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卷四 (2)
卷四 (2)
1. 妊娠中風宜養血以安胎為主
薛立齋曰:按《機要》云,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靜勝其躁,是養血也。治法宜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衛,多下則損榮。雖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腑中臟之分。中腑者,多著四肢,則脈浮惡寒,拘急不仁。中臟者,多著九竅,則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便秘。中腑者宜汗,中臟者宜下,表裡已和,宜治在經,當以大藥養之。
妊娠患之,亦當以此施治,佐安胎之藥為主,勿過用治中風藥。
白話文:
薛立齋說:根據《機要》所說,風的本質是熱,熱盛則風動,宜以靜制動,以養血為宜。治療方法宜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衛氣虛弱,多下則傷及榮氣。雖然有汗下之戒,但又有中腑中臟之分。中腑者,多見於四肢,則脈浮惡寒,拘急不仁。中臟者,多見於九竅,則脣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便祕。中腑者宜汗,中臟者宜下,表裡已和,宜治在經,當以大藥養之。
2. 妊娠風痙為子癇屬體虛受風
陳良甫曰:妊娠體虛受風,傷足太陽經絡,復遇風寒相摶,則口噤背強,甚則腰反張,名曰痙。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復作,謂之風痙,一名子癇。
白話文:
陳良甫說:懷孕期間若是體虛而受風寒,損傷了足太陽經脈,又遇到風寒相互結合,就會導致口不能閉、背不能屈、「反弓」起來,情況嚴重的甚至會腰部向後反張。這種病叫做「痙」,症狀是感到頭昏悶熱不認識人,一會兒自己清醒過來,過一會兒又發作,這叫做「痙癇」,又叫做「子癇」。
3. 子癇分諸證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前證若心肝風熱,用鉤藤湯。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氣逆痰滯,紫蘇飲。肝火風熱,鉤藤湯。脾郁痰滯,二陳加竹瀝、薑汁。
白話文:
薛立齋說:前面說的症狀,如果是心肝風熱,可以用鉤藤湯。如果是肝脾血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肝脾鬱怒,可以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氣逆痰滯,可以用紫蘇飲。如果是肝火風熱,可以用鉤藤湯。如果是脾鬱痰滯,可以用二陳湯加竹瀝、薑汁。
4. 妊娠瘈瘲屬心肝二經風火相熾
薛立齋曰:瘈者,筋脈急而縮。瘲者,筋脈緩而伸。一伸一縮,手足相引搐搦,此證多屬風。蓋風主搖動。駱龍吉云: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屬木。火主熱,木主風。風火相熾,則為瘈瘲。
白話文:
薛立齋說:瘈病是筋脈急促而收縮。瘲病是筋脈鬆弛而舒展。一伸一縮,手足相互牽引抽搐,這種證候多屬風。因為風主導搖動。駱龍吉說: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屬木。火主熱,木主風。風火互相熾盛,就會導致瘈瘲。
治法,若因風熱,鉤藤湯加梔、柴、芩、術,以平肝木,降心火,養氣血;若風痰上湧,加半夏、南星、竹瀝;若風邪急搐,加全蠍、天蟲;若氣血虧損,八珍湯加鉤藤、山梔;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油者,肝絕也,不治。
白話文:
針對不同情況,治療方法如下:
-
如果是風熱引起的,則在鉤藤湯中添加梔子、柴胡、黃芩、蒼術,以平息肝火,降心火,滋養氣血。
-
如果是風痰上湧引起的,則在鉤藤湯中添加半夏、南星、竹瀝。
-
如果是風邪急瘈發作的,則在鉤藤湯中添加全蠍、天蟲。
-
如果是氣血虧損引起的,則在八珍湯中添加鉤藤、山梔。
-
如果是無力抽搐、眼睛反折、汗出如油的,這是肝臟虛敗的症狀,無法治療。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有中風證,而風痙、子癇、瘈瘲,其類及也。中風證多因,治法亦不一。立齋以潔古一論,為妊娠中風,治法唯靜勝其躁,養血為主,斯為療胎前中風之要。夫胎之賴以養者血也,血虛則易於感邪,血行風自滅。丹溪於胎前,唯清熱養血為主,立齋祖之,引《機要》一條為證論,誠有本矣。
白話文: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有中風的證候,而風痙、子癇、瘈瘲,其類別及於此。中風的證候有很多原因,治療方法也不同。立齋以潔古的一種論述,為妊娠中風,治療方法只有使躁動安定,以養血為主,這纔是治療胎前中風的關鍵。胎兒賴以養育的是血,血虛則容易受邪氣侵襲,血運行通暢,風自然消滅。丹溪於胎前,只有以清熱養血為主,立齋祖述它,引用《機要》的一條為證據進行論述,確實有其依據。
慎齋再按:胎前中風,此正河間所謂將息失宜。腎水衰而心火旺,肝無所養,是非外中風邪,急當滋其化源,瀉南補北,壯水制火,則肝木自平,胎氣可安。恐養血猶屬第二義也。
白話文:
慎齋再次按語:胎前中風,這正是河間所講的調養不當。腎水衰弱而心火旺盛,肝臟得不到滋養,這不是外在內在風邪引起的,急需滋補腎精,瀉火補水,壯水以制火,那麼肝木自然平順,胎氣就可以安穩下來。恐怕補養氣血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