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婦人癥瘕痃癖形狀總考

《證治準繩》曰:《大全良方》分痃癖、諸氣、疝瘕、腹中瘀血癥、痞食癥,凡七門。痃者,在腹內,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狀,故名曰痃。癖者,僻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故名曰癖。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結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動也。

白話文:

《證治準繩》中說:《大全良方》將疾病分為痃癖、諸氣、疝瘕、腹中瘀血癥、痞食癥,一共七類。痃是指在腹內,靠近肚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劇疼痛,較大的像手臂一樣粗,較小的像手指一樣粗,是由氣血凝結而成,狀如弓弦,所以叫做痃。癖是指偏在兩肋之間,有時會疼痛,所以叫做癖。疝是指疼痛。瘕是指假性腫塊。其結塊浮假而疼痛,推動時才移動。

八瘕者,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積在腹內,或腸胃之間,與臟氣結摶堅牢,雖推之不移,名曰癥,言其病形可徵驗也。氣壅塞為痞,言其氣痞塞不宣暢也。飲食成塊,堅而不移,名曰食癥。瘀血成塊,堅而不移,名曰血癥。若腹中瘀血,則積而未堅,未至於成塊者也。

白話文:

八瘕: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這些病症都積聚在腹腔內或腸胃之間,與臟腑之氣結合成堅硬的團塊,即使推動也不會移動。這種病症稱為癥,表示這種疾病的症狀可以徵驗。

氣體壅塞稱為痞,表示氣體堵塞不暢通。

飲食積結成塊,堅硬不動,稱為食癥。

瘀血積結成塊,堅硬不動,稱為血癥。

如果腹中瘀血,但還沒積結成塊,還沒達到成塊的程度,則稱為瘀血。

大抵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至疝與痃癖,則與痛俱,痛即現,不痛即隱。在臍左右為痃,在兩肋間為癖。在小腹,牽引腰脅為疝。恐學者一時難了,未免淆亂,故總敘條析之。

白話文:

簡單地說,推不動的就是癥狀,推得動的就是瘕。至於疝與痃癖,則與疼痛同時出現,疼痛就出現,不痛就隱藏。在肚臍左右的是痃,在肋骨間的是癖。在小腹,牽引腰與脅的是疝。擔心學習的人一時難以理解,難免混淆,所以總的敘述條理分析它。

2. 婦人八瘕屬血脈精氣不調所生

巢元方曰:八瘕者,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所生也。腎為陰,主開閉,左為胞門,右為子戶,主月水、生子之道。胞門子戶,主精血神氣出入,合於中黃玉門四邊,主持關元,禁閉子精。臍下三寸,名曰關元,主藏魂魄。婦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從止。若婦人經脈俞絡合調,月水以時來至,能生子而無病。

白話文:

巢元方說:八種婦科疾病,都是由於懷孕、生產、月經不調以及氣血失調引起的。腎臟為陰性,主掌開關,左側為子宮口,右側為卵巢,主掌月經和生育。子宮口和卵巢主導精血、神氣的出入,與中黃、玉門四邊相合,主導關元穴,固守精氣。肚臍下方三寸,稱為關元穴,主藏魂魄。婦女的子宮是三焦的居所,經常會出入。如果婦女的經絡和俞絡協調一致,月經按時到來,就能生育子女而沒有疾病。

如經絡榮衛繼絕不通,邪氣便得往來,入合於臟。若生血未盡而合陰陽,即令血脈攣急,小腹重急,支滿胸脅,四肢痠痛,飲食不調,結牢惡血不除,月水不時,因生積聚,如懷胎狀,陰中腫,內生風,小便不利,若痛如淋狀,久不復生子。

白話文:

如果經絡榮衛氣血不通,邪氣便會趁虛而入,侵入臟腑。如果生血尚未完成就與陰陽之氣結合,就會導致血脈攣急、小腹疼痛、支滿胸脅、四肢痠痛、飲食不調,結牢的惡血不除,月經不調,因此而生積聚,就像懷孕一樣,陰中腫脹,內生風,小便不利,如果疼痛像淋疾一樣,很長時間都不能生孩子。

慎齋按:《巢氏病源》論婦人八瘕,不外新產、月水之後,感寒濕風冷,凝泣血脈,留滯經絡,閉塞隧道而成也。乃強分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之名,以惑世誣名,宜其為張戴人所斥也。夫瘕者假也,不過假人身之氣血,加以食積痰飲,膠結成形。

白話文:

慎齋註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論述婦人的八種瘕證,並不外乎是新產、月經之後,感受寒濕風冷之邪,凝結在血脈之中,留滯於經絡之中,閉塞通道而形成的。巢元方強行將瘕證分為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等名稱,以此來迷惑世人,混淆視聽,難怪會被張戴人所斥責。瘕證是虛假的病症,不過是借用了人體的氣血,加上飲食積滯、痰飲,膠結而形成的。

《內經》止有石瘕,生於胞中一證,何嘗有為黃為青之名色耶?既有八瘕之證,醫者亦難辨其是狐是蛇是鱉也,因刪之。《婦人良方》中,但存八瘕之名,而不載條目,最有見。

白話文:

《內經》只記載了石瘕一證,生於胞中,何曾有黃、青之名色呢?既然有八瘕之證,醫者也很難辨別到底是狐、蛇、鱉,因此刪去了它。《婦人良方》中,只保留了八瘕的名稱,而不記載條目,很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