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精要》~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受胎總論

李東壁曰:《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蓋言男女生生之機,陰陽造化之良能也。齊褚澄言:血先至裹精則生男,精先至裹血則生女,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道藏》言:月水亡後,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

白話文:

李東壁說:《易經》提到陰陽相交就是道,男女交合後萬物得以生成,男性由乾的原則形成,女性則由坤的原則形成。這是在講男女生殖的道理以及陰陽變化創造生命的自然能力。褚澄提到:如果母體的血先包裹住父體的精液就會生男孩;反之,如果父體的精液先包裹住母體的血就會生女孩;當陰陽力量均衡時,可能會產生性別不明的情況;而精液與血液分散開來,則可能預示著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出現。《道藏》中說:月經結束後,若在第一、三、五天受孕則會生男孩;若在第二、四、六天受孕則會生女孩。

東垣言:血海始淨,一二日成男,三四五成女。《聖濟經》言:因氣而左動,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陰資之則成女。丹溪乃非褚氏,而是東垣,主《聖濟》左右之說立論,竊謂褚氏未可非也,東垣亦未盡是也。蓋褚氏以精血之先後言,《道藏》以日數之奇偶言,東垣以女血之盈虧言,《聖濟》、丹溪以子宮之左右言,會而通之,理自得矣。

白話文:

東垣說:血海乾淨時,一二天受孕就成男,三四五天受孕就成女。《聖濟經》說:因氣而左動,受陽精而受孕就成男,因氣而右動,受陰精而受孕就成女。丹溪否定褚氏,而以東垣、聖濟左右之說為論據,我認為褚氏不能被否定,東垣也未必完全正確。褚氏以精血先後為說,《道藏》以日數奇偶為說,東垣以女性血盈虧為說,聖濟、丹溪以子宮左右為說,把這些說法綜合貫通起來,道理自然就明白。

丹溪曰:或問雙胎者,何也?曰:精氣有餘,歧而分之,血因分而攝之也。若男女同孕者,剛日陽時,柔日陰時,感則陰陽混雜,不屬左不屬右,受氣於兩岐之間也。亦有三胎四胎者,猶是而已。《人鏡經》曰:精氣盛則成二男,血氣盛則成二女,精血皆盛,則成一男一女,精血混雜,則成非男非女。男不可為父,得陽道之虧者也。

女不可為母,得陰道之塞者也。皆非純氣,或感邪崇鬼怪之沴氣,則成異類也。

白話文:

丹溪說:有人問雙胞胎是怎麼回事?答:精氣有餘,分成了兩股,血液依附著精氣而一起分開。如果男女同孕,剛日陽時,柔日陰時,受孕之時陰陽混雜,不屬於左邊也不屬於右邊,受氣在兩岐之間。也有三胞胎四胞胎的,道理也是一樣。《人鏡經》說:精氣旺盛,就生出兩個男孩,血氣旺盛,就生出兩個女孩,精血都很旺盛,就生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精血混雜,就生出非男非女的孩子。男的不能做父親,是因為得了陽道的虧損。

(張)按:《經》曰:陽予之正,陰為之主,蓋謂陽施正氣,萬物方生,陰為主持,群形乃立。更觀《易》論,坤道其順乎天而時行,則知地之生物,順承乎天,而母之生子,亦不過順承乎父,則種子者,當以男子為主,豈可專責之於婦人哉!此誠天生地成之大道,陽施陰長之至理。

白話文:

(張) 按語: 《黃帝內經》上說:陽氣給萬物以正氣,陰氣起着主導作用,這說明陽氣施布正氣,萬物才能生長,陰氣起主導作用,萬物才能生長。再看《易經》上的論述,坤道順應天時運行,這表明大地孕育萬物,是順應天時的,而母親生孩子,也不過是順應父親,那麼,種子的生長,應當以男子爲主,豈能只責怪婦人呢!這誠然是天地生成的大道,陽氣施布,陰氣生長的至理所在。

每見男子六脈洪大,尺脈有力者,子多女少,六脈沉細,尺脈沉微者,子少女多,生男亦夭,此屬驗也。況兩神相搏。合而成形,神也者,無形之謂也。惟其無形,故能生出有形,蓋造化之理,皆生於無也,豈日數精粕有跡之謂歟!故神者,生身之本也。

白話文:

我經常看到男子的六脈洪大,尺脈有力的人,兒子多女兒少。六脈沉細,尺脈沉微的人,女兒多兒子少,生下的兒子也短命,這是可以驗證的。況且兩神交合,結合而形成形體,神是沒有形狀的。正因為它沒有形狀,所以才能生出有形之物。天地萬物的道理,都是從無中生出的,豈是那些有形有跡的精粕之物所能比擬的!所以神是生身之本。

然必因乎精氣何也?蓋神本無體,以氣為體,精無定形,以氣而形,體物有三,根本則一,主雖惟神,養其精氣,神必附物,精能凝神,三者互用,不可相離,平叔所謂窮取生身受氣初,夫水之精為志,而火之精即神也。蓋欲無火不動,惟此一點無形元陽之真火,以鼓無形默用之真神,《經》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蓋以神為機發之主,動用之道,不期然而然,物莫之知。若可以言語形容者,便非神之為用矣。

白話文:

為什麼必須依照精氣?這是因為神本來沒有形體,以氣為形體,精沒有固定的形狀,以氣而有形狀。三者(神、精、氣)雖然各有特性,但根本是同一的,主導的是神,但必須養育精氣,神才能依附於物。精能夠凝聚神,三者互相作用,不可分離。平叔說的「追究到受氣之初」,水的精華是意志,而火的精華就是神。想要沒有火不動,只有這一點無形,元陽的真火,才能鼓動無形,默默運用的真神。《黃帝內經》說:「根植於中的,稱為神機」,這是因為以神為機發的主人,動用的法則,不刻意而然,沒有人知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形容,就不是神的作用了。

更觀邪淫苟合者,無心種子,偶意為之,易成胎孕,蓋心專神篤,欲火熾而氤氳之氣濃密也。安居妙合者,專心種玉,而兢兢業業,每見無功,蓋心耗神馳,欲火衰而之氣反薄矣。可見莫非由於神也,莫非由於火也,更莫非重於陽之為用也。既稟天地之道,而陰陽之理不能外之,故陽旺多生男,陰旺多生女,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義也。

白話文:

觀察到那些行為不檢點、隨意結合的人,雖然沒有刻意想要孩子,但往往容易懷孕。這是因為他們在行房時心神專注,慾望強烈,導致孕育的氛圍濃厚。而那些希望有孩子並小心翼翼地嘗試的人,卻常常不見成效。這是因為他們的精神過於緊張,慾望反而減弱,孕育的氣息變得稀薄。由此可見,生育與否與精神狀態密切相關,也與體內的熱力(慾火)有關,更重要的是陽氣的作用。既然人是遵循天地自然法則而生的,陰陽的道理就不能忽視。因此,陽氣旺盛者多生男孩,陰氣旺盛者多生女孩,這正是乾象徵男性、坤象徵女性的道理所在。

更觀古載生人之候,常多外因有感而成,即此情之感觸,亦莫非神之為用,然神之為神,莫非火之為精也。若無火以充其神,則無氣以生其精,三者既失,則一團死灰矣,焉有陽和化育之道,情性感觸之用哉!古云三月始胎,未有定儀,氣類潛感,造化密移,此亦天地化工之所有,何得執而為盡?無先哲立言曰:陽生陰長。又曰:陽生陰化。

云長云化,豈無用意於其間乎?

