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回本書目錄

1. 卷六

2. 產後證 下

3. 產後浮腫屬敗血停積不可作水氣治

《產寶百問》曰:產後四肢浮腫,由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凡治水,多用導水藥。極虛人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多致夭枉,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白話文:

《產寶百問》說:產後四肢浮腫,是因為生產時的惡露(敗血)趁著身體虛弱時停留在體內,沿著經絡流到四肢,時間久了,就像腐爛的水一樣,所以會導致臉色發黃、四肢浮腫。醫生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把它當成是水腫來治療。一般治療水腫,大多使用利尿的藥物。身體非常虛弱的人,產後已經很虛弱了,又用藥物來使身體更虛弱,這就叫做「虛上加虛」,大多會導致死亡。服用小調經散,促進血液循環,腫脹就會消退而痊癒。

4. 產後浮腫屬血與氣搏留滯經絡

陳無擇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則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當隨脈證治之,宜得其情。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產後浮腫的情況有很多種,有的從懷孕時就開始腫,一直到生產後都沒有消退。也有的是因為產後沒有好好調養,加上外感風寒暑濕,內在又因為喜怒憂驚等情緒波動,導致氣血互相搏擊,停留在經絡之中。這種情況有氣分和血分之別,必須仔細分辨,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才能對症下藥。小調經散治療血分的確有效,但藥力比較弱,難以依賴。不如使用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這些藥方,都是主要的藥物。

5. 產後浮腫屬風邪搏氣

陳良甫曰:產後勞傷血氣,腠理虛,為風邪所乘,邪搏於氣,不得宣越,令虛腫輕浮,是邪搏於氣,氣腫也。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水腫。氣腫者,發汗即愈。水腫者,利小便即瘥。

慎齋按:產後虛腫,多屬氣血虛而脾胃弱,榮衛不運所致。若云發汗利小便,是重竭津液,而益虛其虛矣。豈產後腫,竟作外邪有餘證治乎。

白話文:

陳良甫說:婦女產後因為勞累損傷氣血,導致皮膚毛孔鬆散虛弱,容易被風邪侵入。風邪侵襲氣,使氣無法順暢運行,就會造成虛浮的腫脹,這就是風邪侵犯氣所導致的氣腫。如果皮膚腫脹的樣子像熟透的李子,就會轉變成水腫。氣腫的,用發汗的方法就能痊癒;水腫的,用利小便的方法就能痊癒。

慎齋按語:產後出現虛弱的腫脹,多半是因為氣血虛弱,加上脾胃功能不佳,導致營養無法運送所引起的。如果說用發汗或利小便的方法治療,反而會更耗損津液,使虛弱的情況更加嚴重。怎麼能把產後的腫脹,當作外來邪氣過剩的實證來治療呢?

6. 產後浮腫屬體虛有濕熱

朱丹溪曰:產後浮腫,小便少,口渴,惡寒,無力,脈沉,此體虛而有濕熱之積,必上焦滿悶,宜補中導水行氣可也。方用白朮、陳皮、茯苓、川芎、木通。

白話文:

朱丹溪說:產後出現浮腫,小便量少,口渴,怕冷,身體無力,脈象沉緩,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又積聚了濕熱的緣故,一定會感到胸部及上腹部脹滿不舒服。應該用補益脾胃、導引水濕、疏通行氣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的藥方包含白朮、陳皮、茯苓、川芎、木通這幾味藥。

7. 產後浮腫屬虛大補氣血

朱丹溪曰:產後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使水自利。

白話文:

朱丹溪說:婦女產後發生水腫,一定要以大補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稍微搭配蒼朮、茯苓,就能讓身體裡的水分自然排出。

8. 產後浮腫分證治法

薛立齋曰: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氣。又曰:產後浮腫,或兼喘咳,脈沉細無力,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八味丸主之。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產後有浮腫之證也。浮腫雖有風寒濕熱,外邪之感,若產後則屬氣血虛,而脾土不運,肺氣不輸者多。故《產寶》以下四條,主客邪有餘論;而丹溪、立齋,唯以補氣血,扶脾土為要也。

白話文:

薛立齋說:之前提到的產後浮腫,如果是因為寒水侵犯脾土,應該要調養脾肺。如果是因為氣虛導致的浮腫,應該要補益脾胃。如果是水氣引起的浮腫,應該要補中氣。他又說:產後浮腫,有時會伴隨喘氣咳嗽,脈象沉細無力,這是因為命門火衰弱,脾土虛寒,可以用八味丸來治療。

慎齋認為:以上六條,是闡述產後有浮腫這個病症。浮腫雖然可能有風寒濕熱等外來邪氣侵襲的因素,但如果是產後發生的,大多是因為氣血虛弱,導致脾土運化功能失常,肺氣不能正常輸布。所以《產寶》以下四條,主要討論的是外來邪氣過多的情況;而朱丹溪、薛立齋的觀點,都認為最重要的是補養氣血,扶助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