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血崩屬熱為陽脈有餘病

張子和曰:婦人天癸盡,本不當下血,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甚,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內崩,血下流。世有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劑黃連解毒湯。

白話文:

張子和說:婦女天癸竭盡,本來就不應該再有月經,如果有出血,是血受熱而流散的,不是受寒引起的。婦女血崩,多是因悲傷過度,哭泣甚劇,則肺葉張開,心臟系統緊張,氣血紊亂,所以血流不止,導致崩漏。經書上說,陰虛陽盛稱為崩。陰脈不足,陽脈有餘,就會崩漏。血往下流。世上有的人用虛損的藥來治療,卻不知道這是錯誤的。可以服用大劑量的黃連解毒湯。

2. 血崩屬陽乘於陰為陽邪有餘病

許學士曰:崩中多用止血及補血藥,不效,以霹雷酒治之。此陽乘於陰,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是也。經云,陰虛者,尺脈虛浮。陽搏者,寸脈弦急也。是為陰血不足,陽邪有餘,故為失血內崩證。用奇效四物加膠、艾,再入黃芩。醫曰,心主血,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止。

白話文:

許學士說:崩漏的病人大多使用止血和補血藥物,但卻不見效,可以用霹雷酒來治療。這是因為陽氣侵犯陰氣,就像天熱地熱,經血沸騰溢出。經書上說:陰虛的人,尺脈虛弱而浮浮。陽氣侵犯的人,寸脈弦而緊張。這是因為陰血不足,邪陽之氣有餘,所以會導致失血內崩。我用四物湯加上膠、艾,再加入黃芩來治療。醫書上說:心主血,血遇熱則運行,遇寒則停止。

故漏下屬熱兼虛者,四物加黃連。凡婦人感熱,血脈妄行,病曰熱崩,以抑氣散倍加生地。

白話文:

因此,漏下是因為熱症併虛弱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連治療。凡是婦女感受熱邪,導致血脈妄行,患上熱崩的疾病,可以用抑氣散再加生地黃治療。

3. 血崩屬熱不可作寒論

王海藏曰:婦人血崩,來如潮湧,明是熱勢妄行,豈可作寒論。治宜清補兼升提,不可驟止。

白話文:

王海藏說:婦女出現大量出血,像潮水般湧來,這明顯是熱勢過盛導致的,不能當作寒症來處理。治療應該採用清熱補益的方法,同時提升氣血,不應急於止血。

4. 經血暴崩屬火熱為喜怒驚恐所致

張子和曰:婦人經血,終於七七之數,數外暴下,經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憂急驚恐所致然也。慎不可作冷病治之,用峻熱之藥則死。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於上,更用蓮房殼灰、棕灰,以滲於下,後用四物加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

白話文:

張子和說:婦女的經血,終於在七七之數(即四十九歲)結束,數外突然下血,是《黃帝內經》上說的火主暴速,也是因為暴喜暴怒、憂急驚恐所引起的。慎不可將此作為虛寒病治療,用峻熱之藥則會死。可用黃連解毒湯,來清熱解毒,再用蓮房殼灰、棕灰,來滲洩在下,最後用四物湯加胡索散,來涼血、和經的藥物。

5. 血崩屬陰虛火逼妄行關心腎二經

馬玄臺曰: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蓋尺脈既虛,虛則血已損,寸脈搏擊,虛火愈熾,謂之曰崩,由火逼而妄行也。婦人血崩,是從胞絡宮來,血久下行,已為熟徑,則本宮血乏,十二經之血,皆從此滲漏矣。然胞絡下繫於腎,上通於心。故此證實關心腎二經,宜有陰虛陽搏之脈也。

東垣用十二經引經之藥,使血歸十二經,然後用黑藥止之。若徒用黑藥,不先服領血歸經藥,病亦難愈也。

白話文:

馬玄臺說:經典中記載,陰虛陽搏就是崩漏。尺脈虛弱,虛則血已不足,寸脈脈搏,虛火愈盛,所以稱之為崩漏,是因虛火逼迫而妄行所致。婦女血崩,是從胞絡宮來的,血長久下行,已成為習慣的通路,則本宮血虛,十二經之血,都從此滲漏出來了。但胞絡下繫於腎,上通於心。所以此證實與心腎二經有關,所以應該有陰虛陽搏之脈。

6. 血崩屬真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

張潔古曰: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漓不斷也。將息失宜,勞役過度,喜怒不常,大傷於肝,肝為血府,傷則不藏血,而為崩中漏下。或悲思憂恐太甚,陽氣內動,真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宜養血安神為主。或因脾胃氣虛下陷,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而致,宜調脾養血為主。

或大小新產,遽觸房事,皆作崩漏。或經水未絕,欲熾而傷血海,亦致崩漏,皆宜養血鎮守為上。

白話文:

張潔古說:崩漏是指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斷地出血。這是因為休息不當,勞累過度,喜怒無常,大大損傷了肝臟,而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場所,受損後就無法儲藏血液,進而導致崩中漏下。或因悲傷思慮、憂愁恐懼過度,陽氣內動,真陰虛弱,不能鎮守包絡中的相火,因此血液流動而崩漏,應以養血安神為主。或是因為脾胃氣虛下陷,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而導致崩漏,應以調脾養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