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精要》~ 卷二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4)

1. 蓄血似孕

《折肱錄》曰:子媳申氏多鬱怒,勿患不月,腹漸大,以為妊也。十餘月勿產,諸證漸見,疑之,醫者亦疑為蓄血欲下,以體弱不勝,可暗消,久用行血調血藥,竟至不起。後閱盛啟東治東宮妃一案,大悔掉,永樂東宮妃張氏,經不通者,已十越月,醫以為胎也。脹愈甚,上命啟東診視,一一如見,其方皆破血之劑,下血數斗而疾平。

子媳病正與此合,當十月外既確知非妊,宜大膽下之,可得生矣。惜醫者,無此膽識,不亦傷乎!(此蓄血子門為血病)。

白話文:

《折肱錄》記載:媳婦申氏常常心情不好、容易生氣,有時月經沒來,肚子漸漸變大,大家都以為是懷孕了。過了十幾個月都沒生產,各種不正常的症狀慢慢出現,開始懷疑不是懷孕,醫生也懷疑是體內瘀血積聚想要排出,但因為她身體虛弱無法承受,所以想用慢慢消散的方式治療。結果長期使用活血調經的藥,病情竟然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後來看到盛啟東治療東宮妃的案例,才深深後悔。永樂年間的東宮妃張氏,也是月經不通,已經超過十個月沒來,醫生都認為是懷孕。肚子越來越脹,皇上命令啟東診視,他一看就明白病因,用的藥都是破血化瘀的藥。最後排出幾大斗的血,病就好了。

媳婦的病症正好和這個案例一樣,當超過十個月確定不是懷孕時,就應該大膽用破血化瘀的方法治療,或許可以救活。可惜醫生沒有這樣的膽識,不是很令人惋惜嗎!(這種瘀血積聚的疾病屬於血病。)

2. 產前總論

產前諸症,皆因胎氣所致。夫胎動、胎漏皆下血,但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也。惡阻者,噁心而阻隔飲食也,肥者多因痰,瘦者多因熱,宜二陳湯加減。子煩者,煩躁悶亂心神也。子癇者,痰涎潮搐,目吊口噤也。子腫者,面目虛浮,肢體腫滿也。

子氣者,兩足浮腫也。子淋者,小便艱少也。轉胞者,小便不通也。子懸者,胎氣不順,湊心脹痛也。蓋脾主運化水穀,婦人有胎則運化水穀不利而生濕,濕則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子腫、子氣者,濕也。惡阻者,痰也。子煩、子淋者,熱也。子癇者,風也。子懸者,氣也。

轉胞者,虛也。濕則滲之,痰則消之,熱則清之,風則平之,氣則散之,虛則補之,總以去邪保胎為要。保胎之法,三月以前宜養脾胃,四月以後宜壯腰腎、補血順氣,佐以清熱,此大法也。然尤宜以人陰陽盛衰、氣血偏勝而調之。

《簡便方》治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山藥五、六兩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懷妊受物,乃肝一臟之虛,其肝氣止能生胎,無別用也,若血少不能榮其肝,則肝虛,故愛酸物。產前安胎,白朮、黃芩為妙藥也。條芩安胎之聖藥,俗人不知,以為寒而不敢用,反為溫熱之藥可養胎,殊不知產前宜清熱,令血循經而不妄行,故能養胎。惟脈沉遲,脾胃虛弱者,非其所宜。

生產如抱船過壩一般,凡難產者,多由於氣血虛也,有因九、十月之時不謹守者有之;有氣血凝滯不轉運者。故於九個月內便須順氣調中,服達生散十數帖,臨產自易也。

凡妊婦脈細勻者,是胎元已足,如果熟香飄之象也。易產。大浮緩者,是養胎而中氣大虛,火氣散也,難產。故產前脈宜洪大,產後脈宜沉小。凡男女之別,以左右取,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沉實在左,浮大在右,右女左男,可以預剖。離經六至,沉細而滑,陣痛達腰,胎立時脫。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即血耗,立見傾危。

一婦妊娠,久吐不已,諸藥不受,張立後方,服之而愈。兩寸俱洪大而數,右尤甚焉。金體本燥,今燥益甚矣。左關洪弦,是肝主藏血,今無血受藏也。右關弦細而數,是久生穀氣,肝家虛火來侮,因而弦數。其細者,胃氣虧極之象也。左尺細極若無,右尺洪大而疾,此皆津滋燥涸,少陰虛火上浮,厥陰鬱火上達,少陽伏火上乘,燥涸之土為三火所爍,焉能濕潤化育乎。經曰諸嘔吐酸皆屬於熱,此之謂也。

具方於後,為救急治標之法。嘔愈之後,仍當以六味加麥冬、阿膠為丸,久服調理,以治其本。

條實芩(一錢二分),麥門冬(去心三錢),懷生地(三錢),廣桔紅(鹽湯泡七分),白茯苓(一錢二分),生白芍藥、肥白知母(各一錢二分),甘草(二分),白葛根(一錢,能提胃中真氣,而清疏胃熱故用之),竹茹(二錢,用鮮淡竹刮去青,取向里黃皮)

