒),續隨子(去殼。各半兩,研),干筍末(一兩)
白話文:
血分葶藶丸,用於治療由於小便不利而導致的身體和麪部浮腫,月經不暢,水液轉化為血液的疾病。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煎匾竹湯下。如大便利者,減續隨子、葶藶各一錢,加白朮五錢。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並加入棗肉丸,丸成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丸,以煎好的匾竹湯送服。如果大便溏稀,可減少續隨子、葶藶各一錢,並加入五錢的白朮。
人參丸,治經脈不利化為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若作水治之非也,宜用此。
白話文:
人參丸:用於治療經脈不通暢,津液凝聚成水,流散到四肢,導致四肢腫滿,稱為血分。它的症狀與水腫相似,如果誤以為是水腫而使用利水藥物治療,那將是錯誤的。應該使用此藥。
人參,大黃(濕紙裹飯上,蒸熟,去紙,切、炒),當歸,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另研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空心飲湯下。
白話文:
人參、大黃(用濕紙包好,放在鍋中蒸熟,取出後去除紙張,切片並炒香)、當歸、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後另研磨成一錢)。
柏子仁丸,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羸瘦,而生潮熱,慎毋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湯主之。
白話文:
柏子仁丸:用於治療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羸瘦,並產生潮熱的症狀。不要使用有毒的藥物來疏通經絡,應該使用柏子仁丸、澤蘭湯等藥物來調理。
柏子仁(炒砂),牛膝(酒拌),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用生者三兩,酒拌蒸半日,忌鐵器,杵膏)
白話文:
柏子仁(炒熟去油),牛膝(用酒拌過),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黃(用生熟地黃三兩,用酒拌過,隔水蒸半日,忌諱用鐵器,搗成膏狀)
上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澤蘭湯,治症同前。
澤蘭葉(三兩),當歸(酒拌),芍藥(炒。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溫服。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地黃膏,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澤蘭湯的治療效果與之前提到的一樣。
取澤蘭葉三兩、酒拌當歸一兩、炒芍藥一兩、甘草五錢,將這些材料粗略研碎。每次取五錢,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一碗,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
獨參湯,治一切失血,惡寒發熱,作渴煩躁,並宜此藥補氣,蓋血生於氣,陽生陰長之理也。用人參二兩,棗十枚,水煎服。
玉露散,治乳脈不行,身體壯熱,頭目昏痛,大便澀滯等症。
白話文:
「獨參湯」是治療所有失血、惡寒發熱、口渴煩躁的藥方,同時也適合用作補氣的藥物,因為血是從氣中產生,陽氣生長陰氣增長的道理。服用方法是用人參二兩、紅棗十枚,一起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白茯苓,桔梗炒,川芎,白朮,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桔梗炒、川芎、白朮、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若熱甚,大便秘,量加炒大黃。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眠不寧,或五心煩熱。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熱得很厲害,大便乾燥,可以適量加入炒過的大黃。
聖愈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心煩、睡眠不安或五心煩熱。
地黃(酒拌,蒸半日),生地黃(酒拌),川芎,人參(各五錢),當歸(酒拌),黃耆(炒。各一錢)
白話文:
- 地黃:用米酒拌勻,蒸煮半天。
- 生地黃:用米酒拌勻。
- 川芎:五錢。
- 人參:五錢。
- 當歸:用米酒拌勻。
- 黃耆:炒過,一錢。
上水煎服。
