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精要》~ 卷二 (25)
卷二 (25)
1. 產前總論
加燈心,水煎,溫服即愈。
保胎神效丸方,《錦囊秘傳》
白茯苓(二兩、色白堅重者用之),真於朮(一兩,米泔浸一宿,去皮淨切並曬乾,同黃土炒用),條芩(酒拌炒,須揀實心細子),香附子(童便浸二日,炒熟),元胡索(陳米醋拌炒),紅花(隔紙烘炒),益母草(淨葉。各一兩),真沒藥(三錢,新瓦上隔火焙去油)
上各制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日空心白湯吞服七丸。
前藥不可因其丸小加至七丸之外。凡孕婦胎不安者,一日可服四五次,安則照常。如遇腹痛腰痠,或作脹墜,宜即服之。如受胎三五月常墜者,須先一月制服,能保足月。甚至見紅將墜者,急服此丸,亦能保留。謹戒惱怒、勞力,忌食煎炒、椒辣、發氣、閉氣、糟味、冷水冷物,切戒心勞。每藥一料,可保數胎,但服此丸,無不收效。
茯苓丸
治妊娠惡阻停飲,憂聞食氣。
赤茯苓,人參,肉桂,乾薑(泡),半夏(洗七次焙),陳皮,白朮,葛根,甘草(炙),枳實(去白麩炒黃,各一兩)
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法用黃芩為末,濃煎白朮湯,調一錢服,一月餘自安。
杜仲丸
治妊娠兩、三月,胎動不安,防其欲墮,預宜服之。
杜仲(去皮,剉薑汁炒去絲),川續斷(酒浸各二兩)
為末,棗肉煮爛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膠艾湯
治妊娠或因倒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熟地黃(洗),艾葉(炒),白芍藥,川芎,阿膠(蛤粉炒成珠),黃耆,當歸(酒浸),甘草(炙各等分)
用薑棗,水煎服。如虛者加人參。
益母丸
專治難產橫逆,並安胎順氣。
益母草(五月五日採葉莖,陰乾,忌鐵器)
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產之時,以童便溫酒化下。若氣不順,用木香人參湯。
桑寄生散
治胎漏經行淋漓;無病調理胎元。
當歸(酒浸),桑寄生,續斷(酒浸),川芎,白朮,熟地,人參,香附(炒),阿膠(蛤粉拌炒),茯神(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三因鯉魚湯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朮(五兩),茯苓(四兩),當歸,芍藥(各二兩)
上細剉以鯉魚一個,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魚用藥四錢入魚汁一鍾半;生薑七片、陳皮少許,煎至七分,空心服下。
一方
無故卒下血,用阿膠(二兩,蛤粉炒成珠),生地黃(八兩,搗取汁),以清酒三升,將二味攪勻溫熱,分三服飲之。
竹茹湯
治妊娠嘔吐,頭疼,眩暈。
桔紅(去白),人參,麥門冬(去心),白朮(各一兩),厚朴(薑製),茯苓(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每服五錢,水二鍾、姜五片,入竹茹如彈子大一塊,煎至八分服。
白話文:
產前總論
如果孕婦有不適,可加入燈心草煎水,溫熱服用,很快就會好。
保胎神效丸(出自《錦囊秘傳》)
- 材料:白茯苓(二兩,選顏色白、堅硬、重的)、真白朮(一兩,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去皮切片曬乾,再與黃土一同炒過)、條黃芩(用酒拌炒,要選實心細條的)、香附子(用童子尿浸泡兩天後炒熟)、元胡索(用陳米醋拌炒)、紅花(隔著紙烘炒)、益母草(只要淨葉,各一兩)、真沒藥(三錢,用新瓦片隔著火烘烤去除油脂)。
-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分別處理後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用白開水吞服七丸。
- 服用方法:藥丸不能因為體積小而過量服用,超過七丸。如果孕婦胎動不安,一天可以服用四到五次,穩定後就恢復正常。若出現腹痛、腰痠、或感到脹痛下墜感,應立即服用。如果懷孕三、五個月容易流產,應提前一個月開始服用,可保證足月生產。甚至出現見紅將要流產的情況,立即服用此藥丸也能保住胎兒。
- 注意事項:要避免生氣、過度勞累,忌吃煎炸、辛辣、容易脹氣、使氣滯、發酵食物、冷水冷食,並切記不要過度操心。一副藥可以保住多胎,服用此藥丸通常都有效果。
茯苓丸
- 功效:治療妊娠期間噁心嘔吐、停滯飲水、聞到食物氣味就想吐。
- 材料:赤茯苓、人參、肉桂、乾薑(泡過)、半夏(洗七次後烘焙)、陳皮、白朮、葛根、甘草(炙)、枳實(去除外皮後炒黃,各一兩)。
-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每次空腹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 另一種方法:用黃芩磨成粉末,用濃煎的白朮湯調和,服用一錢,一個月左右即可穩定。
杜仲丸
- 功效:治療懷孕兩、三個月時胎動不安,預防流產,建議提前服用。
- 材料:杜仲(去除外皮,切碎後用薑汁炒至絲狀去除)、川續斷(用酒浸泡,各二兩)。
-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煮爛的棗肉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膠艾湯
- 功效:治療懷孕期間因跌倒、碰撞等導致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 材料:熟地黃(洗過)、艾葉(炒過)、白芍藥、川芎、阿膠(用蛤粉炒成珠狀)、黃耆、當歸(用酒浸泡)、甘草(炙過,各等分)。
- 服用方法:用水加入薑、棗一同煎煮後服用。如果體虛,可以加入人參。
益母丸
- 功效:專門治療難產、胎位不正,同時也有安胎順氣的功效。
- 材料:益母草(五月初五採摘葉莖,陰乾,忌用鐵器)。
- 製作方法:將益母草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丸。臨產時,用童子尿加溫酒化開服用。如果出現氣不順暢,可用木香人參湯。
桑寄生散
- 功效:治療胎漏、經期淋漓不盡;沒有疾病時可以調理胎氣。
- 材料:當歸(用酒浸泡)、桑寄生、續斷(用酒浸泡)、川芎、白朮、熟地、人參、香附(炒過)、阿膠(用蛤粉拌炒)、茯神(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
-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三因鯉魚湯
- 功效:治療懷孕期間腹部脹大,胎兒周圍有水氣。
- 材料:白朮(五兩)、茯苓(四兩)、當歸、芍藥(各二兩)。
-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與一條鯉魚一同煮湯,像平常煮魚一樣處理。煮好後去掉魚肉,用四錢藥材加入約一杯半的魚湯中,再加入七片生薑、少許陳皮,煎至七分,空腹服用。
另一種方法
- 適用情況:無緣無故突然出血。
- 材料:阿膠(二兩,用蛤粉炒成珠狀)、生地黃(八兩,搗爛取汁)、清酒三升。
- 服用方法:將阿膠和生地黃汁加入清酒中攪拌均勻,溫熱後分三次飲用。
竹茹湯
- 功效:治療妊娠嘔吐、頭痛、眩暈。
- 材料:桔紅(去白)、人參、麥門冬(去心)、白朮(各一兩)、厚朴(用薑製)、茯苓(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 服用方法:每次取五錢藥材,加入兩杯水和五片生薑,再加入如彈子大小的竹茹一塊,煎煮至八分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