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4)

1. 帶下屬瘀血在於少腹

張仲景曰:問婦人年五十,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主之。

白話文:

張仲景說:詢問一位婦女,年約五十歲,患有腹瀉,持續數十日沒有停止,傍晚就發熱,感覺小腹裡面緊繃、腹脹,手掌心發熱煩躁,嘴唇乾燥,這是什麼原因呢? 醫生說:這個病屬於帶下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曾經有過流產,導致瘀血積在小腹沒有清除。要如何知道呢?從她嘴唇乾燥這個症狀可以判斷。應該用溫經的藥物來治療。

2. 帶下屬腸中有膿血敗濁

王叔和曰:婦人帶下,腸中有膿,為榮衛相干,血為敗濁,有可下不可下之異。

《準繩》按:帶下,有敗膿淋瀝不已,腥穢之甚,遂至臍腹冷痛,此蓋敗膿所致。用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白礬各五錢,為末,蠟丸米飲,候膿盡,以補藥佐之。

白話文:

王叔和說:婦女的白帶,如果腸道內有膿,是因為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互相干擾,導致血液變得敗壞污濁,這種情況有的可以攻下,有的不可以攻下,需要區別對待。

《準繩》書中提到:白帶,如果出現敗膿不斷滴瀝,腥臭味非常嚴重,甚至導致肚臍和腹部冰冷疼痛,這應該是敗膿所引起的。可以用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和白礬各五錢,一起磨成粉末,再用蠟做成丸子,用米湯吞服。等到膿液排乾淨後,再用補益氣血的藥物來輔助調理。

3. 帶下屬胃中濕痰滲入膀胱

朱丹溪曰:赤屬血,白屬氣、屬痰,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宜用升舉,無人知此。肥人多屬濕痰,瘦人帶病少,如有,屬熱痰,用半夏、南星、蒼朮、海石、炒黃柏、青黛、川芎、椿樹皮之屬。

《濟陰綱目》按:立齋云,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輕用燥濕瀉火之法。夫肥痰瘦火之說,為丹溪認病總訣,何嘗教人泥定一方。雖不可輕治,而火濕終莫能逃。若以穩當之言,猶不可輕治,則潔古之十棗,子和之吐下,太無之神佑、玉燭,與小胃丹之類,可輕用歟?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帶下之屬瘀血、敗膿、濕痰為病也。帶下有風冷、有濕熱,是外感有餘之病。有瘀血、有敗膿、有濕痰,是內傷有餘之病。病機不一,不可不審。

白話文:

朱丹溪說:紅色的分泌物是血,白色的分泌物是氣或痰,這些都是胃裡的痰積聚向下流動,滲入膀胱所導致的,應該用升提的方法治療,但沒有人知道這個道理。肥胖的人多半是濕痰引起的,瘦的人比較少有帶下病,如果有的話,多半是熱痰引起的,可以用半夏、南星、蒼朮、海石、炒黃柏、青黛、川芎、椿樹皮等藥材來治療。

《濟陰綱目》按語:李時珍說,不能拘泥於肥胖的人就一定是痰多,瘦的人就一定是火氣大,就輕易使用燥濕瀉火的方法。所謂「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的說法,是朱丹溪辨別疾病的總訣,他哪裡是教人一定要死守一個固定方子。雖然不能輕易治療,但無論是火還是濕,最終都逃不過這些病機。如果要用穩妥的說法,說不可輕易治療,那麼像是張元素的十棗湯、劉完素的吐下法、朱丹溪的神佑丸、玉燭丸,還有小胃丹之類,難道可以輕易使用嗎?

慎齋按語:以上三段文字,說明了帶下病是屬於瘀血、敗膿、濕痰引起的。帶下病有風冷、濕熱,這是外感導致的實證;也有瘀血、敗膿、濕痰,這是內傷導致的實證。病因病機不相同,不可以不仔細審察。

4. 帶下屬血海枯津液內竭

李東垣曰:有病白帶,常下漏、久服諸藥不止。診得心包尺脈微,下流不止。叔和曰: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水枯。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復亡,枯乾不能滋養筋骨,以本部行經藥為引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滋養精液。以大辛熱氣味之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

以苦寒之藥,瀉肺而救上熱。氣傷者,以人參補之,以苦溫之藥為佐,名補經固真湯。

白話文:

李東垣說:有種白帶疾病,常常持續漏出,長期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法停止。診斷後發現心包尺脈微弱,白帶還是不停流出。叔和說:崩漏日久會變成白帶,持續漏下時間久了會導致骨髓枯竭。崩漏一開始是血崩,時間久了血量會減少,陽氣也跟著耗損,所以會有像白色滑溜的物質,不停地往下流。這是因為本身經脈的血海快要枯竭,津液也跟著耗盡,枯乾的狀態無法滋養筋骨,所以要用能引導藥物到達經脈的藥為引子,再用大辛大甘油膩的藥物,來滋潤乾燥,滋養精液。還要用大辛大熱的藥物,來補足陽氣,讓血脈再生。

另外,用苦寒的藥物來瀉掉肺氣,以此來救治上部的熱象。若是因為氣虛導致的,就用人參來補氣,再用苦溫的藥物來輔助,這個方子叫做補經固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