當歸飲,治血熱,癮疹癢痛,膿水淋漓,發熱等症。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飲,用來治療血熱、癮疹引起的瘙癢疼痛、膿液流出不止以及發熱等症狀。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白蒺藜(各一錢),防風,荊芥(各五分),黃耆(一錢),何首烏,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白蒺藜(各六公克),防風、荊芥(各三公克),黃耆(六公克),何首烏、甘草(各三公克)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下部腫焮作痛,小便澀滯,陰挺如菌,或出物如蟲等症。
白話文:
龍膽瀉肝湯是用來治療因肝經濕熱引起的症狀,比如下體腫痛,小便不暢,生殖器腫大像菇菌一樣,或者有類似蟲子的異物排出等問題。
龍膽草(酒拌,炒黃),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炒),木通,生地黃(酒拌),當歸尾(酒拌),山梔(炒),黃芩,生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龍膽草(和酒拌炒至黃色)、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炒)、木通、生地黃(和酒拌)、當歸尾(和酒拌)、山梔(炒)、黃芩、生甘草(各五分)
烏賊魚骨丸,治婦人血枯,胸膈四肢滿,妨於食飲,病至聞腥、臊、臭氣先唾血,出清液,或前後泄血,目眩轉,月事衰少不來。
烏賊魚骨(去甲,四兩),䕡茹(一兩)
白話文:
烏賊魚骨丸,治療婦女血虛,胸膈、四肢脹滿,影響飲食,病情發展到聞到腥、臊、臭氣就先吐血,排出清液,或前後排血,眩暈頭暈,月經減少甚至停止。
上為末,以雀卵和成劑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以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
白話文:
將藥物磨成粉末,用鵪鶉蛋和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丸,逐漸增加至十丸,用鮑魚煎水送服,飯後服用。
青州白丸子,治風痰咳嗽,或牙關緊急,不知人事,或痰滯作麻。
南星(三兩),半夏(七兩),白附子(二兩),川烏(半兩。各生用)
白話文:
青州白丸子,用於治療因風痰引起的咳嗽,或者因為牙關緊閉、意識不清,或者是由於痰濕阻滯導致的麻木症狀。
配方包括:南星三兩,半夏七兩,白附子二兩,川烏半兩。所有藥材均使用生品。
上為末,絹袋盛,井水擺浸,仍換水浸三五日,曬乾糯米粉丸,如急用,以薑汁糊丸亦可。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絹袋裝好,浸泡在井水中,每隔三至五日更換一次水,曬乾後,加入糯米粉做成丸劑。如果急需使用,也可以用薑汁糊丸。
四七湯,治七情鬱結,咽間如有一核,吞吐不利,或中脘痞滿,痰涎壅喘,或噁心少食。
白話文:
《四七湯》:
針對七種情緒鬱結導致的疾病,例如感覺自己的喉嚨間的像是有一團東西堵著、吞嚥困難,或者是中腹部悶脹、痰多氣喘,甚至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
紫蘇葉(一錢),厚朴(一錢五分),茯苓(一錢),半夏(薑製,七分)
上薑棗水煎服,若白帶以此湯送前丸,其效如神。
白話文:
紫蘇葉(五公克),厚朴(七點五公克),茯苓(五公克),半夏(薑汁製七分)
當歸龍薈丸,治肝經症,脅下作痛,或有積塊,或下疳便癰,小便淋澀,或瘀血凝滯,小腹作痛。
白話文:
當歸龍薈丸,是治療肝經疾病的藥物,可以緩解脅部疼痛,消除積塊,癒合下疳便癰,緩解小便淋澀,以及瘀血凝滯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當歸(酒拌),龍膽草(酒拌炒),梔子仁(炒),黃連,青皮,黃芩(各一兩),大黃(酒拌炒),蘆薈,青黛柴胡(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五分,另研)
白話文:
當歸(用米酒拌炒),龍膽草(用米酒拌炒),梔子仁(炒),黃連,青皮,黃芩(各一兩),大黃(用米酒拌炒),蘆薈,青黛柴胡(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五分,研磨備用)
上為末,炒神麯糊丸。每服二三十丸,薑湯下。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炒過的神曲做成糊狀來製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阿魏膏可以治療各種痞塊。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川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紅花(四錢),槐柳桃枝(各三錢),木鱉子(三十枚,去殼),亂髮(如雞子大一塊)
