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產後外感風寒發熱不可作傷寒治

李氏曰:產後外感,離床太早,或換衣襲風,冷入下部,令人寒熱似瘧,頭疼不止。血虛者,芎歸湯加人參、柴、葛。氣虛者,補中湯加防風、乾薑。切不可以傷寒法治之。

白話文:

李氏說:婦女產後感受外來的風寒,可能是因為太早下床活動,或是更換衣服時被風吹到,寒氣侵入下身,會讓人出現類似瘧疾的寒冷發熱症狀,並且頭痛持續不止。如果是屬於血虛的體質,可以用芎歸湯再加入人參、柴胡、葛根來治療;如果是屬於氣虛的體質,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防風、乾薑來治療。千萬不可以當作一般的傷寒來治療。

2. 產後頭痛發熱不可作外傷感冒治

《大全》曰:凡產後頭痛發熱,不可便作外傷感冒治。此等多是血虛,或是敗血作梗,宜以和平之劑必效,如玉露散,或四物加柴胡。若便以小柴胡、竹葉石膏之類,不救者多矣。

白話文:

《醫學大全》說:凡是產後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不可以馬上當作是外感風寒來治療。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產後氣血虛弱,或是惡露瘀血阻滯所導致,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理,通常都會有效,例如玉露散,或是四物湯加柴胡。如果隨便使用像小柴胡湯、竹葉石膏湯之類的藥方,通常都沒辦法治好。

3. 產後諸發熱狀類傷寒不可發汗

吳蒙齋曰:新產後傷寒,不可輕易發汗。產時有傷力發熱,有去血過多發熱,有惡露不去發熱,有三日蒸乳發熱,有早起勞動、飲食停滯發熱。狀類傷寒,要在仔細詳辨,切不可便發汗。大抵產後,大血空虛,汗之則變筋惕肉瞤,或鬱冒昏迷,或搐搦,或便秘,其害非輕。凡有發熱,宜與四物為君,加柴胡、人參、炮姜最效。

蓋乾薑辛熱,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且能去惡生新,有陽生陰長之道。以熱治熱,深合《內經》之旨。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產後有外感發熱之證也。產後發熱,狀類傷寒,雖有外感,禁用發表。唯以養血為主,佐以散風寒之劑。如生化湯、芎歸湯,倍加川芎、蔥白。若吳氏論發熱數種,又當分因治之。如惡露未盡,腹痛未除,形壯脈實,五七朝內不見虛證,人參尚宜斟酌。如有虛證,必以桃仁與人參同用為當。

白話文:

吳蒙齋說:剛生產完的婦女如果得了類似傷寒的病症,不可以隨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生產時可能因為用力過度而發熱,也可能因為失血過多而發熱,或者惡露沒有排乾淨而發熱,也有可能是產後第三天漲奶而發熱,還有因為太早勞動、飲食消化不良而發熱。這些症狀看起來像傷寒,必須仔細分辨清楚,絕對不可以隨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一般來說,產後婦女體內血液空虛,如果發汗會導致肌肉抽動、顫抖,或者昏迷、抽搐、便秘,危害很大。凡是出現發熱,應該以四物湯為主方,再加入柴胡、人參、炮姜效果最好。

炮薑性味辛熱,能夠引導補血的藥物進入血液,引導補氣的藥物進入氣分,而且能夠去除舊的惡血、產生新的血液,有促進陽氣生長、陰液滋養的功效。用熱性藥物治療熱性病症,完全符合《內經》的理論。

慎齋認為:以上三段,是在說明產後婦女有因為外感風寒而發熱的情況。產後發熱,症狀類似傷寒,即使有外感,也不能使用發汗的藥物治療。應該以養血為主,輔助使用一些驅散風寒的藥物。像是生化湯、芎歸湯,可以加倍使用川芎、蔥白。如果像吳氏所說的發熱有多種情況,又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治療。如果惡露還沒有排乾淨、腹痛沒有消除、身體強壯、脈搏有力,而且在產後五到七天內沒有出現虛弱的症狀,人參的使用還需要謹慎考慮。如果出現虛弱的症狀,必須要將桃仁和人參一起使用才是正確的。

4. 產後傷食發熱宜下

《金匱要略》曰:產後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徐注曰:此條言大虛之後有實證,即當以實治,故謂病解能食,則經絡臟腑之氣俱平,無產後本病可疑。至七八日更發熱,不惡寒,又無表證可疑。明是食復之象,故曰胃實,大承氣峻逐之,恐因循致虛也。

白話文:

《金匱要略》說:產後疾病好轉,能吃東西了,過了七八天又發燒,這是因為腸胃積滯,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徐靈胎註解說:這條是說大病剛好之後,出現實證的情況,就應該用治療實證的方法來處理。所以說病好能吃東西,就表示經絡和臟腑的氣都已經平和,沒有產後本身的疾病可以懷疑了。等到七八天又發燒,而且不畏寒,也沒有表證的跡象可以懷疑,明顯是飲食不節制的樣子,所以說腸胃積滯,應該用大承氣湯來快速排除積滯,是怕因為拖延而導致身體虛弱。

5. 產後傷食發熱類傷寒

《證治要訣》曰:彌月俗名滿肚,多有恣意食物,致傷食發熱,有類傷寒食復證,宜先用紅丸子一二服,卻進小柴胡湯,此論蓋有所本。

白話文:

《證治要訣》說:產婦坐月子滿一個月,俗稱「滿月」,這時候很多人會放縱飲食,導致吃太多東西而發燒,這種發燒的情況很像傷寒病癒後又因飲食不當而復發的狀況。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先服用一兩次的紅丸子來幫助消化,之後再服用小柴胡湯來調理,這個治療方法是有所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