白話文:

進一步觀察古代記載的人之誕生時機,通常多是因為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也就是說,人的情感感受,也都離不開精神的作用。然而,所謂的精神,不就是火的精華嗎?如果沒有火來充實精神,就沒有元氣來生出精華,這三者一旦失去,就只剩下了一堆死灰,哪還有陽氣和諧、化育萬物之道,以及情感感受的作用呢!古人說三月開始懷孕,但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氣類潛移默化,造化微妙變化,這也是天地化工的奧妙所在,怎麼能執著於一成不變呢?古人說:陽生陰長。又說:陽生陰化。

孕一月名始膏,二月名始胚,三月名始胎。當胚膏之始,真氣方遇,如桃花凝聚,其柔脆易傷也。食必忌辛辣,恐散其凝結,味必稍甘美,欲扶其柔脆,二氣既凝,如泥在鈞,如金在熔,惟陶冶之所成,食氣於母,所以養其形,食味於母,所以養其精,形精為滋育,氣味為本,故天之五氣,地之五味,母食之而子又食之,外則充乎形質,內則滋乎胎氣,母寒亦寒,母熱亦熱,母飽亦飽,母飢亦飢,因虛而感,隨感而變,膏梁之家,縱恣口腹,暴怒淫欲,飲食七情之火,鍾之於內,胎氣受之,怯者,即變為病,壯者,毒不即發,而痘疹瘡驚,貽禍於後焉。故胎前可不慎為調攝乎!

白話文:

懷孕一個月的稱呼是「始膏」,兩個月的稱呼是「始胚」,三個月的稱呼是「始胎」。在胚胎剛形成的時候,真氣才剛剛聚集,就像桃花凝結一樣柔弱容易受傷。飲食一定忌諱辛辣的食物,害怕分散凝聚的真氣,口味一定要稍稍甘美,希望扶持柔弱的身體。血氣既已凝聚,就像泥在陶窯裡,就像金在爐中融化,完全依賴陶治纔可完成。飲食之氣來自母親,所以用來滋養胎兒的形體,飲食之味(指甘、酸、苦、辛、鹹)來自母親,所以用來滋養胎兒的精氣。形體和精氣是生長發育的根本,所以天之五氣,地之五味,母親食用了以後,胎兒也跟著食用,外面充實於胎兒形體,裡面滋養於胎兒的精氣。母親寒涼也寒涼,母親燥熱也燥熱,母親飽足也飽足,母親飢餓也飢餓,由於虛弱而受到感觸,隨感觸而變化。富貴人家,放縱飲食,暴怒淫慾,飲食七情之火,積聚於內,胎氣受到影響,身體虛弱者,立刻就會發病,身體強壯者,毒性不會立即發作,而痘疹瘡驚,禍胎將在以後顯現。所以懷孕前可不謹慎地調養身體嗎!

巢氏曰:妊娠一月,凝成一粒,如露珠然,乃太極動而生陽,名胚胎。天一生水,謂之胚,足厥陰脈養之,經水即閉,飲食稍異。二月名始膏,變成赤色,如桃花瓣,乃太極靜而生陰,地二生火,謂之腪,足少陽脈養之,吐逆惡阻,或偏嗜一物,以見一臟之虛也。三月名始胎,手厥陰脈養之,形象始化,乃分男女,乃太極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

白話文:

巢元方說:懷孕一個月,胎兒凝結成一粒,像露珠一樣,這是太極運行而生出陽氣,稱爲胚胎。天一生水,稱爲胚,足厥陰脈滋養它,月經就停止,飲食稍微不同。懷孕兩個月稱爲始膏,變成紅色,像桃花瓣,這是太極靜止而生出陰氣,地二生火,稱爲腪,足少陽脈滋養它,嘔吐反胃、厭惡食物,或偏愛一樣東西,這是顯示一髒的功能虛弱。懷孕三個月稱爲始胎,手厥陰脈滋養它,形體開始形成,開始區分男女,這是太極的乾道形成男性,坤道形成女性。

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形像具,六腑成,手少陽脈養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陰陽之氣,筋骨已成,毛髮始生,足太陰脈養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口目皆成,足陽明脈養之。七月始受木精以川芎,遊其魂,能動左手,手太陰脈養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膚,形骸漸長,九竅皆成,遊其魂,能動右手,手陽明脈養之。

白話文:

四月開始接收水精,形成血脈,形體逐漸具備,六腑也開始形成,由手少陽脈來養護。五月開始接收火精,形成陰陽之氣,筋骨也逐漸形成,並且開始長出毛髮,由足太陰脈來養護。六月開始接收金精,筋骨也開始形成,嘴巴和眼睛都已成形,由足陽明脈來養護。七月開始接收木精,魂魄開始活動,並且能夠活動左手,由手太陰脈來養護。八月開始接收土精,皮膚也開始形成,形體逐漸長大,九竅也開始成形,魂魄開始活動,並且能夠活動右手,由手陽明脈來養護。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百節畢備,三轉其身,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足太陽脈養之,精神備足,受氣而生。獨君主無為,故無所養,然墮胎須防一三五七月者,蓋單月皆臟養胎,而三月又相火所主,胎最易動,尤宜慎之,當服清熱涼血安胎之藥。然諸經有多氣少血者,有多血少氣者,宜各以按月養胎之臟腑氣血虛實調之,自無墮胎之患矣。

白話文:

從九月開始,胎兒受腎精的滋養,皮毛漸漸長成,四肢骨骼也已具備。胎兒在母腹中三次轉變姿勢,由足少陰經脈供養。到了十月,由足太陽經脈供養,胎兒精神充沛,有生氣了。只有君主之位無所作為,因此也不需要供養。但是,在懷孕期間,要特別注意一、三、五、七等單月,因為這些月份都是臟腑養胎的時期,其中三月又是相火主導的月份,胎兒最容易躁動,因此更要注意安胎。應服用清熱涼血、安胎的藥物。但是,有些孕婦可能會出現氣多血少或血多氣少的情況,應分別根據相應的月份,以滋補臟腑氣血,調整虛實,自然就能避免流產。

有養胎以五行,分四時論者。凡人自受胎於胞門,則手足十二經脈,其氣血周流,俱以擁養胎元,豈有逐月分經,某經養某月之胎之理?馬玄臺已駁之矣,故不具載。巢氏一月二月是論受胎之月數為近理也。

白話文:

  1. 有的人認為懷孕期間,胎兒的生長發育是根據五行、四時來決定的。

  2. 這種說法認為,懷胎後,人體的十二條經絡中的氣血會自動循環流轉,共同滋養胎兒,不存在某個經絡只負責某個月份的胎兒發育的道理。

  3. 馬玄臺已經駁斥了這種說法,因此我就不再詳細解釋了。

  4. 巢氏認為懷孕的月份和胎兒的發育狀況相符,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聖濟》曰:或者以妊娠勿治,有傷胎破血之論,豈知邪氣暴戾,正氣衰微,苟執方無權,縱而勿藥,則母將羸弱,子安能保?上古聖人,謂重身毒之,有故無殞,衰其大半而止,蓋藥之性味本以療疾,誠能處以中庸,與疾適當,且知半而止之,亦何疑於攻治哉!慎之者,恐克削破血,有傷胎孕耳。

安胎之法有二,如母病以致動胎者,但療母則胎自安;若胎氣不固,或有觸動以致母病者,宜安胎則母自愈。

白話文:

《聖濟總錄》說:有人認為懷孕期間不能治療疾病,因為擔心會傷害胎兒和破血。難道不知道邪氣暴戾,正氣衰微,如果拘泥於藥方而沒有權衡輕重,縱然不給藥治療,則母親將會變得虛弱,那麼胎兒還能保得住嗎?上古聖人說,懷孕期間用毒藥,只要有適當的理由,就不會導致胎兒死亡,只是會導致胎兒發育不全而已。藥物的性質和味道本是為了治療疾病,誠能恰當地使用,與疾病相適應,並且知道適可而止,那麼還有什麼懷疑攻治呢?但是謹慎起見,還是擔心剋制削弱破血,會傷害胎兒和孕婦。

