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卷七 (2)
卷七 (2)
1. 血崩有瘀屬惡血未盡
戴元禮曰:血大至曰崩,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勢不可止。有崩甚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之說,不敢止截。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中,即成瘀血,以瘀為惡,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瘀而腹痛,血行則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芎歸湯加薑、附,止其血而痛自止。
白話文:
戴元禮說:大量出血稱作崩漏,流出的血有時清澈、有時混濁,有時單純是瘀血,而且勢頭無法停止。有些人崩漏嚴重時會腹痛,大家多半認為是惡血沒有排乾淨。又看到血色瘀黑,更加相信惡血的說法,不敢立即止血。大凡血的病患,在血想流出卻還沒完全出來的時候,停留在腹中,就會形成瘀血。因為瘀血被認為是惡血,又怎麼知道這瘀血不是因為虛寒造成的呢?因為瘀血而腹痛,血流通暢了疼痛就會停止。因為崩漏而腹痛,血止住了疼痛也會停止。可以用芎歸湯加入生薑、附子,止住血後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2. 血崩屬涎郁胸膈
朱丹溪曰:有涎郁胸中,清氣不升,故經脈壅遏而降下。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能歸隧道。此論血泄之義甚明。蓋以開胸膈間之濁涎,則清氣升,清氣升則血歸隧道而不崩矣。其證或腹滿如孕,或臍腹㽲痛,或血結成片,或血出則快,止則悶,或臍上動。治宜開結痰,行滯氣,消汙血。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血崩之屬汙血痰涎,實邪為病也。凡病先明虛實寒熱,如崩漏證,有虛有實,有寒有熱。虛者主於血虛氣虛,陰虛陽虛。實者主於汙瘀惡血,痰涎鬱滯。虛則為寒為冷,實則為火為熱。此證之不可不先辨者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有痰涎鬱積在胸中,清氣無法上升,所以經脈被阻塞而向下流動,導致血崩。如果不是化解痰涎,就無法使氣運行;如果不是氣往上升,血就無法回到正常的脈絡。這番論述把血崩的原因說得很清楚。大概就是因為清開胸膈之間的痰濁,清氣就能上升,清氣上升血就能回到正常的脈絡,而不會造成血崩。這個病症可能會出現腹部脹滿像懷孕一樣,或者肚臍周圍疼痛,或者血凝結成塊狀,或者出血時就覺得舒服,停止出血就感到悶,或者肚臍上方會跳動。治療上應該要開散結聚的痰,疏通停滯的氣,消除污濁的血。
慎齋認為:上面這三條論述,說明了血崩的病因是污濁的血和痰涎,這都是邪氣引起的疾病。一般來說,生病都要先分辨虛實寒熱,就像崩漏這種病,有虛證也有實證,有寒證也有熱證。虛證主要是因為血虛、氣虛、陰虛、陽虛;實證主要是因為污血瘀血、痰涎鬱積。虛證通常會表現為寒冷,實證通常會表現為火熱。這個病症是必須要先仔細分辨清楚的。
3. 崩漏屬衝任血虛不能約制
《聖濟總錄》曰:婦人崩漏病,經血淋瀝不斷是也。衝任之脈,所至有時。若非時而下,猶器之津泄,故名曰漏下,蓋由血虛氣衰,不能約制,又有瘀血在內,因冷熱不調,使血敗,其色或赤如豆汁,黃如爛瓜,黑如衃,青如藍,血如膿,五色隨五臟,虛損而漏應焉。
白話文:
《聖濟總錄》說:婦女的崩漏病,指的是經血持續不斷地滴漏不止。衝脈和任脈這兩條經脈,原本有規律地運行,但如果經血不按時流出,就像容器裡的液體洩漏出來一樣,所以叫做漏下。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約束經血的流出。另外,也可能是體內有瘀血,加上受到寒熱不調的影響,導致血液敗壞。經血的顏色可能呈現紅色像豆汁,黃色像腐爛的瓜,黑色像血塊,青色像藍靛,或者像膿液一樣。各種顏色會隨著五臟的虛損而出現,因此就產生了崩漏的現象。
4. 崩下屬衝任氣虛不能制
朱丹溪曰:崩下,由臟腑傷損,衝任二脈血氣俱虛故也。二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勞傷過極,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故忽然而下,謂之崩中暴下。治當大補氣血,升舉脾胃之氣,微加鎮墜心火之藥以治心,補陰瀉陽而崩自止。東垣有治法,但不言熱,其主在寒,學者宜細思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說:婦女崩漏下血,是因為身體內部的臟腑受到損傷,導致衝脈和任脈這兩條經脈的氣血都虛弱的緣故。衝脈和任脈是經脈的總匯,氣血的運行,對外循行於經絡,對內滋養著臟腑。如果過度勞累損傷身體,導致衝脈和任脈的氣虛,無法約束控制經血,所以會突然大量出血,這就叫做崩中暴下。治療時應當大補氣血,提升脾胃的氣,稍微使用一些鎮定心火的藥物來安定心神,補陰氣而瀉陽氣,這樣崩漏自然就會停止。李東垣有相關的治療方法,但他沒有提到熱,他的治療重點在於寒,學習醫術的人應該仔細思考這一點。
5. 血崩屬陽虛不足
趙養葵曰:血崩之疾,當分陰陽而治。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陰,陰根陽。一升一降,循經而行,無崩漏也。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出上竅。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出下竅。總之,血隨陽氣而升降。陽氣者風也,風能上升,然必須東方之溫,風始能升,故用助風益氣湯。
凡氣虛不能攝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尺脈虛大,食飲無味,久病者有之。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血崩之屬血虛氣虛、陽虛不足也。血崩本為血病,而有陽氣之虛者,血脫氣亦脫也。陰陽相維,互為其根。陰血大下,陽不能維固,當以無形之氣,生有形之血也。
白話文:
趙養葵說:血崩這種疾病,應該區分陰陽來治療。氣血是人體陰陽的體現。陽氣主上升,陰血主下降。陽氣以陰血為根基,陰血以陽氣為根基。一升一降,依照經絡運行,就不會有崩漏的情況發生。如果陽氣過盛,那麼上升的力量就強,血就會從上面的孔竅流出;如果陽氣不足,那麼下降的力量就強,血就會從下面的孔竅流出。總之,血是隨著陽氣而升降的。陽氣就像風一樣,風可以上升,但是必須要有東方的溫和之氣,風才能夠上升,所以要用助風益氣湯。
凡是因為氣虛不能固攝住血而導致血崩的人,他們一定會面色蒼白,尺脈虛弱而大,吃東西沒有味道,這種情況在久病的人身上比較常見。
慎齋按:以上三段,說明了血崩屬於血虛氣虛、陽虛不足的情況。血崩本來是血的疾病,但是如果出現陽氣虛弱的情況,那是因為大量失血的同時氣也跟著耗散了。陰陽互相依存,互為根基。陰血大量流失,陽氣不能夠固攝,這個時候應該用無形的氣,來產生有形的血。