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妊娠腳腫名子氣屬衝任有血風

《產孕集》曰:妊娠自三月成胎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行步艱難,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婦人素有風氣,或衝任經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亦慮將產之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於未產之前也。

白話文:

《產孕集》說:懷孕三個月後形成胎兒,兩腳從腳背開始腫脹,行走困難,以至於氣喘、呼吸困難,飲食沒有味道,像水腫的樣子,腳趾間有黃水溢出,這種情況叫做「子氣」,直到分娩才會消失。這是因為婦女本來就有風氣,或者衝任經有血風,不能隨便投藥治療。也擔心在生產的時候,會有難以預測的危險,所以不能不在生產前進行治療。

2. 妊娠腳腫屬風寒濕冷

陳無擇曰:凡婦人宿有風寒濕冷,妊娠多腳腫,俗呼為皺腳。

3. 妊娠腳腫屬脾衰血化成水

陳良甫曰:妊娠兩腳浮腫,名曰脆腳。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全生白朮散主之。

白話文:

陳良甫說:懷孕後雙腳浮腫,叫做「脆腳」。這是因為脾臟衰弱,無法控制水液,導致血液變成水液所引起的。可使用白朮散來治療。

4. 妊娠脛腫屬中氣壅鬱

朱丹溪曰:妊娠兩足脛腫至膝,甚則足趾間出水。此由中氣聚養胎元,壅鬱不得升發,法當疏鬱滯,天仙藤散主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說:懷孕時,兩腿脛部腫脹到膝蓋,嚴重的會從腳趾間流出水。這是由於中氣凝聚孕育胎兒,鬱積不得疏散上升,應當疏通鬱滯,用天仙藤散來治療。

5. 妊娠腳腫屬脾經養胎病

何松庵曰:孕婦六七月間,兩足浮腫,足太陰脾經養胎也。脾主四肢,此時胎已墜下,故腫見於兩足,分娩後即愈。

白話文:

何松庵說:孕婦在六、七個月的時候,雙腳浮腫,這是因為足太陰脾經負責養胎的緣故。脾經主四肢,這時胎兒已經下降到骨盆,所以浮腫的症狀出現在兩隻腳上,分娩後就會痊癒。

6. 妊娠腳腫不可作水治傷真氣

齊仲甫曰:妊娠腳腫,非水氣比。至八九月,脛及腿俱腫,不可以水病治之,反傷真氣。有此者,必易產,因胞臟中水血俱多,不致燥胎故也。若初妊即腫者,是水氣過多,兒未成體,則胎必壞。

白話文:

齊仲甫說:懷孕腳腫,不是水腫的關係。直到八九月,小腿到大腿都腫脹,不能當成水腫來治療,否則反而會傷害元氣。有這種情況的人,一定容易生產,這是因為子宮中的水分和血液都很多,不會導致胎兒乾燥的緣故。然而,如果在懷孕初期就腫脹,那是水氣過多,胎兒沒有完全發育,那麼胎兒一定會流產。

7. 妊娠腳腫主男胎之驗

《名醫錄》曰:宋少主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文伯見一妊婦足腫不能行,少主脈之曰:此女形也。文伯診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則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惻然曰:臣請針之。胎遂墮,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腫之說也。

白話文:

《名醫錄》記載:南宋的少主皇帝與徐文伯微服出巡,學習針灸療法。文伯看到一個孕婦腳腫得不能走路,少主為她把脈後說:「這個孕婦懷的是女孩。」文伯為她診斷後說:「這個孕婦懷的是男孩,而且在左邊,胎兒的顏色是黑色的。」少主聽了很生氣,想要剖腹取胎,文伯趕緊阻止他說:「請讓我先用針灸治療看看。」結果胎兒墮落後,果然是個男孩,而且膚色是黑色的。這就是妊娠足腫的說法。

《濟陰綱目》按:子腫與子氣相類,然子氣在下體,子腫在頭面。若子滿,大都在五六月以後,比子氣與子腫不同。蓋胎大則腹滿,滿則氣浮遍身浮腫也。

白話文:

《濟陰綱目》指出:子腫和子氣的症狀相似,但子氣發生在下體,而子腫則發生在頭部和臉部。如果子滿,大都在五六月之後出現,這與子氣和子腫不同。因為胎兒大了,肚子就會脹滿,肚子脹滿,氣就會浮在全身而導致浮腫。

慎齋按:以上九條,序胎前有子氣腳腫之證也。妊娠有遍身、胸腹頭面、四肢浮腫者,曰子滿。有止兩足脛腫,漸至腿膝者,曰子氣。子氣即子腫也。要皆本於脾虛,中氣不運,以致水穀濕熱之氣,浸漬肌肉,流溢四肢。此《大全》以下三論,為見本之治。若《產乳》、《三因》,是兼外邪論矣。

白話文:

慎齋按語:上面九種症狀,是說懷孕前有子氣、腳腫的症狀。懷孕期間有全身、胸腹頭面、四肢浮腫的,叫做「子滿」。有隻兩隻腳脛骨腫脹,漸漸腫到小腿、膝蓋的,叫做「子氣」。子氣也就是子腫。這些都根源於脾虛,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水穀引起的濕熱之氣,浸漬在肌肉中,流溢到四肢。這裡所說的《大全》以下三種論述,是從根本上治療的方法。而《產乳》、《三因》則是兼顧外邪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