婦人年幼,天癸未行行屬少陰,天癸既行屬厥陰,天癸既絕屬太陰,治胎產病從厥陰者,是祖氣生化之原也。治法無犯胃氣者,是後天化生之源也。及上中下三禁,謂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恐亡其津液,而傷其生氣也。

白話文:

婦女年輕時,天癸還沒有來潮,屬於少陰之氣;天癸來潮後,屬於厥陰之氣;天癸斷絕後,屬於太陰之氣。治療胎產疾病,要從厥陰之氣入手,因為它是祖先之氣生化的源頭。治療方法不能損傷胃氣,因為它是後天化生的源頭。所謂上中下三禁,指的是不能發汗、不能瀉下、不能利小便,以免津液耗傷,損傷生氣。

夫二氣之感,凝而成形,氣血旺,則胎易成而無病,氣血弱,則胎多病而難育,食氣於母,所以養其精,食味於母,所以養其形,故胎元以脾胃飲食為本,母子咸賴之今人膏梁厚味,抑鬱氣惱,而氣血漸虧,痰火必熾,而惡阻、子癇、子腫等病作矣。然胎前諸症,皆以安胎為主,務使氣血和平,則百病不生。

白話文:

天地二氣交感,凝結成形,胎兒的形成與氣血旺盛有密切的關聯,當氣血旺盛時,胎兒容易成長且較少疾病,反之,當氣血虛弱時,胎兒容易生病且難以養育。胎兒的營養來自於母親的飲食,母親的飲食會影響胎兒的精氣和形體,因此,胎兒的元氣以脾胃飲食為基礎,母親和胎兒都依賴於此。然而,現代人的飲食多油膩厚味,且容易抑鬱氣惱,導致氣血漸虧,痰火必熾,因此出現了惡阻、子癇、子腫等疾病。在治療這些疾病時,醫師會以「安胎」為主要目標,務使氣血和平,如此就能避免百病叢生。

若氣旺而熱,熱則耗氣血,而胎不安,當清熱養血為主。若起居飲食調養得宜,絕嗜欲安養胎氣,則雖成另證,無大害也。丹溪曰:白朮、黃耆為安胎之聖藥。俗醫謂溫劑可以養胎,不知胎前最宜清熱,令血循經不妄行,故能養胎。白朮益脾以培萬物之母,條芩瀉火,能滋子戶之陰,與其利而除其害,其胎自安,故黃芩安胎為上中二焦藥。益母草治血行氣,有補陰之功,胎前無滯,產後無虛,以行氣中有補也。

白話文:

如果氣血旺盛,就會造成熱,熱就會耗損氣血,胎兒就不安,此時應以清熱養血為主。日常起居飲食調養得宜,摒除嗜慾安養胎氣,那麼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丹溪(明朝名醫)說:白朮和黃耆是安胎聖藥。民間醫生認為溫劑可以養胎,卻不知道胎前最應該清熱,讓血循著經脈不亂行,就能養胎。白朮益脾,以培育萬物之母(脾臟),條芩瀉火,能滋養子戶之陰(生殖系統),利除其害,胎兒自然安穩,因此黃芩安胎是上中二焦的藥物。益母草治療血行氣,有補陰之功,胎前無滯(血運行順暢),產後無虛(氣血充足),因為行氣中有補的原因。

胎至三月、四月忽腹痛,惟砂仁及些少木香,能治痛行氣以安胎也。八九月必須順氣,用枳殼、紫蘇之屬,但氣虛者宜補氣以行滯,用參、朮、陳皮、歸、芍、甘草、腹皮;氣實者,耗氣以抑陽,用芩、朮、陳皮、甘草加枳殼。如將臨月,胎熱者以三補丸加香湯白芍或地黃膏。

白話文:

懷孕到三、四個月,忽然腹痛,可用砂仁和少量的木香,來治療腹痛、疏通氣、安胎。八、九月一定要讓氣體順暢,可用枳殼、紫蘇之類的藥材。但如果氣虛的人,應該補氣來通暢氣滯,可以用黨參、白朮、陳皮、當歸、芍藥、甘草、橘皮。如果氣實的人,耗氣來抑制陽氣,可以用黃芩、白朮、陳皮、甘草加上枳殼。臨近分娩的時候,胎熱的人可以用三補丸再加上香湯白芍或地黃膏。

血虛者,不外四物地黃,加以益母草,預為分娩地步也。至於世醫安胎,多用艾、附、砂仁為害尤甚。不知血氣清和,無火煎爍,則胎安而固,氣虛則提不住,血熱則溢妄行,胎欲不墮,其可得乎。香附雖云快氣開鬱,多用則損正氣。砂仁快脾氣,多用亦耗真氣,香燥之品,氣血兩傷,求以安胎,適足以損胎矣。

惟寒鬱氣滯者宜之。

白話文:

血虛的人,除了服用四物地黃之外,再加上益母草,以預作生產的準備。至於世俗的醫生安胎,多用艾、附、砂仁,其害處尤其厲害。不知道血氣清和,沒有火來煎熬灼燒,胎兒就會安定而穩固,氣虛則提不住,血熱則溢出而妄行,胎兒想要不掉下來,怎麼可能呢。香附雖然說可以暢快氣機、舒解抑鬱,但用多了就會損傷正氣。砂仁可以暢快脾氣,用多了也會耗損真氣,藥性香燥的藥品,會傷氣血兩方面,想要用來安胎,適足以損傷胎兒。

趙養葵曰:或問白朮黃芩,安胎之聖藥,胎前必不可缺乎?曰:未盡然也。胎莖之繫於腎,猶鍾之繫於梁,棟柱不固,棟梁必撓,所以安胎先固兩腎,使腎中和暖,始脾有生氣,何必定以白朮黃芩為安胎耶?凡腹中有熱,胎不安者,宜用涼藥。然腹中有寒,胎亦不安,必用溫藥,此常法也。

白話文:

趙養葵說:有人問白朮、黃芩是安胎的聖藥,懷孕期間一定不能缺少嗎?不一定。胎兒繫於腎,就像鐘繫於樑,棟柱不穩固,棟樑一定會彎曲。所以,安胎首先要固腎,使腎中溫暖,脾纔有生氣,何必一定要用白朮、黃芩來安胎呢?凡是腹部有熱,胎兒不安的,應該用涼藥。但是,腹部有寒,胎兒也不安,一定要用溫藥,這是常法。

況兩腎中具水火之原,為衝任之根,而胎元之所繫甚要,非白朮黃芩之所安也。如腎中無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黃壯水,腎中無火者,用八味地黃益火。調經當用杜仲、續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出入於六味、八味湯中為捷徑,總之一以貫之也。諸書之所不及,余特表而出之,此趙氏之創論也。

白話文:

因為兩腎中具有水火二源,為衝任兩脈的根,而胎元之所繫,非常重要,不能使用白朮、黃芩來治療。例如,腎中無水,胎位不穩,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來滋補腎水;腎中無火,可以使用八味地黃湯來補充腎火。調經應該使用杜仲、續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子,在六味、八味湯中交替使用,是比較好的方法,總之,要貫穿始終,把這些藥物結合起來使用。其他書籍沒有提到這些,我特別將它們提出來,這是趙氏的創新理論。

且臟性所稟之寒熱不同,有臟寒不孕,服八味十補而始受娠者,則受娠之後,仍宜照常服之,蓋臟腑服慣,則不覺桂附之熱,飛以為常,竟相安於無事,更可長養胎元也。若停止暖藥,加以條芩清熱之品,要知能安補陽升舉者,必不利補陰降下矣,勢必反致墜胎之患,而且有損於胎元。極虛之人臟腑,春夏陽和,升長之氣少,秋冬陰寒,降下之氣多也。