白話文: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川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紅花(四錢),槐柳桃枝(各三錢),木鱉子(三十顆,去殼),亂髮(如雞蛋般大的一塊)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柤,入發再煎化,仍去柤,徐下黃丹,煎軟硬得中,方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五錢,麝香三錢,調勻成膏矣。攤貼患處,內服蘆薈丸等。黃丹須真正者效。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消耗,再加熨之,熨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白話文:
- 將香油二斤四兩,煎至黑,去除雜質,加入發好的藥材再煎,等藥材煎化後,再次去除雜質,加入黃丹,煎熬至膏狀,軟硬適中。
2. 加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攪拌均勻製成膏狀。
3. 將藥膏敷貼患處,內服蘆薈丸等藥物。
4. 使用黃丹時,必須選擇真正的黃丹纔有效。
5. 貼膏藥前,先用朴硝在患處鋪半指厚,用紙覆蓋,再用熱熨斗熨燙良久。
6. 如果藥膏消耗掉,再繼續熨燙,熨燙二個時辰左右,再貼上膏藥。
7. 如果是肝積引起的疼痛,可以加入蘆薈末一起熨燙。
蘆薈丸,治肝疳口舌生瘡,牙齦腐爛,或遍身生瘡等症。
白話文:
-
加入芒硝、阿魏、蘇合香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攪拌均勻製成膏狀。
-
把藥膏敷在患處,同時服用蘆薈丸等藥物。
-
使用黃丹時,一定要選用真正的黃丹才會有效。
-
貼上膏藥之前,先在患處鋪上半指厚的朴硝,然後蓋上紙,再用熱熨斗熨燙一段時間。
-
如果藥膏被吸收了,就繼續熨燙,大約熨燙兩個時辰左右後,再貼上新的膏藥。
-
如果疼痛是因為肝積引起的,可以在熨燙的時候加入蘆薈粉末一起使用。
蘆薈丸可以治療因肝疳導致的口腔潰瘍、牙齦腐爛或全身生瘡等症狀。
大皂角,青黛,蘆薈研,硃砂(研),麝香(研。各一錢),干蝦蟆(用皂角各等分燒存性為末,一兩入前項藥)
白話文:
- 大皁角:研磨成粉末。
- 青黛:研磨成粉末。
- 蘆薈:研磨成粉末。
- 硃砂:研磨成粉末。
- 麝香:研磨成粉末。
- 幹蝦蟆:連同皁角一同燒成研磨成粉末,劑量為一兩,加入上述其他藥物中。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
局方小續命湯,治歷節痛風,痰盛口噤,腰背反張等症。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蒸餅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劑是局方中的小續命湯,用來治療歷節痛風、痰多導致嘴巴難以張開、腰背強直等症狀。
防己,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炒黃),黃芩,白芍,甘草,川芎,麻黃(去節),人參(去蘆,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防風(一兩五錢)
白話文:
防己、肉桂(去除粗糙的外皮)、杏仁(去除皮尖,炒至金黃)、黃芩、白芍、甘草、川芎、麻黃(去除節)、人參(去除表面毛鬚,各一兩)、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半兩)、防風(一兩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服。
調中益氣湯,治體怠嗜臥,不思飲食,或痰嗽泄瀉等症。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薑和棗煮水煎服。
調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身體疲倦、嗜睡、不想吃東西,或者有痰多咳嗽、腹瀉等症狀。
黃耆(一錢),人參(去蘆頭),甘草,蒼朮(各五分),柴胡,橘皮,升麻,木香(各二分)
白話文:
- 黃耆:1錢
- 人參(去除蘆頭):5分
- 甘草:5分
- 蒼朮:5分
- 柴胡:2分
- 橘皮 : 2分
- 升麻:2分
- 木香:2分
上薑棗水煎,空心服。
佛手散,治妊娠,傷胎下血。
當歸(三錢),川芎(二錢)
上水煎,食前服。
木香餅,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肭,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上木香為末,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患處,以熱熨斗熨之。
白話文:
將薑和棗用水煎煮,空腹時服用。
佛手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因胎動不安而出現的下血情況。
當歸(三錢),川芎(二錢)
用水煎煮後,在餐前服用。
木香餅可用來治療各種由於氣滯引起的腫脹,無論是疼痛還是扭傷,以及由風寒引起的疼痛都有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將木香研磨成粉末,生地黃搗成膏狀,然後將兩者均勻混合,根據患處大小製成餅狀放在患處,再用熱熨斗熨燙。
