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卷五 (3)
卷五 (3)
1. 治產難子死腹中有下法
陳良甫曰:產難,子死腹中者,多因驚動太早,或觸犯禁忌,致令產難。胞漿已破,無血養胎,枯涸而死故也。須驗產母之舌,若舌青黑者,其胎已死,當下之,平胃散加朴硝。
薛立齋曰:若胎死,服朴硝,下穢水,肢體倦怠,氣息奄奄,急用四君子為主,佐以四物,加薑、桂調補之。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治難產之大法也。難產治法,或開滑子宮,或通上下之氣,或滋養氣血,當隨機應變。若胎死腹中,唯有下法。下後,當從立齋之論為要,不可不知。
白話文:
陳良甫說:難產,胎兒死在腹中的情況,多半是因為太早受到驚嚇,或是觸犯了禁忌,導致難產。羊水已經破了,沒有血液滋養胎兒,胎兒就會因為乾枯而死亡。必須檢查產婦的舌頭,如果舌頭呈現青黑色,就表示胎兒已經死亡,應當使用藥物將胎兒排出,可以用平胃散加上朴硝。
薛立齋說:如果胎兒已經死亡,服用朴硝後,排出惡臭的液體,產婦會感到四肢疲倦、氣息微弱,這時要趕緊以四君子湯為主,搭配四物湯,再加入生薑、肉桂來調理身體。
慎齋按語:以上三段,敘述了治療難產的重要原則。治療難產的方法,有的是用藥滑利子宮,有的是疏通上下的氣機,有的是滋養氣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如果胎兒已經死在腹中,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藥物將胎兒排出。排出之後,應當按照薛立齋的說法來處理,這是很重要的,不可不知。
2. 交骨不開產門不閉子宮不收三證
薛立齋曰:三者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理,致氣血不能運而然。交骨不開者,陰血虛也,佛手散加龜板。產門不閉者,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收之。子宮不收者,補中益氣加醋炒白芍、五味。如初產腫脹,痛而不閉者,加味逍遙散。若肝既消而不閉者,補中湯加半夏、茯苓,以健脾,使元氣復而諸疾自愈。
切忌寒涼之劑。又曰:交骨不開者,陰氣虛也。龜為至陰,板則交錯相解,故用之。又有開骨膏,明乳香一兩,五月五日研細,豬血為丸,如雞豆大,硃砂為衣,加味佛手散送下。
單養賢曰:產後見此三證,總服生化湯。如交骨不開,加龜板一枚。
白話文:
薛立齋說: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本身元氣虛弱,懷孕前沒有好好調理,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造成的。交骨不開是因為陰血不足,用佛手散加上龜板來治療。產門不閉是因為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加上五味子來收斂。子宮不收縮是因為中氣不足,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醋炒白芍、五味子來治療。如果是初產婦因為腫脹、疼痛而產門不閉,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如果肝臟的腫脹消退但產門還是不閉,可以用補中湯加上半夏、茯苓,來健脾,使元氣恢復,這樣各種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千萬要忌用寒涼的藥。他又說:交骨不開是因為陰氣虛弱。龜是至陰之物,龜板可以交錯解開,所以用它來治療。還有開骨膏,用乳香一兩,在五月五日磨成細粉,用豬血做成丸,像雞豆大小,再用硃砂包覆,用加味佛手散送服。
單養賢說:產後出現這三種情況,都服用生化湯。如果交骨不開,就加一枚龜板。
3. 盤腸生
《便產須知》曰:盤腸生者,臨產子腸先出,然後產子則腸不收,名曰盤腸產。穩婆以醋水各半盞,默噴產婦之面,腸即收上。又古方用蓖麻子仁四十九粒,研塗產母頭頂,腸即收上,急洗去。其腸若干不收,以磨刀水少許溫潤之。若以水噴面,恐驚則氣散,愈難收也。腸乾者,濃煎黃耆湯,浸其腸於漆盤中,溫暖熏之即上。
李太素按:盤腸生,是必母氣血虛弱,因而下脫。當用補氣補血之藥,兼以升提,則腸自收矣。大劑參、耆、芎、歸,加升麻。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交骨不開,盤腸生,是難產中之見證也。難產不止此二證,橫逆產法,在穩婆妙手,其用藥亦不外後條諸法。
白話文:
《便產須知》提到:「盤腸生」指的是生產時,子宮內的腸子先跑出來,然後才生產出胎兒,這時腸子無法自行收回,就稱為盤腸產。接生婆可以用醋和水各半杯,默默地噴在產婦的臉上,腸子就會收回。另外,古老的方子會用四十九顆蓖麻子的仁,磨成泥塗在產婦的頭頂,腸子就會收回,但要趕快洗掉。如果腸子還是無法收回,可以用少許磨刀水溫潤一下。如果用水噴臉,恐怕會驚嚇到產婦而讓氣散掉,反而更難收回。如果腸子乾燥,可以用濃煎的黃耆湯,將腸子浸在漆盤中,溫熱地薰一薰,腸子就會收回。
李太素認為,「盤腸生」必定是母親的氣血虛弱,才會導致下脫的情況。應該使用補氣補血的藥,同時搭配升提的藥,腸子自然就會收回。可以使用大量的人參、黃耆、川芎、當歸,再加升麻。
慎齋認為,以上這兩條提到的是交骨不開和盤腸生,都是難產時會出現的狀況。難產不只有這兩種情況,像橫位產的處理方法,就要靠接生婆的巧手。而用藥的方法,也和後面的章節所提到的方法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