白話文:

由於臟腑稟賦寒熱不同,有的是因為臟寒不孕,服用了八味十補藥物之後才懷孕的,那麼在懷孕之後,仍然應該按照常規服用這些藥物,因為臟腑已經習慣,就不會覺得附子和肉桂的熱性,反而會以為是常態,最終能夠安胎養胎。如果停止服用溫熱的藥物,再加上芩類清熱的藥物,就會導致補陽升舉的藥物失去效果,不利於補陰降下的藥物發揮作用,很有可能導致胎兒墮胎,而且還會損傷胎元。極虛之人的臟腑,在春夏陽氣和順,升長之氣較少的季節,以及秋冬陰寒,降下之氣較多的季節,更要小心調理。

(張)常治惡阻久吐不止,脈微肢冷者,竟用附子理中湯加五味子,連服數日乃安,但必參朮炙草倍加,則能乘載胎元,其薑附之性,惟從參朮以溫補中焦,即附子走下之力,不能獨發以施其用矣。

白話文:

(張)經常治療孕婦噁心嘔吐很久都無法停止,脈搏微弱,四肢冰冷的,竟然使用附子理中湯加上五味子,連續服用幾天后纔好轉,但一定要將人參、白朮、炙甘草倍量加大,才能承載胎元,其生薑和附子的性質,只有配合人參、白朮來溫補中焦,即使附子向下走的作用,也不能單獨發揮它的功效了。

古人用黃芩安胎,是因子氣過熱不寧,故用苦寒以安之,然氣血旺脾胃和,胎自無虞,一或有乖,其胎即墮,是以胎無全賴氣血以滋養,而氣血又藉穀氣以化生,故脾為一身之津梁,主內外諸氣,而胎息運化之機全賴脾土,故用白朮以助之,然惟形瘦血熱,營行過疾,胎常上逼,過動不安者為相宜。若形盛氣衰,胎常下墜者,非人參舉之不安。

白話文:

古人使用黃芩來安胎,是因為母親體內氣血過於旺盛而不安寧,因此使用苦寒藥物來安撫氣血。然而,氣血旺盛且脾胃和諧,胎兒自然沒有問題。一旦氣血有所偏差,胎兒就會流產。因此,胎兒的發育完全依靠氣血來滋養,而氣血又依靠穀氣來化生。因此,脾臟是人體的樞紐,主宰著內外各種氣,而胎息的運化也完全依靠脾土。因此,使用白朮來幫助脾臟。然而,只有形體瘦弱、血熱、營氣運行過快、胎兒經常上竄、過度活動不安的人才適合使用白朮。如果是形體強壯、氣血衰弱、胎兒經常下墜的人,就應該使用人參來補氣。

血虛火旺,腹常不運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虛火旺,腹常急痛者,非歸芍養之不安。體肥痰盛,嘔逆眩暈者,非半、苓豁之不安。則桂枝湯、香蘇散、蔥白香豉湯,諒所宜用。伏邪時氣,尤宜急下,此即安胎之要訣。下藥中獨芒硝切不可犯,若有客犯而用白朮,便熱邪留戀不解,若素患虛寒而服黃芩,則中氣脾胃愈傷,皆僅足以傷胎矣。

白話文:

  1. 血虛火旺,腹部總是運作不正常的人,非得用香砂來耗氣才能安穩。

  2. 血虛火旺,腹部時常感到急痛的人,非得用歸芍來滋養才能安穩。

  3. 身體肥胖,痰多,嘔吐、頭暈目眩的人,非得用半夏、茯苓、橘皮來通竅才能安穩。

  4. 那麼,桂枝湯、香蘇散、蔥白香豉湯,這些藥方都是應該用中的。

  5. 懷孕期間遇上時疫,尤其要趕緊通便,這是安胎的重要祕訣。

  6. 用藥時,獨獨芒硝絕對不可以服用,如果體質虛寒還用了白朮,熱邪就會滯留體內,無法化解。如果本來就有虛寒症,還服用黃芩,那中氣和脾胃都會受到更大的傷害,這些都足以損傷胎兒。

地之體本重,然得天氣以包舉之,則生機不息。若重陰泣寒之區,天日之光不顯,則物生實罕,如其人之體肌肉豐盛,乃血之榮旺,但血旺易至氣衰,久而彌覺其偏也。夫氣與血,兩相維而不可偏,氣為主則血流,血為主則氣反不流,非氣之衰也,氣不流有似乎衰耳。故一切補肌藥皆不可用,而耗氣之藥,反有可施,緣氣得輔則愈錮,不若耗之以助其流動,久之血仍歸於統握中矣。

白話文:

大地的本質是沉重的,但得到天氣的包容和託舉,就會生機不斷。如果遇到陰冷潮濕的地區,太陽的光芒不顯現,那麼生長的東西就很少。就好比人的身體,肌肉豐滿,這是血氣旺盛的表現,但血氣太過旺盛很容易導致氣血不足,時間一長就會顯得偏頗。氣和血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偏廢。氣為主導,血才能流動;血為主導,氣反而不流動了。這並不是氣衰弱了,而是氣不流動看起來像是衰弱了。因此,所有的補肌藥都不能用,而耗氣之藥,反而可以施用,因為氣得到輔助就會更加凝固和阻塞,不如耗損它來幫助它流動,時間長了,血還是會歸於統籌掌控之中。

湖陽公主體肥難產,南山道士迸瘦胎方而產得順利,蓋肥滿之軀,胎處其中,全無空隙,以故傷胎之藥,止能耗其外之氣,而不能耗其內之真氣,此用藥之妙也。故胎前宜順氣,氣順則不滯,枳殼散、束胎飲,皆為氣實肥盛安佚鬱悶者立法耳。若氣體虛弱,元氣不足,或虛氣脹滿,或虛寒腹痛,必須參朮大補,豈謂胎前必用耗氣藥乎?

白話文:

湖陽公主因身體肥胖難以生產,南山道士給她開了一個減胎藥方,使她順利生產。因為肥胖的身體,胎兒位於其中,完全沒有空隙,所以損傷胎兒的藥物只能消耗外在的氣,而不能消耗內在的真氣,這就是用藥的妙處。因此,在懷孕之前宜疏順氣機,氣機疏順則不滯,枳殼散、束胎飲等藥方都是為氣實肥盛、安佚鬱悶的人而設的。如果氣體虛弱,元氣不足,或虛氣脹滿,或虛寒腹痛,必須用參、朮等大補藥物,怎麼能說懷孕之前一定得用耗氣藥呢?