隔蒜灸法,治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用大蒜頭去皮,切三文錢厚,安瘡頭上,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起發,或陰瘡尤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極也。
白話文:
隔蒜灸法,可以治療各種瘡毒,無論是疼痛還是不疼痛,或是麻木如疼痛,都適用。灸到不痛為止,不痛的灸到痛為止,毒就會隨著火而消散。因為火具有暢通經絡、拔除毒邪的作用,所以隔蒜灸是治療瘡毒的有效方法,具有回生之功。
使用步驟如下:
- 取大蒜頭去皮,切成三文錢厚的片狀。
- 將蒜片放在瘡毒的患處。
- 在蒜片上點燃艾灸,灸三壯。
- 換蒜片,繼續灸。
- 對於未形成的瘡毒,可以用此法快速消散;對於已經形成的瘡毒,也能殺其大勢,使其不能為害。
- 如果瘡毒面積較大,可以將蒜搗爛,攤敷在患處,然後在蒜上鋪艾灸燃燒。蒜燒焦後,再換新的蒜繼續灸。
- 如果瘡毒不痛,或者不化膿,或者不發作,或者屬於陰瘡,都特別適合多灸。
- 如果灸後仍然不痛,不化膿,不起發,則不治,因為這表明氣血已經虛弱到了極點。
神效蔥熨法,治虛怯人,肢體患腫塊,或作痛,或不痛,或風襲於經絡,肢體疼痛,或四肢筋攣骨痛。又治流注跌撲,傷損腫痛,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易之再熨,腫痛即止,其效如神。
白話文:
神效蔥熨法,用於治療虛弱膽怯的人,他們會四肢腫脹,有時疼痛,有時不痛,或者風濕襲擊經絡,導致四肢疼痛,或者四肢筋骨疼痛。它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傷口腫痛。方法是將蔥頭切碎,搗爛成泥,炒熱後敷在患處,待冷了再換新的,腫痛即可止住,療效如神。
豆豉餅,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並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厚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於餅上,灸之干則易之。如背瘡,用嗽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能消其毒,如有不效,氣血虛敗也。
白話文:
豆豉餅,可以治療瘡瘍腫硬不潰爛,以及潰爛而不收斂的情況,以及各種頑固的惡瘡。
方法是使用江西豆豉研磨成粉末,然後用唾液和成餅狀,大小約為銅錢,厚度約為三文錢,敷在患處,在餅上放置艾灸,燒完後更換新的餅。
若是背後長瘡,使用漱口水調成餅狀,敷在患處,在餅上放置艾灸。
尚未成形的瘡瘍即可消散,已經成形的瘡瘍也能消除其毒性,如果有不奏效的情況,可能是氣血虛敗所致。
益氣養榮湯,治抑鬱瘰癧,或四肢患腫,肉色不變,或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
白話文:
益氣養榮湯,用於治療抑鬱瘰癧,或者是四肢出現腫脹,但是肉色沒有變化,或者在白天和傍晚發熱,或者是潰瘍不能癒合。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炒。各五分),白朮(炒,二錢)
上薑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用酒拌炒)、川芎、黃耆(用鹽水拌炒)、熟地黃(用酒拌炒)、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炒,各五分)、白朮(炒,二錢)
人參養榮湯,治潰瘍發熱惡寒,四肢倦怠,體瘦少食,面黃短氣,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後,多服之,不變他病。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用於治療潰瘍發熱惡寒、四肢倦怠、體瘦少食、面黃短氣,以及不能收斂的症狀。 如果大瘡痊癒後,服用此湯劑,則不會轉化成其他疾病。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酒拌),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酒拌),五味子(炒),茯苓(各七分半),遠志(去心炒,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白話文:
白芍藥(15克),人參,陳皮,黃耆(用蜂蜜炙烤過),桂心,當歸(用酒拌過),白朮,甘草(用火烤過。各10克),熟地黃(用酒拌過),五味子(炒過),茯苓(各7.5克),遠志(去心並炒過,5克)
方脈流氣飲子,治惱怒胸膈脹滿,或肢體作痛,或結壅腫,血氣無虧者。
白話文:
方脈流氣飲子,用來治療因生氣發怒導致的胸膈脹滿,或者肢體疼痛,或者結塊腫脹,但血氣沒有虧損的情況。
紫蘇葉,青皮,苦梗,半夏煨,當歸,芍藥,烏藥,茯苓,川芎,黃耆,枳殼(去穰麩炒),防風(各半兩),甘草,橘皮(各五分),大腹皮,木香(各三分)
白話文:
紫蘇葉、青皮、苦梗、半夏(煨過)、當歸、芍藥、烏藥、茯苓、川芎、黃耆、枳殼(去瓤炒過)、防風(各半兩)、甘草、橘皮(各五分)、大腹皮、木香(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瀉青丸,治肝經鬱火實熱,脅乳作痛,大便秘結,及肝經一切實火症。
