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回本書目錄

1. 咽中證

2.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病

《金匱要略》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徐忠可曰:此條即所謂寒傷經絡,凝堅在上也。炙臠,譬如干肉也。《千金》所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狀如有炙臠,數語甚明切。此病不因腸胃,故不礙飲食二便。不因表邪,故無骨痛寒熱,乃氣為積寒所傷,不與血和,血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男子亦間有之。

藥用半夏厚朴湯,乃二陳湯去陳皮、甘草,加厚朴、紫蘇、生薑也。半夏降逆,厚朴兼散結,故主之。生薑、茯苓,宣至高之滯,而下其濕。蘇葉味辛氣香,色紫性溫,能入陰和血,兼歸氣於血,夏天暑傷心陰,能下暑郁。而炙臠者用之,則氣與血和,不復上浮也。

論曰: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不出,以半夏厚朴湯投之即愈。後每復發。細問之云,夜中燈下,每見暈如團,五色,背脊內間酸。其人又壯盛,知夏初因受寒,陰氣不足,而肝反鬱熱,甚則結寒微動,挾腎氣上衝,咽喉塞噎也。即於此方加大劑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暈乃漸除,咽中亦愈,故曰男子間有之,信不誣也。

白話文:

婦女的喉嚨裡感覺好像有塊烤肉卡住一樣,這種病可以用半夏厚朴湯來治療。《金匱要略》裡說過這種情況。

徐忠可說,這指的是寒氣傷到了經絡,導致氣凝結在上方的狀況。所謂的「炙臠」,就是指像乾肉一樣的東西。《千金方》也提到喉嚨裡感覺有東西貼著,像烤肉一樣,吐不出來又吞不下去,形容得非常清楚。這種病不是腸胃問題,所以不會影響飲食和排便;也不是外感風寒引起的,所以不會有骨頭痠痛或發冷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氣被寒氣所傷,無法和血液融合,血液中的氣往上溢到喉嚨,遇到濕氣凝結成塊,難以消散。婦女的血液容易受寒,積聚寒氣,所以特別容易得這種病,男人偶爾也會有。

治療這種病會用到半夏厚朴湯,這個方子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陳皮和甘草,再加上厚朴、紫蘇和生薑。半夏可以降逆氣,厚朴可以化解凝結,所以可以用來治療這個病。生薑和茯苓可以疏通上方的氣滯,去除濕氣。紫蘇葉味辛香,顏色紫,性溫,可以入陰經,調和血液,也能把氣歸於血液。夏天暑氣容易傷到心陰,紫蘇可以解暑。如果喉嚨像有烤肉卡住一樣,用紫蘇就可以調和氣血,避免氣再往上浮。

我(作者)曾經治療一個叫王小乙的病人,他的喉嚨常常覺得有東西塞住,咳不出來,用半夏厚朴湯一吃就好。但是之後又會復發。仔細詢問之下才知道,他晚上在燈下看東西時,眼前會出現像圓圈一樣的五彩暈影,背脊裡面會覺得痠。而且他身體很壯,知道是因為夏天初時受寒,導致陰氣不足,肝火反而鬱結,嚴重時會因為寒氣微動,挾帶腎氣往上衝,造成喉嚨阻塞。於是在原方基礎上,增加了大量枸杞、菊花、丹皮、肉桂,他眼前的暈影才逐漸消失,喉嚨的症狀也痊癒了。所以說男人偶爾也會得這種病,一點都不假。

3. 婦人咽中如梅核證

《產寶百問》曰:喉嚨有咽門,二者各有所司。喉嚨者,空虛也。肺之系,氣之道,絡肺應天,故屬天氣所生。有九節,以通九臟之氣,所以謂之嗌。或陰陽之氣,痰結咽喉,膈塞噎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結,與氣相摶,上逆咽喉之間作聚,狀如炙肉之證也。

以半夏厚朴湯,治婦人喜怒悲思、憂恐驚怖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滯,嘔逆噁心。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婦人有咽中炙臠梅核之證也。徐注主寒冷氣,《產寶》主七情痰結。一屬外感,一屬內傷,當兼參之。

白話文:

《產寶百問》說:喉嚨和咽門,兩者各有不同的功能。喉嚨是空虛的通道,是肺臟的聯繫,是氣體運行的通道,與肺相對應,屬於自然界的天氣所產生。喉嚨有九節,用來連通九個臟腑的氣,所以又稱為嗌。有時候,陰陽之氣失調,痰液結在咽喉,造成阻塞、吞嚥困難,感覺像梅子的核卡在喉嚨,妨礙飲食,久了沒有改善,就會變成翻胃,或是胸腔膈膜痰液凝結,與氣互相作用,向上衝逆到咽喉之間,形成像是烤肉一樣的症狀。

可以用半夏厚朴湯來治療婦女因為喜、怒、悲、思、憂、恐、驚等情緒,導致氣結成痰,痰的樣子像是破棉絮,或像是梅子核,卡在咽喉,吐不出來也嚥不下去,這是由於情緒因素造成的。有時候會感到胃部脹滿,氣不順暢。或是痰液過多,導致呼吸急促。或是因為痰飲積滯在體內,引起噁心、想吐。

慎齋認為:以上這兩段,是敘述婦女咽喉中有像是烤肉或梅子核的症狀。《徐氏注》認為是寒冷之氣引起的,《產寶》則認為是情緒導致痰液凝結。一個屬於外感,一個屬於內傷,應該要兩方面都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