婦人妊娠,惟在抑陽助陰,然胎前藥,最惡群隊。若藥無專一,則陰陽交錯,別生他病,惟南山道士枳殼散,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但枳殼散少寒單服,恐有胎寒腹痛之患。以內補丸佐之,則陽不至強,陰不至弱,陰陽調而孕安,蓋婦人平居,陽氣微盛,無諸疾病,則受娠自能經閉以養胎。若陽氣太盛,則陽搏於陰,乃經脈妄行,胎始不固,故貴抑陽助陰者此耳。

白話文:

婦女懷孕期間,最重要的就是抑制陽氣,幫助陰氣,但是懷孕期間服藥,最忌諱服用多種藥物。如果服用的藥物沒有專一性,那麼陰陽就會交錯,另外引起其他疾病。只有南山道士的枳殼散可以抑制陽氣,四物湯可以幫助陰氣,但是枳殼散性寒,單獨服用可能會引起胎寒腹痛。如果加用內補丸,那麼陽氣就不會太強,陰氣就不會太弱,陰陽調和,孕婦才能安然無恙。蓋婦人平時,陽氣微盛,沒有什麼疾病,那麼受孕自然會經閉以養胎。如果陽氣過盛,那麼陽氣就會衝擊陰氣,經脈就會妄行,胎兒開始不穩固,所以貴重抑制陽氣,幫助陰氣。

丹溪曰:世之難產者,往往見於鬱悶安佚之人,富貴豢養之家。若貧賤辛苦者,無有也。方書只有瘦胎飲一,按其方為湖陽公主設也,實非極至之論。彼湖陽公主,奉養太過,其氣必實,耗其氣使之和平,故易產,此南山道士迸瘦胎枳殼散,抑陽降氣,溫隱居加木香、當歸佐之。

白話文:

丹溪說:世上生難產的人,大多見於生活安逸、富貴人家。如果是貧賤、辛勞的人,則沒有這種情況。醫書上只有瘦胎飲一個方子,據說這個方子是為湖陽公主開的,實際上這不是最恰當的理論。那個湖陽公主,生活太優越,她的氣血肯定很充足,消耗她的氣血,使之平和,所以容易生產。這是南山道士迸瘦胎枳殼散,抑制陽氣,降低氣血,溫隱居加木香、當歸做輔助藥。

若形肥人其氣必虛,久坐其氣不運,而氣愈弱,兒在胞胎,因母氣不能自運,故難產,當補其母之氣,則兒健易產矣,遂於大全方紫蘇飲加參朮補氣藥,隨母形色稟性,參時加減,名曰達生散。人參、白朮,白芍、當歸、腹皮、紫蘇、陳皮、甘草,加枳殼,砂仁,勝於瘦胎散多矣。

白話文:

如果體形肥胖的人,其氣血必然不足,長時間的久坐又會導致氣血不運行,從而使氣血更加虛弱,胎兒在母體內,由於母體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因此難以生產,應該補益孕婦的氣血,胎兒才能健康容易生產,因此,我在大全方紫蘇飲的基礎上,加入人參、白朮等補氣藥物,根據孕婦的外形,面色和性情,在劑量上隨時加減,將其命名為達生散。達生散包括人參、白朮,白芍、當歸、腹皮、紫蘇、陳皮、甘草,再加入枳殼、砂仁,這樣就比瘦胎散的效果好多了。

胎前用藥,清熱養血為主,而清熱養血之後,惟以補脾為要,此培後天元氣之本也。若養葵則不用芩、術,而以地黃飲加杜、續以補腎,夫胎繫於腎,腎固則胎自安,此補脾不如補腎之要妙也。各具至理,察候用之。然勞神動怒,情欲之火俱能墮胎,蓋原其故,皆因於熱。

白話文:

胎兒尚未出生之前,用藥以清熱養血為主,清熱養血後,必須以補脾為首要,這是培育後天元氣的根本。如果把精力放在補養脾陽,就不必再用黃芩和白術,而改用地黃飲加杜仲、續斷來補腎,因為胎兒依靠腎髒的生養,腎髒堅固,胎兒才能安穩。因此,補腎比補脾更為重要。這些道理都很有道理,需要根據病情選用。但是,勞神動怒、情慾過度都可能導致流產,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熱症所致。

夫火能消物,造化自然,如慣墮之婦,或食少而中氣不調,且不必養血,先理脾胃,次服補中益氣湯,脾胃旺飲食強,方能氣血有自而生也。

白話文:

火能將事物消解,這乃是自然造化的規律。就好像一個習於墮胎的婦女,或者飲食過少導致中氣不調,那麼不必急於補血,首先要調理脾胃,然後再服用補中益氣湯。脾胃健旺,飲食增加,氣血才能自行生長。

女之腎臟繫於胎,是母之真氣,而子所賴以生長者也。受妊之後,宜令鎮靜,則血氣安和,內遠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霧露風邪不得乘間而入,亦不得交合陰陽,觸動欲火,謹節飲食。心氣大驚而癲疾,腎氣不足而解顱,脾氣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兒從母氣,不可不慎,苟無胎動、胎痛,瀉痢、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

白話文:

女性的腎臟連接著胎盤,是母親的真氣,也是嬰兒賴以生長的東西。受孕以後,應該讓母親保持平靜,這樣血氣才能安和,內遠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熱的東西都應該禁止,霧露風邪不能乘虛而入,也不能交合陰陽,觸動慾火,謹慎節制飲食。心氣大驚而癲疾,腎氣不足而解顱,脾氣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嬰兒從母氣,不可不慎,如果沒有胎動、胎痛、瀉痢、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

《便產須知》曰:勿亂服藥,勿過飲酒,勿妄針灸,勿向非常地便,勿舉重、登高、涉險,勿恣欲行房。心有大驚,犯之難產,子必癲癇。勿多睡臥,時時行步,勿勞力過度,使腎氣不足,生子解顱。衣勿太溫,食勿太飽,若脾胃不和,榮衛虛怯,子必羸瘦多病。如犯修造動土,犯其土氣,令子破形殞命。

白話文:

《便產須知》說:孕婦不要服用亂七八糟的藥物,不要過度飲酒,不要隨意針灸,不要在不乾淨的地方大便,不要舉重、爬高、涉險,不要縱慾行房。如果受到很大的驚嚇,就有難產的風險,而且孩子出生後容易癲癇。不要長時間睡覺,要經常走動,不要過度勞累,否則腎氣不足,生下的孩子容易頭顱破裂。孕婦的穿著不要太暖和,飲食不要過於飽足,否則脾胃不和,榮衛虛怯,孩子出生後體弱多病。如果孕婦參與修造動土,受到土氣的影響,就會導致孩子畸形或死亡。

刀犯者,形必傷;泥犯者,竅必塞;打擊者,色青黯;繫縛者,相拘攣。若有此等,驗如影響,切宜避之。《經》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身有病者,經閉也。

白話文:

如果被金屬利器割傷,身體必定受傷;如果被污泥覆蓋,竅穴必定阻塞;如果遭受打擊,皮膚顏色會青黯;如果被捆綁,身體會拘攣。遇到這種情況,驗證如同形影不離,一定要儘快避免。經典上說:如何知道懷孕即將生產?回答說:身體生病但沒有邪脈。身體生病是指經期閉塞。

經閉之脈,尺中來而斷絕,無邪脈,則尺中之脈和勻而無病,尚未變化,二月則精氣正變,其氣垂蒸沖胃而為惡阻,至三四月則惡陰少止,脈甚滑疾,蓋男女正成形質,其氣沿未定也。至五六月以後,形質已定,男女既分,及八九十月,血氣流通,故其脈平和,而如無娠,非醫者,深明脈理,病者肯明其故,難以診而知也。《脈訣》云,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至六月後,則疾速亦無矣。

然有始終,洪數不變者,其氣甚盛,不可一例拘也。

白話文:

經閉的脈象,尺脈的氣血中斷而無正常脈象,則尺脈的氣血調和勻稱,尚未出現變化,二月時精力正旺,氣血上升至胃部而形成惡阻,到三四月時惡阻症狀減輕,脈象變得十分滑疾,因為此時男女正在形成形體,氣血尚未穩定。到了五六月以後,形體已定,男女已分,八九十月時,氣血流通,脈象平和,就像沒有懷孕一樣。所以,如果不精通脈理,病者也不明其原因,很難通過診脈來知曉病情。《脈訣》說,脈象滑疾不散,表示胎兒已有三月,若脈象疾而不散,表示胎兒已五個月,到了六月以後,脈象疾速的現象也會消失。

