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卷六 (3)
卷六 (3)
1. 產後傷食發熱不可作血虛治
王節齋曰:產後脾胃大虛,多有過服飲食傷滯發熱者,誤作血虛則不效。故凡遇產後發熱,須問服何飲食,有無傷積飽悶,惡食泄瀉等證,只作傷食治之。若發熱而飲食調者,方用補血正法。
白話文:
王節齋說:產婦生產後脾胃非常虛弱,常常因為吃太多東西、消化不良而引起發燒,如果誤認為是血虛來治療,就不會有效果。所以,凡是遇到產後發燒的情況,一定要問她吃了什麼食物,有沒有因為吃太多而感到腹脹、噁心、拉肚子等症狀,如果有這些情況,就應該當作是消化不良來治療。如果產婦發燒,但飲食正常,沒有消化不良的情況,這時才可以用補血的正規方法來治療。
2. 產後傷食發熱分證用藥
薛立齋曰:前證若胸膈飽悶,噯腐惡食,或吞酸吐瀉,發熱,此為飲食停滯,宜四君子加厚朴、楂、曲。若胸膈悶滿,食少發熱,或食難化,此為脾氣虛弱,宜四君子加炮姜。若用峻厲之劑,復傷元氣,則謬矣。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產後有傷食發熱之證也。產後發熱有六證,一曰血虛發熱,二曰勞力發熱,三曰瘀血發熱,四曰風寒發熱,五曰傷食發熱,六曰蒸乳發熱。須分有餘不足治法,如血虛、勞力為不足,瘀血、傷食、風寒、蒸乳,為不足中之有餘。不足者固宜大補氣血,而不足中之有餘,亦不可以務末而忘本也。《金匱》胃實一證,雖下亦當酌量。
白話文:
薛立齋說:前面提到的情況,如果產後婦女感到胸口和胃部脹滿、不舒服,打嗝時有腐敗的氣味、厭惡食物,或者有吞酸、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這就是因為飲食停滯造成的,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厚朴、山楂、神曲等藥材。如果胸口和胃部脹悶,食慾不振且發熱,或者食物難以消化,這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炮薑。如果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反而會傷害元氣,那就錯了。
慎齋按:以上四條,是在講述產後因為飲食不當而引起發熱的症狀。產後發熱有六種情況:一是血虛發熱,二是勞累過度發熱,三是瘀血發熱,四是感染風寒發熱,五是飲食不當發熱,六是乳汁鬱積發熱。必須區分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來治療。像是血虛和勞累是屬於虛證,而瘀血、飲食不當、風寒、乳汁鬱積,則是屬於虛中夾實的症狀。虛證當然應該大力補益氣血,而虛中夾實的情況,也不能只注重處理實證而忽略了根本的虛證。《金匱要略》中提到胃實的症狀,即使要用瀉下的方法,也要仔細斟酌用藥的輕重。
3. 產後發熱屬肝虛血燥
趙養葵曰:如胎前原有陰火證,至產後去血過多,必大發熱,煩躁汗出等證。若依前法,大補氣血,其證必甚,當用逍遙散以清肝火,養肝血。因去血既多,肝虛血燥之故,不可泥於氣血虛之論也。
白話文:
趙養葵說:如果婦女懷孕前就有陰虛火旺的症狀,到了產後因為失血過多,一定會出現高燒、煩躁、流汗等症狀。如果還依照以前的方法,大量補充氣血,病情一定會更加嚴重,這時應該使用逍遙散來清瀉肝火,滋養肝血。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肝虛血燥的緣故,不能執著於氣血虛的說法。
4. 產後發熱屬陰虛生內熱
朱丹溪曰:產後發熱,此熱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以補陰藥大劑服之。必用乾薑者何也?曰:乾薑能入肺利氣,入肝經引血藥生血。然不可獨用,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
婁全善曰:產後發熱,多屬虛寒,唯乾薑加入補陰藥中神效,此丹溪之法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產後發熱,這種發熱並不是因為身體有過多的熱,而是因為身體陰液不足,產生了內熱。應該用大量滋補陰液的藥物來治療。為什麼一定要用乾薑呢?因為乾薑可以進入肺部,疏通氣機;進入肝經,引導補血藥發揮生血的功效。但是不能單獨使用乾薑,要與滋補陰液的藥物一同使用,這就是藥物搭配自然的奧妙。
婁全善說:產後發熱,大多屬於虛寒體質,只有將乾薑加入滋補陰液的藥物中,效果才會非常顯著,這就是丹溪的方法。
5. 產後發熱屬陰虛陽浮於外
王節齋曰:婦人產後陰虛,陽無所依,浮散於外,故發熱。用四物湯補血,以炙乾姜之苦溫從治,收其浮散,以歸於陰也。
白話文:
王節齋說:婦女產後因為陰血虛弱,陽氣失去依附,浮散到體表,所以會發熱。用四物湯來補養血虛,再用炙乾薑的苦溫藥性,來引導浮散的陽氣向下,使其回歸於陰,達到治療效果。
6. 產後發熱屬血脫陽無所附
薛立齋曰:新產婦人,陰血暴亡,陽無所附而外熱,四物加炮姜,補陰以配陽。若誤服寒涼克伐之劑而外熱,此為寒氣格陽於外,四君子加薑、桂,不應,急加附子。若肌膚髮熱,面赤,大渴引飲,此血脫髮燥也,當歸補血湯。
白話文:
薛立齋說:剛生產完的婦女,因為陰血大量流失,導致陽氣失去依附而出現發熱的現象,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炮薑來補養陰血以調和陽氣。如果誤用了寒涼的藥物來克伐身體,反而出現發熱,這就是寒氣將陽氣逼到體外的緣故,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薑、桂來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就必須趕快加上附子。如果出現肌肉皮膚發熱、臉色發紅、非常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身體乾燥,應該使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