當歸,龍膽草,川芎,山梔,大黃,羌活,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雞子大,每服一二丸。
人參敗毒散,治瘡瘍焮痛,發寒熱,或拘急頭痛等症。
人參,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生地黃丸,治師尼寡婦,乍寒乍熱,肝脈弦長,而出魚際。
生地黃(一兩,酒拌杵膏),秦艽,黃芩,硬柴胡(各五錢),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將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瀉青丸,用於治療肝經鬱火導致的實熱症狀,如脅部和乳房疼痛、大便乾結,以及其他由肝經實火引起的症狀。成分包括當歸、龍膽草、川芎、山梔、大黃、羌活、防風(各等分)。製成粉末後,加入蜂蜜做成雞蛋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到兩丸。
人參敗毒散,適用於治療瘡瘍紅腫疼痛、發冷發熱或肌肉緊張頭痛等症狀。成分有人參、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生地黃丸,適用於治療師尼寡婦出現的忽冷忽熱症狀,肝脈弦長且超出魚際位置。成分包括生地黃(一兩,以酒拌杵成膏)、秦艽、黃芩、硬柴胡(各五錢)以及赤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煎湯下,日進二服,亦治室女患此。
連翹飲子,治乳內結核。
白話文:
研成細末,加入地黃膏,再加一點煉製的蜂蜜,搓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以烏梅煎煮的湯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同樣可以治療未出嫁的女子患此症。
連翹,川芎,栝蔞仁(研),皂角刺(炒),橘葉,青皮(去白),甘草節,桃仁(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必效散,治瘰癧,未成膿者自消,已潰者自斂。
白話文:
連翹、川芎、栝蔞仁(研磨成粉)、皁角刺(炒熟)、橘葉、青皮(去除白色內皮)、甘草節、桃仁(各1.5錢)
南鵬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斑蝥(四十個,糯米同炒熟,去頭翅),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殼心膜),白檳榔(一個)
白話文:
南鵬砂(15公克),輕粉(6公克),青皮蜂(40個,與糯米炒熟後,去掉頭和翅膀),麝香(3公克),巴豆(5粒,去除外殼和薄膜),白檳榔(1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五更用滾湯調下,如小水澀滯或微痛,此癧毒欲下也,進益元散一服即下。此方斑蝥、巴豆似為峻厲,然用巴豆乃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
白話文:
上藥磨成細末,每次服一錢,凌晨五點用沸水調服,若小便澀而不暢或輕微疼痛,那是毒素要排出的徵兆,服用益元散一劑即可毒素排出。這個方子添加斑蝥和巴豆看似藥性太強,但使用巴豆是為瞭解斑蝥的毒性,使用時不要害怕。
琥珀膏,治頸項瘰癧及腋下初如梅子腫結硬強,漸如連珠,不消不潰,或潰而膿水不絕,經久不瘥,漸成漏症。
白話文:
琥珀膏,治療頸部和頸下淋巴結腫大,腋下剛開始像梅子一樣腫脹堅硬,逐漸像一串珠子一樣,不消不潰,或潰爛而膿水不斷,長久不癒合,逐漸形成漏瘡。
琥珀(一兩),木通,桂心,當歸,白芷,防風,松脂,硃砂(研),木鱉子肉(各五錢),麻油(二斤),丁香,木香(各三錢)
白話文:
- 琥珀(50公克),木通、桂心、當歸、白芷、防風、松脂、硃砂(研磨)、木鱉子肉(各25公克)
- 麻油(1公斤),丁香、木香(各15公克)
上先用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為細末,其餘藥入油內,煎焦黑濾去粗,徐徐入黃丹,再煎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白話文:
首先將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研磨成細末,其餘藥材放入油中,煎熬至焦黑後濾去粗渣,並慢慢加入黃丹,繼續煎熬至軟硬適中,即可製成膏藥。
神效栝蔞散,治乳癰初起腫痛及一切癰疽,或膿出後餘毒,亦宜用之。
黃栝蔞(子多者一個),當歸(半兩),生甘草(半兩),沒藥(一錢,另研),乳香(一錢)
上酒水煎服。
余方見下卷。
白話文:
神效栝蔞散,可以治療初起的乳房腫痛及各種癰疽,或者在膿排出後還有餘毒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
材料包括:
- 黃栝蔞(選用籽多的一個)
- 當歸(半兩)
- 生甘草(半兩)
- 沒藥(一錢,需要另外研磨)
- 乳香(一錢)
將上述材料用水和酒煎煮後服用。
其他的方劑詳見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