《經》曰:婦人足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又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足少陰腎脈也。動者,如豆厥厥動搖也。陰,尺中也。搏謂搏觸於手,尺脈搏擊,與寸脈殊別。則有孕之兆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婦女足少陰脈搏動得特別嚴重的,是懷孕了。又說:陰脈搏擊陽脈,稱為有好孕,這是足少陰腎脈。陰動,就像豆子輕微跳動那樣。陰,指的是尺脈。搏,指的是脈搏觸擊到手,尺脈的搏動與寸脈不同。那麼就是懷孕的徵兆。

女人以血為本,血旺是為本足,氣旺則血反衰,故女人以血勝氣者為貴,少陰動甚者,手少陰之脈也。心主血,動甚則血旺,血旺易胎,故云有子,即《內經》所謂婦人手少陰脈動甚,妊子是也。尺脈者,左尺足少陰腎之脈也。腎為天一之水,主子宮以系胞,胎之根蒂也。

白話文:

女性以血為根本,血液旺盛是根本充足的表現,氣勢旺盛反而會導致血液衰退,因此女性以血壓制氣者為上佳。手少陰脈動的特別厲害,心臟主導血液,所以動得很厲害就會血液旺盛,血液旺盛容易受胎,所以說女人有了孩子,也就是《黃帝內經》中說到的女性手少陰脈動的很厲害,那是懷孕了。尺脈是左手寸口脈,與足少陰腎經脈相應。腎為生命之源,能夠主導子宮繫住胎兒,是胎兒形成的根基。

滑利則不枯澀,有替替含物之象,故妊娠,即《經》所謂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叔和所謂尺中之脈,按之不絕,全義也。即此滑利之脈,應指疾而不散,滑為血液,疾而不散,乃血液斂結之象,是為有胎三月。若但疾而不散,是從虛漸實,血液堅凝,轉成形體,故不滑,此妊娠五月之脈也。

白話文:

經脈滑利就不會枯澀,有飽滿包含氣血的表徵,因此妊娠時,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的陰精搏聚陽氣而分別,稱為懷有子嗣,另外叔和所說的尺脈,按壓時感覺不斷,也是同樣的道理。而這種滑利的脈象,應該是指氣血充盈而不分散,滑動是血液的特性,血液充盈而不分散即是血液凝聚的表徵,此時為懷胎三月。如果只是氣血充盈而不分散,就是從虛弱逐漸充實,血液堅硬凝結,轉變為形體,因此不滑,這是妊娠五個月的脈象。

崔紫虛曰:陰搏於下,陽別於上,血氣和調,有子之象,手之少陰,其脈動甚,尺不絕,此為有孕,少陰屬心,心主血脈,腎為胞門,脈應乎尺,或寸脈微,關滑尺數,往來流利,如雀之啄,或診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虛,當問月水。婦人有病而無邪脈,此孕非病,所以不月。

白話文:

崔紫虛說:陰陽交合,氣血調和,這是懷孕的徵兆。少陰脈搏動明顯,尺脈不絕,這是懷孕的跡象。少陰脈屬心,心主血脈,腎為胞門,脈應尺脈。如果寸脈微弱,關脈滑動,尺脈數旺,往來流利,就像鳥兒啄食一樣。或者診斷三部脈浮沉一止,或平穩而虛弱,這時應該詢問月經是否正常。婦女有病而脈象正常,這是懷孕而不是生病,所以月經不來。

有病者,言經閉也。無邪脈者,尺脈和勻也,王叔和曰: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又曰:左脈尺內偏大為男,右尺內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也,即陰搏陽別之義。尺脈實大,與寸脈殊別,但分男左女右也。又曰:左脈沉實為男,右脈浮大為女。

白話文:

有病的人,指的是經絡閉塞。沒有邪脈的人,尺脈和緩均勻。王叔和說:婦女懷孕四個月,想要知道胎兒的性別,左邊有病的是男孩,右邊有病的是女孩,左右都有病的是生雙胞胎。又說:左邊尺脈內側偏大的是男孩,右邊尺脈內側偏大的是女孩,左右都大的是生雙胞胎。脈大如豆,就是像實物一樣,是陰脈搏動、陽脈別離的象徵。尺脈實在是大,與寸脈截然不同,只是區分男孩在左、女孩在右。又說:左邊脈象沉實的是男孩,右邊脈象浮大的女孩。

張景岳曰:以左右分陰陽,則左為陽,右為陰,以尺寸分陰陽,則寸為陽,尺為陰,以脈體分陰陽,則鼓搏沉實為陽,虛弱浮澀為陰,諸陽實者為男,諸陰虛者為女,為一定之論。陽氣聚面,男子面重,胎必伏;陰氣聚背,女子背重,胎必仰,故溺死者亦然。

白話文:

張景嶽說:以左右來分陰陽,則左邊是陽,右邊是陰;以尺寸來分陰陽,則寸口是陽,尺澤是陰;以脈搏來分陰陽,則脈搏有力、沉實的是陽,脈搏虛弱、浮滑的陰。凡是陽氣實的都是男性,凡是陰氣虛的都是女性,這是確定的論斷。陽氣聚於面部,男子的臉比較重,胎兒必定伏在前面;陰氣聚於背部,女子的背比較重,胎兒必定仰在後面。所以溺死者也是如此。

《難經》云:腎有兩,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則知命門,即胞門,而子宮屬焉。然腎有左右之別,而子宮無左右之分。今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宮,女受胎在右子宮,是婦人胞門有兩子宮矣。似屬鑿空無據,但當雲氣血護胎,而盛於左,故脈左大左疾則為男,氣血護胎,而盛於右,故脈右大、右疾則為女。若云盛於左子宮為男,盛於右子宮為女。

假如品胎駢胎,則子宮亦有累累耶?

白話文:

《難經》上說:腎臟有兩個,左側的叫做腎臟,右側的叫做命門,命門是男性儲藏精華的地方,是女性的子宮。由此可知,命門就是子宮,而子宮屬於肝臟。但是,腎臟左右有區別,而子宮沒有左右的區分。現在丹溪說:男性懷孕在左子宮,女性懷孕在右子宮,這是說婦女的子宮有左右兩個子宮。這似乎是無稽之談,沒有根據的。但應該說,氣血護衛胎兒,而旺盛於左,所以脈搏左邊大,左邊跳動快,就是男性;氣血護衛胎兒,而旺盛於右,所以脈搏右邊大,右邊跳動快,就是女性。如果說旺盛於左子宮就是男性,旺盛於右子宮就是女性,這是不正確的。

《舉要》云:男女之別,以左右取,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沉實在左,浮大在右,左男右女,可以預剖,蓋左脈疾勝於右是為男孕,以男屬陽居左,胎氣鍾於陽故左勝,右脈疾勝於左是為女孕,以女屬陰居右胎,氣鍾於陰,故右勝也。更又視其腹如箕為女胎,腹如釜為男胎,蓋男女孕於胞中,女面母腹,則足膝抵腹,下大上小,故如箕,男面背母,則背脊抵腹,其形正圓,故如釜也。且胎有男女,而成有遲速,男動在三月,陽性早也。

女動在五月,陰性遲也。又有云:三月五月動者,多男;四月六月動者,多女,是奇偶之數也。

白話文:

《舉要》裡說:男女胎兒的辨別,都以左右取象。左邊脈動較快的是男性,右側脈動較快的則是女性,脈象沉實的表示是男性在左,浮大的是女性在右,左邊是男性,右邊是女性,這是可以預先剖定的。這是因為左邊脈動快速比右邊強的是男性胎兒,因為男性屬陽位於左側,胎兒之氣聚集於陽側,所以左側脈動強。右邊脈動快速比左邊強的是女性胎兒,因為女性屬陰位於右側,胎兒之氣聚集於陰側,所以右側脈動強。另外可以從母親腹部形狀來判斷是男女胎。腹部形狀如箕是女性胎兒,腹部形狀如釜是男性胎兒。這是因為男女胎兒在子宮中的姿勢不同,女性胎兒面向母親的腹部,則膝蓋和腳頂住腹部,下大上小,所以腹部形狀如箕;男性胎兒面向母親的背部,則背脊頂住腹部,形狀正圓,所以腹部形狀如釜。另外,胎兒有男女之分,成長也有遲速之別,男性胎兒在懷孕三月時開始動,這是因為陽性發展較早的緣故。

