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卷三 (4)
卷三 (4)
1. 妊娠子煩屬於熱
齊仲甫曰:妊娠煩悶有四證,有心中煩、胸中煩,有子煩,諸屬於熱。若臟虛而熱氣乘心,令人煩者,名虛煩。若積痰飲,嘔吐痰沫者,名胸中煩。或血積停飲,寒熱相摶,致胎氣不安,謂子煩,用犀角散、竹瀝湯之類。
白話文:
齊仲甫說:懷孕期間感到煩悶有四種情況,分別是心中煩悶、胸中煩悶,以及子煩,這些都屬於熱症。如果因為臟腑虛弱,導致熱氣侵擾心臟,使人感到煩躁,這稱為虛煩。如果體內積聚痰飲,並有嘔吐痰沫的症狀,這稱為胸中煩悶。或者因為體內有瘀血積聚,寒熱交雜,導致胎氣不穩,這稱為子煩,可以使用犀角散、竹瀝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
2. 妊娠子煩屬心肺虛熱痰積於胸
單養賢曰:是心肺虛熱,或痰積於胸。若三月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者,吐涎惡食,煩躁不安也。大凡妊娠,既停痰積飲,又寒熱相摶,氣鬱不舒,或煩躁,或嘔吐涎沫,劇則胎動不安,均為子煩也。
白話文:
單養賢說:這種情況是心肺虛弱產生熱,或是痰積在胸腔的緣故。如果懷孕三個月就感到煩躁,通常只是單純的熱象。如果是因為痰飲引起的煩躁,就會有吐口水、厭食、煩躁不安等症狀。一般來說,懷孕期間,如果既有痰液積聚,又有寒熱交雜的狀況,導致氣機鬱結不暢,就可能出現煩躁、嘔吐口水等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胎動不安,這些都屬於妊娠子煩。
3. 妊娠子煩屬胎元壅鬱熱氣上衝
朱丹溪曰:子煩由胎元壅鬱,熱氣上衝。以致煩悶,法當清熱疏郁,以安胎,犀角散主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說:妊娠期間出現煩躁不安,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受到壅塞,導致熱氣向上衝,才會覺得煩悶。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疏解鬱悶,來達到安胎的目的,可以使用犀角散這個方劑來處理。
4. 妊娠子煩分證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前證若因內熱,用竹葉湯。氣滯用紫蘇飲。痰滯用二陳加條芩、枳殼。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用六君子,加紫蘇、山梔。
白話文:
薛立齋說:先前提到孕婦心煩的症狀,如果是因為體內有熱,可以用竹葉湯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氣機不順暢,可以用紫蘇飲來治療。如果是因為痰液阻滯,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黃芩和枳殼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氣鬱不舒,可以用分氣飲加上川芎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入紫蘇和山梔子來治療。
5. 妊娠煩躁屬熱乘心脾津液枯燥
陳良甫曰:妊娠煩躁口乾者,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氣虛,榮衛不和,致陰陽隔絕,熱乘心脾,津液枯燥,故心煩口燥。與子煩大同小異,宜知母丸。
白話文:
陳良甫說:懷孕時感到煩躁且口乾,這是因為足太陰脾經的氣脈與口相通,而手少陰心經的氣脈則與舌頭相通。如果臟腑的氣虛弱,導致身體的營衛之氣不協調,使得陰陽之氣無法正常流通,熱邪就會侵擾心脾,導致體內的津液枯竭,所以才會感到心煩和口乾舌燥。這種情況和「子煩」(產後煩躁)很相似,只是稍微有點不同,應該服用知母丸來治療。
6. 妊娠煩躁口乾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前證若胃經實火,用竹葉石膏湯;若胃經虛熱,用人參黃耆散;若胃經氣虛,用補中湯;若肺經虛熱,用紫蘇飲;若肝經火動,用加味逍遙散;若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若腎經火動,用加味地黃丸。
白話文:
薛立齋說:懷孕期間出現煩躁口渴的症狀,如果屬於胃部實火,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如果屬於胃部虛熱,可以用人參黃耆散來治療;如果屬於胃部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屬於肺部虛熱,可以用紫蘇飲來治療;如果屬於肝火旺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屬於脾氣鬱結,可以用加味歸脾湯來治療;如果屬於腎火旺盛,可以用加味地黃丸來治療。
7. 妊娠暴渴為血凝病
《大全》曰:有孕婦暴渴,唯飲五味汁。名醫耿隅診其脈曰:此血欲凝,非疾也。已而果孕。然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飲五味之證,不可不知。
慎齋按:以上九條,序胎前有子煩、煩躁、口乾、血渴之證也。妊娠煩躁,本屬肺腎二經有火。仲景云:火入於肺則煩,入於腎則躁。胎繫於腎,腎水養其胎元。則元氣弱,不足以滋腎中之火,火上爍肺,肺受火刑,變為煩躁,此金虧水涸之候。法當滋其化源,清金保肺,壯水滋腎為主。
良甫以君相二火論子煩,《產寶》以停痰積飲論子煩,未悉病機之要。若丹溪,以子煩為氣血壅聚胎元,熱氣上衝為病,亦是大概言之耳。
白話文:
《醫學大全》提到,有孕婦突然口渴,只想喝五味汁。名醫耿隅診斷她的脈象後說:「這是血快要凝結的現象,不是疾病。」後來果然懷孕了。然而古方中有記載,血快要凝結時會出現口渴想喝五味汁的症狀,這點不可不知。
慎齋按語:以上九條,敘述了懷孕初期出現的子煩(孕期煩躁)、煩躁、口乾、血渴等症狀。妊娠煩躁,根本原因在於肺和腎兩經有火。張仲景說:「火進入肺就會感到煩悶,進入腎就會感到煩躁。」胎兒依附在腎臟,腎水滋養胎兒,因此元氣會比較虛弱,不足以滋養腎中的火,火往上燒灼肺,肺受到火的煎熬,就會變成煩躁,這是金虧水涸的徵兆。治療方法應該滋養化生之源,清肺保肺,加強腎的功能,滋養腎陰為主。
良甫以君相二火來論述子煩,《產科寶鑑》則以停滯的痰液和積飲來論述子煩,都未確切掌握病機的重點。若像朱丹溪認為,子煩是氣血壅塞在胎元,熱氣向上衝逆所造成的疾病,也只是大概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