白話文:

產前總論

懷孕期間出現的各種症狀,都是因為胎氣所引起的。像是胎動和胎漏都會出血,但胎動會伴隨腹痛,胎漏則不會,所以胎動適合用行氣的方式治療,胎漏適合用清熱的方式治療。

孕吐是指噁心、食慾不振,這種情況,體型肥胖的孕婦多半是痰濕引起的,體型消瘦的孕婦多半是熱引起的,可以服用二陳湯來調整。

子煩是指孕婦感到煩躁、心神不寧。子癇是指孕婦抽搐、口眼歪斜、意識不清。子腫是指孕婦臉部、四肢水腫。

子氣是指孕婦雙腳浮腫。子淋是指孕婦小便困難、量少。轉胞是指孕婦小便不通。子懸是指胎氣不順,壓迫到心臟引起腹脹疼痛。

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脾臟負責運化水穀,婦女懷孕後,運化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體內濕氣增加。濕氣會產生痰,痰會產生熱,熱會產生風。所以子腫、子氣是濕氣引起的;孕吐是痰引起的;子煩、子淋是熱引起的;子癇是風引起的;子懸是氣不順引起的。

轉胞則是體虛引起的。治療原則是,濕則利濕、痰則化痰、熱則清熱、風則平熄、氣則疏導、虛則補益。總之,要以去除邪氣、保護胎兒為主。

安胎的方法,懷孕三個月前,應著重調理脾胃;四個月後,應加強腰腎功能、補血順氣,並適當清熱,這是主要的原則。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個人體質的陰陽盛衰、氣血偏盛來調整。

《簡便方》

治療習慣性流產,或懷孕三、四個月就流產的,可以在懷孕兩個月前,用杜仲八兩,以糯米煎湯浸泡後炒乾去除絲,加入續斷二兩(用酒浸泡後焙乾磨成粉),再加入山藥五、六兩磨成粉,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空腹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懷孕時的種種不適,大多是因為肝臟虛弱。肝臟的功能主要在於孕育胎兒,如果血不足以滋養肝臟,就會導致肝虛,所以孕婦會偏愛酸味食物。安胎藥物中,白朮和黃芩是很好的選擇。黃芩是安胎的良藥,但一般人不了解,認為它性寒而不敢使用,反而使用溫熱的藥物來養胎,殊不知產前應該清熱,才能讓血脈順暢而不亂行,才能養胎。只有脈象沉遲、脾胃虛弱的孕婦,才不適合使用。

生產就像船隻過水壩一樣,非常重要,難產的原因多半是氣血虛弱,有些是因為懷孕九、十個月時不注意調養,有些是因為氣血凝滯不順。所以在懷孕九個月時,就應該調理氣血,服用達生散十幾帖,生產時會比較順利。

孕婦的脈象如果細而均勻,表示胎兒發育良好,像果實成熟散發香氣一樣,容易生產。如果脈象浮大而緩,表示養胎時中氣大虛、火氣渙散,容易難產。所以產前脈象宜洪大,產後脈象宜沉小。

判斷胎兒性別,可以用左右脈來辨別,左脈跳動較快為男,右脈跳動較快為女。左脈沉實,右脈浮大,則右為女,左為男,可以事先判斷。如果脈象離經六至,沉細而滑,陣痛達到腰部,則表示胎兒即將出生。如果半產出血,脈象呈現革脈,又弱,則表示血耗嚴重,情況危急。

曾有一位孕婦,嚴重嘔吐不止,各種藥物都無效,後來使用張立的藥方才痊癒。把脈後發現,兩寸脈都洪大而數,右脈尤其嚴重。金屬體質本來就乾燥,現在更是加重了。左關脈洪弦,表示肝臟負責藏血,現在卻無血可藏。右關脈弦細而數,表示長時間消化吸收食物的氣,引起肝虛火旺,所以脈象才會弦數。脈象細弱,表示胃氣極度虧虛。左尺脈細微幾乎感受不到,右尺脈洪大而快。這都表示體內津液乾燥,少陰虛火上浮,厥陰鬱火上達,少陽伏火上升,乾燥的土壤被這三種火灼燒,如何能濕潤孕育胎兒?正如醫經所說,各種嘔吐酸水都屬於熱。

以下提供治療嘔吐的藥方,為救急治標之法。嘔吐停止後,仍應服用六味地黃丸加麥門冬、阿膠,長期調理,才能治本。

藥方內容為:條實芩(一錢二分),麥門冬(去心三錢),懷生地(三錢),廣桔紅(鹽水泡七分),白茯苓(一錢二分),生白芍藥、肥白知母(各一錢二分),甘草(二分),白葛根(一錢,能提胃中真氣,並能疏散胃熱所以使用),竹茹(二錢,用新鮮淡竹,刮去青皮,取裡面的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