楊仁齋曰:叔和以左手太陽浮大為女,右手太陰沉細為男。元實以右手浮大為女,左手沉實為男,較是二說,不無抵悟。然即《脈經》本旨而詳之,又有若異而實同者。《經》曰: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又曰:左右手俱浮大者,生二女,俱沉實者,生二男,元賓之所主者此也,《經》曰: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細者女。又曰:尺脈俱浮產二男,尺脈俱沉產二女,叔和之所主者此也。

白話文:

楊仁齋說:叔和認為左手的太陽浮脈大是女的,右手的太陰沉脈細是男的。元實認為右手的浮脈大是女的,左手的沉脈實是男的。比較這兩種說法,不免有些抵觸。然而就《脈經》的本旨而詳細地分析,又有看似不同而實際上相同的說法。《脈經》說:左手的沉脈實是男的,右手的浮脈大是女的。又說:左右手都浮脈大的,生二個女兒;左右手都沉脈實的,生二個兒子,這是元賓所主張的。 《脈經》說:左手尺中的浮脈大是男的,右手尺中的沉脈細是女的。又說:尺脈都浮產二個兒子,尺脈都沉產二個女兒,這是叔和所主張的。

何者沉細之說與沉實之義不同?右尺浮大之說,與右手浮大亦異?欲知男女之法,大抵沉實者,為男,沉細者,為女;右尺浮大者,固知其女,左尺浮大者,大抵皆男。沉細為女,沉實為男,即所謂諸陽為男,諸陰為女是也。左尺浮大為男,右尺浮大為女,即所謂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是也。

白話文:

沉細和沉實的意義哪裡不同?右手浮大的說法與右側浮大有何不同?想要知道男女的分別,絕大多數情況下,沉實的是男性,沉細的是女性;右側浮大的,肯定知道是女性,左側浮大的,絕大多數都是男性。沉細為女,沉實為男,就是所謂的諸陽為男,諸陰為女;左側浮大為男,右側浮大為女,就是所謂的左疾為男,右疾為女。

元賓言其詳,蓋合左右兩手而列陰陽,叔和言其略,不過脈經論尺脈之義,尚有何異同之辨哉!婦人三部,浮沉正等,無他病而不月者。孕也。尺大而旺者,亦然。左尺洪大滑實為男,右尺洪大滑實為女,體弱之婦尺內按之不絕,便是有子,月斷病多,六脈不病,亦為有子,所以然者,體弱而脈難顯也。《脈經》曰: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絕者,妊娠也。

何嘗拘於洪滑耶?

白話文:

元賓說得很詳盡,他是把左右兩手放在一起,然後排成陰陽,而叔和說的卻很粗略,不過是脈經論述尺脈的意思,究竟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婦女三部脈,浮沉正等,沒有其他病症,而不來月經的,是懷孕了。尺脈大而旺盛的,也是懷孕了。左尺脈洪大、滑實的是生男,右尺脈洪大、滑實的,是生女。體質柔弱的婦女,尺脈按下去脈不絕,也是有孩子的。月經中斷,病症很多,六脈都沒有病,也是懷了孩子,之所以這樣,因為體質柔弱,脈象難以顯現。脈經上說:三部脈位,浮沉正等,按之脈不絕的是妊娠。

凡女人務調血氣充足,陰陽和暢,月事無愆期之患,子宮無阻塞之虞,固其天真,壯其胃氣,勿泥婦人多氣而以香附之類損其血,縮砂之類殘其氣,再加情性調和,存養神氣,柔德既彰,受娠可必,如此者,謂之有其地矣。抑男子精衰,多由於七情不能致慎,五臟不能相生。

白話文:

對於女性來說,要保持血氣充足,陰陽和諧,月經按時到來,子宮通暢無阻,保持天性,增強胃氣。不要因為女性體質特殊,就用香附之類的藥物損傷氣血,用縮砂之類的藥物損傷元氣。此外,還要調節情志,養護精神,使柔德顯現,才能確保懷孕。而對於男性來說,精子衰弱,多是由於七情不能謹慎,五臟不能相生。

《素問》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臟盛乃能瀉。《靈樞》曰:五臟主藏精,藏精者,不可傷,蓋五臟各有精,隨用而灌注於腎,腎不過為都會關司之所,非腎一臟獨有精也。

白話文:

《素問》中說:腎臟主司水液代謝,它接受五臟六腑精華的濡養,藉此精華的充盛,纔能夠排洩尿液。《靈樞》中說:五臟具有藏精的功能,這藏起來的精華不能受到傷害,因為五臟各具有精華,隨著臟器的作用,將精華灌注到腎臟,腎臟只不過是它們的會合關口、樞紐,並不是腎臟一臟單獨具有精華。

奈何舉世不察,不能別臟腑之有餘不足而平之,但以補腎為功,不知熱則害水,寒則伐火,即使腎氣得補,而四臟未平,終無相生之理,曷成孕育之功?務調五臟,精氣俱充,心腎更足,如此者,謂之有其種矣。天地生物,必有氤氳之候,萬物化生,豈無樂育之時,居恆必兩家寡欲,至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於一時辰之間,氣蒸而熱,神昏而悶,有動而莫遏之狀,此的候也。逆而取之則成丹,順而施之則成胎,如此者,謂之知其時候矣。

白話文:

可惜天下人不明白,不能夠分辨臟腑的是餘不足而使之平衡,只是以補腎為作用,不知道熱則會傷害腎,寒則會損害心,即使腎氣得到了補益,而四臟不平衡,終究沒有相生之理,怎麼能夠孕育的功能?重視調理五臟,精氣都充滿,心腎更足,像這樣,叫做有其種了。天地生育萬物,必定要有氤氳的徵兆,萬物化生,豈無樂育的時候,平常必定是兩家節制慾望,直至經行一次,必定有一日氤氳的徵兆,在一個時辰之間,氣蒸而熱,精神昏沉而煩悶,有動而不可遏制的情況,這就是徵兆。違背而採摘它則成丹,順從而施加它則成胎,像這樣,叫做知道它的時候了。

然有意種子,兢兢業業,必難結胎。偶意為之,不識不知,成胎甚易,既播種後,勿復交接以擾子宮,勿令勞役,勿令食冷,勿令疾行,勿令跌僕,勿令過浴,勿令過醉,勿令之怒,勿令之驚,多服健胃和中,平肝養氣之藥,隨時調護,可無遺墮之虞。

白話文:

儘管有生育打算,但過於擔心害怕,反而不能如願以償。如果順其自然,時間久了,就能不知不覺地懷孕。在播下種子後,不要再同房,以免擾動子宮。不要勞累,不要吃生冷食物,不要劇烈運動,不要跌倒,不要洗過長時間的澡,不要過度飲酒,不要生氣,不要驚嚇。多吃健胃、調和中氣、平肝、養氣的藥物,隨時注意身體狀況,這樣就能避免流產。

蓋數月墮胎,人皆知之,一月墮胎,人莫能覺,既固其胎,宜遵胎教,巢氏曰:妊娠三月始胎,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因感而變,若欲子端正壯嚴,宜口談正言,身行正事,欲生男者,宜佩弦,執弓矢,欲生女者,宜佩韋施環,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賢能,宜看詩書。

白話文:

產婦懷孕幾個月落胎,眾所周知。懷孕一個月就落胎,沒人知道。懷孕已穩固,應遵守胎教。巢氏說:懷孕三個月後纔有胎兒,剛開始形象會慢慢形成,還沒有固定的樣貌。會因為環境影響而改變。如果你想讓兒子端正嚴肅,應該說端正的話,行為光明正大。想要生男孩子,應該佩戴弓箭。想要生女孩子的,應該佩戴絲帶和耳環。想要孩子外貌出眾,應該佩戴白玉。想要孩子聰明、賢能,應該多讀詩書。

古人轉女為男之法,或以絳紗囊佩雄黃於左者,或潛以夫發及手足甲置席下者,或以釜置床下,系刃向下者,或潛以雄雞尾尖長毛三莖置席下者,勿令本婦知,此皆外象內感,告灶以雞試之則一窠皆雄也。

白話文:

古人想把女孩變成男孩的方法,或者用絳紗袋將雄黃袋掛在女孩的左側,或者暗中將丈夫的頭髮和手足指甲放在女孩的牀墊下,或者將大鍋放在牀下,刀口朝下,或者偷偷在牀墊下放三根雄雞尾巴尖上的長毛,都不讓妻子知道。這些都是外在感應內心的行為。只要用雞去占卜,就會發現一整窩雞全是公雞。

蓋胎化之法,亦理之自然,故食牡雞取陽精之全於天產者,佩雄黃取陽精之全於地產者,操弓矢藉刀斧,取剛物之見人事者,氣類潛感,造化密移,物理所有,故妊婦見神像異物,多生鬼怪,即其徵矣。

白話文:

胚胎形成的方法,也是一種自然法則,所以吃公雞,是為了得到上天所產的陽精之全;佩戴雄黃,是為了得到大地下所產的陽精之全;使用弓箭和刀斧,是為了得到人工所產的剛物之全。氣類潛移默化,造化在不知不覺中轉移,物理有,所以懷孕的婦女見到神像和奇異之物,常常會生出妖怪,這就說明瞭這個道理。

象牙犀角,紋逐象生,山藥雞冠,形隨人變,以卵告灶而抱雞,以苕帚掃捕而成孕,物且有感,況於人乎!然造物有不毛之地,人應之,婦人有無子宮者,造物無不雨露之天,人應之,男子皆能施化,往往自失其道,致斬萬世之傳,圖子者,可不猛然醒悟乎!

啟宮丸

治婦人肥盛,子宮脂滿壅塞,不能孕育。

白話文:

象牙和犀角上的紋路,是隨著大象的生長而形成的;山藥和雞冠的形狀,會隨著人的意念而變化。拿雞蛋去祭竈神,就能孵出小雞;用苕帚去掃地,也能使人懷孕。由此可見,萬物都有感應,更何況是人呢?然而,造物主有不能長出植物的地方,人是能使其長出植物的。造物主有不能生育的婦女,人是能使她們生育的。男子都能夠生育,但往往違背自然之道,以致斷絕了後代的傳承。想要生育的人,難道不應該驚醒,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嗎?

芎藭,白朮,半夏曲,香附(一兩),茯苓,神麯(五錢),橘紅,甘草(二錢)

粥丸,白湯送下三錢

白話文:

芎藭: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跌打損傷等。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運化失常、水腫、盜汗等。

半夏曲: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痰多嘔吐、噁心反胃等。

香附(一兩):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淨等。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脾虛腹瀉等。

神麯(五錢):具有健脾益氣、化痰散結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虛、痰多咳嗽、腫瘤等。

橘紅: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

甘草(二錢):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等。

橘、半、白朮燥濕以除痰,香附、神麯理氣以消滯,川芎散郁以活血,茯苓、甘草去濕和中,助其生氣,則壅者,通塞者啟矣。肥而下孕、多由痰盛,故以二陳為君,而加氣血藥也。

詵詵丸

治婦人衝任虛寒,胎孕不成,或多損墜。

白話文:

橘皮、半夏、白朮可以燥濕除痰;香附、神麴可以理氣消滯;川芎可以散鬱活血;茯苓、甘草可以去濕和中,幫助身體生氣,這樣就可以疏通壅塞的地方,打開閉塞的地方了。肥胖而下肢水腫,多是由於痰盛引起的,所以以二陳湯為君藥,再加一些氣血藥。

當歸(酒洗,焙),川芎,石斛(酒浸,炒),白芍藥,牡丹皮,延胡索(各一兩),肉桂(去皮,五錢),澤蘭葉,白朮(各一兩五錢),乾薑(泡,五錢),熟地(洗、焙,二兩)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淨,再焙乾),川芎,石斛(用酒浸泡,炒熟),白芍藥,牡丹皮,延胡索(各取一兩),肉桂(去皮,取五錢),澤蘭葉,白朮(各取一兩五錢),乾薑(用米酒泡過,取五錢),熟地(用米酒洗淨,焙乾,取二兩)

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一切血氣不足,虛損羸瘦。

當歸(四兩),肉桂(去皮),甘草(炙,各二兩),白芍藥(六兩)

每服五錢,薑棗水煎服。

補中丸

治婦人虛損諸疾,宜常服。

川芎,白芍藥,黃耆,當歸,人參,陳皮(各五錢),白朮,地黃(各一兩)

為末,蜜丸,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八珍散

調和榮衛,滋養血氣,進美飲食。

四物湯、四君子湯等分。

薑棗水煎,食前溫服。

地黃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當歸建中湯]

治療婦女各種血氣不足、虛弱消瘦的情況。

使用當歸(四兩),去掉皮的肉桂,炙甘草(各二兩),白芍藥(六兩)。

每次服用五錢,用薑和棗加水煎煮後服用。

[補中丸]

適用於婦女虛弱引起的各種疾病,適合長期服用。

川芎,白芍藥,黃耆,當歸,人參,陳皮(各五錢),白朮,地黃(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水送服。

[八珍散]

調節營養與防禦功能,滋養血液和氣力,促進良好的飲食。

由等量的四物湯和四君子湯組成。

用薑和棗加水煎煮,在飯前溫熱服用。

[地黃丸]

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燥舌痛,牙齒不固,腰膝痿軟,自汗、盜汗,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煩躁,下部瘡瘍,足跟作痛等證。

白話文:

治療腎經不足,症狀有發熱口渴、小便淋漓不通暢、氣鬱痰多咳嗽、頭暈目眩、視力模糊聽力下降、咽喉乾燥疼痛、牙齒鬆動、腰膝酸軟無力、自汗盜汗、各種出血引起聲音嘶啞、水液泛濫形成痰、血虛煩躁不安、下部生瘡化膿、腳跟疼痛等。

熟地黃(八兩,酒煮杵膏),山茱萸(酒潤枝炒),乾山藥(炒黃。各四兩),牡丹皮(酒洗,微炒),白茯苓(人乳制焙),澤瀉(淡鹽酒拌炒。各三兩)

白話文:

熟地黃(四百公克,用酒煮過後搗成糊狀),山茱萸(用酒潤濕枝條,再炒過),乾山藥(炒至金黃色,各兩百公克),牡丹皮(用酒洗過,略微炒過),白茯苓(用人乳浸泡後烘焙),澤瀉(用淡鹽酒拌炒,各一百五十公克)

為末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鹽湯下四錢。

滋血湯

治婦人皮聚色落,心肺俱傷,血脈虛弱,月水過期。益氣養血。

人參,白茯苓,川芎,當歸,白芍,山藥,黃耆,熟地

水煎,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以淡鹽水送服四錢。

滋血湯

治療婦女面色萎黃、皮膚乾燥無光,心肺受損,血液循環虛弱,月經延遲。能夠補氣養血。

用人參、白茯苓、川芎、當歸、白芍、山藥、黃耆和熟地等藥材煎煮,飯前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